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平 王潔威 何詩楊 饒瓊 吳家森



摘要 通過對縉云縣18個鄉鎮72個踏查點進行實地踏查,并結合文獻資料,研究了縉云縣外來植物的結構組成以及分布狀況。結果顯示,縉云縣已存在的外來入侵植物共有59種,隸屬25個科,48個屬。其中,菊科是縉云縣外來植物的主要類群,共20種,占總種數的33.9%。此外,46種原產自美洲,占總數的78.0%。分布最廣外來入侵植物是斑地錦、垂序商陸、鳳仙花、空心蓮子草、三葉鬼針草、勝紅薊、小蓬草。該研究為控制縉云縣外來入侵物種提供數據支持,有利于制定對外來植物的防控策略,為縉云縣的生態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保護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參考。
關鍵詞 外來入侵植物;縉云縣;生態保護;分布特征
中圖分類號 S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6-014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3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Jinyun County
MEI Jian-ping1,WANG Jie-wei2,HE Shi-yang3 et? al
(1.Jinyun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Lishui,Zhejiang?? 321400;2.The Key Laboratory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Zhejiang Province/College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jiang A&F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1300;3.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s,Zhejiang A&F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Jinyun County by surveying various towns and villages and analyzing literature data.The research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59 species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Jinyun County,belonging to 25 families and 48 genera.The most prominent family was Asteraceae,with 20 species,accounting for 33.9% of the total species.Moreover,46 species were originally from America,accounting for 78.0% of the total.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Erigeron canadensis,Impatiens balsamina,Bidens pilosa ,Phytolacca americana,Ageratum conyzoides, and Euphorbia maculata are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species.The presence of various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Jinyun County has already impacted the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local species.The study provide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Jinyun County,which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control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nd protect ecological and species diversity.
Key words Invasive alien plants;Jinyun County;Ecological conservation;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外來植物是指從原生地傳播到當地,并通過其超強的適應力和繁殖力使種群快速擴大的植物,其傳播途徑主要分為有意引入、無意引入和自然傳播3種[1]。外來植物入侵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生態安全、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2],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我國成為受外來入侵植物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3]。
縉云縣位于浙南腹地,是浙江省麗水市的下轄縣,該縣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充沛,溫暖濕潤,冬夏略長,春秋略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3 ℃,年降水量為1 387.7 mm,年日照時數為1 504.3 h[4]。縉云縣總面積為1 503.52 ?km2,其中以山地丘陵為主,約占總面積的80%,轄區內共有7個鎮、8個鄉、3個街道。隨著國際貿易頻繁,外來植物的入侵與擴散已經對本土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造成了嚴重威脅。由于縉云縣交通便利、氣候適宜,因此外來植物入侵定殖的風險較高。2004年該縣加拿大一枝黃花面積達約13.3 hm2[5],雖然經過治理后面積顯著減少,但仍有發生。2021年,在七里鄉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危害[6]。為了全面了解縉云縣外來入侵植物的情況,筆者采用實地踏查和文獻歸納的方法對縉云縣外來入侵植物進行了系統調查和分析,旨在為縉云縣外來入侵植物防治和生態保護提供數據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調查方法
采用實地踏查法,于2022年8月對縉云縣內各鄉鎮、街道進行選點踏查,全部調查點涵蓋縉云縣所有18個鄉鎮街道(圖1),每個鄉鎮街道設置4個踏查點,包括農田、河流、村莊和道路等不同類型的生境,共計72個踏查點。
1.2 種類鑒定和記錄
對調查中發現的植物種類進行觀察和記錄,必要時拍照記錄,并采集植株樣本。根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中國外來植物物種信息系統(https://www.plantplus.cn/ias/protlist)和“植物智”(http://www.iplant.cn/)查閱其原產地及物種信息。
1.3 數據分析
所有數據記錄后通過Excel整理,并分析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外來植物物種組成
實地踏查共發現59種外來入侵植物,分屬25科48屬(表1)。其中菊科Asteraceae占比最大,共18屬,20種,占全部種類的33.9%,而小蓬草分布最為廣泛,在每個踏查點均有分布,廣泛生長于田間和道路旁。此外分布較廣的還有三葉鬼針草;其次是莧科Amaranthaceae和旋花科Convolvulaceae,分別有5種和4種,占8.5%和6.8%;傘形科Apiaceae有3種;仙人掌科Cact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馬鞭草科Verbenaceae、豆科Fabaceae各有2種;其余各科只有1種。
2.2 外來植物原產地分析
踏查的外來植物中,有46種原產地為美洲,占總數的78.0%,美洲和中國氣候條件較為接近,所以外來植物能夠快速適應并生長擴散;其次是非洲,共5種,占8.5%,如野茼蒿和長春花等;來自歐洲和亞洲的分別有4種和3種;此外有多個產地的有2種(圖2)。根據外來植物引入意圖(圖3),分為有意引入和無意引入,有意引入主要是將外來植物作為觀賞植物引入,如葉子花、蔦蘿等,占總數的66.1%;無意引入主要是通過種子及其他繁殖體隨風、河流等傳播,如藥用蒲公英的種子隨風傳播到其他地區,鳳眼藍隨河流傳播,還包括人在無意中攜帶種子等傳播。
2.3 主要外來植物分布特征
縉云縣外來植物分布在新建街道、仙都街道、東方鎮等縉云北部地區較多,縉云北部毗鄰金華,貿易往來更為頻繁,此外縉云地勢北低南高,北部地區較為平坦,有利于外來植物的傳播擴散,南部地區多山地丘陵,如西南部的石筧鄉、方溪鄉對外交流相對閉塞,外來植物較難侵入。外來植物種數超過30種的區域包括位于北部的新建鎮、仙都街道、東方鎮和位于南部的大洋鎮、雙溪口鄉,這幾個區域也是外來入侵植物采集數最多的幾個區域。南部大洋鎮外來植物種類偏多,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大洋鎮作為旅游小鎮開發建設,引進了較多觀賞植物(圖4)。
縉云各海拔、地區均有分布的外來入侵植物有斑地錦Euphorbia maculata、垂序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三葉鬼針草Bidens pilosa、勝紅薊Ageratum conyzoides、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鉆葉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它們適應性強、生長發育快、繁殖力強,鬼針草可以快速擠占本地植物的生長空間,對本地物種造成影響[8]。多花百日菊Zinnia peruviana、蔦蘿Ipomoea quamoclit、土人參Talinum paniculatum、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斷續菊Sonchus asper等多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區(表3)。
3 討論
縉云縣存在眾多的外來植物種類,其中菊科是優勢最大、分布最廣的一類,如鉆葉紫菀、三葉鬼針草等自然適應能力強。其中,三葉鬼針草還具有化感作用,可對其他植物產生抑制作用[9]。小蓬草和一年蓬等因其種子傳播能力強,廣泛分布。加拿大一枝黃花作為惡性入侵物種,早在2004年,縉云縣就對其在當地的分布展開了調查,并通過每年春、秋兩季的清理,將其發生面積從約13.3 hm2降低到零散分布的約0.27 hm2[5]。雖然經過防治后在縉云縣并不常見,但如果忽視其快速傳播的特性,仍可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以及居民健康造成威脅[10],并對本地物種種群穩定性造成影響[11]。此外,多花百日菊和劍葉金雞菊等作為觀賞花卉引入,現已逸生在野外廣泛分布;莧科在縉云縣也有明顯優勢,其代表就是空心蓮子草(喜旱蓮子草),其具有無性繁殖、生長迅速以及水陸兩棲的生物學特性。加之縉云縣河流小溪眾多,氣候溫暖濕潤,空心蓮子草已經廣泛分布于田間、路邊,以及河流、小溪、水塘沿岸,憑借其極強的表型可塑性,搶占了地表空間以及資源[12]。
治理外來植物危害,應從源頭抓起,改善外來植物引入審批程序,對其潛在風險進行嚴格分析[13],對引入的植物進行嚴格監測,防止其在野外逸生。對于已經存在的外來植物,應該對危害性較大的物種組織人員進行清理,對于暫時未表現出危害性的植物也要定期進行監測。此外,還需要加強農業、林業部門人員的培訓,培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當地外來植物的監測和管理[14]。
參考文獻
[1] 梁景,黃瑞鵬,韓其昌.外來植物入侵及防控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1(8):92-94.
[2] 劉艷杰,黃偉,楊強,等.近十年植物入侵生態學重要研究進展[J].生物多樣性,2022,30(10):276-292.
[3] 強勝,張歡.中國農業生態系統外來植物入侵及其管理現狀[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22,45(5):957-980.
[4] 周楊,周文斌,馬嘉偉,等.縉云縣某復墾地塊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及生態風險評價[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2,39(2):388-395.
[5] 施建富,鄧曹仁,章錦楊.加拿大一枝黃花在縉云縣的發生與防控[J].麗水農業科技,2011(4):30,32.
[6] 縉云發現大片“加拿大一枝黃花” 黨員干部分片包干來鏟除[EB/OL].(2021-11-02)[2022-11-15].https://www.lsol.com.cn/html/2021/zuojiangbaodao_1102/506079.html.
[7] 馬金雙.中國入侵植物名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 羅高行,黃遠洋,孫小祥,等.三峽水庫消落帶外來植物組成及分布特征[J].生物安全學報,2022,31(4):309-318.
[9] 王旭萍,劉強,楊珊.2種菊科入侵植物之間的化感作用[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114-120.
[10] 楊韶松,鄭鳳萍,申時才,等.加拿大一枝黃花在云南省的入侵現狀及防控策略[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35):83-89.
[11] 曹亞蒙.加拿大一枝黃花對入侵地植物群落影響及其生境因子分析[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8.
[12] 郭佳琦.平原湖區喜旱蓮子草入侵群落特征與種間聯結研究:以監利市為例[D].武漢:湖北大學,2022.
[13] 李惠茹,嚴靖,杜誠,等.中國外來植物入侵風險評估研究[J].生態學報,2022,42(16):6451-6463.
[14] 林壽珣.廣西姑婆山自然保護區外來植物組成及現狀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13):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