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足改方案》)發布以來,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動中國足球的全面發展,其中關系到職業俱樂部、競賽體系、校園足球、社會足球、人才培養等多個涉及足球領域的各個層面,為中國足球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足改方案》施行近十年來,足球學科下設的足球課程仍存在足球課程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內容體系化不足等問題。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足球運動被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列入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計劃,這一改變為新時代足球運動發展提供了源動力。足球課程教學將從單一模式轉變為復合模式,足球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目標更加清晰,為高質量足球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融合現代科技成果的新興教育模式,能夠起到化解教育時空矛盾,提升足球課程教學效率的作用。基于此,筆者在足球運動專業建設背景下,提出“混合式”教學與足球課程教學融合的研究,探討足球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和運用手段,為足球課程教學模式實現新的轉變提供理論借鑒。
一、“混合式”教學概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線上教學逐漸發展成熟,在全國各類各級學校的課程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混合式”教學是指在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媒體技術,提供與學習環境相契合的線上資源和活動,讓適當的學生形成適當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1]。“混合式”教學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打破了空間、時間、資源等限制,能夠對課程進行更詳細的步驟劃分,明晰教學過程,更符合培養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新形態。
二、“混合式”教學在足球課程中的價值
1.促進課前、課中、課后的銜接
傳統的足球課程教學存在課前、課中、課后層級分布不清晰,課前準備和課后反饋作用不明顯的問題。“混合式”教學將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進行分層梳理,構建遞進發展的教學體系。一是在課前環節,為足球課程教學工具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慕課、學習通、雨課堂等平臺的使用,通過課前發布先導內容,提前對學生進行分組,達到高效率預習的目的,為后續教學和學習反饋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在課中環節,“混合式”教學能夠實時更新教學資料、同步輸出課堂內容、發布隨堂練習等,通過這些手段減少教師在教學之外所花費的時間,清晰教學內容;三是在課后環節,線上平臺可以自動生成課堂報告,通過報告掌握學生上課狀態以及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讓課前、課中、課后階段的學習內容層次更加明確,教學內容更加體系化、整體化、多元化,提升了足球知識的流通性,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2.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混合式”教學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并搭建起更方便和順暢的互動交流渠道,充分展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再局限于教學之中。在課中環節,教師通過線上平臺可以完成隨機點名、小組討論發言、個人彈幕等教學方式,進一步加深教師與學生在足球課程教學中的互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到“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的定位發生改變,即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被加強[2]。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混合式”教學豐富了教育活動的參與者與教育活動主體之間的互動方式,打破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之間的二元論模式。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也能成為知識的創造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更加豐富、多元。
3.強化理論和實踐的融合
“混合式”教學在展現形式上呈現出多樣的特點,使理論知識和實踐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融合得更加緊密,且傳播手段能在核心內容不變的前提下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形式,同時在育人形式方面,“混合式”教學強調學習共同體建設與合作式學習,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與共同體意識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3]。足球課程在技戰術教學、教練員教學、裁判員教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不再僅限于書本和教師的口頭表達,依靠“混合式”教學,理論知識能夠在現實情境中被直觀呈現,通過科技手段搭建虛擬場景,模擬現實情境,以達到將理論知識融于現實基礎的目的,便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混合式”教學下強調的學習合作共同體概念使學習小組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通過集體開展實踐能夠促進知識共享,強化實踐能力,提升個人水平和團隊意識,在合作共同體的學習模式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共鳴,在實踐中充分展現和運用理論知識并將其轉化為實踐經驗。同時,學生的反饋在“混合式”教學下變得更加迅速快捷且精準到個人,教師依據測評數據以及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分析并點評,進而有方向有效率地指導學生的后續學習[4]。
三、“混合式”教學在足球課程中的運用
1.加強課前預習效果,豐富足球課程教學方式
“混合式”教學作為新型教育手段,可以進一步加強理論教學的力度。教師通過發布課前預習和導入內容,使學生提前了解課程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做記錄,便于后續教學過程中直接進入學習狀態。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查找資料,設計教學內容,并通過線上平臺發布課前導入內容,學生通過線上平臺對教師發布的學校內容進行課前預習。同時,教師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可以收集學生的預習情況信息,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進一步明晰足球課程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快速進入學習情境,認真研學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料,并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借助網絡查找相關的學習素材,初步掌握并理解學習內容,擴展所學內容的寬度和深度[4]。
2.突出學生課中主體地位,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在足球課程教學時,教師使用線上平臺對學生出勤情況進行統計,基于課前導入,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的基礎功能,隨機抽選小組,發布討論問題,保證足球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以足球裁判員教學課程為例,在該教學過程中,教師播放各類足球比賽中裁判判罰的視頻,對真實的判罰情況進行分析,結合理論知識點直觀講解,讓學生理解足球規則。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發布真實比賽視頻,讓學生進行模擬判罰,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產生代入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這種學下方式,將教師單方面輸出轉變為師生共同學習,通過線上與線下互動交流,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并吸收知識點。在足球課程教學后,教師發布知識點測驗,對課堂的教學和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和評價,提高足球課程教學的效果。
3.提高學生課后反饋時效,確保學習效果
課后階段,教師通過線上平臺發布課后作業,延伸足球課程教學,補充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通過線上平臺與教師溝通交流。通過線上平臺能夠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并進行過程性評價[4]。對于學生在比賽執裁、教學實習等具體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此階段進行反饋,保證了教學的延續性,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并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問題。利用30分鐘或者60分鐘的線上會議,設置答疑環節,通過線上視頻面對面交流、答疑、解惑。如在足球裁判員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對線上平臺發布的比賽視頻進行裁判判罰,教師對判罰點不準確的地方,進行講解和示范,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和反饋中提升足球課程教學知識點掌握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4.
[2]陳婧.論基于“混合式”教學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2(1):87-98.
[3]岳曼曼,劉正光.“混合式”教學契合外語課程思政:理念與路徑[J].外語教學,2020(6):15-19.
[4]張錦,杜尚榮.“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價值訴求及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