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方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高職一體化教學模式逐漸成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服裝專業領域,畢業設計作為檢驗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的重要環節,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未來發展。文章基于“三融·三創”,概述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分析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的重要保障,探討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的實施策略,旨在為培養符合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的高素質服裝應用型人才作準備。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三融·三創;項目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7-0089-04
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服裝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傳統的中高職培養模式已經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的設立,正是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該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較高技術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服裝專業人才,以滿足服裝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1]。本文基于“三融·三創”教學模式,對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提升該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加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基于“三融·三創”的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旨在通過深度融合產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更好地滿足服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三融”即融企業、融行業、融真實訂單,強調教學與市場需求的緊密對接。首先,通過融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參與到項目的各個環節中,從設計到制作,再到銷售,全面了解行業運作流程,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其次,加強與行業的聯系,融入行業標準和最新趨勢,確保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同步。最后,通過真實訂單的融入,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提升作品的實用性和市場競爭力。“三創”即創新、創業、創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首先,在服裝專業畢業設計中,創新意味著鼓勵學生挑戰傳統,探索新的設計理念、材料運用和工藝技術。通過引入前沿的時尚趨勢和行業動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的作品具有獨特性和新穎性。其次,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生不僅學習如何設計服裝,還學習如何將設計轉化為商品,進而推向市場。通過模擬真實的商業環境和創業情境,學生可以了解創業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最后,在服裝領域,創造意味著將想象變為現實,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服裝產品。通過項目式教學,學生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手工制作技能、縫紉技術和整體搭配能力,使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現。
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更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實施“三融·三創”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提升中高職服裝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為服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優化教學環境,場室設計一體化
(1)優化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環境的核心在于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氛圍。這包括提供舒適、安全、設備齊全的教學場所,以及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首先,教學場所的改善。應確保教室、實訓室等場所寬敞明亮、通風良好,符合實際需要,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其次,教學工具的齊備。根據服裝專業的特點,要配置專業的設備和工具,如縫紉機、裁剪刀、設計軟件等,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實踐需求。其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應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信息化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效果。例如,使用虛擬仿真軟件模擬服裝設計和生產流程,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實踐能力。
(2)場室設計一體化。場室設計一體化是指將理論教學場所和實踐教學場所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教學空間[2]。這種設計能夠打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的界限,促進兩者之間的融合和互補。首先,功能區域的劃分。根據服裝專業的教學需求,應將場室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域,如理論教學區、實踐操作區、作品展示區等,每個區域應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和設備配置,以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其次,靈活性的考慮。場室設計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變性,以適應不同課程和教學內容的變化。例如,可以采用可移動式的家具和設備,方便教師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布局。最后,文化氛圍的營造。可在場室設計中融入服裝行業的元素和文化氛圍,如懸掛著名設計師的作品、展示行業發展趨勢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認同感。
2.完善場室條例,場室管理制度化
(1)優化管理制度,提升設備效能。當前實訓室設備雖能滿足日常教學需求,但管理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針對服裝實訓室設備不齊全、缺乏專人管理以及維護維修人員不足等問題,必須建立新的場室管理機制。通過明確管理職責、加強設備巡檢和維護保養,以及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可以有效降低設備故障率,確保實訓教學的順利進行。
(2)強化教師參與,促進技能提升。為了充分發揮實訓室設備的作用,應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新設備的研發和應用,利用先進的設備進行科研與教學創新。此外,要引導專業課教師深入企業生產實踐,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拓寬專業視野。通過參與行業技術技能認證、專業資格考察等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為實訓室的高質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3)嚴格執行7S管理,確保實訓安全有序。為確保實訓教學的安全有序進行,必須嚴格執行7S管理制度。學生應按規定時間有序進入實訓室,并在指定位置安靜等待上課。在實訓過程中,學生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安全制度,服從教師安排,避免發生意外事故[3]。在實訓結束后,學生應按要求將工具歸位并上鎖,確保實訓室設備的完好和安全。通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和加強學生教育,可以營造安全、整潔、有序的實訓環境。
3.加強專業師資建設,教學模式規范化
(1)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引領服裝專業教育新方向。在服裝專業教育領域,雙師型教學團隊的構建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推動教學模式規范化的關鍵,這樣的團隊不僅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還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指導。通過引進和培養雙師型教師,可以打造一支在全省同類專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教學團隊,引領服裝專業教育的新方向。這樣的團隊能夠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
(2)深度融合中職院校與高校資源,打造一體化教學模式。為實現教學模式的規范化,需要深度融合中職院校與高校的資源,打造一體化教學模式[4]。這種教學模式將中職院校與高校緊密結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整體設計。通過中職院校與高校雙師型教師的聯手合作,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系統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3)提升教師綜合能力,保障教學質量與效率。在推動教學模式規范化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至關重要。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豐富的實踐能力以及出色的班級教育教學管理能力。為此,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培養,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同時,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師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定期評估,及時發現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持續提升[5]。
1.構建“三融”的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體系
(1)教學目標與課程設置。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的畢業設計課程,其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包括對崗位職責的深刻理解和職業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實現這一目標,課程應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從市場調研、主題確定、款式設計、面料選擇到成衣制作等各個環節都親身參與,全面體驗服裝設計的整個過程。同時,課程設置需注重文化課程的延續性、專業課程的互補性,以及考評機制的過程性,確保學生在掌握服裝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全面發展綜合素質。
(2)教學內容與方法。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根據不同階段的項目任務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內容,實現分層教學,這樣可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應用所學知識,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進而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同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
(3)教學靈活性與教師能力。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的課程設置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不同階段和學生層次進行適時調整。對此,任課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以便能夠有效應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挑戰。同時,教師應保持對行業動態的關注和了解,及時將最新的行業趨勢和技術引入到教學中來,確保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前瞻性。
2.基于“三創”理念完善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環節
(1)確定設計主題。在確定設計主題環節,除了設計教師的引導和市場調研外,教師還可以引入行業專家開展講座或工作坊活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行業動態和市場需求。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出發,發掘與時尚、文化、社會等相關的主題,使設計更具個性和深度。在確定主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和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后續的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6]。
(2)繪制款式圖紙。在繪制款式圖紙環節,除了基本的繪畫技能和造型能力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審美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設計競賽、設計實踐等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風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裝設計,并學會如何運用設計元素繪制,按照一定原則來繪制出符合主題和市場需求的設計圖紙。此外,教師可以引入數字化設計工具和技術,幫助學生更高效、更精準地完成設計圖紙的繪制和修改。
(3)采購面料輔料。在采購面料輔料環節,除了基本的采購技能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市場敏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市場調研、供應商洽談、成本核算等方式,讓學生了解面料輔料的價格、品質、流行趨勢等信息,并學會如何根據設計需求和預算來選擇合適的面料輔料。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新型面料輔料的研發和應用,為設計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性。
(4)制作坯樣成衣。在制作坯樣成衣環節,除了基本的縫紉技能和工藝知識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工藝實驗、技術攻關等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款式和面料的制作工藝及其難點,并學會與團隊成員協作來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教師可以引入現代制造技術和設備,幫助學生更高效、更精準地完成坯樣成衣的制作和修改。
(5)展示成品動靜態。在展示成品動靜態環節,除了基本的展示技能和舞臺表現力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品牌意識和市場推廣能力。通過品牌策劃、市場推廣、社交媒體營銷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如何為自己的設計作品打造品牌形象并進行市場推廣。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時裝秀、設計展覽等活動,與業界人士和潛在客戶建立聯系,將設計作品轉化為商品,推向市場,實現創新、創業、創造的深度融合。
3.多維度優化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的考評制度
(1)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首先,評價標準應該具體、清晰,并且與服裝專業的培養目標緊密相關。這些標準不僅要涵蓋設計的創意性、美觀性、實用性等傳統方面,還要包括市場分析、品牌定位、可持續性等現代服裝行業關注的要素。此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對于工藝技術的掌握、面料的選擇與運用、款式的創新等也應有明確的要求。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應邀請行業專家、教育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共同參與,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7]。同時,評價標準應定期更新,以適應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
(2)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除了傳統的教師評價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還應引入更多的評價方式。例如,可以邀請行業專家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評審,從專業角度提供意見和建議;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評,通過同齡人的視角來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評價,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可以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客觀,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改進自己的畢業設計。
(3)重視過程評價。服裝專業畢業設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關注最終成果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考評制度應重視對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參與度、工作態度、團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過程評價可以通過定期的檢查、匯報、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師應對學生在每個階段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調整方向、解決問題。同時,過程評價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實踐經驗,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4)重視應用價值和創新性。畢業設計不僅要展示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更要體現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考評制度中應特別強調對畢業設計的應用價值和創新性的評價。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畢業設計是否符合市場需求、是否具有可行性等方面。創新性則體現在畢業設計的新穎程度、獨特性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8]。
(5)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評價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改進自己的設計,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反饋應及時、具體、有針對性,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反饋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書面的評語、網絡平臺的互動等方式進行。通過有效的反饋機制,可以使得評價工作更加有意義和價值。
綜上所述,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是保證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三融·三創”項目式教學模式在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通過實施構建“三融”的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體系,基于“三創”理念完善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項目式教學環節,多維度優化中高職一體化服裝專業畢業設計的考評制度等策略,可以構建更加完善、系統的“三融·三創”項目式教學模式,為服裝行業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余冬娥.中職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困境及對策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07):2-5.
[2]洪彤彤.高職學生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的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 2008(05):18.
[3]潘淑寶.論中職服裝專業教學中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20(12):42.
[4]廖燦.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畢業設計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7):36.
[5]朱佳萍.中職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1):3.
[6]卻旦,凌靜.對接產業鏈的“三類四舉”精準育人模式探究———以中職女裝人才培養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23):41.
[7]劉克勇.職業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運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07):5-10.
[8]項春媛.協同理念下中高職教育一體化發展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5):173-174.
Three Integration·Three Creation: Explor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for Graduation Design of Integrated Clothing Majors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Jin Fang
(Qiaosi Vocational Senior Middle School,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1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clothing, gradu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s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design abilities, and its teaching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ree integrations and three innovations", summariz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for graduation design of integrated clothing majors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for graduation design of integrated clothing majors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for graduation design of integrated clothing majors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prepar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clothing talents that meet the development and talent needs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lothing major; graduation project; three integration three creation;project-bas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