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航 鄭康源
2023 年,財政部貴州監管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財政監管工作出發點與落腳點,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聚焦中央轉移支付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充分發揮信息化監控優勢,全方位統籌推進直達資金常態化監控、預算執行監督、績效評價及日常重點監管,全面提升轉移支付監管質效。
貴州監管局堅持以政領財、以財輔政,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穩字當頭、 穩中求進”“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結合財政部下發工作重點, 周密謀劃監管思路方法、重點領域,分解細化各季度監管主題, 精心描繪全年 “監管路線圖”,推動中央轉移支付全流程監管更加成熟、更加規范。 該局在落實與貴州省財政廳聯合印發 《貴州省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監管暫行辦法》的基礎上,2023 年又聯合印發《貴州省直達資金協同監督工作方案》,進一步鞏固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監管格局;局內制訂《2023 年直達資金常態化監控方案》《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等, 夯實處室監管職責,充分發揮“總—分—總”協作監管質效。 同時,嚴格落實閉環管理要求,定期檢視監管成效,通過逐月開展壓茬式“滾動監管”,及時調整預算執行偏差, 避免資金閑置沉淀和損失浪費,堵塞管理漏洞,構建起全覆蓋、全鏈條、動態化監控模式,推動轉移支付資金規范安全高效使用。
貴州監管局通過方法移植、經驗互鑒,推廣以往年度經驗做法,逐步實現監管流程標準化、精細化,有力提升監管工作質效。 一是運用直達資金監管“三法”,推動預算執行監管走深走細走實。通過“結構要素篩選分析法”篩選關鍵支出信息,快速找準核查問題線索;運用“支出進度異常跟蹤法” 比對跨部門跨系統支出數據, 為點穴式監管提供 “目標”; 運用 “實地查調綜合研判法”深入基層一線、 廠礦企業 “解剖麻雀”,“點對點”精準抽查,“面對面”深入交流,實現“短平快”的案例式核查。 二是運用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規范化成果, 提高監管導向性針對性。 以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明確的重點關注領域為線索,按圖索驥,逐項對照核查,實現精準查找問題、提前預警風險的監管作用; 針對監管發現管理使用不合規問題, 督促相關單位落實主體責任, 一體推進糾偏整改與制度建設,及時堵塞管理漏洞,彌補短板弱項。三是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開展全流程監管,延伸拓展監管鏈條和覆蓋面。 綜合運用預算申報審核、績效評價、專項核查等監管方式, 圍繞制度建設、指標下達、項目實施、績效管理開展全流程監管,進一步實現跨年度監管與覆蓋面拓展,為落實“點線面”有機結合,切實管好用好轉移支付資金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聚焦重點領域資金。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開展中央基建支出、車購稅補助等資金監管,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建設農業強國,重點開展耕地建設與利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等涉農資金督導調研,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圍繞民生保障,重點開展教育、醫療、養老、住房補助等資金監管,推動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二是聚焦預算績效管理。 嚴格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綜合運用績效目標審核、績效評價(自評復核)、 執行核查等方式, 對預算申報、分配、下達、管理、使用、自評等各環節開展全過程監管,推動績效目標設置細化量化、 預算分配科學規范、預算執行安全合理、項目效益發揮穩定可持續。 三是聚焦整改“下半篇文章”。嚴格落實監管閉環管理要求,針對監管發現問題及整改進度,逐條登記“問題清單”“整改清單”,通過逐月印發《監管關注函》、召開省級主管部門聯席會議約談責任主體、實地抽查督導、向上級部門反映等方式層層遞進,逐步傳導壓力,壓實整改責任,確保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在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基礎上,持續做好督促整改“下半篇文章”。
貴州監管局立足轉移支付監管職責,深入挖掘現有監管系統潛力、加大自主投入監管平臺研發、 積極聯結外部監管信息數據,持續用好數據“富礦”,為信息化監管賦能。 一是用好直達資金監控系統與預算管理一體化監控系統。 通過加大支出數據分析研判,及時預警不合規支出,及時矯正糾偏,提升風險問題識別能力,全面提升轉移支付資金績效, 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是建強民生類資金互通監管機制。通過強化與人社、醫保、教育等部門系統的數據互通,建立常態數據收集機制, 對跨部門行業主管數據開展合規性分析對比, 保障黨中央、 國務院重大民生政策貫徹落實, 資金投入更加精準高效。 三是巧借金融“大數據”監管系統開展專項檢查。 通過請相關監管部門協助支持對資金流向開展“穿透式”追查,為全面反映工程項目資金最終去向、落實轉移支付資金“最后一公里”監管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建強地方財政運行監控系統。 堅持開放型監管,借助貴州監管局主動開發并已成功上線試運行的地方財政運行監控系統,結合地方財政運行“立體畫像”精準選點、有的放矢,持續探索更加精準高效的監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