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支持,改善當前農村群眾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農業經濟管理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能夠優化現有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并組織、協調農業資源,從不同角度出發創造更高的農業生產效益。但是,目前所開展的農業經濟管理活動仍有不足,無法達成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需要相關人員主動調整管理手段,打造能夠適應鄉村振興需要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本篇文章簡要介紹了農業經濟管理和鄉村振興,分析了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并探究了基于鄉村振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管理;問題;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農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有了更高要求。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如果仍然堅持應用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將很難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因此,相關人員必須從現實出發處理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打造健全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后續各項建設工作可以有序推進,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業地區管理能力。
1農業經濟管理
1.1農業經濟管理概念
農業經濟管理是對于農業生產各階段所開展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組織、規劃、協調、管控,能夠激勵農業工作者,達成預期發展目標。農業經濟管理需要相關部門發掘當地生產潛力,確保生產關系是協調的,各項資源可以得到充分應用,加強農業生產、農產品供應和銷售環節間的銜接。
1.2農業經濟管理目標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改善當前城市、鄉村差異較為顯著的情況,使農村群眾生活質量得到優化,推動鄉村經濟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可以將農業經濟管理目標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可以處理農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短板。在進行管理時必須將農業發展放在首位,明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并運用適宜措施進行優化,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利條件[1]。第二,堅持綠色發展觀念。綠色發展觀念對于農業經濟建設至關重要,只有將綠色發展觀念落到實處,才能夠在增強經濟收益的同時保護周圍環境,提高農村群眾經濟收入和居住條件,打造健全的生態文明系統,達成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第三,增強農村群眾創新創業能力。在新形勢下,農村地區有了更多發展機遇,只有增強農村群眾的創新創業觀念,才能夠培養多種創新力量,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1.3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
第一,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活動可以引導農業經濟建設,借助健全的經濟管理制度能夠明確后續農業經濟發展趨勢,從細節出發制定經濟發展目標。并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將目標下分給各個部門,達成發展目標,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支持[2]。除此之外,農業經濟管理可以明確各人員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確保工作人員能夠了解到自身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開展的工作,并根據經濟發展方向優化工作方案,增加農村經濟收益。第二,能夠做好風險管控。更新風險管理思維,打造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能夠為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持。農業經濟包含生產、消費、分配等環節,在各個環節都可能會出現風險,比如說成本風險、競爭風險、生產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發展。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分析辨別各階段可能會產生的風險,并在辨別風險后了解到風險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規避風險,確保風險管控工作可以展現出應有價值,保障農村群眾收益穩定性。第三,增加農村群眾收入。農業經濟管理需要讓管理人員主動投入到工作之中,科學合理地分配各項農業資源,為農村群眾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進而增加農村群眾可獲得的經濟收益。在農業經濟發展環節電商平臺的應用較為普遍,將電商經濟和農業經濟管理相結合可以改善原本銷售渠道過于單一的情況,避免中間商。增加農村群眾收入[3]。
2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鄉村振興戰略不但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還是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措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但能夠對于“三農”問題進行處理,還能夠增強農村群眾開展生產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農村產業的發展和農民就業提供保障,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長遠發展。
3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
農業基礎設施會對農業生產活動質量產生影響,只有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持才能夠使農業生產更加高效,降低外界因素對于農業生產活動造成的威脅。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存在一定滯后性,而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資金需求量較大,導致目前基礎設施體系并不健全,無法為生產活動的順利推進提供支持。第一,水利基礎設施。當前農村地區已經進行了水利工程、灌溉工程建設,但是由于工程規模并不大,覆蓋面較小,很難為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提供支持。在結束工程施工后也并未定期開展維修養護,導致大部分工程項目設施落后,無法高效運用,難以展現出應有價值。第二,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至關重要,能夠幫助農村群眾搜集、獲取需要的信息。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環境約束,導致網絡平臺的穩定性得不到保障,很難應用電商平臺開展農業銷售,從某種角度來說,阻礙了農村合作社的發展。第三,交通基礎設施。在開展農業現代化建設時,農產品運輸變為農業生產的重點。雖然大部分農村地區已經進行了交通工程施工,但是線路單一,導致農村群眾的出行較為困難[4]。
4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對策
4.1更新農村經濟管理思維
更新傳統觀念、加大力度進行思想創新是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只有從思維層面出發認識到現代農村建設關鍵性,才能夠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為了更新農村經濟管理思維,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進行工作:第一,要組織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開展學習,幫助其了解最新的工作思維,增強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修養。借助培訓,可以使工作人員了解到農業經濟管理價值,提高人員工作熱情,將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需要注意的是,在傳統模式下所進行的農業經濟建設很可能會忽視農業發展關鍵性,因此,需要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主人公觀念,將農業經濟建設工作落到實處。第二,農業經濟發展要將農村地區現實情況作為立足點,并對現有制度體系進行完善。在這一環節,需要確保管理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并將其運用到現實工作中,豐富擴展渠道、調整經濟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主動運用現代化技術,從多個角度出發進行農產品生產,滿足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第三,地方政府要加大力度開展審核、管理,嚴格按照要求分析農業經濟資金收入和支出渠道,確保資金可以得到充分應用。
4.2優化現有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對當前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分析發現,想要增強農業經濟管理能力,就必須優化現有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進行工作:第一,生產管理。在進行農產品生產時,要對現有生產管理模式進行更新,運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工作,確保管理能夠高效開展。在這一環節,生產管理活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借助市場調研更新農業產業結構,確保農產品剩余量可以被控制在適宜范圍,增加農產品價值。第二,加工管理。首先,加工管理要考慮到市場現實需要,對農業產業鏈進行優化,加強各加工環節的聯系。其次,要做好技術創新,確保更多現代化技術可以被運用到加工過程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在增加農村群眾經濟收益的同時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最后,要主動進行綠色加工,保護周圍生態環境。在這個過程中,農產品加工企業還需要做好技術創新,通過開展深加工確保各項資源可以得到充分應用,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保障生態效益。第三,經營管理。政府在開展農產品經營時要展現出自身的關鍵性,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思路。首先,要制訂相關政策,為經營管理人員提供工作依據。其次,地方政府要參與到產業鏈擴展中,構建特色農產品,確保農產品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4.3推動農業經濟市場化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仍有著市場化程度并不高的情況,因此,必須考慮到當地農村地區現實情況做好農業市場規劃,確保農業發展路徑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地方政府行政部門要進行引導,科學利用各項資源,為農村農業生產發展提供發展路徑。除此之外,推動農業經濟市場化發展還需要處理市場資源應用并不合理的情況。政府部門需要對市場化機制進行健全。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開展農業經濟管理要展現出市場機制價值,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業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確保管控體系能夠被長期應用。
4.4創新現有農業經濟管理模式
創新現有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是增強農業經濟發展能力的關鍵措施。為適應農業生產要求,相關部門要對觀念進行更新,將當地特色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和經濟建設相關聯,并將其作為前提應用現代化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考慮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以龍頭企業為依據,打造“試驗區—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多主體合作,能夠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技術指導、確保各項資源可以被充分應用,精準進行市場營銷,增加農業經濟規模以及農村群眾可獲得的經濟收益。大部分農業地區的資源眾多,需要在合理進行資源分配的基礎上打造農牧結合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為農村剩余人口提供再就業的機會,改善農村群眾生活質量。除此之外,以農村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為立足點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可以使農村文化品牌更具特色,并吸引更多人參與到非遺文化傳承中。
4.5應用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農業大數據已經變為開展農業經濟管理不容忽視的一環。從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角度進行分析,要認識到農業大數據的關鍵性,合理應用,確保其可以為農業經濟建設提供支持。因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要考慮到自身實際情況,打造以農業大數據為依據的思維,充分利用各項資源開展數據搜集、應用。從當前情況分析發現,農業大數據能夠為市場環境分析、產品趨勢預測、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大數據技術進行運用時還需要明確其中的優勢和不足,對農業大數據形成充分認識,確保農業大數據能夠變為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主要技術[5]。
有針對性地運用農業經濟運轉方式可以達成現代化發展,并加強農業和金融、教育產業間的聯系。從農業大數據的實質來看,運用相關技術可以對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匯總,通過案例分析數據的價值,確保農業經濟改革可以順利開展。除此之外,對農業大數據進行應用還可以對組織管理方式進行優化,防止數據被遺漏的情況。
4.6打造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體系
信息技術可以為農業經濟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持。為保障經濟發展穩定,各部門要考慮到農村地區現實情況打造健全的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體系,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進行工作:第一,要開展頂層設計。從宏觀層面出發制定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戰略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思路。因此,在制定戰略時,要包含發展目標、方案、標準等,并從整體角度出發考慮農村經濟水平,有針對性地借助國家政策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戰略的支持下,人力資源、設備、資金可以得到充分應用,為農業經濟建設添磚加瓦,提高農業建設信息化程度。第二,要將精細化管理思維落到實處。打造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體系,需要從細節出發開展全過程管理,通過動態分析明確農業經濟建設新要求,確保信息數據能夠被充分應用。第三,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及時進行反思,改進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吸取成功經驗,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優化,打造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各部門要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工作的關鍵性,借助增強其信息素養開展信息化建設。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創設培訓基地、示范基地,確保管理人員具有充足信息資源,能夠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進而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提供充足人才作為保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4.7完善基礎設施
第一,要做好對現有基礎設施的維護。農村地區要加大力度分析目前農業基礎設施分布情況,明確各個農業基礎設施運行情況,及時維修養護老舊基礎設施設備,確保基礎設施設備可以穩定運轉,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支持。第二,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在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時,灌溉工作會對農產品水分吸收情況產生影響,尤其是降雨量較少的干旱時節,水利工程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提高對節水灌溉技術的重視程度,防止水資源的過度消耗,確保工程建設生態效益可以得到增強。在這一背景下,農村地區要擴大節水灌溉工程覆蓋面,在確保水分可以被及時供應的同時將綠色農業發展觀念落到實處,達成節能減排目標。
5結語
根據上文進行分析,想要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就必須分析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并制定適宜措施進行優化,確保“三農”問題能夠被妥善處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進行現代化農業建設,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李莉.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探討[J].山西農經,2022(24).
[2]隋緣.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06).
[3]金春娟.新時代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價值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6).
[4]王宗杰.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路徑分析[J].商業觀察,2022(33).
[5]陳帆.新農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J].新農業,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