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陶淵明詩文對《列子》思想的接受

2024-04-07 04:38:29陳夢夢
今古文創 2024年9期

【摘要】在晉宋時期的政治環境下,陶淵明仕途受挫,貧寒多病,現實矛盾引發了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和追尋,陶淵明對生命哲學的感悟正與《列子》思想相契合,在詩文中形成了“憔悴由化遷”的自然生死觀和“且趣當生,奚遑死后”的貴生思想。陶淵明“回歸自然”的生存方式亦與《列子》“從性而游”之旨相合,對《列子》思想的接受與超越使陶淵明從生之困境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全性保真,達到了精神與生命的平靜和諧。

【關鍵詞】陶淵明;詩文;《列子》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9-002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09

陶淵明心好異書,擅于融匯各家思想,詩文中對典籍亦多有征引。據朱自清先生所述,陶詩用典取材最多的是《莊子》,其次為《論語》,《列子》居于第三位[1]568,由此可見其對《列子》一書的熟悉。從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所列引書的若干情況看,陶淵明詩文中對《列子》一書的征引化用多達二十幾處,集中于五言詩,不只為表情達意,更代表了思想上的認同和接受。對陶詩及其所引《列子》篇目進行解讀,可以從更深層感受陶淵明的生命意識和生存狀態,探尋陶淵明對生死和人生價值的體悟。

一、“憔悴由化遷”的自然生死觀

魯迅先生言“陶潛總不能超于塵世,而且,于朝政還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這是他詩文中時時提起的?!盵2]515陶淵明先后五次出仕,始終面臨著生與死、窮與達、衰與榮等生存困境,對人事與生死的沉思貫穿詩文,述及生死時,陶集中常見“化”“大化”“乘化”“化遷”等詞:“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連雨獨飲》)[3]“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①(《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保ā侗瘡牡苤俚隆罚靶污E憑化往,靈府長獨閑?!保ā段焐隁q六月中遇火》)“窮通靡憂慮,憔悴由化遷。”(《歲暮和張常侍》)“遷化或夷險,肆志無窊隆。”(《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己酉歲九月九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保ā缎斡吧瘛罚傲某嘶詺w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执蠡M,氣力不及衰?!保ā哆€舊居》)“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保ā稓w園田居其四》)“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飲酒二十首其八》)“化”有“改變”之意,陶詩中的“化”“化遷”多指天地萬物之變化?!渡襻尅贰翱v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還舊居》“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中的“大化”引自《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4]21言人生自始至終大的變化有四個:嬰孩、少壯、老年和死亡,把死亡視為生命變化的一個階段,看作自然規律?!叭松苹没?,終當歸空無”二語,據朱自清先生所述,引《列子》《淮南子》解“幻化”“歸空無”甚確。[1]569“人生似幻化”出自《列子·周穆王篇》:“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盵4]99《列子》中的“幻化”,其意亦近于變化,有生命的氣息,有形狀的事物,都變幻不定,天地所肇始,陰陽所變化的,謂之生死,生死是造化和陰陽變化的產物?!耙徽撸巫冎家?,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盵4]8《列子·天瑞》篇以氣生萬物的觀點為基礎,言天地蘊含精華,萬物和人均由其變化而生,陶淵明亦以此解釋人之生死,在詩文中屢次將自身的生命變化與自然化遷相聯系。如寫于晉安帝義熙五年重陽的《己酉歲九月九日》言秋氣摧敗零落,詩人由“蔓草”“園木”“哀蟬”“叢雁”等自然景物的衰敗和節序的變遷思及自我命運,“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萬物生生滅滅,人也如此,有生即有死。《雜詩十二首》之三述人事盛衰如草木榮枯,“三春蕖”對應榮華之時,“秋蓮房”暗示生命的成熟,“‘枯悴遽未央句,生命的半死半生之況,尤為慘戚”[5],是對生命衰而未竭的隱喻,充斥了盛時難再的憂傷?!叭赵逻€復周,我去不再陽”,日月轉還往復,個體生命卻不可能重復,由盛而衰變化,一旦逝去不再返陽?!蹲约牢摹纷饔谠嗡哪昃旁?,祭文虛構死后的情景,追述了生之造化、死之歸宿,開篇言“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于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從寥落的自然景物入筆,深秋中天地一片凄涼,大雁集結南飛,草木枯黃凋敝。詩人目睹蕭索的季節,意識到人的生命也將遵循自然的節奏凋落,永歸其中。

陶淵明把四時更替、景物變遷和人的生死都看作自然規律,否認肉體的長生,并在詩文中屢次論及死亡的必然性?!段逶碌┳骱痛髦鞑尽吩疲骸凹葋硎氩蝗ィ死砉逃薪K?!贝司浠谩读凶印ぬ烊稹罚骸吧?,理之必終者也。終者不得不終,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盵4]19言存在的事物按道理必定終結,這是自然之理?!讹嬀啤罚ㄆ涫澹┲械摹坝钪嬉缓斡?,人生少至百”引《列子·楊朱》:“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無一焉?!盵4]219《神釋》“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亦出自《列子·楊朱》:“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則有賢愚、貴賤,是所異也;死則有臭腐、消滅,是所同也?!盵4]221世間萬物的差異在于生存,相同在于死亡,活著各分貴賤賢愚,死后都同歸臭腐消滅。《飲酒》“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詠貧士》“榮叟老帶索,欣然方彈琴”中的“榮公”“榮叟”,及《飲酒二十首》其二“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句所用典故,均出自《列子·天瑞》中所記“榮啟期”。孔子游于泰山,遇榮啟期“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問其快樂之由,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4]22天地孕育萬物,人最為寶貴,安處常情,等待終結,還有什么可憂愁的呢,榮啟期以虛靜之心應對人生得失和生命的消亡,在無為之中享受生命由生到死的自然之樂。這處于貧,樂于生,安于死的人生態度亦為陶淵明所推崇,其所作《詠貧士》七首敘貧困蕭索、抱窮歸隱之狀和不平懷抱,以詩篇分詠歷代貧士品行,正表達了清靜守節,貧而樂道的精神追求。

二、“且趣當生,奚遑死后”的貴生思想

對生命有限性的體認引發了陶淵明關于生存狀態的思考,個體生命與宇宙自然一體,故不必汲汲于生、戚戚于死,隨順宇宙大化,以適情、適性為主,更加眷戀現實生活、珍視生命,轉向對生與死、聲與名、窮與達的超越,《飲酒二十首》之三言大道衰微近千載,世人吝惜其情,有酒居然不肯暢飲,只顧世俗浮名?!八再F我身,豈不在一生?”生命的價值不系于聲名,珍重自身才符合自然之道、人之常性?!峨s詩十二首》之四言世人滿懷名利之心有如冰炭相加,“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身亡后同樣歸于墳墓,又何必看重空名?!稊M古九首》之四亦云:“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頹基無遺主,游魂在何方!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鄙暗娘@耀功名難敵死后的寂寥,百歲之后都一樣葬于北邙,墳墓高低相映,何其凄涼!功名外在于個體生命,生前身后之名本不值得追求:“去去百年外,聲名翳如同?!保ā逗蛣⒉裆!罚坝踵瞪砗竺?,于我若浮煙?!保ā对乖姵{示龐主簿鄧治中》)“匪貴前譽,孰重后歌?!保ā蹲约牢摹罚┨赵娭羞@種摒棄聲名思想的形成對《列子》多有吸收,《列子·楊朱》篇中也多次否定榮枯毀譽的價值:“矜一時之毀譽,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數百年中余名,豈足潤枯骨?何生之樂哉?”[4]221賢愚好丑之人、成敗是非之事無不消滅,顧惜一時的毀譽,使心神和身體焦慮痛苦,死后遺留的名聲足以滋潤枯骨嗎,如此生存還有什么快樂呢?!稐钪炱芬嘀v及時行樂,張湛注《楊朱篇》開篇解題即說“達乎生生之趣”[4]216,直指個體現實生存:“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后?”[4]221活著無論像堯、舜一樣賢明,還是像桀、紂一樣殘暴,死后都是一堆腐骨。姑且追求今生的快樂,何必管死后的事情呢?《楊朱篇》所“樂”之處在于生時的感官舒適,“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4]222,生之快樂就在于放縱對“厚味、美服、好色、音聲”[4]216的現實享受。陶淵明同樣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主張在有限的人生中及時行樂。如《歲暮和張常侍》云:“屢闕清酤至,無以樂當年?!贝司湟浴读凶印钪臁贰板劐貭柛傄粫r之虛譽,規死后之余榮;偊偊爾順耳目之觀聽,惜身意之是非;徒失當年之至樂,不能自肆于一時。重囚累梏,何以異哉?”[4]220竟一時之虛名,謀算死后的遺榮,而不能放縱身心,和關進死牢戴著枷鎖有什么不同呢。《雜詩》之一云:“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睂さ脷g樂就盡情享受,有酒就招聚鄰人一起喝,生命短暫,盛年逝去不再重來。《酬劉柴桑》一詩由庭院樹木的落葉和北墻下新生的冬葵等景物的時序變化思及人生短暫,引發“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的感慨。《游斜川》“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和《詠二疏》“放意樂余年,逞恤身后慮”的感嘆中更是浸透了人生悲感,帶有明顯“且趣當生,奚遑死后”的楊朱色彩。

《楊朱》篇所述公孫朝、公孫穆酗酒好色,沉溺酒色之中,不顧世道安危、存亡哀樂,是常人眼中的狂放之徒,面對子產的勸導,朝、穆二人曰:“以難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禮義以夸人,矯情性以招名,吾以此為弗若死矣。為欲盡一生之歡,窮當年之樂,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憂名聲之丑,性命之危也?!盵4]226生命難以長久的維系,而死亡卻很快到來,活著應享盡歡娛,拋棄虛偽,因榮華利祿改變自我的意志是淺薄又可憐的。陶淵明雖認同其“樂生逸身,任性縱情”的觀念,但在接受的基礎上又有所超越。陶淵明亦以飲酒為樂,蕭統《陶淵明集序》云:“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盵6]3067于陶淵明而言,飲酒行樂不是聲色欲望的滿足和放縱,而是去除憂慮之后對生命意趣的享受和“試酌百情遠,重斛忽忘天”(《連雨獨飲》)的寧靜平和。陶詩中常以飲酒為寄托,并深得其趣。如《飲酒二十首》之一“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以杯酒消融對人事衰榮的種種感慨,至于通達之境。《游斜川》“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言酒至半酣,放縱超然物外的情懷。《形影神》三首中對此亦有表現,《形贈影》言“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希望于酒中求得解脫,在亂世中茍存,與《神釋》中“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灑脫自由形成對比?!读凶印芬浴翱v物”為主,肆情恣意,主張把感官的快樂發揮到極端,而陶淵明則以“縱心”為主,將“適意”作為生命追求的極致,擺脫世俗困境的束縛,平和沖淡,明凈淳樸,顯示出更高的精神境界。

三、“回歸自然”的生存方式

陶淵明由其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引發思考,并在選擇中不斷靠攏《列子》,對《列子》思想的繼承和超越使其從現實矛盾中超脫出來,選擇了“回歸自然”的生存方式,對外表現為回歸自然之田園,對內表現為從心而為,全性保真。

陶淵明《自祭文》言“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并以寥寥幾筆述及生之困境:“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绤冬陳。”陶淵明家貧且多病,其詩文中對此多有記載,《答龐參軍并序》云:“吾抱疾多年,不復為文,本既不豐,復老病繼之?!薄杜c子儼等疏》云:“病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鳖佈又短蔗缡空C并序》中亦載陶淵明“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視死如歸,臨兇若吉”[6]2474,陶淵明幼年喪父,自中年始,家貧多病的狀態持續了半生之久。同時東晉作為依靠士族支持建立的偏安政權,末年政治紊亂、民生凋敝,“加以易姓前后幾十年中——淵明的大半生中——始而有王恭、孫恩之亂,繼而有桓玄、劉裕之哄,終而劉裕推翻晉氏,兵戈擾攘,幾無寧日”[7],陶淵明所生活的江州潯陽又是各個階級激烈斗爭的一個地區,殘酷的社會現實和“穎脫不羈,任真自得”[8]2460的個性,使陶淵明由積極入仕轉向回歸自然田園,詩文中常有遲暮之嘆,情感上亦不免陷入生死與人事的悲哀之中:“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保ā峨s詩》其七)“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飲酒》其十五)“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保ā队涡贝ú⑿颉罚哆€舊居》更是言及凄涼衰敗的人事變遷,“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舊居,卻滿目蕭瑟衰敗之景,社會的動蕩和生命枯榮的轉換帶來無限凄涼之感。自身的仕宦經歷、對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的目睹及歸隱后所面臨的生存困境都迫使陶淵明不斷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陶淵明的人生歸宿建立在對自然田園的選擇之上,解決憂慮的方式也由此生發而來,對生死壽夭的感性嘆息與哲理思考相融合,在對《列子》思想的接受中尋求到了“回歸自然”的解脫之徑?!缎斡吧瘛啡仔蜓灾袑Υ擞兴U釋:“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薄盃I營以惜生”句引自《列子·天瑞》“林類拾遺穗”一段,林類“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卻仍“拾遺穗于故畦,并歌并進”,面對子貢的疑問,林類回答出“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4]25這一命題,認為生死,往返也,怎知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頭腦糊涂呢?提出了“貴生樂死”的自然生命觀以及“營營以求生”與“樂天安命”兩種生存狀態。陶淵明化用《列子》之言,論及無論貴賤賢愚,都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是很令人困惑的,因此充分闡釋形和影的勞苦之辭,再用自然之理將它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神釋》言“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造化不會偏袒,萬物自然而然地生長,繁盛而富于生機。人得以躋身三才之中,無論貴賤賢愚都難逃一死,個體生命與人事變遷都必然走向滅亡,沉醉酒中或贏得聲名都不如將個體生命與自然相融合,以“縱浪大化中”作為超脫之徑?!读凶印钪臁分袑Υ私o出了很好的注解:“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游,不逆萬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4]220陶淵明超脫生死、摒棄聲名的生存態度落實到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人生境界,其“質性自然”的獨特個性決定了守拙田園的人生歸宿,在仕與隱的矛盾中毅然遵從本心,歸隱田園,正是《列子》“從性而游”人生觀的實踐。

陶淵明在詩文中常以“塵網”“樊籠”等為喻,將世俗社會和田園生活相對立,并述及對自然的向往之情。《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作于東晉隆安四年,陶淵明時在荊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職,因風阻于回家途中,其一言“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計算著日子歸家,奔走不停,為能與家人團聚感到無比歡欣,所述行路艱難,亦是言說官場多風險,吉兇難料。其二再次感慨行役之苦,對政途的擔憂更加強烈:“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泵鎸π幸弁局械纳酱ɑ囊埃諟Y明心境孤獨而悲涼,以“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言及心聲,悔恨不應誤入仕途,久久淹留?!缎脸髿q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中》亦迸發出“如何舍此去,遙遙至南荊”的自詰,留戀沒有世俗之情的園林,向往像長沮、桀溺那樣親自耦耕的生活。

陶淵明以“回歸自然”支撐關于生死問題的哲思,建立了依靠自然準則運行的田園生存方式,追求任情適意的生存狀態,由仕而隱,躬耕自資,在個性解放方面做了積極的探尋,這些都能反映出他的“貴己”意識和個體生命意識。陶淵明從自然之中尋求歸屬,也因此更加親近自然,“自然景色在他筆下,不再是作為哲理思辨或徒供觀賞的對峙物,而成為詩人生活、興趣的一部分”[9]105,以審美的眼光觀照自然,發掘生趣,詩文中處處可見美與和諧之境,在回歸自然的基礎上獲得生之樂趣與慰藉,達到了精神的和諧平靜。

注釋:

①本文所引陶淵明詩文均出自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書局2018年版。

參考文獻:

[1]朱自清.陶詩的深度[A]//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3]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

[4]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9.

[5]黃文煥.陶詩析義[A]//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三[M].濟南:齊魯書社,1997.

[6](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朱光潛.詩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8]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2.

[9]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

陳夢夢,女,安徽阜陽人,昆明學院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色站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精品91视频| 91网站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久操中文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九色综合视频网| a级毛片网|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日韩专区| 欧美激情第一区| 国产不卡网|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国产白浆在线| 国产青青草视频|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com|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亚洲最新在线| 熟妇无码人妻| 国产91色|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不卡无码网|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99精品免费在线| 91亚洲精选|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av麻豆|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天堂网国产|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亚洲女人在线|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色悠久久综合| 黄网站欧美内射|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成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日韩无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