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瓊麗 錢欣 高晟
[摘 要]基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這一背景,筆者所在高校對經管類專業課程“物流信息管理”開展了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其中的實踐探索。對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不斷加強教師教學團隊建設、不斷挖掘教學內容、創新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專業課建設路徑思考與實施,取得了系列標志性成果,形成課程實施典型案例并予以歸納總結,旨在以該專業課程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建設路徑為參考,持續補充思政元素,開展專業層面的課程思政頂層設計,輻射整個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激發社會主義情懷,展現人性本善素養,培養崇高的職業理想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關鍵詞]物流信息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
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思政教學原則和方針,并將課程思政教學作為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加以強調,是當前專業課程有機融入思政元素開展教學活動的有力指導。專業課程有機融入思政教學是在“三全育人”教學理念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旨在以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為背景進行新型課程思政改革[1],全面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既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專業知識,又為學生提供一個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空間,以一種學生普遍歡迎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共同培養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所需人才。筆者所在高校對經管類專業課程“物流信息管理”開展了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其中的實踐探索,取得系列標志性成果。
1 “物流信息管理”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建設準備階段
1.1 明確并落實思政教育相關理論和要求
“物流信息管理”作為筆者所在高校經管類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物流信息分類編碼技術、物流條碼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物流信息交換技術、物流空間信息技術等。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認識信息管理對整個物流系統的重要作用,掌握現代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術,培養學以致用分析、解決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與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能力。本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識點較多,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其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恐懼及壓力,緩解其焦慮厭學情緒,使其快速找到學習方式方法,適應相關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時也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關心、關愛學生,打開學生心扉,成為其專業及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達到專業知識學習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
首先,課程教師進一步掌握教學的基本規律。將學生生活中的直接經歷與書本中的間接經驗結合,使學生掌握常識的規律與其智力成長過程統一。深入研究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知、情、意統一規律,知識教育與思想品德互為基礎,相互促進,開展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其次,課程教師深度探究德育原則。教師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與紀律約束相輔相成,既注重集體教育,又強調個人教育。充分發揮積極因素作用,同時克服各類消極因素,不斷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過程中,注重每個授課教師傳授德育內容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輔以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教育力量,堅持讓學生學習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論,確保德育目標符合新時代的發展方針、政策和總任務要求,確保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
最后,結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入思政元素,正確選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物流信息管理”課程在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建設中,主要通過體驗感受法、榜樣示范法、實踐鍛煉法等的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教學,調動學生培養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促其養成良好的品性和道德情操。
1.2 組建專業課程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團隊
為開展“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全面設計和路徑實施,在教學團隊組建中,除專業課教師外,還特意邀請了學校組織部、宣傳部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教師進行了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的頂層設計并對分步實施綜合把關,要求每位任課教師必須落實相應的課程思政元素和任務,把專業知識及相關思政元素轉化為教學課件、教學內容;對于專業發展、物流職業規劃等內容主要由物流相關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導師,實時對學生開展蘊含思政元素的相關教育。
1.3 開展專業課程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設計與挖掘
課程思政建設內容建設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主線,全面貫徹德智體美勞教育,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方面不斷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樹立學生正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養對黨和國家、社會主義事業忠誠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應注意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相結合,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使學生成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
2 “物流信息管理”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建設路徑
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出發點,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及“三教改革”目標,充分挖掘與“物流信息管理”專業課程密切融合的思政資源,開展專業課程有機融入思政元素教育教學。整個課程建設團隊基于學院“培養能動云南、技運天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宗旨,以產教融合為契機,從課程思政因素融入、教學團隊建設、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對“物流信息管理”的課程標準進行修訂,制作新的教案、課件及教學資源,著力培養學生及時就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2.1 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
結合專業特點在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始終本著潤物細無聲的理念,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完善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和梳理課程中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感等思想政治元素育人點,利用典型案例開展育人點與專業知識的銜接和切入。同時,作為教師更應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加強課堂管理,言傳身教,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達成育人目的。
2.2 不斷加強教師教學團隊建設
“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應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思想政治學習,不斷增強自身育人能力,并結合現代信息管理技術的發展特點,剖析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專業自信,強化職業理想。
2.3 深入挖掘教學內容
為在“物流信息管理”教學中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課程及專業的特點,對照現有的教材教學內容,圍繞物流信息系統管理的過程及環節,重構教學內容,以項目化教程引入學習任務,使任務清單化并蘊含思政教育資源,豐富思想政治元素有機融合于專業教學內容中,達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教學效果。
2.4 創新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
“物流信息管理”綜合運用了多學科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導,用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認真的工作態度來引導學生,圍繞物流信息管理過程及環節,及時發現問題,分工協作分析問題,通力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專業技術技能。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團隊結合對學生所作的學情分析,采用多種信息媒介,通過對網絡資源的深入學習,搭建“物流信息管理”職教云教學平臺,督促學生完成正式教學前的自主學習工作,為課堂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打下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靈活應用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拋錨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引導學生以游戲競技、參觀體驗、課堂討論、PPT演示等方式進行專業知識的自主探索和全程參與。同時,通過社會熱點、業務實踐等教學方式實現學生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認同,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學環節,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課后,學生在相關資源平臺上完成課后練習,平臺系統對知識點的測試自動評價,再結合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程度及學習效果的觀測進行多維度評學,形成更為科學、客觀、公正的考核方式。
3 “物流信息管理”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建設效果
3.1 提升了學生的思政理論基礎
通過在“物流信息管理”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學生在進行案例分享、問題分析時,可以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發展、行業變化等。通過實訓課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方法論以及專業思維邏輯。面對線上教學的新模式,學生都能端正學習心態,網課期間能夠遵守上課紀律,按時完成相應作業任務,表現出了良好的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3]。
3.2 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專業技能
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學生實訓及技能比賽中,以“賽教結合、以賽促學”為依托,通過競技學習,提升物流信息管理職業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專業技能及自身就業競爭力,使其能夠被用人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同時,在比賽過程中淬煉學生意志,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隊協作、精益求精的精神。自推進“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思政建設以來,教師團隊在學校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將競賽項目融入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一起學習,互幫互助,共享知識與技能,共同進步與提高;另一方面,通過舉辦校級比賽選拔出優秀學生代表學校參加省級、國家級大賽。學生參加物流管理專業省級相關技能大賽成績斐然,對全省職業院校物流專業建設和曲靖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物流人才供給做出了突出貢獻。
3.3 強化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案例教學,讓學生養成自覺研究地方物流企業建設與品牌建設案例、世界百強物流企業經濟數據與品牌數據、國際物流環境等的學習習慣,鍛煉理實一體結合、創新創業的能力。讓學生通過關注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實施家鄉農特產品的推廣,使其用自己的所學助力家鄉振興。
3.4 鞏固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及職業道德規范意識
學生在專業基礎課“物流經濟法規”的基礎上,通過“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增強了物流信息分類編碼技術、物流條碼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物流信息交換技術、物流空間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具體法律規范,為后期學生從事物流管理類相關工作崗位奠定了法律基礎。同時,也在學法、知法、懂法的過程中,不斷規范學生從業的職業道德,使其能夠在以后的社會工作中更好地服務于法治國家的建設。
3.5 提升了教師隊伍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
為開展“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思政研究與探索,團隊教師主動學習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知識,積極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開展德育教育的相關理論和案例,與學院其他課程思政優秀教研團隊進行交流取經。后期,通過開展各類項目開展“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思政的教學等,團隊教師近年連續參加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團隊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均有獲獎。另外,團隊教師積極申報思政育人相關課題,發表論文,在教學、科研過程中不斷提升其課程建設能力,為在專業課教學中思政育人夯實基礎。
4 “物流信息管理”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后續建設思考
4.1 開展專業層面的課程思政頂層設計并建設專業課程思政案例庫
縱覽整個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公共基礎課程已涵蓋“德智體美勞”的基礎教育,并包括了基礎的思政教育。但專業課程由于教學實施中由不同教師完成,課程思政的內容也不相同,現代物流專業教學團隊應將專業層面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行全盤考慮,并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分步驟、分課程、分階段詳細開展實施。
4.2 持續優化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并按質按量的落實到每一個知識點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浩大且長久的工程,需要隨著科技、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補充思政元素,實現思政元素的多元化和動態化調整,不僅要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還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探索新時代思想的精髓。多元化、多層次構建教師強大的政治信仰、崇高的道德涵養、嚴謹的專業態度和深厚的知識功底,使其能更好地從專業知識角度層層遞進融入思想政治理念,激發學生的社會主義情懷,展現人性本善的素養。
參考文獻
[1]黃玉龍. 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實踐能力提升研究[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6):12-14.
[2]張華,周業勤. 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和實現路徑[J]. 文科資料,2020(7):199-202.
[3]齊鵬飛. 全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J]. 中國高等教育,2020(增刊2):4-6.
[4]鄢良國,孫荷琴,姚敏,等. 課程思政視域下《現代物流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 物流技術,2020,39(7):153-156.
[作者簡介]朱瓊麗,女,云南瀘西人,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市場營銷、職業教育等。
錢欣,女,云南曲靖人,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職業教育改革等。
高晟,男,云南曲靖人,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助理實驗師,本科,研究方向:物流信息管理、計算機專業相關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