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理論探析、國外實踐與政策啟示*

2024-04-02 02:00:20王再進應益昕
經濟研究參考 2024年2期
關鍵詞:科技融合

王再進 張 亮 應益昕 龐 宇

一、引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和拓展,科學問題研究的綜合性和復雜性顯著提升,技術與產業聯系更加緊密,科研范式呈現出大科學、大工程、大投入、大協作等特點,創新組織的體系化特征更加明顯,從科學到技術到產業化成體系化的創新組織模式組建成為新趨勢,融通創新發展進入新階段。同時,在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圍繞關鍵核心技術與重點高科技產業的較量日益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歐美等主要國家均高度重視爭奪科技與產業主導權,加速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供給,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以下簡稱“四鏈”)深度融合,搶占戰略制高點。

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要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提高國家科技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贏得戰略主動,夯實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需要強化重點領域創新鏈產業鏈布局,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四鏈”深度融合。這是我國政府首次對“四鏈”融合作出明確部署,并將其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舉措之一擺在重要位置。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擺在2024年經濟工作各項重點任務的首位,釋放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烈信號。這對暢通科技、產業、金融、人才的良性循環,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和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四鏈”融合是比較新的概念,目前學界對“四鏈”融合的概念內涵、理論基礎、基本特征,以及各鏈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等,還缺乏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另外對國外在重點科技創新領域推動“四鏈”深度融合的實踐經驗與做法的研究分析也比較少見,既不利于從理論層面科學把握“四鏈”融合的內在原理、政策機理,也不利于從實踐層面更好地踐行和落實國家層面相關重大決策部署。本文擬重點圍繞上述問題和研究的不足之處,嘗試作一些深入研究和探討,希冀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二、“四鏈”融合的理論分析

(一)內涵界定

探討“四鏈”融合,首先要厘清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各自的概念內涵,并將其統一在“四鏈”融合的語境下理解和認識。

創新鏈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經濟學家克萊茵(Kline)和羅森伯格(Rosenberg)在1986年提出的創新“鏈環—回路模型”(chain-linked model)。關于創新鏈的內涵,國內外相關學者從不同角度作了解讀。林淼等(2001)從過程視角提出,創新鏈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全過程;蔡翔(2002)從解構視角將創新鏈定義為圍繞某一個創新核心主體,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知識創新活動將相關的創新參與者連接起來,以實現知識經濟化與創新活動系統優化的功能結構;袁繼新等(2016a)從產業層面將創新鏈定義為產業環節中的某一項產品從研發到產業化形成的創新鏈條;漢森和伯肯肖(Hansen &Birknshaw,2007)從企業層面將創新鏈視為一個由創意產生、創意轉化以及創意擴散三個階段順序組成的價值傳遞過程;曼格(Mango,2018)從知識供應鏈的視角對創新鏈進行了闡釋,指出創新鏈是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前提條件,通過一個核心創新主體與其他創新主體聯系起來,共同協作完成知識供給、技術供給和產品供給等創新活動。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早在1958年,美國發展經濟學家赫希曼就在《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從產業前向聯系和后向聯系的角度論述了產業鏈的概念。目前,在學術界相關研究中,關于產業鏈的定義主要有三種觀點(盛朝迅,2019):一是“過程論”,認為產業鏈是一個產業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從原材料到消費者手中的完整產業過程;二是“價值論”,認為產業鏈是產業價值轉移和創造的過程,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產品交換和信息傳遞,能夠進一步開拓新用戶、生產新產品;三是“組織論”,認為產業鏈是一種基于分工經濟的產業組織形態,包括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和零售商所有節點企業的分工合作關系。

關于資金鏈,馬克思在其資本周轉、資本循環及信用理論中,從整個社會再生產的角度對資金鏈問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分析。王江(2005)認為,資金鏈的實質是社會經濟體系中經濟主體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袁繼新等(2016b)從技術研發的角度,將資金鏈定義為從研發到產業化過程中,不同形式的資金支持方式形成的資金鏈條。還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資金鏈為企業現金流量情況,是維系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運轉所需要的基本循環資金鏈條,即從融資到投資使用再到銷售回款,然后歸還外部融資的現金—資產—現金的循環過程。

關于人才鏈,學界研究相對較少。孫曉波(2007)認為,人才鏈是指人才在社會崗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相互鏈接、缺一不可的鏈條。黃濤等(2023)認為,人才鏈是指在產業鏈的建設中,各個環節所需要的研發人才、產業人才、社會服務人才等。鄒威等(2023)提出,人才鏈包括科研工作者、企業家、投資人、技術經紀人、政府相關人員等各類主體。

通過對學界觀點進行綜合梳理分析可以發現,由于相關學者研究視角、研究側重點不同,對于“四鏈”各鏈的概念內涵會形成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本文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四鏈”融合的提出時代背景、政策內涵及語義分析,嘗試對各鏈內涵作出基本界定,便于下文后續分析。研究認為,創新鏈始于創新源頭,包括創新全過程涉及的相關環節和主體,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商業化等各主要環節;產業鏈是依據上游、中游、下游特定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而形成鏈條式的產業集群,是由原材料、中間產品到最終產品制造所經歷的各生產環節構成的集合;資金鏈是指維系創新活動全過程和產業鏈各個環節由不同形式資金支持方式構成的資金鏈條,包含政府財政資金、金融機構資金、企業資金、社會資本等;人才鏈是指創新活動全過程、產業鏈各個環節中所需的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及科技服務人才等各層次、各類型人才,涉及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激勵和服務保障等環節。

(二)理論依據

“四鏈”融合主要根植于創新生態系統理論、三螺旋理論和融通創新理論等理論基礎,其為“四鏈”融合及各鏈之間的邏輯關聯與整體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學理支撐。

1.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呈現新發展態勢,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及創新環境出現了新變化,科學、技術、產業交叉融合加速,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組織深度創新合作加強,世界各國從單體創新、線性創新逐步向突出生態創新的生態系統范式過渡,國家之間的競爭也逐漸成為一個生態系統與另一個生態系統的競爭。在此背景下,創新生態系統(innovation ecosystem)作為一種新的理論應運而生。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由美國競爭力委員會于 2004 年在《創新美國——在挑戰和變革的世界中實現繁榮》的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李其瑋等,2016)。羅素等(Russel et al.,2011)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是指由跨組織、政治、經濟、環境和技術等各子系統組成的系統,通過各子系統的互動,形成一個有利的創新氛圍,以催生和促進業務持續增長。一個創新生態系統就是由各種關系聯結而成的網絡,經過信息和人才要素在網絡系統中的流動,以實現持續性的共創價值。創新生態系統理論將生態學理論引入創新發展中,突出強調創新發展中聯動、開放、協同、共生、演化等生態特征,實現了創新范式的變革。

2.三螺旋理論

三螺旋理論又稱三重螺旋結構模型,簡稱TH理論。該理論模型由美國學者埃茨科維茨和荷蘭學者萊維德多夫(Etzkowitz &Leydesdorff,2000)提出。三螺旋理論利用一個螺旋形的創新模型,描述了在知識商品化的不同階段不同創新機構之間的多重互反關系,其主題涉及知識創造、制度創新與變革以及教育的“二次革命”。三螺旋理論將關注點放在政府、大學(科研機構)、產業(企業)三者的交互點上,認為三者的“交疊”才是創新系統的核心單元,各參與者互相作用,從而推動創新螺旋式上升。該理論認為,在新的技術經濟范式下,要推動知識的生產、轉化、應用、產業化以及升級,必須促進三方適當互動。三重螺旋模型超越了以往的大學—產業、大學—政府、產業—政府的雙螺旋關系模式,克服了以往產學、產學研合作模式忽略國家層面考慮的不足,自提出以來一直為學術界所推崇(徐輝等,2007)。

3.融通創新理論

融通創新是協同創新理論內涵的延伸與拓展,是指以社會實際需求和價值創造為導向,通過資源融合互補、知識協同共享、價值共創共得而實現產學研、大中小企業、國有民營企業協同創新的跨組織合作創新模式(陳勁等,2020)。融通創新的目標在于構建各類創新主體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價值共創的創新生態體系。與協同創新相比,融通創新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還包括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的創新主體的深度融合,實現全效益、多要素、多領域的創新。融通創新更加注重產業化研究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深入互動融合,更加注重國內外行業技術前沿、社會實際需求、政策法規的實時動態管理。目前,融通創新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的關注,在中國各級政府文件中頻繁出現,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專項行動。

(三)“四鏈”融合的基本特征

研究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和創新發展階段,“四鏈”融合有其鮮明的特征,同時也體現了各鏈間的內在邏輯關聯。

1.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耦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八逆湣比诤蠌娬{創新鏈和產業鏈在部署或布局上的銜接和協同,深刻揭示經濟活動中創新鏈和產業鏈相互依存、協同發力的運行規律,也體現了科技創新必須與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互促提高的內在要求。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但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產業競爭力不強、產品附加值偏低等問題仍比較突出,通過創新鏈產業鏈相互支撐、深度融合,可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加快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中國制造由大到強的轉變,夯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基。

2.多元創新主體深度協同

“四鏈”融合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強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共贏發展,注重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推動“四鏈”融合,特別是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必然要求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和產業主體作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的引領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在科技發展新形勢下,有效發揮科技型大中小企業及國有、民營等不同所有制企業創新資源優勢,將有利于構建資源共享、協作互動、價值共創的融通創新體系,更好地把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3.各類創新要素高度集聚

“四鏈”融合的實質是知識、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各類創新要素的高度集聚和融通共享,形成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環。引領“四鏈”貫通和全要素融合創新,必然要求強化企業創新資源要素集聚能力,促進各類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創新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流動;要求優化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和運行機制,推進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政策的一體化配置,強化協同攻關,著力解決創新鏈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要求構建跨區域跨行業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破除行政壁壘和壟斷,加強各區域間交流合作,促進創新要素集聚水平的整體提升。

4.創新環境條件保障有力

實現“四鏈”的深度融合,不僅需要有科技計劃項目(工程)、科研基礎設施、創新基地與平臺等“硬件”有力支持,以及人才、資金等關鍵創新要素支撐,也需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產權保護、科研誠信、科技倫理、創新文化等“軟環境”保障。其中,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運行機制,有利于公平競爭和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可以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以推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培育以專利等為支撐的創新型經濟,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健全的科研誠信、科研倫理制度規則可以激發科技向善的力量,保障廣大科技人員的科研活動和科技事業發展行穩致遠;創新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涵,先進文化理念是科技創新的思想源泉,形成寬松、自由、和諧、對創新友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企業家精神,能夠為加速科技進步、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建設科技強國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這些環境條件都是“四鏈”深度融合的內容要求。

5.開放創新融合深入推進

“四鏈”的融合,不僅體現在各鏈之間的對內貫通融合,也包含了對外的交互融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是指要“閉關鎖國”、關起門來搞科技發展,與之相反,要求有全球視野,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國家創新體系保持適度的開放性,與外部世界有不斷的信息和能量交換,在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中發展。因此,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必然要求在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上,要主動作為、打開局面,特別是在逆全球化、泛政治化等傾向影響下,要積極探索新型開放式創新模式,聚焦做強做大創新鏈產業鏈,為方便國外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的跨境流動和在中國集聚整合創造有利條件,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新空間,深度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以更好支撐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四)“四鏈”融合的內在邏輯關系

當前,科技創新已演變成一種網絡化、全局性、非線性的活動,更加注重創新要素、生產要素的系統組合和優化配置,更加注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四鏈”融合是各主要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如歐盟)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產業競爭力、在戰略競爭領域贏得新優勢的重要舉措。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是中國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科技自立自強、著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科技、產業、金融、人才良性循環,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創新體系協同高效,創新生態環境優化完善的必然要求。

關于“四鏈”的內在邏輯關系,通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認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鏈雖各有側重,但彼此關聯緊密、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可實現由單鏈的提升、突破,向多鏈的互動、融合、循環及創新系統整體效能的提升轉變。在“四鏈”中,對鏈的功能定位和重要性而言,創新鏈、產業鏈是主鏈,人才鏈、資金鏈是輔鏈,創新鏈、產業鏈發揮“雙核”牽引作用,人才鏈、資金鏈提供關鍵要素支撐和保障。同時,創新鏈產業鏈對人才鏈、資金鏈也能起到反哺作用(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課題組,2023)(見圖1)。

圖1 “四鏈”融合整體邏輯 資料來源:作者自制。

創新鏈、產業鏈的相互關系體現在,創新之中有產業、產業之中有創新,創新鏈是產業鏈各環節實現價值增值的基礎,對產業鏈有強鏈、補鏈、固鏈、穩鏈作用;產業鏈對創新鏈有需求牽引作用,可帶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和落地應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主要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支撐作用,推動創新鏈高效服務產業鏈,特別是對重點領域產業鏈的卡點、堵點、痛點、難點等進行研發攻關,推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主要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特別是對已取得關鍵核心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打造一批新產品,形成新的產業布局,支撐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充分體現了創新主體與生產主體的融合、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融合,以及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融合。

資金鏈和創新鏈、產業鏈的關系體現在,資金作為催化劑和生產要素,在科技創新及產業化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各主要環節和相關主體都需要資金支持。資金的來源既包括中央財政資金、地方財政資金,也包括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企業資金和社會資本(含公益捐贈,如科技公益基金)等。常見的資金支持方式有科技計劃項目資助、財政補貼、稅收激勵、政府采購等。以科技金融為紐帶優化資金鏈,引導各類資金有序進入創新領域,可以滿足企業等創新主體多樣化融資需求,充分發揮資本的催化力量,催生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同時,通過資金鏈和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能夠加速高科技產業發展壯大,提高投資回報率,形成以科研支撐產業、以產業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

人才鏈和創新鏈、產業鏈的關系體現在,人才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科技與產業循環離不開人才鏈的智力支撐。綜上所述,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包括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等各層次科技人才,還包括成果轉化、金融服務等各類服務人才,以及有關創新創業團隊;涉及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激勵和服務保障等各主要環節。當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可充分釋放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催生澎湃強勁的發展動能。同時,做優創新鏈、產業鏈,可更好吸引人才鏈;反之,人才鏈做強,亦可進一步反哺創新鏈、產業鏈。

三、世界主要國家在重點領域推動“四鏈”深度融合的實踐做法及特點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國博弈競爭等正加速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世界主要國家為爭奪科技與產業主導權,不斷制定和完善科技創新戰略舉措,實施重大科技創新計劃(項目)和工程等,加強資金支持、打造人才高地,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重點高科技產業發展,推進“四鏈”深度融合,有效增強了本國或本地區科技創新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助推在戰略競爭領域贏得新優勢。本部分以重大科技創新計劃、行動等為重點關注對象,對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和歐盟,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推動“四鏈”深度融合的主要實踐做法、經驗及特點進行了研究分析和歸納總結。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完善頂層設計,建立體系化專職機構,加強“四鏈”融合統籌

在量子信息領域,2018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家量子倡議法案》,以專門法案形式確定了研發布局、國家資助及聯邦機構間合作,成立了總統掛帥、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的高層次組織協調機構,搭建聯邦政府與產學研各主體直接對話渠道(1)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 Congressional Record Vol.164,No.200[EB/OL].https://www.congress.gov/congressional-record/volume-164/issue-200/house-section/article/H10297-1.2018-12-19.。為落實《國家量子倡議法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成立“量子飛躍挑戰研究所”,征集探索量子科技基礎的相關研究;美國能源部宣布創建新的量子信息科學中心,領導美國能源部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學術界和私營部門的專家共同推進量子技術研發。英國推出國家量子技術計劃( UK National Quantum Technologies Programme,NQTP)(2)UK National Quantum Technologies Programme (NQTP)[EB/OL].https://uknqt.ukri.org/wp-content/uploads/2021/10/UKNQTP-Strategic-Intent-2020.pdf.,成立了跨部門的計劃管理董事會、戰略咨詢委員會及量子技術計劃執行小組,確保量子技術在英國長期戰略布局及發展和應用。NQTP計劃在實施中,聯合了學術界、產業界、政府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共同組成聯盟,一起制定相關政策并參與計劃實施,通過各有關方面廣泛參與保證計劃的全面性和普適性;堅持政府引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從基礎研究、成果應用及產業化,以及資金安排、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統籌部署實施。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發布了《國家人工智能倡議法案》,成立了由人工智能計劃辦公室、咨詢委員會、機構間委員會、各相關聯邦部門專職管理機構等構成的自上而下的組織管理體系,從國家戰略競爭的高度強有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見圖2)(3)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H.R.6216,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itiative Act of 2020[EB/OL].https://www.congress.gov/116/bills/hr6216/BILLS-116hr6216ih.pdf.2020-03-12.(4)張東,徐峰.美國政府統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舉措分析[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22,37(6):1-4.。以色列實施國家級人工智能計劃,建立協調各部門的專門機構,軍事機構、學術界和產業界三者緊密互動,打造行業生態系統(5)Israel’s National AI Plan Unveiled[EB/OL].https://en.globes.co.il/en/article-israels-national-ai-plan-unveiled-1001307979.;學術界開展有助于人工智能發展的研究,培育人工智能人才,提供相關智力和知識支撐;產業界科技龍頭企業建立研究中心,并與數千家創新型初創公司合作,推動技術商業化;國家安全機構和軍隊采購并應用最新成果。

圖2 美國人工智能戰略實施體系化專職機構 資料來源:根據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倡議法案》、張東和徐峰(2022)的研究整理。

(二)瞄準戰略競爭領域,實施多主體創新聯合攻關,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半導體領域,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為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推動本國計算機產業的整體發展,組織實施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VLSI),以富士通株式會社、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日本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企業為主體,以官辦的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綜合研究所等為支撐,通過設立聯合研究所和企業內部研究所等,圍繞下一代計算機所需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關鍵核心技術進行協同攻關并實現了突破(李慧敏等,2023;Sakakibara,1983)。1986年,日本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生產國。為奪回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和商業優勢,美國政府效仿日本VLSI計劃實施經驗,于1987年組建了“半導體制造技術研究聯合體”(SEMATECH),匯集產業鏈不同環節14家大型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其生產能力占據美國半導體市場份額80%以上)參與研發,并通過外包等形式聯合美國相關國家實驗室、大學及創始成員之外的半導體企業開展協同攻關,最終美國成功反超日本,于1992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所占份額躍居首位。韓國于2021年推出“K—半導體”戰略行動計劃,擬至2030年投入510萬億韓元支持本國半導體技術和產業發展,攜手三星電子等150多家韓國企業在韓國構建起全球最大規模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K—半導體產業帶”,建立起集半導體生產、材料、零部件、尖端設備、設計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鄭思聰,2021)。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農業部、國土安全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以及谷歌、亞馬遜、英特爾等科技巨頭合作成立了18家人工智能研究院,與現有的42家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發展中心共同構成美國政府重大基礎前沿研究的“國家隊”,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攻關與產業發展(6)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s[EB/OL].https://new.nsf.gov/focus-areas/artificial-intelligence#national-ai-research-institutes-c99.。

(三)注重用戶需求導向,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地平線歐洲”計劃在選題立項時,采用包括企業在內的多方共同凝練需求的方式,通過線上收集書面反饋意見(共8000多份)和線下收集公眾意見,充分發揮用戶作用,優化研發投資效果(Mazzucato,2018)。在航空航天領域,歐洲空中客車研發計劃實施中,注重發揮大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同時空客公司積極整合產業鏈中小企業創新實力,除聯合產業集群內相關企業申報法國國家科研署和歐盟框架計劃資助外,還定期發起針對空客總部所在地航空谷中小企業的創新項目征集。在新材料領域,美國國家納米計劃實施中,注重產學研各方共同提出技術需求,共享并動態更新研發基礎設施,以滿足產業界等對納米材料和納米系統的合成、加工、制造、表征和分析等不斷變化的需求(7)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Strategic Plan[EB/OL].https://www.nano.gov/sites/default/files/pub_resource/NNI-2021-Strategic-Plan.pdf.2021-09-07.。在半導體領域,韓國構建由供給企業與需求企業組成的半導體合作聯盟,定期舉行技術交流會,支持“需求導向型”研發,并推動成果快速商業化;成立由產業通商資源部主管的“半導體合作委員會”,除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半導體制造商外,還包括材料、零件和設備制造商,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代工廠、封裝企業和其他業內領先企業,各企業共同商討合作課題。

(四)廣泛吸引集聚人才,圍繞創新鏈、產業鏈配置人才鏈,提供人才支撐與智力保障

在半導體領域,韓國在實施“K—半導體”戰略行動計劃中,一方面,面向未來十年加強半導體人才培養。主要措施包括:設立系統半導體專業,培養14400名學士人才;通過開展產學共同研發項目和“企業參與型”課程,培養7000名半導體碩博士人才;培養13400名實操型人才,向企業在職員工和準就業人員提供半導體材料、零部件和設備領域的實操培訓。另一方面,向在半導體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產學研各界人才提供獎勵,提高核心人才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同時,支持企業退休人員開展再就業和創業活動,最大限度地利用優秀人力資源(鄭思聰,2021)。美國SEMATECH采用輪值制,由成員企業輪派人員擔任該聯合體代理人,選擇具有號召力的芯片產業領袖級人物出任董事長,約60%的員工由各成員企業派送,并實行為期兩年的輪換制度,聘期結束后回到企業將聯合體產出的技術應用到企業研發設計和生產環節。新材料領域,在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2021年版戰略規劃中,將教育和勞動力單列為一個方向增加支持力度,并通過大力度吸引優秀學生選擇納米技術專業、培訓教師、增加學生獲得科研和實習的機會、提升教育資源質量等措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保證美國在該領域擁有世界級的人才隊伍。在量子信息領域,英國國家量子技術計劃依托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量子科學與工程中心、量子技術培訓中心和量子技術投資中心,培養量子領域技術和管理人才。在航空航天領域,空客總部所在地航空谷通過自我培養研究型、技能型人才和跨區域聯合研發等方式向空客輸送智力資源。主要措施包括:匯集全行業頂尖學府,培養航空業前沿人才,共開設589門航空航天和機載系統專業培訓課程,每年在基礎科學和應用領域授予近500個博士學位;位于航空谷的空客職業高中,提供航空學、機械加工和鈑金加工等職業技能培訓,還提供一年期、兩年期的技術專業教育,95%的畢業生直接進入航空航天領域就職;調動其他研發機構智力資源助力空客研發項目等。

(五)多元化資金投入,發揮資本紐帶作用,為做強創新鏈、產業鏈賦能

“地平線歐洲”計劃作為歐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支持研發和創新的跨國計劃,通過差異化資助模式和混合融資方式等途徑鼓勵國家出資、撬動市場資源,集聚不同機構、企業和市場資本,豐富資金來源渠道。其中,歐盟委員會為計劃實施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基礎,資助經費預算為 955.17億歐元(8)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Horizon Europe Version 1.0[EB/OL].https://ec.europa.eu/info/research-and-innovation/funding/funding-opportunities/funding-programmes-andopen-calls/horizon-europe_en.2020-04-29.;歐洲創新理事會下的“探路者”(Pathfinder)和“加速器”(Accelerator)兩大資助工具通過無償補助、貸款與股權投資相結合的混合融資方式撬動市場資源,幫助企業跨越科研與大規模商業化之間的“死亡谷”,促進創新推動商業化路徑的形成,達成產學研用的有效結合。在半導體領域,美國SEMATECH在資金來源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代表政府每年提供1億美元經費,余下由14家聯合體成員單位以會員費形式繳納,政府退出后研究經費來源為成員企業會員費和向內外部企業收取的專利費,通過產業界的資助實現自我發展盈利(李慧敏等,2023);日本VLSI計劃經費總額是737億日元,其中政府補助為291億日元,占39.5%,余下部分由企業提供。在量子信息領域,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授權對核心量子研究計劃進行追加投資,以加速量子商業化、增加量子勞動力,并通過投資新的基礎設施實現尖端研發。在新能源領域,德國在國家氫能戰略行動計劃實施中,政府提出再投資70億歐元用于氫能技術市場推廣,計劃到2026年向氫產業投入123.6億歐元;日本在氫能戰略行動計劃實施中,2021年在財政預算中特別設置總額2萬億日元“綠色創新基金”。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相關部門,對已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5年內向每個研究院給予2000萬美元專項撥款(不包括企業資助);以色列在人工智能國家計劃實施中,加強政府資金投入,彌補私人資本不足,同時積極吸引全球風險投資,《2022全球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以色列2021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了約24億美元的投資,僅次于美國、中國、英國三國(9)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2[EB/OL].https://aiindex.stanford.edu/ai-index-report-2022/.。

四、啟示與建議

通過上述對國外推動“四鏈”融合的實踐做法及案例分析可以發現,世界主要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對“四鏈”融合均十分重視,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創新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創新計劃、行動等載體,在重點領域特別是戰略競爭領域積極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在“四鏈”融合的宏觀統籌、組織建設、制度安排、平臺搭建,以及促進多元主體融通創新和高效集聚利用各類創新要素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和政策措施,對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提高國家科技、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亦有一定借鑒參考意義。結合當前國內外科技發展形勢和本國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有關要求,對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提出以下幾點思考與建議。

第一,加強“四鏈”融合頂層設計,強化統籌協調和制度保障。瞄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完善“四鏈”融合政策制度設計,國家層面加快實施推動“四鏈”融合的指導性文件,為相關部門和地方推動“四鏈”融合工作提供指引。加強推動“四鏈”融合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中央科技委員會統籌協調作用,在后續國家科技發展重大戰略、重大規劃和重大政策中進一步突出“四鏈”融合導向,完善重大科技任務實施與管理機制,在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和重大創新項目部署上體現“四鏈”融合要求。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體制創新為“四鏈”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注重“四鏈”融合領域布局,在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版圖中獲得競爭主動地位。在加快實施科技創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和“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等重大項目基礎上,根據國家當前戰略急需和長遠發展需要,在半導體、空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新部署一批面向2030年或更長遠、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通過重大項目(工程)和重大攻關計劃牽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成果產業化+金融服務、人才支撐”創新體系,著力突破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技術,通過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等新型生產工具,解決一批“卡脖子”難題,轉化一批高價值成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和經濟實力較量中贏得主動。

第三,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與產業互融互通。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作為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重要抓手。研究借鑒美國組建SEMATECH和日本實施VLSI計劃等做法,在半導體等戰略競爭領域,在國家的大力引導和支持下,由行業有重要影響力的領軍企業聯合頂尖科研機構組建一批體系化、高水平的創新聯合體,在更高層次統籌協調創新鏈產業鏈、產學研各方資源,協同攻關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或底層技術瓶頸,推動技術開發和應用一體化,補短板、筑長板,實現重點產業補鏈固鏈強鏈。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引導科技型骨干企業充分發揮創新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國有(特別是中央企業)、民營龍頭企業積極向中小微企業開放供應鏈,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合作對接,形成各類企業協同高效創新的格局,實現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自主可控。推動大企業向中小微企業開放科技設施平臺、數據、技術驗證環境等創新資源和應用場景,提供技術牽引和成果轉化支持,構建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產業創新生態。

第四,聚焦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高能級的創新鏈、人才鏈和資金鏈。把握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規律,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統籌制定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和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先行先試、加快布局一批未來產業,通過提升創新鏈科技供給、人才鏈智力支撐、資金鏈金融支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加速傳統產業蝶變升級、新興產業裂變發展、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搶占全球產業鏈制高點。在創新鏈上,研究借鑒歐盟、韓國等做法,在科研選題、立項等環節,充分征集行業企業和產業界需求,加強“需求導向型”研發,高質量供給和轉化應用一批產業關鍵技術成果。在人才鏈上,聚焦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緊缺人才,開展短期和中長期相結合的引育布局,通過加強學科設置、完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設立產學共同研發項目、強化技能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人才供給質量,暢通從高校院所到企業從事技術創新的人才流動機制,促進科技人才向產業一線加速流動和集聚。在資金鏈上,政府科技計劃項目資金加大對支撐重點產業發展的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投入,堅持企業創新投入主體地位,建立覆蓋重點產業鏈各環節的多元化資金投入體系,發揮好產業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功能,有效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提高資金配置的靈活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第五,堅持高水平開放創新合作,提升“四鏈”融合的整體質量與水平。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在科研制度領域試點實施一批制度型開放的改革舉措,增強國家創新體系的開放性,完善開放創新的制度環境,健全國際化人才的“引、育、留、用”機制,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政策,通過加快實施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擴大國家科技計劃對外開放、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打造升級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等,在重點領域高效集聚利用國外優勢人才、技術、資金和數據等創新要素,在高水平開放創新合作中鍛造創新鏈、產業鏈長板。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注重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內需潛力,大力吸引跨國企業、外資參與“四鏈”融合,大力支持鋰電池、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企業深度拓展國際市場,推動優化行業技術標準,不斷提升中國創新鏈、產業鏈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

猜你喜歡
科技融合
一次函數“四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筆中“黑科技”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13页|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一级在线毛片| 婷婷午夜天|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另类专区亚洲|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97se亚洲综合不卡| 91毛片网|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女主播|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91丝袜乱伦| 在线欧美a|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色视频日本|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日韩毛片免费|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五月婷婷综合网| 一级片一区|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三级欧美在线|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va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香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日韩免费成人| 热久久国产| 亚洲人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色图狠狠干|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中文字幕资源站| 欧美在线免费|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