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劉玲 李長愛 李亞亮



摘要 構成設計課程是設計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將構成設計作為思政課與園林專業課程的媒介,探究構成設計與思政課的融合方式,建立以構成設計為橋梁的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融合科學化、信息化和時代化的教學方式,以期構建高等院校園林專業構成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新模式,推動思政課與園林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 課程思政;園林專業;構成設計;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6-026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6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Construction of Composition Design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ANG Hui, LIU Ling, LI Chang-ai et al
(School of Bioengineering,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Anhui 232038)
Abstract Composition design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design majors.This paper took composition design as the mediu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methods of composition desig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stablished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composition design as a bridge, and integrated scientific, information-based and epochal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omposition design cour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Composition design;Teaching system
課程思政是我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滿足高等院校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礎[1]。構建科學的、具有時代性的思政內容體系是高等院校課程思政的目標與方向[2],其中具體教學體系的建設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現存問題入手,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的重點內容。構成設計課程作為園林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的過渡性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引入思政內容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探索與創造藝術的過程中逐漸構建自己的價值觀。園林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通過設計的作品向人們傳達設計理念,公園景觀、城市廣場、小區景觀、濱水景觀等都是傳遞當地文化、精神內涵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因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探究以時代發展為需求、以專業建設為導向的構成設計教學體系構建是極其重要的。
1 課程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 思政元素與課程結合不緊密
目前教師在構成設計課程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陳舊,采用教科書式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課程思政[3]。由于教師本身思政意識不強、授課內容未及時更新以及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目前高校對于構成設計與思政方面結合的認識程度還有待提高。對園林專業的學生來說,構成設計是高校設計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4],是培養園林專業學生設計興趣與規劃思維的過渡性專業課。因此,如果在構成設計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不適合,直接灌輸學生相關理念,不僅容易引起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逆反心理,而且會導致學生對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失去興趣。
1.2 構成設計在園林專業中的定位不明確
構成設計是高等院校所有設計類專業學科都開設的課程,但各校構成設計的教學體系相差不大,大部分院校未從專業的角度明確教學體系建設的方向與重點。由于各專業的性質、能力素養要求以及教學模式等有所差異,高校應針對性地對教學體系進行修改和調整。在構成設計課程教學中引入思政內容時,應注重與專業相結合。園林專業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培養目標,培育具備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尤其對軟件技能、設計能力以及創新創造思維極其重視。因此,需要密切關注時政熱點、充分挖掘設計場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內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1.3 現有的教學評價方式有待優化
對于園林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構成設計課程中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而且要加強實踐應用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但是,目前構成設計課程考核方式以理論測試為主,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缺乏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考核,難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創業。在現有教學評價方式的基礎上,探尋先進的方法、契合的教學方式以及優化教學評價機制是非常必要的,應將理論基礎與實踐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共同發展。
2 課程體系目標建設
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5]。立足于我國當下基本國情、社會需要的人才,確定高校構成設計課程教學體系建設目標,培養契合社會需求、符合國家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專業人才。
2.1 明確課程思政價值與方向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課程思政的主要目標,課程思政是實現大學生能力素質與思想道德雙提升的系統性工程[6]。大學生是國家后續的主要建設者,因此在高等院校課程中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是必要的,思政元素主要包含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具有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內涵的內容必須弘揚與傳承;同時,新時代的高等教育應與現代化的教育思維理念相接軌,主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潮流趨勢,這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和靈魂[7]。
構成設計是與專業課的接軌的過渡性課程,是引導學生學習園林專業設計課程的啟蒙。由于不同專業側重方式與專業特性不同,構成設計與專業課的銜接方式也不同。因此,教授園林專業學生課程思政時,應考慮園林學科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學科,構成設計課程要側重服務意識、理論聯系實踐以及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培養,突出復合應用型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核心,奠定實用技能型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基礎,同時突破拔尖創新型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瓶頸。
2.2 完善評價體系和教學機制
為使構成設計課程思政順利開展,需要構建與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與教學機制。教學機制是指教學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內部教學系統應不斷適應教學外部的發展變化,當外部條件發生不確定變化時應迅速調整現有教學策略,使教學結果最優化。首先,應整體統籌、統一思想。根據構成設計課程總體規劃,從構成設計相關知識點上落腳,聚焦相關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思政內容與構成設計融合示例如表1所示。其次,對于知識點較為復雜的內容,需要分類實施、交叉融合,分類分層推進不同課程體系的融合。最后,任何一門課程進行課程思政都應協同推進、潛移默化。協同思政課教師指導課程思政、提升思政素養,組建相關優秀教師團隊。
2.3 構建課程框架
采用“項目+理論+實踐”的形式,基于“契合點”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8],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構成設計作品。“項目+理論+實踐”框架:將構成設計課程分解為不同項目,通過課上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根據課上教授的知識進行課后實踐作業。中國傳統文化陶瓷與臉譜示例如圖1所示,解析其構成要素與構成手法,讓學生在課下練習中逐漸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思政結合理論,理論聯系實踐。構成設計課程作為思政課與園林專業課聯系的橋梁,讓學生用設計元素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使學生后續的園林規劃設計作品有溫度、有深度,這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
2.4 助推文化傳承與創新
基于課程思政的構成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以傳統文化為載體開展實踐教學,嘗試將傳統文化、工藝、技術等與現代構成理念和信息技術相結合,探索現代構成設計的新趨勢[8]。文化與構成設計課程融合方式如圖2所示,對相關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將文化相關要素通過構成設計課程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構;然后,將解構文化得到的相關要素再次分析;最后,利用形式美相關法則對解構要素重新組合,創造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構成作品。整個過程不僅使學生對文化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對文化的創新傳承,更將文化與設計融合的理念深入學生內心,使其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融入當地文化,為設計作品注入靈魂。
3 教學體系的建設思路
構成設計與課程思政的最終目標都是響應國家需求、服務社會,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路如圖3所示。在課程協同教育的導向下,通過顯隱結合的教學方式推動課程體系朝著立體多元化方向發展。
3.1 構建協同育人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思政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使學生科學全面發展。在正確方向與思想的引領下,利用構成設計課程將新時代思想理念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構建立體多元的協同育人體系。就構成設計與思政教育協同建設而言,應從中挖掘有價值的思政元素和育人理念,結合園林專業的特色,制定科學的育人方案。先整體上把握構成設計課程思政方向,在符合新時代趨勢的前提下,培養社會需要的、品學兼優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
3.2 以課程思政為主線,培養多樣化思維
任何體系的成功構建都離不開正確的指導思想,思想指導實踐的可實施性,實踐檢驗思想的正確性。課程思政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相關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主要目的是將其思想內涵融入各門課程教學中[9],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構成設計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時,根據思政具體內容做不同程度的延伸,并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體會教師傳達的精神內涵。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對象,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對思政內容的興趣程度,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多啟發思考,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不能脫離構成設計課程內容。
3.3 以構成設計為媒介,搭建顯隱結合的教學平臺
構成設計是園林專業專業課的過渡性課程,是學生園林設計學習的前期基礎。教師在課程中進行思政教學時,可采用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構成設計作為思政課與園林規劃設計專業課程的媒介,結合構成設計課程的特點與園林專業特征,選擇顯隱結合的思政方式。比如公開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或者側面表達觀點,適時轉換教學方式,避免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構成課程的橋梁作用,推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同向同行。
3.4 以專業課程為落腳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以園林專業課程為重點,以園林專業教學目標為導向,夯實專業基礎知識,結合課程思政內容,引領突破現有設計思維與實踐操作模式,培養契合社會與國家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10]。構成設計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課程思政不僅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比如運用構成設計課程中解構與重組的知識,將中華文化、先進思想以及黨的奮斗精神等思政內容與設計相結合,在掌握計算機制圖、多媒體運用等信息化手段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創新和文化傳承。畢業后從事園林規劃設計的學生,在園林設計作品中會不自覺地挖掘場所本身固有的精神內涵,使其與設計相結合,從而使鄉村或城市一些即將消失的文化得以科學、可持續的傳承與發揚。
4 優化思政內容
4.1 以“點”及面,融入思政元素
以相關文化、圖形、色彩以及實際案例為例,將思政元素與構成設計課程的知識點結合并進行延伸,深度解析“點—線—面”構成元素背后的文化內涵和色彩運用的目的等,潛移默化、以點及面地進行思政,這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并熟悉相關思政內容。首先,要梳理構成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結合構成設計課程特點,尋找構成設計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方式。例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內涵值得學習、借鑒與傳承,教師可在構成設計課程資源庫中引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藝術,讓學生體會藝術的魅力和文化的精髓,通過在課堂中講解實際案例,學生根據對文化藝術的理解進行設計創
作,如圖4所示。
4.2 以部分象征整體,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對構成設計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時,講解的部分知識“點到為止”,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后續上課邀請學生分享,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能力,樹立獨到的美學觀念,堅定文化自信以及正確的創作觀,培養具有高素質的、符合信息時代設計需求的人才。教學方法包含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與練習法等,構成設計課程的課堂教學主要提升學生的發現、提取、分析與創造等能力。教師利用課程思政多種教學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學內容,逐步提升學生的認知、審美與表現能力。
4.3 自上而下進行統籌,自下而上協同育人
思政內容的優化需要自上而下進行統籌,把握好整體大方向。構成設計課程應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以服務社會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在提高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同時,注重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同時,在符合園林專業發展需求的前提下,自下而上地與構成設計課程逐“點”融合,落到實處。如表2所示,將構成設計內容分成不同模塊,基于模塊教學目標,細化與思政融合的內容。
5 結語
新時期國家和高等教育的戰略目標轉型急需思想戰線統一、科研拔尖與實踐創新的高素質人才。將構成設計作為連接課程思政與園林專業設計課程的橋梁,構建時代化與信息化的教學體系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園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進一步傳承和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基于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理念,構成設計課程應立足園林行業需要,立體多元化促進學生持續科學創新,強化服務社會的意識,同時建立以構成設計課程為媒介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期推動園林專業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思政格局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楊金鐸.中國高等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1.
[2] 杜航,孫琪.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設計課程思政實施策略:以晉中信息學院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2(15):84-87.
[3] 何磊,孫志宜.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33(1):102-105.
[4] 劉乃芳.對當前高校環境設計教育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1):158-159.
[5] 張歡.延安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以陜西部分高校為例[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21.
[6] 王敏.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21.
[7] 陳亮,石定芳.新時代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政策邏輯與實踐路徑[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97-106.
[8] 李程,徐健,陳佳.基于課程思政的《構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工業設計,2021(10):40-41.
[9] 邱碩,柳亞男.基于課程思政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探索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7):191-192,219.
[10] 鄭小青.農林院校校外科教基地管理現狀及建議: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8(5):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