
【摘要】 英語寫作可以綜合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運用能力。可視化工具符合聽障學生的視覺學習特點,能夠圖示化處理作文信息、可視化呈現思維路徑。聾校英語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運用布局導圖、信息導圖、詞匯導圖、語句導圖等可視化工具,促進聽障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有效提升。
【關鍵詞】 可視化工具;英語寫作;聾校
【中圖分類號】 G762
【作者簡介】 孫歡歡,貴州省畢節市特殊教育學校(畢節,551700)。
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能綜合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運用能力。聽障學生因聽力受損,語言發展緩慢,英語水平相對較低,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方法難以很好地提高其英語寫作水平。在聾校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可視化工具,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展現出來,可以實現圖示化處理作文信息、可視化呈現思維路徑,符合聽障學生的視覺學習特點,能促進其英語寫作能力、寫作思維更好地發展。
一、聾校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教學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1]。英語寫作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目前聾校英語寫作教學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整體思維習慣培養不足
一篇英語作文的完成通常要經歷四個過程,即思維、組織、表達、優化。其中,思維優先。學生在寫作前,需要先對文章整體框架進行構思,并考慮段落之間的過渡銜接。但在教學中,教師更加側重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整體思維習慣的培養,未指導學生剖析文章結構,練習謀篇布局,導致學生寫作時思路不清,作文整體框架散亂。
(二)作文素材選取能力培養不足
素材是作文內容的源泉,是決定作文內容是否豐富的關鍵。因此,儲備充足、恰當的素材是寫好文章的必要條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對培養學生作文素材選取能力的重視不夠,導致學生素材儲備不足。寫作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另外,聽障學生在判斷素材是否與寫作主題有關時存在一定困難,容易導致作文內容與主題契合度不夠,出現跑題或主題不集中等問題。
(三)詞匯積累重視不足
英語作文涉及大量的詞匯、句型及語法,英語寫作的基礎是詞匯。目前,聽障學生英語寫作中最大的問題是詞匯積累不夠。一方面,由于聽障學生的聽說能力較弱,難以通過聽說實踐來獲取語言信息,積累詞匯。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內容,課外閱讀的延伸拓展較少,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切實為學生創設開放的語言學習環境,導致學生的語言積累缺乏源頭活水。另外,聽障學生學習單詞主要通過手指語把單詞中的字母逐個“拼寫”出來,這增加了記憶單詞的難度。詞匯積累不足導致聽障學生難以進行恰當的表達。
(四)語句規范訓練不足
教師平時的教學語言多是手語,學生對英語的正常語序缺乏概念。受手語和中文表達習慣的負遷移影響,學生寫出的句子常是“中式英語”,語序不規范。同時,學生寫英語句子時,習慣將單詞與漢語意思一一對應,如果句子中有不必翻譯的詞,寫作時就會缺失英語表達中的部分要素,導致語句不完整。例如,學生用現在進行時描寫“他們正在打籃球”,會寫成“They playing basketball”。因為學生剛接觸be動詞時將其翻譯為“是”,而在現在進行時中,be動詞不必翻譯,一旦教師未作強調就容易被學生忽略。這種語句要素的缺失在越復雜的句子中越常見。此外,教師往往不注重訓練學生運用語法知識檢驗句子正確性的能力。這導致學生寫完英語句子后,很少會考慮句子是否符合語法要求,常常造成句子順序混亂或結構不完整。
二、可視化工具在聾校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
可視化這一概念源于計算機科學領域,指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化成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并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可視化概念出現以后,漸漸融入教育,成為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可視化教學的圖示方法和工具有很多種,常用的有思維導圖、思維地圖、圓圈圖、氣泡圖、流程圖以及微視頻等[2]。聾校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以利用可視化工具,促進聽障學生更好地開展英語寫作學習。
(一)直觀展示教學內容
可視化工具可以利用不同顏色、詞匯、符號、線條和圖形等,將知識轉化成直觀、個性且容易被學生理解的信息[3]。教師可利用可視化工具,將英語知識轉化為具有趣味性和色彩性的圖像內容,把抽象知識變得具象,把復雜知識變得簡單,把隱性知識變得顯性,把顯性知識變得生動,讓英語寫作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對聽障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視覺補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
(二)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將可視化工具運用到聾校英語寫作教學中,可以讓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使聽障學生的學習體驗從單調乏味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例如,利用魚骨圖、氣泡圖等思維導圖呈現教學內容,把單調的知識變成結構化、可視化的思考,可以調動聽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
(三)輔助知識體系構建
采用可視化工具,可以把原本分散的英語知識點串聯起來,構成一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知識網,使零散知識系統化,降低英語知識理解與內化的難度,輔助聽障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4]。在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鍛煉聽障學生歸納與概括、分析與提煉的能力。
三、聾校英語寫作教學中可視化工具的運用策略
(一)布局導圖,提高構思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可視化工具指導聽障學生在寫作前對文章框架結構進行整體構思,培養學生的構思能力。例如,教師可采用“以讀促寫”的方法,指導學生先理解閱讀材料的意思,再利用思維導圖分解閱讀材料,理清閱讀材料的脈絡結構。如果閱讀材料是記敘文,可以用流程圖畫出事件發生的順序;如果是議論文,則可以用復流程圖揭示現象與本質、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在學生掌握了閱讀材料的結構模式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所讀材料進行歸納分類,利用可視化工具繪制出不同作文類型的寫作思路,然后梳理出每種作文類型的框架結構模板。當學生遇到不同類型的作文時,可以參考相應的框架結構,從而使作文思路清晰、結構完整。
(二)信息導圖,培養作文素材選取能力
文章的框架結構勾勒出文章的大體輪廓,而文章的內容細節則需要豐富的寫作素材來支撐。儲備寫作素材的第一階段是搜集信息,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聽障學生利用可視化工具記錄素材信息。第二階段是引導學生利用可視化工具,圍繞作文主題對寫作素材進行篩選。
例如,寫題目為Favorite Festival(《最喜歡的節日》)的作文時,學生選擇“端午節”來寫。教師先引導學生聯想有關端午節的素材,并用氣泡圖記錄下來,在氣泡中寫上“favorite festival”,然后按與此節日相關的象征、時間、地點、活動、食物、情感等內容層層展開(見圖1)。學生聯想到屈原、粽子、龍舟比賽、飲雄黃酒、掛艾草菖蒲、佩長命縷、佩香囊、斗草、打午時水等相關內容。但如果把所有的素材都寫進作文里,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教師指導學生在已有氣泡圖的基礎上自行繪制氣泡圖,將相關內容分類整理,刪除可有可無的內容,留下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這樣,文章就會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詳略得當。
(三)詞匯導圖,增加詞匯積累
一篇優秀的作文,除了需要巧妙的構思、完整的結構、合適的素材之外,還需要恰當的語言表達。要想表達貼切,就要積累足夠的英語詞匯。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以利用可視化工具展現一系列相關英語詞匯,優化詞匯教學方法,讓學生借助圖像展開聯想記憶,幫助學生積累詞匯[5]。例如,在教學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寫時,利用思維導圖將相關單詞分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一個單詞聯想到其他同類單詞,如看到“thin”就會聯想到“heavy”“tall”“short”“of medium build”“of medium height”等描寫人物外貌的一系列單詞和短語。
(四)語句導圖,規范語言表達
語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語法來規范句子結構,解決語序不規范這一問題。例如,使用思維導圖歸納總結不同時態的句型結構,讓學生對英語句子成分的所在位置一目了然,從而在寫作文時對句序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要注意英語意群劃分意識的培養。聽障學生語句混亂的重要原因是沒有意群劃分意識,導致句子成分顛三倒四,句意不合邏輯。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可視化工具,引導聽障學生以短語為單位,根據英語句子的時態語態以及語義劃分意群,幫助學生“看清”意群,避免歧義和語句混亂。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視頻等營造更加適合聽障學生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語感及語言習慣,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
可視化工具對知識的產生、加工、轉化和記憶具有很大的幫助。在聾校英語寫作教學中合理運用可視化工具,對激發聽障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謀篇布局、素材選取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聽障學生實際,采用合適的可視化工具助力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
[2]王鸝,詹萍,左坤,等.可視化工具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2(16):179-182.
[3]石慧敏.可視化在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2(13):28-31.
[4]謝文珺.知識可視化應用于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行動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
[5]肖世杰,徐笑梅.探究思維地圖可視化工具在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7 (10):132-136.
(責任編輯:黃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