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亞穎
[摘要]地方融媒體作為宣傳報道、實現文旅傳播的主渠道;作為拓寬媒體宣傳渠道,講好地方故事的大眾平臺;作為以文促旅,實現文旅雙贏的重要窗口,在興文化、展形象等方面責無旁貸。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在融合發展的進程中,立足本土構建了廣播、電視、報紙加10個新媒體平臺的具有延伸性的媒體融合傳播矩陣,在推動大理市經濟發展、提升大理市知名度、增強大理市文旅產業影響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也為地方融媒體促進文旅傳播提供了參考經驗。
[關鍵詞]地方融媒體;文旅傳播;大理市融媒體中心;融合傳播
2023年,大理入圍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名單,這離不開大理市融媒體中心的參與。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融入地方工作,主動承擔起大理市文旅傳播的重任。該中心成員通過高效、準確、全方位的宣傳報道方式,以強大的輿論導向推動大理市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大理融媒”作為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重要的新媒體賬號矩陣,在2023年取得顯著成績。該賬號矩陣位列“百個云南網絡正能量賬號”前列,同時,“大理融媒”也被評為“優秀精品”賬號。這進一步證明了“大理融媒”在新聞報道和媒體創新方面的專業水準,彰顯了地方融媒體中心在促進媒體融合發展方面的卓越表現,也展示了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在推動大理市文旅傳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精準對接上級媒體,講好大理故事
大理市融媒體中心致力于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傳播大理的美好形象和精彩故事。在新聞報道中大理市融媒體中心深入挖掘本地鮮活題材,為受眾提供豐富、有深度的新聞內容。同時,其也非常重視與上級媒體、平臺的合作,拓寬媒體宣傳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大理、關注大理。例如,大理市融媒體中心積極協調并對接中央和省州媒體在大理市開展采訪報道,深入挖掘特色內容,并向上級媒體推送新聞線索和素材。2023年以來,中央級媒體刊播大理市相關報道2265篇,省級媒體刊播大理市相關報道3641篇。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通過精準對接上級媒體,成功在傳統媒體平臺上進行深度報道,并通過新媒體平臺深度加工內容,積極探索新的宣傳渠道[1]。2023年,該中心發布了200多篇稿件,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央級媒體采用,如新華社客戶端轉載的《“大理街”上的年味》,央視網轉載的《新春大集 云南大理:趕三月街大集 嘗特色美食》視頻,人民日報客戶端轉載的《云南大理:新春“喜兔”有新意,更有“心意”》等,在這些圖文視頻中,大理的獨特年味十足,街上人山人海,肉蛋糧油、糖果炒貨、水果糕點、農家山貨、春聯字畫一應俱全,砂鍋米線、豌豆粉、米花、手揉餌塊等特色小吃眼花繚亂,充滿煙火氣息。由此可見,大理市融媒體中心的工作不僅僅是傳遞信息,還應精準對接上級媒體,講好大理故事,以推廣大理的形象和旅游資源,為大理文旅傳播做出更大貢獻。
(一)充分了解并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
大理是云南歷史文化的瑰寶,是山川風貌的美麗縮影,也是對外展示的絕佳窗口。大理被譽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多元文化與自然和諧共榮的典范[2]。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如蒼山洱海的自然風光、白族三道茶文化等。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可通過深入挖掘這些資源,提煉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過故事化方式進行精準傳播,為文旅宣傳助力。例如,筆者采寫的反映大理市洱海保護、文化旅游、城市品質提升等工作的稿件,先后被新華社、云南電視臺、大理州廣播電視臺等多家上級媒體采用并獲得獎項。其中,部分專題報道和微視頻作品,點擊量超過100萬人次。2023年,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共推送2695篇新媒體圖文稿件, “大理融媒”發布多條播放量超1萬人次的原創視頻,舉辦了35場點擊量超1萬人次的視頻直播活動。
(二)結合傳統媒體資源與新媒體平臺
信息爆炸時代,傳統媒體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因此,地方融媒體中心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社交媒體、短視頻等新媒體技術,將地方故事傳播得更遠、更廣[3]。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將傳統媒體資源與新媒體平臺相結合,形成了“前端采寫,中端短視頻發布,后端圖文推送、音視頻播出、紙媒刊登”的分段式、全時性新聞資訊發布格局,使新聞資訊能夠更廣泛、深入地傳播。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在新媒體平臺開設官方賬號,定期發布有關大理的文化、歷史、美食、風景等方面的圖文、音視頻內容,讓外界更好地了解大理。截至2023年10月,該中心擁有微信公眾號受眾17.76萬人,抖音受眾12.50萬人,快手受眾4.60萬人,微信視頻號受眾1.6萬人,今日頭條受眾2.0萬人,七彩云App受眾13.99萬人,為文旅融合傳播奠定了良好的受眾基礎。
(三)精心報道并組織策劃各種活動,展示大理魅力
除線上宣傳外,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還通過報道各種線下活動,進一步展示大理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該中心通過報道各種文化節、藝術展覽、民俗表演等活動,吸引游客親身參與體驗,讓他們親自感受大理的文化魅力。例如,該中心協同報道了“2023年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馬拉松·首屆‘為愛奔跑大理愛情馬拉松”活動,共吸引了1.2萬余名國內外選手參與,大家共享銀蒼玉洱的美景,感受大理的自然風光和文獻名邦的深厚文化底蘊。此外,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還積極策劃組織了30多項具有大理特色的重大宣傳活動,如2023年洱海開海暨生態調控啟動儀式、戶外運動產業大會等。這進一步展示了大理的自然美景、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獨特的產業發展優勢,為大理文旅融合傳播帶來更多機遇與動力。
二、聚焦新業態,拓展“文旅+”模式,形成傳播熱度
“文旅+”模式為大理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該模式強調深度融合文化、旅游與其他產業,實現產業聯動發展。在實踐中,大理市融媒體中心依托當地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與科技、農業、體育等產業的有機結合,不斷拓展“文旅+生態”“文旅+體育”“文旅+影視文化”“文旅+農業”等創新傳播業態,并形成傳播熱度,如該中心通過報道大理洱海保護區生態旅游項目,促進了大理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大理“三月街”民族節的“愛情體育”主題活動的報道,不僅吸引大批游客參與體驗,還傳承了民族文化。“文旅+”模式塑造了大理文旅的獨特氣質,提升了大理的文旅內涵,讓更多人了解了這座美麗且富有魅力的城市。
(一)突出大理特色,推廣非遺旅游品牌
近年來,大理不斷拓展“文旅+”現代文旅產業體系,以文、旅雙贏為前提,打造了一系列“文旅+”品牌,如“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漫步蒼洱”“大理特色高端文旅”“藝術家第二居所”等品牌。“文旅+”品牌強調文化與旅游的融合,這有利于大理將文化遺產、傳統藝術、美食等元素融入旅游產品設計及服務中,提升旅游產品的趣味性及吸引力,并促進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4]。大理市融媒體中心以此為契機,突出大理特色,通過推廣非遺旅游品牌,將白族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融入文旅傳播中,通過“以旅彰文”的方式,積極做好文旅傳播工作。
(二)打造IP,形成傳播熱度
為進一步形成傳播熱度,地方融媒體中心需要積極打造IP。近年來,大理市融媒體中心憑借自身獨特的地理文化,充分挖掘文旅資源優勢,積極組織并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IP宣傳活動。例如,“有一種生活叫大理”抖音話題旨在向世界展示大理的獨特魅力,呈現大理的文化、歷史、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等。該話題收獲短視頻投稿數量累計近200萬條,投稿者通過各種富有創意的表現手法,將大理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這一抖音話題則側重于體現浪漫和情感元素,此話題進一步傳播了大理的浪漫氛圍、美麗的自然景色與獨特的民俗風情,從而吸引更多游客來此感受愛情的甜蜜和美好。截至2023年10月,兩個話題的播放量累計超過50億人次,極大提升了大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利用影視傳播,將“流量”轉化為“留量”
《去有風的地方》《五朵金花》《心花路放》等熱播影視作品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將大理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以及歷史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去有風的地方》這部電視劇中,導演通過鏡頭展示了大理獨特的建筑,如沙溪古鎮、喜洲古鎮、洱海生態廊道等,別具一格的風情令人流連忘返 [5]。此外,刺繡、木雕、扎染等非遺文化元素,傳統民族服裝和風味小吃等生活元素也在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有助于推動大理文旅產業鏈的發展。因此,大理市融媒體中心應充分利用影視作品的熱播效應,積極開展相關文旅主題宣傳營銷活動,將“流量”轉化為“留量”。
三、堅持移動優先,構建融媒體發展新格局
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已逐步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在此背景下,地方融媒體中心應積極實施移動優先策略,打造并維護好移動傳播平臺,同時合理利用商業化和社會化互聯網平臺,發揮傳播優勢。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在多個平臺上形成了分段式、全時性的新聞資訊發布格局,包括采寫、短視頻發布、圖文推送、音視頻播出和紙媒刊登,以“融”字為先,聚焦媒體融合,全力構建融媒體發展新格局。
(一)加強融合創新,引領各大媒體平穩運行
大理市融媒體中心聚焦媒體融合發展,創新媒體融合方式,開設新的媒體平臺,如“大理融媒”今日頭條、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快手以及七彩云端App等。其通過統籌文旅傳播內容,優化媒體資源管理流程,實現采編發一體化建設;積極探索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規律,優化內容生產流程,以適應受眾的閱讀習慣。該中心精心制作了一系列短視頻、H5等新媒體產品,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進行傳播,這些新媒體產品不僅形式新穎,內容也貼近受眾生活,提高了文旅傳播效果。此外,該中心緊跟時代潮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受眾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精準為受眾推送信息。
(二)拓展特色,筑牢融媒體矩陣陣地
為提高文旅傳播效果,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拓寬媒體宣傳渠道,豐富傳播形式,提高傳播質量。隨著融媒體矩陣的進一步拓展,大理市融媒體中心的媒體平臺數量不斷增長,逐步發揮了融媒體矩陣的宣傳作用。在文旅傳播過程中,大理市融媒體中心主動轉變傳播理念,積極挖掘大理特色,針對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在多平臺上精準推送“有一種生活叫大理”“大理的生活”“云南的大理保留著回憶”“不一樣的大理”“云南大理生活條件怎么樣”“在大理生活怎么樣”等話題,滿足受眾個體化、差異化、分眾化傳播需求。
(三)堅持全媒體運行理念,提高融媒發展站位
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堅持全媒體運行理念,重塑采、編、刊、播流程,制訂完善的融媒體平臺安全刊播審核問責制度,明確全媒體信息采、編、刊、播的職責,改善以往多家媒體平臺各自為政的采、編、刊、播流程,深化信息資源集成共享。其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多媒體傳播平臺,如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將圖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傳播給廣大受眾。此外,大理市融媒體中心還加強與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合作,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將傳統媒體內容進行創新性轉化,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打造“一次采寫、多元化編輯、多平臺分發”的采、編、刊、播流程,提高融媒發展站位,促進全媒體文旅傳播的深度融合。
四、結語
近年來,大理市融媒體中心依托當地濃郁的民風民俗、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積極探索融媒體在文旅傳播中的應用。其通精準對接上級媒體,講好大理故事;聚焦新業態,拓展“文旅+”模式,形成傳播熱度;堅持移動優先,構建融媒體發展新格局,為當地文旅傳播做出了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江宇.鄉村振興視域下邊疆地區農文旅融合的路徑與實踐:以大理彌渡為例[J].西部旅游,2023(12):36-39.
[2]李志業.融媒體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宣傳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大理市融媒體中心為例[J].大理大學學報,2023(03):95-100.
[3]王江紅.融媒傳播賦能城市文旅形象與發展的路徑研究[J].新聞傳播,2023(22):15-17.
[4]崔忠芳.李勝:加速發展“媒體+”模式,推進融媒向公共服務領域拓展[J].中國廣播影視,2022(Z1):197-199.
[5]任旭.“影視+文旅”聯動升級,“因地制劇”是關鍵:以《去有風的地方》為例[J].中國廣播影視,2023(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