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我國事業單位而言,職工勞動保險的不及時繳納一方面對事業單位的發展與穩定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阻礙。基于此,本文將就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繳納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結合我國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繳納管理的現狀提出相應的策略,旨在為促進我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穩定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繳納管理;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F84文獻標志碼:A
勞動保險作為充分體現勞動者權益的一種社會保障機制,是我國事業單位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1]。我黨始終高度重視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并且在思想和實踐這兩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一直以來,人力資源管理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承擔著人力資源開發、合理配置的核心功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勞動保險的管理是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對勞動保險的管理能夠為員工提供基本保障,這對于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的普通員工而言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事業單位內部建立健全、不斷完善勞動保險制度,加強對事業單位員工勞動保險的繳納,在促進我國各項制度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確保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事業單位勞動保險制度實施的意義
1.1 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事業單位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事業單位而言,與時俱進、積極拓展,能夠使事業單位職工生活得到有效改善與優化,只有穩步發展、不斷前行才能夠在不斷提升勞動保險的基礎上獲得堅定的物質保障[2]。任何脫離事業單位的客觀實際,并且不關注事業單位職工勞動保險待遇的做法都必然會對事業單位的發展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對勞動保險工作的正常推進也會起到阻礙作用。因此,在積極推進勞動保險繳納管理的環節中,各事業單位一定要對勞動保險與本單位實際狀況之間的關系進行妥善處理,保證有助于事業單位的全面發展。另外,對于國家、事業單位、員工個人之間的關系也應該進行妥善處理,使本單位的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并以此為契機,提高社會各界的參與積極性,為勞動保險事業發展助力,使得國民經濟發展也邁入新的階段。
1.2 從實際出發做到統籌兼顧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大幅提升,知名度不斷提高,整體實力明顯增強。但是,眾所周知,我國人口基數比較大,且總人口數量較多,因此人均產出一直是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面對這一客觀存在的、無法忽視的問題,要求各事業單位在制定勞動保險制度時一定要貼合本單位實際,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做到統籌兼顧,一定要確保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本單位職工的勞動保險與我國國情和發展實際相符。同時,為了使公平與正義得到充分體現,勞動保險制度的制定必須遵循現有的客觀形勢,并以此為契機改變一些片面的行為,使社會公平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得以充分實現。各事業單位應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對于現行的勞動保險制度不斷進行完善與改革,從根本上規避不同主體相互影響帶來的問題。這可以在較大程度上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對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以及國民經濟更加有利。
1.3 是深入貫徹并執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物質保障
根據我國事業單位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現狀來看,保險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也深受重視。從理論角度展開分析,我國的勞動保險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社會互助性質,在具備社會保險屬性的同時,也表現出顯著的資本主義社會保險特征。嚴格遵循社會主義物質保障的基本原則是我國事業單位實行勞動保險的基礎,切實幫助困難員工,緩解其生活壓力,這也是我國事業單位勞動保險和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險的差異所在,我國的勞動保險優勢更突出。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事業單位必須注重勞動保險,正確認識勞動保險和生產結構的相關性,切實保障員工的物質條件,豐富其物質生活[3]。
2 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繳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相關工作的推進面臨挑戰
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從改革開放以來引入我國,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以全新的姿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洪流中。經濟體制改革在不斷的發展中從未止步,在事業單位中也引入了競爭機制。在未來很長時間的發展中我國將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對這樣的大環境,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的推進也面臨新的挑戰。例如,對于經濟較為發達、職工個人收入相對較高的地區而言,集中起來的勞動保障基金出現了傾斜;對于一些職工年齡老化、結構調整負擔較重的地區,勞動保障基金無論是繳納還是使用都存在明顯的滯后性。
2.2 需要從整體上統籌安排
勞動保險問題與國家、職工個人、事業單位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現階段,事業單位勞動保險制度的制定者通常是國家和事業單位,其他社會力量較少參與。就目前的實際狀況分析,目前的制度并非最理想的結構,并且出現了與我國實際國情明顯不符之處,在制度的制定上更是缺乏統籌安排,嚴重影響了勞動保險福利。另外,有的事業單位在勞動保險制度的制定上照搬照抄其他單位制度,并未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這些都亟待改進與完善。
2.3 勞動保險繳納管理缺乏嚴格的制度
就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現有的勞動保險管理制度來看,其中的不足之處較為明顯。例如,在勞動保險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缺乏明確的職責劃分,一些事業單位制定的勞動保險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實際;在制定勞動保險制度時一些地方的事業單位缺乏針對性、管理力度明顯不足,導致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受諸多因素影響,這對我國事業單位勞動保險制度發展非常不利,也會阻礙其改革。除此之外,勞動保險機構設置方面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雖然國內勞動保險制度發展時間比較長,但實施方案仍有待優化,管理機制更是缺乏完善性。這些不足之處,使得勞動保險管理制度的發展和改進受到了嚴重阻礙。
2.4 事業單位內部相關人員缺乏對勞動保險的重視
勞動保險制度是受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的,屬于社會性的事業,更是國家對我國公民基本生活的一種保障。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應高度重視勞動保險制度工作的順利推行。就現狀來看,一些事業單位內部的相關人員對勞動保險管理工作的推行缺乏應有的重視。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負責人力資源管理的領導對于勞動保險的認知存在明顯不足,這也成為阻礙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管理工作推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些事業單位中,個別基層員工缺乏對社會保險的認知和責任意識,甚至片面地認為自己只要每月拿到足額的工資就可以,這種認識上的不足導致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管理工作難度的增加[4]。
3 新時代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繳納管理的有效對策
3.1 不斷提升對勞動保險工作的重視程度
在事件單位勞動保險管理工作中,上至單位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要高度重視勞動保險管理工作。作為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人員,要積極主動有針對性地做好勞動保險的宣傳工作,讓每一名員工充分認識到自己能夠真正從勞動保險中獲得有效的利益保障。另外,事業單位還應該高度重視關于勞動保險與職工現實生活之間關聯的宣傳,通過這些宣傳和講解讓員工更深層次地認識到勞動保險工作的重要性,為后續事業單位推進勞動保險繳納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事業單位應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現代化的宣傳手段對社會保險管理工作進行宣傳,包括通過本單位的微信公眾號、抖音官方賬號等這些新媒體渠道,借助圖文、短視頻對員工進行宣傳教育。
3.2 從不同的層面實行勞動保險待遇
從全社會發展的層面來看,獲取勞動保險基金的途徑存在明顯差異,為了能夠使每名職工、每家事業單位都能夠參與到繳納勞動保險的工作中且更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從多個層次完善勞動保險待遇機制。從國家和政府層面著手,盡最大可能完善保障體系,幫助每位職工減輕基本的生活壓力,滿足其最低生活需求,要根據社會發展現狀再次分配勞動保險待遇,盡最大可能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也最大限度發揮勞動保險基金的作用,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切實讓每名員工都體會到勞動保險帶來的福利。
3.3 對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管理制度進行不斷完善
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管理制度的深入實施一方面保障了員工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另一方面使員工的基本生活條件得到了保障。因此,為了使事業單位的每名員工都能夠不斷、持續地為本單位、為社會、為國家作出努力和貢獻,就必須高度重視勞動保險制度,真正使勞動保險制度落到實處。在制度落實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調動每一名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盡快統一事業單位勞動保險制度的標準,使其更加有效。我國事業單位勞動保險制度目前在諸多方面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當前的勞動保險制度必須盡快完善,使其實現有效性和統一性。事業單位應充分借助當前的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優勢實現勞動保險制度的信息化與全面化,全面化主要是指勞動保險金的發放要做到全面;事業單位還應該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勞動保險管理機制,在現代信息技術的保障下實現信息化管理[5]。
3.4 科學和合理的規劃勞動保險基金
事業單位在籌集勞動保險資金時應始終堅持收支平衡、效益至上的基本原則。在籌集勞動保險資金前,事業單位應對預計的支出總額做出精準的預算,確保收支平衡。如果出現預算不準確、籌集資金過少的情況,必然會對事業單位勞動保險工作的有序開展產生重要影響。另外,事業單位在勞動保險基金的管理方面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從制度的制定到制度的實施,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5 從不同渠道順利籌集勞動保險資金
籌集和管理事業單位勞動保險資金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因此事業單位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挖掘新的籌資渠道。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國內人口紅利進入關鍵轉變期,臨近退休的勞動者數量明顯增多,再加上醫療服務費用支出持續增加以及新政策的推進,事業單位拓寬籌資渠道迫在眉睫,必須積極打破傳統籌資渠道的束縛,在勞動保險資金和社會發展之間搭建起完善、協調的發展機制,使籌集質量、籌集效果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對勞動保險資金的限制應逐步放開,比如放寬到以往沒有涉及的領域,包括實業、融資和基建等,使得約束機制更加健全且規范,順利且有效地開展勞動保險資金投資活動,提高活動的整體效益。事業單位應結合自身內部具體發展情況,科學規劃勞動保險資金的分配,密切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狀況,確保勞動保險資金使用的靈活性、有效性,全面提升勞動保險資金的使用效益。
4 結語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事業單位職工勞動保險制度在實踐中更加完善、更加優化、更具有實踐性和適應性。然而,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要求事業單位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適應、深入探索,因此各事業單位應從思想上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密切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對勞動保險制度設置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優化、改革與完善,使其能夠為員工的生活保障、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等方面做出作出努力。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新時代事業單位勞動保險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得出了一些淺顯的結論,很顯然這些結論還具有階段性的特征,需要在今后不斷的實踐中加以修正和完善,進而應用于提升勞動保險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夯實我國勞動保險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夏波光. 建國前共產黨領導下的勞動保險探索與實踐——訪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原工會研究室主任王永璽[J]. 中國社會保障,2011(8):19-21.
[2]張太原,毛瑞杰. 新中國初期廠礦、企業中的勞動保險[J].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5-73.
[3]薛思媛. 事業單位雇傭臨時工養老保險補繳怎么辦?[J]. 天津社會保險,2014(6):56.
[4]王韜. 社會保險在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 智庫時代,2020(5):54-55.
[5]李子敏. “三破”“一改”“四建立”機關事業單位臨時用工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 國家治理,2016(7):22-24.
[作者簡介]崔宇峰,女,山西長治人,襄垣縣綜合檢驗檢測中心,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勞動保險繳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