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為研究對象,針對目前單片機技術應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思政教學現狀,提出了一種適合當前中職院校單片機課程思政教學的新思路:明確單片機課程的專業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并進行思政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教學改革;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思政
(一)部分教師不夠重視
中職院校有部分教師沒有精準掌握課程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義,對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關系沒有清晰的認識,認為課程思政就是在教學中加入一些思政元素,而對于何時加入思政元素、加入什么思政元素、對思政元素如何評價以及加入后怎么效驗,沒有進行推敲與探究。有部分教師甚至認為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相結合會影響專業課程教學的進程,這就使得其在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相融合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形式主義和教條化的現象。
(二)專業課程思政內容缺乏系統性
在單片機應用技術這門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未形成系統性的思政教學設計模塊,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比重較少且生搬硬套,有些甚至沒有思政元素,全篇講述專業技能知識。因此,必須在此專業課程教學中進行思政元素的系統性設計,引入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思政元素案例,編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具有思政元素的課程標準,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評價方式,潛移默化地將課程思政真正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
(一)課程標準改革
在單片機課程標準中寫入課程思政目標,進行具體描述,明確主題,形成系統性的課程標準,并以項目為單位組織教學,以典型設備為載體,先提出學習目標,再進行任務分析,結合教學資源單片機綜合實訓室、智慧教室和多功能試驗箱等硬件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通用素質能力。
(二)課程內容改革
1.思政教學設計
(1)設計思政課程模塊。深入分析課程內容、目標和學生特點,遵循能力培養規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將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達到“知識層層遞進,能力穩步提升”的總體目標。以任務驅動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著重在任務中灌輸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勞動精神,達到“有所學、有所能、有所成、有所感”的教學目標。
(2)圍繞“知識+能力+素養”開展學情分析。教學對象為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已完成相關課程學習,具有一定的設計基礎,有一定的邏輯編程思維,可以獨立焊接電路并解決問題。通過前面任務的學習,能夠獨立使用WAVE軟件編寫程序,可以使用Proteus軟件繪制仿真圖觀察實驗現象及調試程序。已能初步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小組分工協作,喜歡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但獨立分析問能力較弱;對工匠精神、職業素養有高度認同,但實際應用意識有待增強。
(3)確定教學目標和思政目標。結合單片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特點以及相關崗位的工作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和思政目標。著重培養學生“懂原理、會設計、能制作”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工匠精神,“強認識、重應用”。根據學生情況及學習內容分析,確定本次教學任務重難點。
(4)思政教育貫穿于教學策略中。以具體的工作任務為導向,遵循工作流程,結合學生特點及思政目標,采用“任務驅動+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策略,分為引入任務、初步設計、問題解決、整理思路、仿真驗證、成品制作、成果交付七個工作步驟。根據任務驅動策略,圍繞共同任務開展學習。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思政教學與工作過程有機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2.思政教學資料的整理
主要收集專業項目思政案例資料,中職教師要經常下企業與項目人員溝通交流,挖掘課程思政點。例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調研某單片機數字鐘表企業,將其相關的案例在相應章節講述給學生聽,讓學生樹立職業榮譽感,建立職業目標。讓學生知道養成認真細致工作習慣的重要性,增強遵守法律法規、樹立正確倫理道德的意識。
(一)雙師主導、分階段、重環節
單片機應用技術作為機電類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基礎,根據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及思政系統模塊,以任務驅動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標。同時建設線上授課方式,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編制活頁式工作任務單。采用校內“雙師型”教師主導理實一體教學,結合企業工作驗收方式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價和指導。
學生通過學校閱覽室、實訓室公共查詢區查詢資料,利用學習通App和QQ群,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微課、瀏覽職業教育網頁等形式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課前,教師發布前置學習任務,學生提前學習新知識點;課中,教師進行安全規范教育,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內容的學習;課后,教師布置拓展學習內容,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知識遷移的能力。課堂教學根據任務要求,配合思政系統模塊,模擬實際工作場景,選擇典型工作任務,采用“知道任務—獲取資訊—制訂計劃—實施計劃—成果展示”五環節引導式教學流程。整個課堂以“知任務”開啟,在“任務實施”中突破重難點,用“任務拓展”鞏固學生知識,由淺入深。
(二)采用分層次方式,多角度、多維度評價
根據學情分析,采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方式合理分組,確定教學層次。構建工學一體化課程全過程思政體系,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等多角度評價方式,以及人文素養、職業素養等多個維度評價方式,并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思政入課堂,提升人文素質
將思政教育合理地引入課堂教學環節中,幫助學生正確樹立職業目標,提升學生的職業自信心。例如,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時,要求學生觀看盾構機大國工匠的視頻,提升學生的規范意識,為單片機編程嚴謹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四)線上線下同步教學
線上采用學習通支持教學資料的上傳和收集,QQ群保證師生溝通順暢,通過微課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多元化保障教學效果。通過網絡連接共享線上資源,多維立體呈現實訓室工作情景,通過Proteus仿真軟件等信息化學習資源,開展線上線下同步課堂教學。
(一)創設雙線混合式課堂,思政教育潛移默化
校內結合單片機綜合平臺、電子閱覽室等,線上通過學習通App發布學習任務,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通過線上動畫、視頻等信息手段學生可輕松完成前置學習;實施隨堂測驗,檢驗學生的聽課效果及思政教育成果;采用頭腦風暴、仿真訓練等活動方式,保證學生深度參與任務學習。教師在課后進行線上答疑,確保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然后進行考試,確保班級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該學習任務且效果顯著。針對成績不及格的學生,教師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專門輔導,督促他們完成本次任務并通過考試。
(二)創設崗位工作任務,提高思政目標達成度
校企雙導師對接崗位能力標準,借助真實項目,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工作任務和思政目標。深入挖掘教學中合適的思政元素,將培養通用素質能力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能夠根據企業導師的要求,按照行業標準,完成電路設計、焊接實操、軟件編譯等方面學習,提升綜合素養和7S職業素養。
(三)創設工匠精神課堂,提高職業認同度
聘請企業能手當導師,讓工匠精神進課堂,通過案例引入,弘揚工匠精神,踐行“求真、求精、求穩”的工匠精神。在工業4.0智能制造大背景下,要求學生不斷創新,增強民族自信和技術自信,從而達到學生知識掌握牢、技術功底厚、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課程培養目標。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中職院校進行思政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將思政教育同專業課程教學有機深度融合,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宋艷杰.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探索[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1).
[2] 趙志宏.《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思政元素的探討[J].智庫時代,2019(23).
(作者:李媛媛,邢臺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