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波
摘 要:油茶病蟲害種類較多,嚴重影響了油茶的產量和質量。需要相關部門重視并加強對油茶林病蟲害的防治。而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各領域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在開展油茶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需要采取綠色防治措施,保證防治效果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基于此,本文將重點分析油茶林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措施。
關鍵詞:油茶林;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
我國危害油茶的病原物有70多種,害蟲有130多種,其中常見并且危害程度較大的也有10余種。油茶林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影響著油茶的產量,同時對其質量造成不利影響。而在實際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通常以化學防治手段為主,因為其具有操作簡單、效果顯著等特點。然而,這種方式對周邊環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采取綠色防治手段,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保證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1生態調控
1.1油茶品種選擇
油茶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林之一,受到了許多病蟲害的威脅,所以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至關重要。在油茶林病蟲害防治的生態調控措施中,油茶樹品種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油茶樹品種的選擇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影響。首先,選擇具有良好抗病蟲害能力的油茶樹品種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這些品種通常具有較強的免疫力或抗性,能夠抵御病蟲害的侵襲,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因此,在進行油茶林病蟲害防治時,我們應選擇抗病蟲害性強的油茶樹品種進行種植。其次,選擇油茶樹品種還應考慮生態環境的適應性。不同地域的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對油茶的種植有一定的要求,而不同品種對這些環境因素的適應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選擇油茶樹品種時,應結合實際種植地區的環境條件,選擇適應性較好的品種,以確保油茶的生長和發育。
1.2種植密度控制
種植密度控制是一種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的綜合管理措施。在油茶林病蟲害防治中,適當的種植密度可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降低害蟲和病菌的發生量。同時,合理的種植密度還能提高油茶林的光照、通風條件,有助于樹木的健康生長和養分吸收。種植密度控制還可以減少林內的激烈競爭,提高油茶的抗病蟲能力和抗逆性。在實際應用中,種植密度的控制需要考慮多種因素。首先,需要根據油茶林的土壤條件、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來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范圍。其次,要考慮樹木之間的空間距離,避免過于密集導致樹冠交叉和阻礙光照和通風。另外,合理的種植密度還應考慮到油茶林的經濟效益,避免密度過低造成資源浪費,或者密度過高影響養分供應和機械施工[1]。種植密度控制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首先是間距控制,即根據油茶樹的生長特性和需求,合理設置樹木的間距,以保證樹冠的正常發育和生長空間。其次是行距控制,通過調整行間距的寬窄,來控制油茶樹之間的競爭程度。同時,還可以采取交錯栽植的方式,使樹木之間的分布更加均勻,減少病蟲害的傳播。此外,合理地修剪和整形也是控制種植密度的重要手段,通過修剪樹冠和調整樹形,來控制樹木的葉片面積和生長趨勢[2]。
1.3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指對油茶樹進行定期的修剪和整形,以保持樹冠的良好結構和樹形的美觀。通過整形修剪,可以有效地控制油茶樹的生長勢,減少樹冠的密度,提高空氣和光線的透過性,增加樹枝的通風性和光照,從而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整形修剪的具體步驟包括清理雜枝、修剪主干、修剪側枝和剪頂。首先,需要清理掉油茶樹上的雜枝,以保持樹冠的整潔和通風。然后,對主干進行修剪,選擇具有良好生長勢的主干進行保留,同時修剪掉長勢不良的主干。接下來,修剪側枝,選擇生長良好、位置合理的側枝進行保留,修剪掉過于擁擠和交叉生長的側枝。最后,進行剪頂,即修剪掉樹冠頂部的枝條,使樹冠呈錐形或圓形,增加樹冠的透光面積。整形修剪的目的是調整樹冠的結構,增加陽光照射和空氣流通,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首先,通過修剪將樹冠的密度降低,使病蟲害的傳播受到限制。其次,整形修剪可以促進油茶樹的健康生長,增強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另外,整形修剪還可以提高農藥的噴灑效果,減少使用農藥量,降低環境污染。
1.4合理施肥
首先,合理施肥需要充分考慮油茶林的土壤肥力狀況。油茶對土壤肥力有一定要求,通常適合種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因此,在進行施肥前,需要進行土壤肥力測試,了解土壤的養分含量和pH值,以便科學合理地確定施肥計劃。其次,合理施肥需要根據油茶的生長期和生長需要來確定肥料的種類和施肥量。油茶的生長期分為生長期、分期生長期和休眠期三個階段。在生長期,油茶對養分需求較大,重點是提供足夠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3]。在分期生長期,需要適當調整施肥比例,增加磷、鉀的供應,以促進花芽分化和堅果生長。在休眠期,施肥量可以適度減少,但仍需保持基本養分供應。除了施肥的種類和施肥量,施肥的時間也十分重要。一般來說,油茶施肥應分為基肥和追肥兩個階段進行。基肥是在油茶栽植前施入的,旨在改善土壤肥力,并提供苗木生長所需養分。追肥則是在油茶生長季節進行的,通常可以分為春季追肥、夏季追肥和秋季追肥。春季追肥重點是補充氮肥,以促進油茶茂盛生長;夏季追肥注重供應磷、鉀等元素,以促進堅果的形成;秋季追肥則強調氮肥的補充,以增加油茶樹枝葉的養分儲備[4]。此外,合理施肥還需要注意施肥技術。施肥應均勻撒布在油茶的根系附近,避免肥料集中施放導致根系受損。同時,施肥后要及時進行澆水,促使肥料溶解、滲透到根系處,提高肥料利用率。
2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措施
2.1燈光誘殺
燈光誘殺是一種利用人工光源誘使害蟲向光源聚集并死亡的方法。在油茶林中,可以設置專門的燈光裝置,通過發出特定波長和光強的光線,吸引并引導病蟲害進入誘殺區域,最終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5]。在燈光誘殺的實施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燈光位置的選擇:根據病蟲害的種類和習性,合理選擇燈光的布置位置。一般來說,可以將燈光設在地面或林冠上方,以提高誘殺效果。同時要避免將燈光設置在靠近油茶樹干的地方,以免對油茶樹造成傷害。光源的選擇:根據不同的病蟲害特點,選擇適宜的光源。有些害蟲對紫外線敏感,而有些則對黃光或紅光反應更強烈[6]。因此,根據目標害蟲種類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光源,提高誘殺效果。光強的控制:病蟲害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節燈光的亮度和強度。過強的光線可能造成害蟲逃避或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過弱的光線則可能無法有效吸引害蟲。因此,需要通過實踐經驗和科學數據,精確控制光強。值得一提的是,燈光誘殺雖然可以有效控制油茶林的病蟲害,但仍屬于一種輔助性防治方法[7]。在實施過程中,還應結合其他防治措施,如及時清除油茶林中的病蟲害源,加強病蟲害監測與預警,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等,以達到全面防治的效果。
2.2色板誘殺
色板誘殺是一種常用的油茶林病蟲害物理防治措施。色板是使用特定顏色或帶有特定芳香氣味的板材,能夠吸引并誘殺害蟲。通過在油茶林中設置色板,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減少油茶林的病蟲害。色板誘殺原理是利用害蟲對特定顏色或氣味的敏感性,吸引害蟲接近色板并陷入其中。色板通常是由底部帶有黏性的板材制成,害蟲一旦接觸到色板就很難離開,最終被黏住并死亡。在油茶林中使用色板誘殺害蟲有幾點注意事項[8]。首先,選擇正確的色板顏色。不同的害蟲對顏色的喜好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已知害蟲的特性選擇合適的色板顏色。其次,定期更換色板,特別是在色板上有大量害蟲被黏住后。定期更換色板可以確保色板的吸引力和效果。色板誘殺害蟲還可以與其他防治措施結合使用,增強防治效果。例如,在油茶林中使用色板的同時,可以結合噴灑天然植物提取物或有機農藥,進一步加強對害蟲的控制[9]。總而言之,色板誘殺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油茶林病蟲害物理防治措施。它不僅具有環保性,還可以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通過合理使用色板誘殺,可以有效地保護油茶林免受害蟲威脅,確保油茶的健康生長和高產。
2.3信息素誘殺
為了保護油茶林免受病蟲害侵害,物理防治措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信息素誘殺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油茶林病蟲害的防治。信息素是由生物體分泌的化學物質,具有特定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能夠在生物體之間傳遞信息。在油茶林病蟲害防治中,利用信息素誘殺技術可以通過模擬生物體釋放信息素的方式,引誘病蟲害的天敵或者性信息素接受者,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首先,通過收集和提取目標病蟲害產生的信息素,可以合成具有類似結構和功能的合成信息素。這些合成信息素可以用于制備信息素誘殺劑,具有高純度、穩定性和長效性等特點[10]。在油茶林中,將信息素誘殺劑施放到病蟲害集中的地方,可以吸引到目標病蟲害的天敵,減少害蟲的數量,實現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其次,油茶林病蟲害的性信息素也可以被利用。許多病蟲害的雌性個體會釋放性信息素來吸引雄性個體。通過合成和模擬這種性信息素,可以制備成為性信息素誘殺劑。在油茶林中,釋放性信息素誘殺劑可以干擾目標病蟲害的繁殖行為,使其無法找到合適的交配對象,減少繁殖數量,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信息素誘殺技術不僅具有高效、環保的特點,還可以減少對環境和非目標生物的影響。與傳統的化學農藥相比,信息素誘殺劑具有低毒性、低殘留和不會產生抗藥性等優點。在油茶林病蟲害防治中,推廣應用信息素誘殺技術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3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措施
3.1以菌治蟲
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雖然有效,但其長期使用卻會導致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因此,生物防治方法應運而生,其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菌類來治理油茶林的病蟲害。菌類是一類天然的生物防治劑,具有環境友好、無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特點[11]。在油茶林病蟲害防治中,利用菌類進行生物防治可以實現綠色、可持續的農業生產。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利用菌類來治蟲的方法:
昆蟲病原菌治蟲:利用昆蟲病原菌,如白僵菌等,來感染并殺死害蟲。這些病原菌可以通過噴施、喂食等方式,將其施加于害蟲體表或環境中,害蟲接觸后會被感染并最終死亡。昆蟲病原菌的應用廣泛,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種油茶害蟲,如蛀果螟、黑刺蛾等。
根瘤菌治蟲:根瘤菌是一類與油茶根系共生的菌類,可以固氮和解磷,同時也具有抑制病原菌和寄生蟲的能力。通過引入適當的根瘤菌菌株,可以提高油茶根系的抗病蟲性,減少病害的發生。根瘤菌的應用還能促進油茶的生長和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
真菌防治:一些真菌菌株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長和傳播的能力。通過在油茶林中添加這些真菌,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種病害,如油茶炭疽病、油茶腐霉病等。真菌防治方法還可以與化學防治方法相結合,提高防治效果,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
3.2引入天敵
引入天敵是指向油茶林中引入天然的捕食生物,通過捕食、寄生或寄存等方式來降低害蟲數量和影響。該方法在油茶林的害蟲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實現環保并持久的治理效果。首先,引入天敵有助于控制油茶林的病害蟲。例如,引入蟾蜍和蛇等捕食者能有效地控制油茶樹上的害蟲,因為它們以害蟲為食,能迅速減少害蟲數量。這類天敵具有自然的捕食能力,能在油茶林中構建一種自然平衡,從而大幅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其次,引入天敵也能控制油茶林中的蟲害。例如,引入寄生性昆蟲或蜘蛛等可以有效防治油茶林中的粉虱、蚜蟲等害蟲。這些寄生性捕食者能在害蟲體內寄生或附生,使害蟲無法繁殖和生長,以此減輕其對油茶樹的危害。此外,引入天敵還能提升油茶林的生物多樣性。通過引入多種捕食性和寄生性生物,我們不僅可以控制害蟲數量,還可以維持油茶林的生態平衡。這對保持油茶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4結語
綜上所述,油茶林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同時也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在實施油茶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的過程中,需要從基礎種植技術應用方面入手,例如選擇油茶種茶種選擇、控制種植密度以及合理施肥等基礎種植技術應用方面入手。在此基礎上,做好病蟲害技術的應用。比如采取燈光誘殺、色板誘殺以及信息素誘殺等物理防治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還可以采取以菌治蟲、引入天敵等生物防治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以上這些措施不僅能夠實現病蟲害防治目標,同時還能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值得推廣和大范圍使用。
參考文獻:
[1]韋最安.油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分析[J].河北農機,2023(02):162-164.
[2]李源,金勝利,何駿等.油茶林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與措施[J].安徽林業科技,2022,48(06):46-49.
[3]潘玉榮.油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林副特產,2022(06):48-49.
[4]陳俊科.油茶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探析[J].種子科技,2022,40(23):76-78.
[5]義崇開.油茶常見病蟲害防治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18):94-96.
[6]楊美堅.高產油茶栽培技術及推廣策略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09):177-178+181.
[7]梅阿軍.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17):124-126.
[8]李俊,梁樺.油茶提質增效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2,13(16):65-67.
[9]莫素采.油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09):40-41.
[10]毛冬梅.淺談油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新農業,2022(14):59.
[11]趙家堅.油茶種植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