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近日,京津冀推出首批共15個社保公共服務“同事同標”事項,進一步打造讓企業群眾滿意度更高的社保服務環境。
根據《京津冀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協同合作協議(2023—2025年)》有關要求,京津冀三地聯合發布《京津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同事同標”事項清單及辦事指南(第一批)的通知》,進一步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險經辦業務協同。
圍繞社保高頻業務范圍,京津冀推出了首批共15個社保公共服務“同事同標”事項,其中參保登記類事項2項、社保轉移類事項5項、社保查詢類事項4項、社保認證類事項3項,以及工傷異地就醫事項1項。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在京津冀三地辦理上述社保服務事項時,可實現“同事項名稱、同受理標準、同申請材料、同辦理時限”,提升辦事體驗。同時,三地還同步編制了首批“同事同標”事項辦事指南,規范明確了事項名稱、事項簡述、辦理方式、辦理材料、辦理時限等內容。辦事人員可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官網的“通知公告”欄目、“北京人社”微信公眾號及官方微博等查閱辦事指南。
來源:新華日報
近日,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8項重點任務,持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提升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和貢獻度。
《實施意見》提出,開展省市聯合建設改革新模式試點,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積極推動部省共建,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圍繞江蘇“1+3”重點功能區、蘇錫常都市圈等重點區域,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圍繞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由產業鏈鏈主企業、高水平高等學校、職業院校聯合組建一批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深化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建設60個左右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1000門左右省級在線精品課程,擴大優質資源共享;實施產教融合提升行動,對標產業發展前沿,建設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
來源:廣西日報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出臺《廣西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實施科技創新突破、產業鏈群升級、項目增量提質、智改數轉賦能、企業培優育強、綠色低碳轉型、園區能級提升、開放引領發展等八大行動,以最大力度支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扎實做好“原字號”“老字號”“新字號”“外字號”四篇強產業大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據了解,2024—2026年,廣西每年將統籌安排一般公共預算資金、新增政府專項債券資金,采取股權投資、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投資補助、資金獎勵等方式支持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企業數字化改造、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梯度發展、企業市場開拓、企業貢獻獎勵和地方考核獎勵等。
來源:新華社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化經營主體登記管理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措施聚焦五個方面,推出21條舉措,從企業需求出發,回應經營主體關心關切,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減少企業感受與政策間的“溫差”。
據了解,這次出臺的措施更多關注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具象難題,比如登記的場地資源釋放、企業公章丟失等長期困擾企業的“老大難”問題。此外,措施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聚焦企業高頻使用和訪問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探索推出企業名稱人工智能幫辦管家服務,構建電子營業執照應用生態,解決連鎖企業分支機構電子營業執照“反復認證、多次下載”問題。同時,措施還包含了經營主體比較關心的信用修復、無感監管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來源:青海日報
為引導金融資源向青海省工業綠色發展提供精準支撐,近日,人民銀行青海省分行、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金融支持青海工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用足用活用好金融政策、優化綠色金融產品供給、發揮多渠道融資作用、完善綠色金融服務支撐、完善保障措施等5方面12條措施,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供給質效,深入推進青海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該文件明確,發揮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作用,用好用足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企業碳減排重點領域、科技創新等綠色轉型發展領域的信貸投放。完善金融機構信貸支持政策,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推動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有效銜接。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金融機構針對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綠色產品推廣等方面創新金融產品。拓展碳賬戶覆蓋面和金融場景應用,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與碳賬戶信息掛鉤的授信審批機制、利率定價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根據企業碳賬戶信息對企業給予差異化金融支持。
來源:遼寧日報
日前,遼寧省民政廳、省委網信辦等15部門聯合印發《遼寧省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完善困境兒童保障制度,不斷增進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福祉。
方案明確,通過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精神素養提升、監護提質、精準幫扶、安全防護、固本強基“五大行動”,全面推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的深入落實。開展精神素養提升行動,各市教育部門及中小學校要根據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和特點,分類提供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各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等相關部門要深化法治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活動,加強偏遠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法治教育力度。
此外,方案明確,進一步強化監護照護,落實監護職責,加強監護宣傳,完善委托照護,實施監護干預,做好兜底監護。開展安全防護行動,加強安全教育、風險防范,加強網絡保護。通過數字賦能,主動發現需要幫助的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精準實施一人一策、量身定制關愛幫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