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楊涵 鄭永鑲 劉輝燕 張寶心
摘要 鄉村振興背景下,培養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具有現實而長遠的意義。智慧鄉村旅游人才是典型的復合型人才,應具備情感素養、管理素養、技術素養、創新素養等多維度素養。為此,要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加大智慧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轉換動能。
關鍵詞 鄉村振興;智慧鄉村旅游;人才;路徑
中圖分類號 F5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6-022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5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Smart Rural Tourism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Dong, YANG Han, ZHENG Yong-xiang et al
(School of Law,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Sichuan 6170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ivating intelligent rural tourism talents had practical and long-term significance. Smart rural tourism talents were typical compound talents, and should have multidimensional qualities such as emotional literacy, management literacy, technical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literacy. Therefore, it was necessary to seize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rease the training of intelligent rural tourism talents, and transform momentum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Smart rural tourism;Talent;Route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旅游進入產業化時代,連續8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予以重視和支持,在我國旅游業和鄉村振興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同時,國家做出“互聯網+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部署,為鄉村旅游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邁進創造了條件。可以預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縱深推進,鄉村旅游不久將迎來“智慧旅游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充分認識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與地位,準確把握智慧鄉村旅游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創新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路徑,無疑具有深遠而現實的意義。
1 鄉村振興背景下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智慧鄉村旅游是信息技術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產物。我國城鄉、區域之間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非常突出,智慧鄉村旅游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沒有智慧鄉村旅游人才,智慧鄉村旅游就無從談起。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在引領鄉村旅游數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級過程中起著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
1.1 精準掌握旅游市場需求
旅游市場是買方市場。鄉村旅游如果不能夠贏得旅游者的認同,就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場上生存發展。傳統的旅游市場調研方法主要有抽樣調查法、觀察調查法、資料搜集法、面談法、電話詢問法等。這些調研方法通常都要制定調研方案,成立調研小組,進行系統培訓;然后,選取樣本,配備必要設備,攜帶調查問卷,分赴實地調研;最后,還要對調查問卷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才能將調研結果反饋用于決策。而且,旅游市場具有脆弱性,瞬息萬變,始于2020年并延續至202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傳統旅游市場調研方法的滯后性凸顯。上述調研方法都具有階段性、滯后性的特征,不僅耗時、費力,而且人工調研結果帶有主觀因素,不能及時持續反饋市場變化,無法動態服務旅游決策。
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可以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和平臺,“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有效解決傳統、人工市場調研的弊端。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實時動態反饋信息,使得現實旅游者與潛在旅游者一“網”打盡,“云”上掌控。一方面,可以掌握與鄉村旅游市場有關的各種消費新變化、新期待;另一方面,可以精準掌握旅游市場需求,包括旅游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特征,消費結構、消費行為,以及旅游者對本地鄉村旅游的滿意程度和意見建議等。
1.2 精準推動鄉村旅游業態創新
隨著旅游產品供給的同質化和旅游市場需求的多元化矛盾的不斷加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提高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旅游供給方就要持續推出產品、市場、經營等新的旅游業態[1]。傳統的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由于旅游市場調研不充分、機械且滯后,對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新模式、新方向、新業態缺乏深層次發掘和研究,導致旅游市場供給與旅游需求脫節,旅游資源利用率低,旅游產品開發層次與類型低[2],缺乏互動式、參與式、沉浸式等個性化、多樣化旅游產品,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發展活力。
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旅游業正在悄然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仿真、云計算、電子支付、社交網絡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信息“搜集-整合-反饋-搜集”的適時互動反饋機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準確及時動態捕捉和使用各類旅游信息,找到旅游熱點[3],解決產品開發存在的信息缺失、資源利用率低、模式單一、營銷推廣受阻等障礙,推動鄉村旅游供給方和管理者時刻遵循市場規律,以商業思維不斷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探尋旅游開發和推廣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不斷適應甚至引領旅游新需求。一方面,通過及時動態的旅游市場信息反饋,以需求牽引供給,創新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策略,將需求轉化為有效供給,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客源市場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依托數字科技搭建智慧旅游網絡平臺,可以開拓鄉村“云旅游”和數字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拓展鄉村旅游新的發展空間,衍生出鄉村旅游新的商業模式,打造鄉村智慧旅游的產業業態、空間場景和真實體驗[4],創造全方位智能化體驗服務,起到對鄉村線下旅游的線上營銷、拓展和補充作用,滿足游客在線咨詢、在線游覽和在線消費的新需求[2]。
1.3 精準提升鄉村旅游管理能力
鄉村旅游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鄉村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涵蓋政府、旅游企業、游客、社區及居民各利益主體,包括旅游供給方與消費者,覆蓋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每個環節的管理不到位、不及時、不暢通,都會對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造成嚴重影響。反之,高效、便捷、安全、和諧的鄉村旅游管理又會給鄉村旅游增光添彩。傳統鄉村旅游的管理大多采用“先發展后規范”的形式,實施單向度的政府監管和依賴政府推廣,推動鄉村旅游管理規范化、標準化。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政府主導的一元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現實狀況,出現了地方政府、旅游企業、社區等多元管理。在政府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轉變過程中,由于鄉村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構建滯后,治理主體缺乏協同配合,旅游市場出現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隨意抬價、一床難求、交通擁堵甚至游客滯留等一系列亂象[5]。
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可以有效整合政府部門資源,及時掌握發布旅游信息,有效監控處理旅游突發事件,提高鄉村旅游治理的能力與水平。一方面,可以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全面推進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最多跑一次”綠色通道,縮短企業辦事流程和游客投訴流程,促進鄉村旅游管理服務精細化和投訴快捷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整合旅游資源、旅游商戶、旅游者各方面數據和信息,開發和建設智慧信息發布、智慧交通調度、智慧預約預訂、智慧游客分流、智慧旅游停車等智慧平臺,達到信息和數據的智能收集獲取、游客一站式獲取信息和旅游服務、旅游相關部門信息聯通共享和有效聯動[6],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2 鄉村振興背景下智慧鄉村旅游人才的基本素養
智慧鄉村旅游人才是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鄉村旅游服務、管理、營銷、產品等進行數字化賦能的復合型人才。智慧鄉村旅游人才要熟悉“三農”和鄉村振興,既要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又要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7]。
2.1 情感素養
智慧鄉村旅游人才首先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懂兩愛”人才。懂農業是做好智慧鄉村旅游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懂得并重視農業的地位與作用,大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揮鄉村旅游業關聯度廣的優勢,與第一產業農林牧副漁、第二產業加工制造、第三產業服務商貿互聯互通,延伸鄉村旅游業的產業鏈,提升鄉村旅游的價值鏈。愛農村是“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內生動力。在智慧鄉村旅游的發展中,一方面,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旅游優勢和經濟優勢,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共建共享。另一方面,鄉村旅游不僅以“賣風景”為生,更以“賣文化”興業,鄉村旅游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遵循鄉村傳統肌理和格局,保留鄉村景觀特色,體現農村鄉土味道,傳承好鄉土特征、民族特點、地域特色。愛農民是“共同富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智慧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擴大鄉村旅游的聯農帶農富農效應,讓更多農民參與其中受益其中。
2.2 管理素養
智慧鄉村旅游人才應具備扎實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備旅游業系統思維和分析商業問題、人力資源管理、品牌策劃、規劃開發的能力。隨著“旅游+”“+旅游”等新業態逐步興起,智慧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趨勢愈發明顯,需要智慧鄉村旅游人才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能,判斷旅游消費市場發展趨勢,創新鄉村旅游新業態,持續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提升鄉村多元價值。
2.3 技術素養
智慧鄉村旅游人才需要具備優秀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8]。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旅游產業對于信息化的依賴逐漸加大,智慧鄉村旅游對從業人員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持續獲取旅游信息,感知市場需求和動向,將線上信息和線下旅游活動緊密連接起來,迅速得到需要的綜合信息和預測信息,從而做出科學管理決策。其次,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宣傳推介鄉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觀光游覽。
2.4 創新素養
智慧鄉村旅游注重旅游人才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要求旅游人才始終處于旅游產業和信息科技前沿。業態單一化,產品同質化,供應鏈短,價值鏈低,易模仿易復制,是當前鄉村旅游業發展的主要障礙。這要求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具備鄉村振興系統觀念、全域旅游發展意識、科學思維方法,有獨立的分析和帶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進行應用技術的擴展研究,創新智慧鄉村旅游的業態、模式、流程和管理。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路徑
智慧鄉村旅游發展需要的人才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遠不能適應和引領智慧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從建立工作機構和機制、加強專業布局和建設、創新培訓體系和方式等方面入手,加快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和使用。
3.1 建立工作機構和機制
目前,大多數發展智慧旅游的城市和景區已經基本實現了旅游信息化,進入了智慧旅游的初級階段。但是,我國鄉村信息化建設還嚴重滯后于城市。2020年全國沒有設置信息化工作的行政機構、信息中心等事業單位的縣(市、區)超過1/5,專門成立鄉村旅游工作機構的也不多,地方智慧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嚴重滯后和缺位。成立智慧鄉村旅游工作機構,建立智慧鄉村旅游綜合協調機制的仍屬新鮮事物。
首先,建立智慧鄉村旅游工作機構。智慧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政府需要著眼長遠,引起高度重視,成立鄉村旅游和信息化工作機構,鄉村旅游發展基礎好的地方,應探索成立智慧鄉村旅游專門機構,明確工作職責,配備人員編制,引進專業人才,確保智慧鄉村旅游及人才培養有專責機構負責、有專人負責。并且,將智慧鄉村旅游及人才納入議事日程和發展規劃中,只有這樣智慧鄉村旅游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其次,建立智慧鄉村旅游工作機制。創新協調議事方式,成立智慧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發揮成員單位職能優勢,構建暢通的協調分工機制,構建政府領導、部門協同、企業響應、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3.2 加強專業布局和建設
智慧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專業應用型人才。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離不開一流的學科專業、師資隊伍、教材建設。2021年智慧旅游技術應用專業才成為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中的新增專業。總體來看,高校智慧旅游專業建設滯后、旅游管理與信息技術交叉融合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實訓基地建設質量不高、專業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數量不夠,我國高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發展存在脫鉤現象[9],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智慧鄉村旅游人才的需求。
首先,加強智慧鄉村旅游專業(方向)布局。智慧旅游是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對旅游人才的要求呈現綜合性、復合性、技術性等特點。開發和營運智慧旅游業需要學習掌握“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理論,具備扎實的信息化素養、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高校要面向鄉村振興主戰場,主動適應智慧旅游人才需求,加強與旅游部門、旅游企業的深層合作,加快智慧鄉村旅游專業(方向)布局建設,推動旅游管理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交叉。
其次,加強智慧鄉村旅游專業(方向)建設。校企合作模式是當前智慧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10],旅游管理院校要與旅游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發揮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和企業的社會資源優勢,讓教師和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接觸行業實際情況,加快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培訓,鍛煉學生的多元化技能水平。高校要加大智慧旅游教學設施和實訓基地建設,增加課內和課外實踐教學比例,創新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渠道。智慧旅游背景下,要求教師同時具有信息化素養、堅實專業知識與智慧教育前沿理論,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逐步培養與積極引進相結合,建立一流師資團隊。不斷優化智慧旅游課程體系,以學生就業勝任力為主要培養目標,強化智慧旅游信息化技能課程,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3.3 創新培訓體系和方式
智慧鄉村旅游人才不僅要著眼長遠,加快學科專業布局,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還要著眼當下,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加快本土人才的培養。近年來,全國各地都著手進行鄉村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收獲的成效較為有限,主要是因為尚未構建一個完善的鄉村旅游人才創新培訓體系,出現需求錯配以及供求失衡的現象,造成創新智慧鄉村旅游人才的缺失。
首先,創新智慧鄉村旅游培訓體系。鄉村智慧旅游作為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對完善農村智慧旅游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要求。為加大培育農村智慧旅游人才,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摸清鄉村旅游和信息技術從業人員的規模結構、教育程度、培訓情況,建立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儲備庫,制定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和培訓體系,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加大智慧鄉村旅游人才培訓的政策、財政和技術等支持。
其次,創新智慧鄉村旅游培訓方式。發揮政府、鄉村旅游協會、企業、鄉村旅游合作社、培訓機構等各類組織的作用,用好用活旅游大中專院校、產學研合作的高校等各類主體,開展周期性、全覆蓋、系統化培訓。發揮“領頭雁”示范引領作用,采取“分段進階式、參與轉化式、扶持跟蹤式”模式,面向新型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帶頭人、村“兩委”干部、鄉鎮干部和省(市、縣)鄉村旅游管理干部,實施鄉村智慧旅游教育培訓。在全國遴選打造一批智慧鄉村旅游示范培訓基地,接續重點培養一批智慧鄉村旅游“領頭羊”,形成國家、省、市、縣、鄉5級智慧鄉村旅游示范推廣模式。建立智慧鄉村旅游人才資格證書制度和職稱、等級認定制度,對農民的技能水平、職業資格進行鑒定并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建立職業化的新型智慧鄉村旅游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 楊玲玲,魏小安.旅游新業態的“新”意探析[J].資源與產業,2009,11(6):135-138.
[2] 賀劍武.智慧旅游對旅游型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作用與實現路徑[J].農業經濟,2021(3):42-44.
[3] 毛峰.“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6,32(3):74-77.
[4] 李東,李仲先.山村地域系統的康養旅居功能與產業化[J].山地學報,2023,41(4):597-607.
[5] 李占旗.智慧旅游背景下智慧鄉村旅游的發展路徑[J].農業經濟,2018(6):53-55.
[6] 劉治彥,季俊宇,商波,等.智慧旅游發展現狀和趨勢[J].企業經濟,2019,38(10):68-73.
[7] 林德榮,陳瑩盈.智慧旅游鄉村建設的困境與突破:從智慧潮流走向可持續發展[J].旅游學刊,2019,34(8):3-5.
[8] 李娜.智慧旅游時代旅游人才職業勝任素質模型構建[J].中外企業家,2020(5):131-132,135.
[9] 宋黎娜.基于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21(30):152-154.
[10] 劉淑平.“智慧旅游”時代下旅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研究[J].職教通訊,2015(3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