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在國民經濟全面轉型、物聯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公路運輸已然成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讓公路運輸成為物流經濟發展的龍頭與支柱,就需要公路運輸企業在實踐中找準切入點,要加強公路運輸信息化建設,讓運輸信息化推動運輸行業發展,讓綜合運輸服務插上現代物流信息化、數字化的“翅膀”,成為提高公路運輸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路徑。要實現公路運輸信息化,就需要公路運輸企業規劃建設好物流實體平臺,要像建機場那樣將信息化作為公路交通基礎設施配套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公路運輸信息化納入地方經濟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要有專項資金扶持公路運輸信息化建設。文章基于5G時代背景,探討構建公路運輸信息化的行業標準體系,以助力實現全國網絡化和物流業務信息一體化運作,為實現公路運輸企業在物流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公路運輸;物流經濟;信息化產業;綜合交通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6-0028-03
在信息化時代,公路運輸除了強化網絡技術安全管理外,還應注重道路運輸和物流平臺等關鍵環節的建設,當前公路運輸時刻面臨著危化品、違禁品等儲存運輸風險,這就更要求公路管理部門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掃描測定與跟蹤定位管理,快速反應,透明管理。公路運輸企業在推進領域信息化建設的實踐中,要積極探索信息化發展模式,推動公路運輸與信息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公路運輸企業要充分發揮交科院高端專業智庫的作用和創新實踐載體的作用,要加快推動公路運輸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推動公路運輸管理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實現行業治理體系更加高效,推動公路運輸信息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為實現這一目標,公路管理部門應構建遠程監控體系,要建立“全覆蓋”的監控網絡系統。要針對惡劣天氣、公路運輸重點路段,要在坡道、涵洞等重點部位存在安全隱患處,安裝智能交互芯片,做到遠程監管、預警,對公路運輸過程中的突發事故做到及時應急處置,為公路運輸業的安全管理奠定科技基礎。
(一)公路運輸市場及物流產業鏈態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同比上年同期有所回升,公路運輸市場總體較為活躍,運價指數呈現回升態勢。從車型指數看,公路運輸各類車型指數環比總體呈現回升態勢,特別是以大宗商品及區域運輸為主的整車指數回升力度較為明顯[ 1 ]。從供需看,運輸市場需求總體趨穩,運輸企業生產經營擴張放緩,運輸市場供給較為充足,前期的需求釋放與運力供給同步增長。當前公路運輸市場經濟保持平穩運行趨勢,伴隨年末積壓訂單逐步釋放和消費相關物流增勢向好,公路運輸市場總體較為活躍,運價指數呈小幅回升態勢,區域運價指數呈現穩中有升、穩中趨升的運行態勢。當前,國內公路運輸市場需求偏緊,運價指數回升主要因素是季節性和短期因素影響,運輸效益和公路市場活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二)公路物流指數環比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物流指數環比呈現上升走勢,縱觀全年運價指數,公路運輸產業呈現出較快回升的態勢,特別是季節性物流,回升態勢明顯。從需求來看,公路運輸經濟延續了平穩運行態勢,生產經營穩步擴張,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公路運輸需求量增加。從供給看,社會面流動性顯著恢復,運力供給較為充足,環比小幅增長。公路運輸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基本確定,市場供需持續改善,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恢復,交通物流暢通,市場環境優化,帶動企業經營預期轉好。綜合作用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環比保持穩定,同比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這就意味著公路運輸前景廣闊,為實現公路運輸信息化、智能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影響公路運輸的因素及行業特點
當前,公路運輸產業呈高速增長態勢,公路運輸行業是一個資源型行業,無論個體車主還是自己有車的物流公司,擁有車輛的數量決定了盈利的多少。當前,行業運力資源供大于求,公路運輸行業特征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不光規模大的物流公司盈利減少,連個體車主收入也正在下降。其原因就是需求減少,供大于求,運價也隨之越來越低,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分析2019年到2023年全國公路運輸的指數可以發現,公路運輸需求曲線越來越接近。在公路運輸需求減少的同時,社會貨車運力卻在不斷增加,大型貨車的增加無疑削弱了對車輛數量的需求。此外,近幾年相關政策的持續出臺,使運輸結構得到了調整,這也間接影響公路運輸貨物量。但隨著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恢復、市場環境優化帶動企業經營轉好,運價回升是可以預見的[ 2 ]。
(一)有效提高公路運輸智慧化管理水平
公路運輸企業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不斷創新公路運輸智能化模式,要努力加大“科技化”全域管控力度,做到超前研判,進一步規范公路運輸市場秩序,通過全程科技化管控,加強公路運輸的安全動態監管,實現“跟進式”服務保障。
公路運輸產業要實現信息化,應對各項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做到精準預防和監管,要極大節省人力、物力,從“人防”為主轉換到“人防”“技防”并重。要不斷完善交通綜合管理平臺,整合公安視頻監控、客運車輛北斗衛星系統、公路運輸源頭企業信息監管等,逐步實現交通監管數據實時共享,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管理水平、應急處置和公共服務能力,有效保障交通運輸安全,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公路運輸企業要積極推動公路運輸數字化轉型,運用“互聯網+公路運輸”思維,利用GIS、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公路運輸全要素數字化采集,覆蓋公路運輸里程,收集路線、構筑物、交通安全設施等數據信息,實現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工程建設精細化、養護管理智能化、結構物監測可視化、公眾服務便捷化,有效提高道路智慧化管理水平,為公路運輸科學、高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3 ]。
(二)充分體現公路運輸信息數據的公信力
公路運輸企業在全領域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應大力推進公路運輸信息化建設,全面開展交通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要利用交通信息化平臺的配套項目,推進公路橋梁運行監測系統的應用。要通過在公路上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與公路運輸監測系統,給公路運輸裝上“智慧眼”,有力提升公路應急處置能力和公路智能化服務水平。公路視頻監控系統要進行監控點信息實時監控和直觀展示,提升公路運行情況及公路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的能力,為路網運行指揮調度、群眾出行服務和應急處置提供有力支撐。值得一提的是,在公路運輸過程中,公路監測系統應通過在重點橋梁的橋面和橋塔加裝傳感器,判斷橋梁豎直方向上的剛度和結構承載力等重要技術參數,監測橋梁在惡劣天氣以及承受負載時的形變,評估橋梁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為橋梁鑒定和運行提供關鍵指標,避免因公路運輸狀況等原因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有力保障群眾的出行安全。與此同時,公路運輸的信息化系統要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和對接共享,發揮政務系統及數據的權威作用,為公路運輸從業人員做好服務工作。
(三)搭建管理平臺,做好信息網絡安全管控
公路運輸企業應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網絡安全風險防護與監測,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數據共享安全。在推進公路運輸信息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應規范系統建設資金使用,在系統建設和運維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程序,構建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探索應用市場化模式,降低構建資金使用額度。公路運輸企業還要厘清工作職責和系統邊界,形成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的工作局面,特別是在跨行業、跨部門開展系統對接、數據共享與協同聯動的工作中,應發揮行業管理部門作用,打通堵點,推進數據共享與工作協同,形成監管閉環。公路運輸企業要充分發揮應用系統及數據對行業管理部門及運輸企業的考核評價作用,推進屬地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一)建立信息化管理機制,推動公路運輸業全面發展
公路運輸企業在推進信息化管理提檔升級的過程中,應在現有智能系統的基礎上,了解運輸的需求,對信息系統不斷優化升級,拓展延伸服務,配合數字政府建設,與當地政務服務網對接,實現統一入口、統一身份認證、一次登錄、全部事項辦理。
與此同時,公路運輸企業應積極探索現有系統與數據的進一步應用,要在事故調查分析、國際道路運輸外方車輛監管、客運車輛乘客安全帶使用、打非治違及綜合行政執法等方面,提供技術與數據支撐。
公路運輸企業應積極探索系統整合的可行性,提升系統易用性和用戶的獲得感。同時,信息平臺建設應遵循公路運輸“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目標進行規劃設計,總體建設內容包括一個智能終端和四個系統,四個系統即“基礎設施數字化管理系統、公路運輸建設管理系統、路長制網格化管理系統、公路運輸養護動態監管系統”,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通的工作局面,實現公路運輸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管理。
(二)逐步建立健全無縫覆蓋的信息體系
公路運輸企業在強化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公路運輸建設管理系統,要以項目管理為主線,以規范關鍵環節為抓手,實現建設方、施工方、監理方業務互聯,聚焦工程現場“質量、進度、安全”協同管理,建立完備的工程檔案資料庫,真正實現在建項目管理“看得見、管得著、控得住”。充分利用信息化創新管養模式,要從養護人員道路巡查、養護處置、任務監督等多項管理內容出發,改進和優化業務流程,加強公路運輸養護工作日常監督和動態管理。配合公路運輸養護動態監管系統,實現公路運輸日常養護信息查詢、養護任務跟蹤、現場處置及病害上報等功能。與此同時,公路運輸企業應完善路長制網格化管理系統,按照“權責明確、分級管理、管養有效、獎懲有力”的原則,賦予各級路長工作權利和義務,強化各級路長管理職責和調度能力。在此基礎上,依托信息綜合管理平臺,結合移動端App逐步建立健全無縫覆蓋、上下聯動的“云上路長制”,促進公路運輸綜合治理常態化、長效化。
(三)加快推動公路運輸信息數字化轉型
公路運輸企業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中,要形成公路運輸信息化建設典型模式,健全完善公路運輸數據管理機制,實現公路運輸基礎數據“一張網”、數字化應用“一張圖”、業務協同“一盤棋”、對外服務“一平臺”。
公路運輸企業應根據公路運輸發展現狀,加快推動公路運輸數字化轉型,提升公路運輸治理效能,進一步助力公路運輸戰略實施和現代化建設,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信息體系建設經驗,加快公路運輸數字化信息化建設,通過不斷完善機制體制,提高管養水平,為公路運輸提供有力支撐。與此同時,公路運輸企業應以基礎數據、業務數據、專題數據等信息的檢索、查詢為主線,以公路運輸建、管、養、運等業務的科學化管理為目標,立足基層工作需求,深入實地調研,積極開拓創新,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公路運輸信息化管理系統。這是公路運輸信息“系統”作用最直觀的體現。
當前,公路運輸信息化建設樞紐系統已初見雛形,公路運輸企業應在信息科技上不斷加大投入,運用大數據智能化,釋放出交通運輸潛能。這就需要公路運輸企業不斷加快建設和完善交通運輸智能化系統。要借助實現公路交通智能化的契機,提高公交智能化水平,分期分批建設G P S調度系統、E R P管理系統、4 G視頻監控系統、車載客流調查系統、智能公交候車亭系統,要開發App軟件系統,實現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方式的掃碼支付。
公路運輸企業在智能化服務方面要加強科技支撐,著力推動執法工作向信息化執法轉化轉變,要確保每一條數據都能處理到位。這就意味著公路運輸企業要將科技全面引入交通運輸領域,凸顯其智慧引領作用。公路運輸企業要以數字化平臺為載體,以高質量建設信息化為契機,努力打造集公路管養、路網運行、服務能力、行業治理于一體的公路運輸數字化綜合管理應用示范平臺,有力支撐公路運輸產業的賦能升級,助推公路運輸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1]劉強.探討公路運輸經濟中的信息化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9):36.
[2]呂圣杰.信息化公路運輸經濟管理體系構建探究[J]中國市場,2016(19):140-141.
[3]劉燕.淺析信息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優勢[J]中外企業家,2016(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