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禹
摘 要:油松是我國常見的喬木之一,種植范圍廣泛,是良好的建筑和工業原料,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大面積種植油松,實現了良好的園林綠化效益。因此,研究油松的育苗技術對于林業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容器育苗技術不斷進步,可以有效提高油松幼苗的成活率,充分發揮其價值。
關鍵詞:油松;容器育苗;育苗技術
苗木是提升我國綠化水平的重要基礎,重視苗木培育對于林業發展具有一定助力,市場也對苗木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的容器育苗技術應用時間較短,但相較于傳統的育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油松種植過程中,采用該方式育苗有巨大的經濟優勢。
1油松容器育苗技術
1.1育苗準備與播種
1.1.1選地與作床
在育苗開始前,要根據實際的油松育苗場地情況,選擇適合的苗圃。可以選擇大田育苗,采用該形式育苗,需要選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既靠近水源地又靠近造林地,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方。沒有合適的大田地,可以將育苗基地選擇溫室或大棚中,做好對于通風性、濕度和溫度的控制工作。
選好育苗地后,要將土地處理平整,清除表面的雜草和石塊,并設計適宜的苗床高度。苗床寬度應在0.9~1.2m,步道寬30~40cm,能夠放置10個育苗容器[1]。在苗床做好后,壓實地面,并做好消毒工作。一般來講,苗床的消毒需要使用3%硫酸亞鐵溶液,噴灑量控制在0.5L/m2。
1.1.2設計油松育苗容器
油松苗木不同,設計的育苗容器也應不同。由于油松苗木初期生長較為緩慢,后期生長速度快,因此油松的育苗容器直徑應在12~15cm,高度在15cm左右,每個容器在苗床上所占的面積為80~90m2。容器材料的選擇應便于制作、價格低廉,具有牢固、保溫、保濕等效果,有利于保證出苗率,實現優質育苗。培育苗齡為“2+2”的容器苗,一般選用規格為13cm×15cm的容器。想要提升容器的透氣性,可以在底部打孔。以可降解蜂窩式無底塑料容器為例,該容器的規格通常為4.1cm×12cm或4.8cm×12cm,每袋330個,排列規則,裝土效率較單倍提升八倍左右,3~4年后薄膜會自行破裂,不會影響根系生長。
1.1.3選種與種子處理
選擇種子時,應選取顆粒飽滿、種皮發亮的種子,并進行水漂篩選。播種前將油松種子放置在清水容器中浸泡24h以上,使其充分吸收水分,選出籽粒飽滿的種子。處理種子時,可以選用1%硫酸亞鐵溶液消毒或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h,浸泡完成后用清水清洗,并將其放置在26℃的環境下進行催芽,時間為3天,催芽完成后應篩選出發芽的種子,隨后開展播種工作。
1.1.4養分分配
依據油松苗木對營養的需求合理控制土壤的酸堿性,確保營養土的養分足夠,透氣性好。營養土的配比方法較多,但因地制宜就地選取養分,將當地的資源合理利用起來是最佳的選擇。要選用重量輕、排水好、通風好、不帶雜草與病菌的材料,能夠保證養分來源充足、成本低,理化性狀好。可以收集當地農戶的農家肥,增加土壤肥力。或者在土崖上挖取不帶草種、害蟲的生土,運回粉細,并按照土與沙3∶1的比例混合,加入硫酸亞鐵和磷肥,充分混合1周后再投入使用,防止肥料燒傷幼苗。除此之外,在育苗過程中,要適當添加復合肥確保土壤中的養分,合理配比氮磷鉀等肥料的比例,保證苗木成長的養分充足。農家肥和復合肥的比例一般是3∶1,在營養土中的含量,農家肥應為15%,復合肥為5%[2]。
1.1.5消毒
土中極易帶有病菌和蟲卵,因此在裝土之前,將土壤中的碎石、雜草等清理、篩除干凈,之后進行殺菌消毒。營養土的消殺需要使用硫酸亞鐵溶液,一般100kg的營養土,需要1.5L的1%硫酸亞鐵溶液,均勻噴灑到營養土上,并攪拌均勻。
1.1.6播種
油松的耐寒性較強,但耐高溫性較弱,因此一般選擇早播,提升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時間選在4月上旬左右。播種工作在營養土和種子消殺完成后,要將營養土打濕,按照要求裝缽。當營養土距離容器口2~3cm時,將選好的發芽種子撒到土壤表面,再將營養土覆蓋上去,直至整個容器裝滿、裝實。全部容器裝滿后,將其放置在苗床上,每個容器間隔處用細土填充。苗床四周要用磚和土圍住,避免出現縫隙。之后進行灌溉,灌溉時要確保苗床底部與容器內的水分足夠,為苗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國北方地區較為寒冷,因此采用容器育苗技術時,可以采用地膜覆蓋手段,確保苗床內的溫度和濕度適宜,為苗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1.1.7苗木選擇與裝缽
選擇的幼苗應生長情況良好、根系發達、頂芽飽滿、沒有病蟲害的兩年生床苗。裝缽應盡早,具體操作是要先在營養缽內裝1/3的營養土,將苗木根系朝下放入缽內,再裝滿營養土,將苗木輕輕向上提,最后將土壓實。移栽好的裝有苗木的營養缽頂部應低于步道。
1.2育苗期管理
1.2.1水分管理
有效的水分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出苗時間,防止苗種、苗木的根系腐爛。因此在育苗管理時,要合理控制水分的灌溉,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為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灌溉時選用噴灌的方式,每周2~3次,要把握好澆水的時機,在日常苗期管理時隨時觀察土壤的干濕情況。如果土壤表面較為干燥,可以適當增加澆水量,反之則選擇少澆水或不澆水,苗木越冬之前要澆透水一次。苗期使用的水最好是提前晾曬過的水,可以在蓄水池中晾曬,將溫度適宜的水澆灌給苗床,可以保障土壤濕度在正常的范圍內,實現順利出苗。
1.2.2施肥管理
采用容器育苗,一般選擇液態肥料開展追肥工作。追肥分成兩次,第一次施加0.25%磷酸二氫鉀和0.4%過磷酸鈣,將其均勻噴灑在苗床上,施加足夠的磷鉀肥料可以為苗木生長提供所需養分[3]。第一次追肥后30天,追加第二次肥料,此時需要將0.5%尿素均勻噴灑到苗床上,保證土壤中的氮肥含量足夠。追肥完成后,要及時清理苗木枝葉上殘留的肥料,避免造成化學污染,影響苗木生長。
1.2.3除草與病蟲害防治
育苗期間,要重視苗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日常工作中,應及時清除容器內的雜草,避免出現雜草搶奪苗木養分的情況,影響苗木的生長。6月后應及時開展人工除草松土,除草時,要選擇正確的時機,一般在澆水完成后、土壤濕潤時開展除草工作。若土壤過干,苗木的根系會受到一定的損害。若使用除草劑除草,每畝地可用24%果爾乳油40~50mL,兌水稀釋后噴灑。
病蟲害防治方面,一是防治立枯病,在幼苗基本出齊時,用2%硫酸亞鐵溶液每周噴灑苗床一次,或用根腐靈、敵可松交替噴灑,5%井岡霉素水劑800~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莖葉噴霧。如已發生該病害,要及時清除病苗,并用硫酸亞鐵粉末將病區隔離,以防止病害蔓延。二是防治白粉病,可以用多菌靈800倍液噴灑病苗。三是防治鳥害、鼠害、蟲害,可以盡早搭建遮陰網,并在苗床周圍放置鼠藥。防治蚧殼蟲,可以采用蚧殼靈1000倍液。四是針對日灼危害,應在苗床上方安裝遮陽網[4]。
1.2.4間苗管理
當幼苗長出4片以上真葉,立枯病不再發生時,開展間苗工作。間苗時一般要將容器中長勢較差、位置偏的幼苗拔除,每個容器中留下一株優質的幼苗。間苗過程中,若發現容器內有幼苗死亡,應及時拔除,將新苗栽種進去。栽種新苗時,要做好遮陰澆水工作,保證新苗的養分充足,促進其成長。
1.2.5越冬管理
油松苗木的越冬管理主要包括防寒、防火、防牲畜等。入冬前,要澆透水1次,并清除容器內、苗圃周圍的雜草與可燃物,在苗圃地周圍布置隔離網,防治牲畜進入苗圃,破壞苗木生長。防凍時應在苗床上覆蓋彩條布,在其上覆2cm左右厚度的土壤,次年春天除去覆蓋物。
1.2.6出圃
一般通過容器培育的苗木應在兩個生長季后出圃造林。當容器內苗木形成根系團時,可以開展出圃工作,凡是未成根系團、長勢較弱的苗木均不能出圃。造林時應隨起隨造。起苗前澆透水后3~5天起苗,要將苗木扎入地下的根系斷掉,運苗時要注意根系不被損傷。
2油松容器育苗技術發展策略
2.1優化選種
想要整體上提升苗木成活率,需要在播種前做好選種工作。挑選優質的種子完成拌種消毒工作,增強種子抗病蟲害的能力,降低育苗養護的成本。選擇種子時,應嚴格考察種子供銷商,選擇值得信賴、種子品質優良的供銷商,使種子的品質有保障。同時,要嚴格選購育苗材料,要盡量選擇品質好、透氣性強、無污染、符合國家質量檢測標準的材料,避免出現苗木根系腐爛等問題[5]。
2.2創新技術
目前,采用容器育苗的技術成本較高,且過程復雜,在設計技術方案時,缺少實地調研環節,忽視了容器育苗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無法解決實際培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忽視了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整體上油松育苗的健康程度較低,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這導致其種植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不斷創新油松容器育苗技術,降低成本,提高利用效率,讓更多的油松種植者樂于運用該技術推動油松種植規模化、產業化。除此之外,油松容器育苗手段的應用技術較為單一,在實際應用中缺少先進的儀器和設備,且幼苗進入造林地后無法適應環境,生長緩慢,不利于油松種植。在后期的技術維護上效率較低,不夠靈活。
針對技術上的問題,首先要從實際的油松容器育苗過程出發,一是要簡化容器育苗過程,降低育苗成本,增大經濟效益。二是針對產量問題,要采用立體多層的種植方式,將容器育苗規模化,進一步擴大產量,充分發揮油松的種植的價值。三是要提升容器育苗的適應性,更好地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和市場的需求,讓容器育苗與地方環境相匹配,實現協同發展。其次,技術人員要制定完善的技術實施方案,合理把控技術細節,如追肥的時間、肥料的配比等,從整體上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要創新應用手段,精準把控苗期管理細節,如間苗的時間和苗木的去留,提高容器的利用率。最后要完善技術維護,強化技術的應用價值。如加強防治病蟲害的手段,適當噴藥,科學配比等。
2.3加大宣傳
發展油松容器育苗技術,要充分利用農業推廣服務,健全推廣體系,積極向油松種植者推廣容器育苗技術,讓更多的地區應用該技術。
一是可以建立示范基地,在容器育苗過程中,邀請當地的種植人員觀摩學習,了解容器育苗的基本情況和技術,看到容器育苗技術的巨大優勢,從而自覺應用容器育苗技術。在觀摩技術的過程中,示范基地可以將整個過程錄制下來,在示范完成后將其發送給種植人員以便于其學習。同時,可以在示范基地舉辦相關的技術成果展覽,向種植人員分享油松容器育苗技術的優秀案例,讓種植人員直觀看到這一技術能為其帶來的效益。
二是可以利用多元的媒體技術,擴大容器育苗技術的宣傳范圍。借助網絡平臺推送容器育苗技術的相關內容,方便種植戶了解、學習。利用當地的傳統媒體,廣播、電視等擴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農戶了解到油松育苗的新技術,養成應用新技術的意識。
三是政府部門可以設立專門的推廣機構,健全推廣機制,設計完善合理的推廣方案,讓專業的技術推廣人員向種植戶宣傳容器育苗技術。要和有關部門加強溝通交流,在大力宣傳的同時,要及時跟進各部門的工作情況,督促推廣工作有序進行,以種植戶便于接受的形式開展,確保推廣工作的順利完成。可以通過開 辦宣講會、專家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讓更多的種植戶了解該技術。
2.4政策支持與人員培養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為種植戶引進油松容器育苗技術提供支持。一是政府相關部門要重視該技術的發展情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該技術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應積極制定利農惠農的政策,為存在資金問題的種植戶提供便利,降低其經濟壓力。二是以政府為主導,促進農業科研機構與育苗基地建立良好的聯系,共同研發改進容器育苗技術,不斷增強技術水平,擴大容器育苗技術的應用規模。三是建立技術交流平臺,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技術人員與種植戶的高效交流,便于及時解決培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平臺上還可以推送與容器育苗相關的技術知識,如苗圃介紹、種子選取、苗床建造等,幫助種植者獲取最新的技術信息,詳細地了解先進的育苗技術。
油松容器培育技術人員短缺,無法及時解決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對于這一情況,政府要加大對于技術人員培養的投入,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養和種植戶的指導力度,提高其專業素質和育苗技術應用水平,為容器育苗技術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一是相關部門應依據當地的實際種植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為種植戶講解容器育苗技術注意事項,不斷增強其技術管理、育苗管理能力,促進當地油松種植產業的發展。在培訓時,技術人員要積極利用各種媒體技術,加深種植戶對于技術的了解程度。鼓勵種植戶嘗試進行實際的技術操作,如移栽苗木、配比營養土等,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便于開展之后的培育工作。二是在培養技術人才時,要制定完善的培養方案和評估辦法,使其既有專業的技術知識儲備,還有過硬的技術實施能力,為種植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應定期考察技術人員的工作成果,切實為種植戶解決育苗問題,從整體上增強技術人員的能力。三是相關部門要定期組織專家對種植戶的容器育苗技術應用情況進行指導,切實幫助種植戶解決技術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綜上所述,種植者想要提升油松種植的經濟效益,需要不斷改進種植手段,應用油松容器育苗技術,加強對于培育苗木技術的研究。該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便于后期的苗期管理,也對種植者的技術應用能力提出要求。因此,種植者要積極學習提升專業技能,不斷提高育苗水平,推動油松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強.油松容器育苗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3(04):53.
[2]郭偉.油松容器育苗及抗旱造林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23,52(S1):30+32.
[3]楊帆.遼西地區應用容器培育油松苗配套技術[J].現代農業,2020(11):95.
[4]劉改蘋.油松容器育苗技術[J].山西林業,2021(02):26-27.
[5]劉亞軍.油松容器育苗技術[J].種子科技,2021,39(1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