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鳳芹
摘 要:為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本文介紹了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種植流程的現代農業玉米高產種植要點。具體而言,本文分別從土壤準備、選種和種子處理、機械化播種、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和適時收獲六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現代農業;玉米;高產種植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對糧食需求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玉米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技術的提高已經成為了農業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因此,針對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的探究顯得尤為重要。在現代農業中,高產技術已成為實現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通過采用現代農業技術,可以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從而減輕糧食壓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因此,深入研究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重要性
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可以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從而滿足糧食需求。目前全球人口數量正在迅速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同時,城市化進程也在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提高糧食生產與供應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玉米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高產技術的提高直接關系到全球糧食安全。通過采用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還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從而滿足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1]。
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現代農業高產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并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以我國為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之一,玉米在我國農村地區占有重要地位。采用現代農業高產技術可以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從而促進當地農戶收入的增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高產玉米種植技術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傳統的玉米種植方法存在大量的化肥、農藥使用問題,不僅會破壞土壤生態環境,還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影響。而現代農業高產技術則強調科學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措施,農業生產更具有可持續性。推廣現代農業高產技術可以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采用現代農業高產技術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滿足全球糧食需求;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同時也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因此,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應該更加重視現代農業高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2]。
2基于種植流程的現代農業玉米高產種植要點
2.1土壤準備
在進行土壤準備前,需要進行土壤檢測,以了解土壤的養分含量和pH值等信息。這樣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施肥計劃和土壤準備方案,從而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和產量。對于已經耕過數年、被污染或者疲勞的土地,需要進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的主要方法包括添加有機肥、施加礦物肥料和改善土壤結構等。添加有機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數量,促進土壤生態平衡的恢復;施加礦物肥料可以提供多種元素,滿足植物生長所需;改善土壤結構可以增加土壤透氣性和保水性,從而提高植物的生長質量和產量。
在進行土壤準備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保持土壤濕潤度,避免過度干燥和水分過多;其次,合理利用土壤深度,根據玉米生長的需要進行松土和耕作;最后,進行地面平整化處理,以提高種子的接觸面積和發芽率,農民可以對待種植區域進行深翻,將深度控制在20cm以上,確保可以耕破犁底層,提升土壤的透氣性,將深埋在土壤中的病菌、蟲卵移至土壤上層,利用陽光對其進行滅殺。若土壤中的病菌、蟲卵過多,可對土壤進行消毒[3]。
2.2選種和種子處理
在進行選種時,需要選擇高品質的種子。這些種子應該具有以下特點:①無病蟲害。在進行選種時,應該選擇無病蟲害的種子,以避免病蟲害的傳播和影響作物的生長。②耐逆性強。優先選擇耐逆性較強的種子,例如耐旱、耐寒等品種,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影響。③高產性。優先選擇高產性的品種,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在進行種子處理時,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使得種子能夠更好地生長和發育。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浸泡處理。將種子浸泡在適當的溶液中,以促進種子發芽和生長。選取健康的玉米種子,并將其清洗干凈。準備一定量的水,水溫控制在25℃左右。將清洗好的玉米種子放入水中,保證種子完全被水覆蓋。一般情況下,每千克種子需要用5~10升的水進行浸泡。在玉米種子中加入適量的速效復合肥或其他營養物質,可以促進種子的生長和發育。攪拌均勻后,將玉米種子浸泡在水中6~8小時,最好在晚上開始浸泡,第二天早上再取出,以避免過度浸泡帶來的不利影響。浸泡完成后,將玉米種子撈出,用清水清洗干凈,然后晾干備用。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種子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表面難以干燥,甚至引起種子發霉,影響種植效果。此外,浸泡時使用的水溫和肥料種類及使用量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浸泡效果。②化學處理。使用化學藥劑對種子進行處理,以防止病蟲害的侵襲和傳播。比如在一個干燥的容器中,將10克多菌靈可分散粉劑兌水30~40克并攪拌均勻。將10毫升助劑加入藥液中并再次攪拌均勻。選擇健康優質的玉米種子,并將其清洗干凈。將準備好的2~2.5千克玉米種子倒入大盆內。將藥液均勻地淋在玉米種子上,然后用手或工具將種子翻拌均勻,以便讓每顆種子都能夠被藥液覆蓋。然后將拌好的玉米種子在通風、陰涼處晾干,直到藥液均勻附著在種子表面。完成拌種后,將拌好的玉米種子進行機械化播種或手工播種。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菌靈進行玉米種子拌種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用量和方法進行,以避免過量使用或不當使用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拌好的玉米種子應儲存到通風、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霉變[4]。
2.3機械化播種
在選擇播種機時,需要考慮到玉米種子的大小和形狀,以及播種機的性能和適用性等因素。這樣可以選到更合適的播種機器,從而提高播種效率和質量。對于土壤條件比較差或者田地不平整的情況,需要使用具有壓實功能的播種機。通過對土壤進行壓實,可以讓種子更緊密地貼近土壤,加快發芽速度,從而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和產量。此外,還需要注意播種深度和間距。一般來說,玉米的播種深度在5~8厘米之間最為合適,間距則取決于具體的品種和土壤條件。播種前需要仔細測定土壤濕度和溫度等因素,以確定最佳的播種深度和間距,從而確保播種質量。
機械化播種是現代農業玉米高產種植要點中的重要環節。通過選擇合適的播種機器,控制播種深度和間距等因素,可以提高播種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玉米的生長質量和產量[5]。
2.4水肥一體化
在進行水肥一體化時,需要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玉米生長期需求等因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案。這樣可以在減少浪費的前提下,確保玉米作物的生長和發育。為了實現水肥一體化,需要采用灌溉設備和肥料施肥器等現代化農機具,以實現精準施肥和節水灌溉的目的。這些設備可以有效控制水肥的輸入量,從而達到最大化利用水肥資源的效果。此外,為了保證水肥一體化的效果,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合理的施肥時間。在進行施肥時,應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以避免發生高溫條件下肥料氣味擴散使得肥料吸收率降低的情況。②控制灌溉時間。在進行灌溉時,應該盡可能地減少水的浪費和土壤的淋失,同時也要控制灌溉時間,避免玉米作物過度浸泡。③科學施肥量。在進行施肥時,應該根據土壤狀況、種植密度和生長階段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施肥量,以達到最佳施肥效果。
2.5病蟲害綜合防治
2.5.1常見病蟲害
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發生在高溫、高濕、低通風的環境條件下。病害的表現為玉米穗部和葉片上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并伴有黃化、萎縮等現象。
玉米葉斑病。玉米葉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發生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條件下。病害的表現為玉米葉片上出現不規則形狀的褐色斑點,斑點逐漸擴大。
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種危害玉米作物的重要害蟲,其幼蟲主要以玉米莖、葉為食,最終導致玉米生長緩慢、產量降低等問題。
玉米蚜蟲。玉米蚜蟲的繁殖力強,一年中可發生3~4代。成蟲體長約3mm,呈黃綠色,背部有黑斑和灰色絨毛,觸角和跗節為黑色。玉米蚜蟲以吸食植物汁液為生,特別喜歡吸食玉米嫩葉、葉鞘和穗等部位的汁液,使得葉片黃化、萎蔫和干枯等,嚴重時會影響玉米坐果。玉米蚜蟲傳播病毒的能力很強,可以通過其吸食葉片上的病毒顆粒或感染的植株來傳播病毒病害,如玉米矮花葉病毒病等。
2.5.2化學防治
玉米赤霉病。可以噴灑濃度為5%的井岡霉素,每畝地用藥50~75m毫升,兌水75~100千克,還可以采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懸浮劑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進行防治。根據病情的實際情況防治1~2次即可見效。
玉米葉斑病。農民應及時收集病殘體并將其燒毀,防止病菌傳播,使用濃度為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濃度為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每隔10天左右在病害流行區域噴施1次,連續噴灑1~2次,即可有效控制葉斑病。
玉米螟。可使用濃度為18%的殺蟲雙400毫升,兌水100~120千克,也可選用濃度為2.5%的功夫、亞銳克或興棉寶乳油60毫升,兌水100千克,或濃度為98%的巴丹可溶性粉劑100克,兌水100千克,或濃度為3%的樂爾顆粒劑0.5千克,噴施于喇叭口或玉米花絲吐出處等部位進行防治。
玉米蚜蟲。農民可選用20%吡蚜酮·噻蟲胺和46%氟啶·啶蟲脒水分散粒劑進行防治。前者對多種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蟲表現出優異的防治效果;后者由于其作用機理與常規殺蟲劑不同,所以對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及擬除蟲菊酯類產生抗性的蚜蟲有特效,持效期為20天左右。
2.5.3綜合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的生物體(如昆蟲、真菌、細菌等)對病害或害蟲進行控制的方法。與化學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環保、安全、無污染等優點。在玉米種植中,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幾種:①天敵。將天敵放入農田中,讓其捕食病蟲害,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例如,可以引進蚜繭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敵來控制玉米蚜蟲。②微生物。微生物如芽孢桿菌、木霉菌等對一些病原菌、病毒、害蟲有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通過噴灑液劑或拌入土壤中的方式來使用。③有機肥料。有機肥料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能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玉米的免疫力,從而降低病蟲害的危害。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例如使用機械、電子等設備來清除病蟲害或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在玉米種植中,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幾種:①旋耕。通過旋耕、深耕等方式,將土層深度加深,翻轉土壤,使其中的病蟲害得到有效清除。②覆膜栽培。用覆蓋材料遮蓋土壤,起到保溫、保濕、增強肥力及減少病蟲害的作用。③集中捕殺。農民可根據昆蟲的趨光性,選擇合適的光源類型和波長。比如,一些夜游性的害蟲,如玉米螟等,喜歡綠色或紫色的光,而其他害蟲可能對黃色或白色等光線更敏感。因此,在選擇光源時,需要考慮目標害蟲的特點并作出相應的調整。趨光性陷阱可以吸引和捕獲害蟲,減少其數量。可以使用塑料杯、飛碟狀“陷阱”等,將所選光源放在“陷阱”中心,并在“陷阱”周圍設置粘膠板或網格,以便將被吸引過來的害蟲黏附住。將“陷阱”安裝在田間合適的位置,通常置于玉米田的邊緣,或者害蟲經常出沒的地方。同時還要注意“陷阱”的數量,應該根據目標害蟲的種類、密度和危害程度等因素來確定。
2.6適時收獲
玉米的收獲時間一般在籽粒成熟后。根據區域、品種等不同情況,收獲期可能會有所不同。在選擇收獲期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玉米籽粒還未充分成熟,收獲時間過早可能會導致收獲量和品質下降;如果收獲時間太晚,則可能會造成玉米營養價值下降,甚至出現霉變等問題。機械化收獲是目前玉米種植中最常見的收獲方式。采用玉米收割機進行收獲可以提高效率和減少人工勞動強度。在進行機械化收獲時,需要選擇適當的收獲指標,避免因收獲不完整而造成玉米損失。對于一些小面積的玉米田地,手工收獲更加適合。在進行手工收獲時,需要準備好收割工具,如鐮刀、鏟子等,并注意操作規范和安全。收獲后應將田間殘留物全部清理干凈,以減少病蟲害的滋生和傳播。
綜上所述,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是農業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深入研究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要點,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從而滿足人們對于糧食的需求,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未來對于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將會更加深入和廣泛。
參考文獻:
[1]何志亮.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3,41(17):66-68.
[2]張曦.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問題及措施探究[J].種子科技,2023,41(17):139-141.
[3]張玉秋,鄭瑩,劉雪利.吉林地區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3,26(09):142-144.
[4]齊鳴.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探究[J].種子科技,2023,41(16):54-56.
[5]張棟棟.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08):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