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董慧 劉燕
[摘 要]醫院感染防控的標準化建設面臨多方面的難點,例如,醫護人員在感控知識和意識方面存在不足,導致防控措施執行不到位;院感三級管理體系和流程不健全,缺少明確的質量考核標準和執行監督機制;抗生素濫用和病原體耐藥性加劇感染風險。此外,感控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和專業培訓缺失是降低感染防控水平的另一個瓶頸。儀器設備和環境物體表面規范消毒滅菌亦是一項挑戰。院感監測體系的不完善影響了感控策略的制定和執行,病原微生物的變異與新發感染性疾病不斷為醫院感控帶來新的挑戰,這要求醫院必須不斷更新應對策略。總體而言,通過強化感控知識培訓、優化管理流程、合理使用抗生素、規范消毒滅菌程序、完善院感監測體系以及提高對新發感染性疾病的警惕性,可以有效提高醫院的感染防控管理水平。
[關鍵詞]感染防控;標準化建設;管理體系;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6-0092-03
在現代醫療體系中,醫院感染防控是提升患者安全性、降低醫療相關感染風險的關鍵組成部分[ 1 ]。隨著醫療服務的復雜性增加,醫院內發生感染的可能性也隨之上升,因此,實施規范化的感染防控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標準化建設不僅需要一系列明確的標準和規程,而且需要醫療人員的嚴格遵守和執行[ 2 ]。
然而,醫院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著一系列復雜的難點,包括感染防控知識和意識的缺乏、管理體系的不健全、感染防控專業人員培訓不充分以及抗生素濫用帶來的耐藥性問題等[ 3 ]。這些因素都會嚴重影響感染防控的有效實施。
(一)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和意識不足
在醫院感染防控標準化建設的實踐中,難點之一是部分醫療人員在感染防控知識和意識上的缺乏。工作繁忙和缺少系統性的教育培訓,導致他們對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于預防措施亦無法做到心中有數。例如,一些醫護人員可能不充分了解手術衛生的重要性,或錯誤地使用抗菌藥物。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得不到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發生率居高不下。此外,缺乏足夠的感染防控宣教及對新發感染風險的警惕性,也是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 4 ]。因此,使全體醫務人員具備感染防控知識和意識,成為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
(二)醫院內部管理體系和流程的不完善
對于許多醫療機構而言,內部管理體系和流程的不完善成為院感防控標準化建設的難點之一[ 5 ]。
在某些情況下,醫院對感染防控標準和指南缺乏嚴格的監督和執行機制。流程管理不暢導致諸如潔凈手術部的感染防控、消毒劑使用、隔離防控措施等關鍵環節的標準化措施落實不到位。此外,醫院信息系統落后,會影響感染防控信息的及時準確獲取,限制了對于感染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分析。因此,醫院必須整合和優化管理體系,確保各項感染防控規范得到貫徹執行。
(三)抗生素濫用與耐藥性問題
抗生素濫用問題在全球范圍內都非常嚴重,它導致了病原體的抗藥性日益增強,這對醫院感染防控構成了重大挑戰。在醫院環境中,不合理的抗生素應用可以促進耐藥菌株的形成和傳播,從而減少了治療選擇,增加治療難度和成本。頻繁使用廣譜抗生素、未按規定劑量或療程使用、未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用藥等情況都會加劇這一問題。因此,抗生素濫用和耐藥性問題需要醫院及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開展合理用藥教育,嚴格落實抗生素管控政策,同時提升抗生素使用監控系統的能力,降低院內感染的風險。
(四)人力資源及培訓的不充分
在醫院感染防控標準化建設中,感染防控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及培訓不到位是另一大難點[ 6 ]。許多醫院在感染防控部門的人手配置上嚴重不足,這不僅影響到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更直接降低了醫院的應急處置能力。此外,感染防控人員缺乏系統性、專業性的培訓,導致其在工作中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難以有效采取防控措施,增加了院感防控風險。
(五)醫療器械和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滅菌的挑戰
規范的消毒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隨著微創手術的增加,精密儀器的使用明顯增加,規范的消毒滅菌面臨著重大挑戰。不同的醫療設備和環境需要不同的消毒滅菌程序和產品,但缺乏專業知識的清潔人員可能無法準確判斷并執行正確的消毒滅菌流程。此外,高值耗材成本和時間壓力會導致不恰當的消毒滅菌操作。
(六)病原微生物的變異與新型感染病的挑戰
隨著病原微生物的持續變異以及新發感染性疾病的出現,醫院在感染防控上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變異的病原體可能帶來新的傳播方式、更強的傳染性或更高的致病能力,使得現有的感染防控策略和手段無法有效應對。同時,新發的感染性疾病如埃博拉出血熱、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全球交流增多,這些疾病往往迅速傳播,可能造成大規模疫情[ 7 ]。醫院需要不斷更新感染防控知識,密切關注全球疫情發展,及時制訂和調整應急計劃,保障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
(一)增強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意識
通過舉辦培訓班和研討會,醫院能夠確保醫護人員學習最新的院感防控制度、規范,增強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意識。通過案例研究、模擬演練和互動討論等形式,醫院可提高醫護人員對感染預防的重要性的認識,使其掌握實用的操作技能。醫院應認真貫徹執行感染防控培訓教育制度,每年按照培訓計劃不斷向醫護人員普及感染防控基本知識和操作指南。培訓內容包括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及使用、安全注射、患者安置、職業暴露的防護、消毒隔離規范等標準預防知識。醫院可通過培訓規范院感防控流程和方法,增強醫務人員的感染防控意識,降低院感風險,保證患者安全。
(二)完善醫院感染防控制度和流程
1.制定和實施感染防控標準操作程序(S O P)
標準操作程序(SOP)是規范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工具。醫院應制定基于最佳實踐和當前科學認知的SOP,組織醫務人員參加培訓,確保所有人都能掌握并執行各項流程。應建立監督管理機制,確保感染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在必要時予以適當調整。
2.加強醫院各部門間的協調和溝通
醫院應定期召開多部門聯席會議,確保感染防控措施在全院范圍內統一執行,為感染防控團隊和其他部門之間提供溝通交流平臺。良好的協調可確保在感染防控問題出現時,各部門能夠協同聯動,迅速反應,保證醫療安全。
(三)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對遏制耐藥性發展至關重要。醫院應對抗生素使用進行監管和定期評估,包括審查抗生素處方、提高病原學送檢率、監測耐藥性趨勢以及評估抗生素治療方案的效果。醫院應利用藥物耗材管理系統等工具,追蹤抗生素使用情況,結合耐藥性數據持續評定和調整抗生素使用政策。通過鼓勵醫生遵循指南和政策,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醫院能夠阻礙耐藥性的發展,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四)按要求增加感染防控專業人員配比并進行規范化培訓
醫院應根據國家文件要求增加感染防控專業人員配比,組織其參加培訓及考核,使其迅速掌握專業知識,制定和執行感染防控措施。感染防控專業人員負責制定方針、指導和培訓醫護人員、監測感染事件、分析數據和推動改進措施。他們在推行防控政策、促進跨部門協作以及應對復雜感染情況中起到核心作用。感染防控專業團隊的存在和醫院管理層的支持,對于創造強有力的感染防控環境至關重要。
(五)提高醫療器械和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滅菌水平
醫院應采用科學規范的消毒滅菌方法,確保達到最佳的消毒滅菌效果。這包括選擇適當的消毒劑、遵循規范的清潔消毒滅菌步驟,定期評估和監控消毒效果。醫院應層層把關,規范交接,持續改進消毒標準,確保高效滅菌。
(六)應對病原微生物變異和新發感染性疾病的策略
1.加強病原學監測
隨著病原微生物不斷變異和新發感染性疾病的出現,醫院需要密切關注最新的感染防控研究,實施相應的病原學監測。研究可以幫助醫院更好地理解病原體的傳播方式、變異特性和抗藥性。持續的監測能夠提早發現新的感染趨勢并及時響應。此外,和外部研究機構的合作能夠幫助醫院獲得最前沿的知識。
2.靈活調整感染防控策略和措施
醫院需要不斷評估和適時地調整防控措施以應對新的挑戰。監測到新的感染趨勢或者出現了新的抗藥性時,能夠迅速調整方針并執行新措施是醫院成功管理感染風險的關鍵因素。通過建立靈活的感染防控架構,醫院可以保證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威脅時,保持警覺并作出快速響應。
(一)標準化建設措施實施前后的比較
在標準化建設措施實施前,醫院可能會面臨機構運行中的混亂、缺乏標準化流程導致工作效率降低以及患者安全風險增加等問題。實施后,醫院通過建立標準操作程序、優化服務流程、加強員工培訓等措施,可以觀察到許多積極變化,例如工作流程更加順暢、員工間的溝通更有效率、醫療錯誤和醫院感染率降低、患者滿意度提高等。這些變化可以通過具體的數據和指標衡量,例如感染率的下降、服務時間的縮短以及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的提升等。
(二)實施中的問題和挑戰
在標準化建設措施的實施過程中,醫院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挑戰。例如,員工對于改變現有工作流程的抵觸,缺乏有效溝通導致無法形成統一的工作理念,以及資源分配不足導致一些部門或科室的標準化進程緩慢等。此外,醫療行業的復雜性和不斷變化的技術也給標準化建設帶來了挑戰,需要不斷更新和維護管理措施以保持其有效性和相關性。針對這些問題,醫院需要評估面臨的問題,采取適當的解決策略。
(三)后續改進方向
在實施標準化建設措施之后,持續改進是確保長期效果的關鍵。醫院應定期審核和評估實施效果,繼續以數據為驅動,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例如進一步加強員工培訓、加大科技應用力度、調整流程以適應新的醫療標準等。同時,加強內部和跨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問題快速響應和解決機制,也是提升管理水平和醫院效能的重要方向之一[ 8 ]。在管理過程中,醫院應實施更為透明和包容的策略,以贏得員工的支持,持續推動醫院向高質量服務的目標邁進。
醫院感染防控的標準化建設是確保患者和醫護人員安全的關鍵因素。在面對多樣化的難點,如感染防控知識和意識的不足、內部管理體系和流程的缺失、抗生素濫用、人力資源及培訓的不足、醫療設備和環境消毒的挑戰以及監測體系的缺陷等問題時,醫院必須采取多方位的應對措施。
為此,醫院需要強化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意識,完善內部的管理體系和流程,嚴格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加強感染防控專業人員的配備和培訓,以及建立監測和反饋機制。醫院通過對這些關鍵領域的投入和改進,可以顯著降低醫療相關感染的風險,不斷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患者的治療效果。持續的努力和創新將推動醫院感染防控工作邁向更加高效和規范化的未來。
[1]王穎.標準化建設在檢驗科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中的運用探討[J].中國標準化,2023(08):255-258.
[2]盛玉慧,張印蘭,劉慶明.標準化持續質量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標準化,2022(02):126-128.
[3]林柳芳,梁清梅,李令.消毒供應室實施風險及規范化管理對醫院感染的控制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1(11):174-176.
[4]崔雪梅,劉佳.規范化管理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醫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評價[J].甘肅醫藥,2020(12):1125-1126+1129.
[5]李煥芝.規范化流程管理對提高消化內鏡室醫院感染控制率的效果分析及其對策[J].抗感染藥學,2019(11):1916-1 9 1 9 .
[6]張曉云.基礎護理操作規范化管理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02):85-86.
[7]強田勇,吳忠,凌佳佳.基層中醫院檢驗科實驗室廢物安全與規范化管理策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08):176-177.
[8]尉永紅,孫素琴,尉杰忠.規范化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在消化內鏡室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20(09):1282-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