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洋)
(張 迅 薛 松)
(盧緒峰)
(王 成)
深圳市財政堅持目標、問題和結果導向,切實用好“五個三”調研法,深入開展產業專項資金政策、 項目績效評價, 推動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創新重構, 為更好地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也為產業主管部門開展專項領域績效評價提供經驗借鑒。
一是凝聚“三股力量”。 首先,著力打破部門內部信息壁壘,強化內設機構間“聯合作戰”,提升協同效能;其次,搭建部門間的溝通橋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最后,緊緊圍繞“20+8”產業集群戰略部署,借助社會專業力量參與產業政策調查研究,實現“三股力量”同頻共振。
二是貫通“三個鏈條”。 全面梳理各產業全鏈條的發展現狀,厘清目標產業上中下游的優勢與劣勢,摸清重點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堅持以細分產業鏈為抓手,對人工智能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鏈,提出深化企業間分工合作,打造形成產業聚合優勢的建議; 對新材料等未來產業鏈,建議以招引龍頭企業為重點,實施供應鏈配套投資補助, 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對產業鏈缺位、短板等問題,建議有關部門聚力打通產業鏈的堵點、補上斷點,為企業提供精準幫扶,促進全產業鏈順暢運轉。
三是著眼“三類載體”。 對不同市場主體采取“分類研究、各有側重”的調查研究方式。首先,通過現場看、當面聽、直接問和“頭腦風暴式”的討論,實地了解產業發展的痛點堵點和共性訴求;其次,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瞄準民營企業核心關切,深入了解企業需要什么、向往什么;最后,聯合高校、創新中心等智庫共同“解剖麻雀”,分析研判深圳市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是否建立、 企業核心訴求能否得到回應解決等內容。
四是融合“三種打法”。 首先,通過設置問卷調查, 對相關領域進行“地毯式”的信息采集,力求全量描繪目標產業畫像,甄別出需重點關注的企業群體和關鍵要素;其次,通過電話訪談,分行業、分領域采訪重點企業群體,了解產業鏈拓展、延伸和提質的技術瓶頸、 產品瓶頸和市場瓶頸;最后,采取現場調研,圍繞行業代表、產業龍頭以及細分領域的特色典型等重點企業,實施點對點走訪,為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提高產業鏈的高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出謀劃策。
五是狠抓“三個環節”。 以目標產業的“供給側”“需求側”及“中間環節”為著力點,明確不同環節的調查研究重點。 “供給側”方面,通過論證政府部門專項資金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定的科學性、統籌規劃和前期調研的充分性,把握產業發展規律,找準專項資金扶持精準性、可行性等方面的問題及成因。 “需求側”方面,用好“一線工作法”,通過實地走訪,深挖行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的痛點堵點難點,針對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建立問題清單。“中間環節”方面,系統分析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執行、資金撥付等管理上的成效及問題,及時糾偏; 推動部門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定期審視和解決管理流程上的問題,促進增強產業發展韌性。
(沈 洋)
2023 年,江蘇省蘇州市財政局積極履行財會監督主責, 緊盯重點領域,首次獨立組織對蘇州地區上市公司2022 年度的會計信息質量開展了財政監督調查。
一是聚焦“風險點”精準監督。 調查以“提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和會計信息質量”為主要目的,通過大數據分析,從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異常風險警示多、連續3年財報可信度低等多個維度,在蘇州地區200 余家上市公司中篩選確定4家公司作為本次監督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克服專業能力、涉企檢查經驗不足等不利因素,通過精心組織和充分準備,重點根據異常風險警示線索開展風險摸排和監測預警, 調查反映,被調查上市公司在內控制度建設、會計準則應用、會計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
二是構建“多層次”聯動監督機制。 調查由蘇州市財政局統一組織,由上市公司所在縣級市(區)財政局擔任調查組長牽頭調查,其他縣級市(區)和部分鎮(街道)財監人員參與調查。蘇州市財政局全程參與指導并聘請中介機構專業人員配合工作。 通過市縣兩級上下聯動,凝聚全市財政部門監督隊伍合力,切實壓實了屬地財政本地區財會監督工作的主體責任、發揮了就近監督的優勢;鍛煉了基層財政監督的能力;積累了涉企檢查經驗。
三是“全方位”提升監督效能。 強化監督結果應用,將調查反映出的問題分為過程性問題和持續性問題兩大類予以處理,以查促改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 對過程性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影響逐漸消失的問題),要求上市公司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準則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要求,不得通過變相執行、選擇性執行相關要求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和扭曲。對持續性問題(至調查日,相關問題影響仍存在), 蘇州市財政局已對縣級市(區)財政局發布關注函,要求縣級市(區) 財政局對相關問題持續跟蹤督導,充分評估其潛在風險,積極與上市公司探討解決辦法, 做到風險可控、經營有序。
(張 迅 薛 松)
2023 年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全面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以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活動為抓手,全面實施“兩化”管理改革,以模塊化、鏈條化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
規范管理,全面夯實基礎。 印發《日照市嵐山區預算績效“兩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 確立預算績效“兩化”管理“6+1”模式,即6 個工作模塊(事前評估、績效目標、績效監控、績效評價、 結果應用和信息公開) 和1條工作鏈條融合管理模式,分解工作任務4 大類12 項,細化工作標準120余條。 突出深化成本績效管理改革、創新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全面強化績效結果應用等“兩化”管理10 項重點工作,著力提升預算績效“兩化”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水平。
模塊化改革,助力提質增效。 把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工作作為獨立模塊管理的同時,重點抓好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后問效三個重點環節。 事前評估方面,以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試點為抓手,選取區交通局等9 個預算部門開展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試點,通過改革試點形成一批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事中監控方面,在組織部門單位實施項目全面監控的基礎上,2023 年選取15 個重大政策項目開展全周期跟蹤問效,對苗頭性、 趨勢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糾正。 事后問效方面,建立預算績效“兩化”管理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和項目管理掛鉤的常態長效應用機制。2022 年通過實施績效管理結果應用,共調整、收回、壓減各類財政資金3.2 億元。
鏈條化銜接,強化一體融合。 圍繞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將績效管理實質性“嵌入”預算管理全過程,著力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全力推進預算與績效管理深度融合、 一體化發展,形成銜接緊密、全程貫通、一體融合、提質增效的預算績效融合發展機制,建立預算事前有評估、 編制有目標、執行有監控、完成有評價、結果有應用的績效管理全鏈條閉環管理系統,推動預算績效融合發展走深走實,實現財政統籌能力明顯增強,資金使用效益持續提升。
(盧緒峰)
為全面學習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和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實施方案》 精神,進一步提升全市財政監督干部隊伍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新形勢財會監督工作需要,扎實推進財政監督各項工作,12 月13—15 日,南充市財政局舉辦了2023 年財會監督業務培訓班,重點圍繞財會監督檢查工作規程、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政府采購監管、 嚴肅財經紀律檢查實操、績效評價等方面開展培訓,市本級和各縣(市、區)財政局分管領導和財監系統60 余人參加培訓學習。
開班儀式上,高坪區、西充縣、儀隴縣財會監督機構負責同志分別介紹了特色做法和亮點經驗。市財政監督檢查局二級調研員杜懋總結了近三年來全市財會監督工作開展情況,要求各地持續在加強監督意識、完善監督體系、把牢監督重點、提升監督能力、強化結果運用、深化機構和隊伍建設等方面下功夫, 堅決落實財會監督工作要求, 進一步提升監督履職能力,全力以赴做好監督檢查各項工作。
南充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市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金恒元強調,各地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從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刻認識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重大意義。要充分認識當前財會監督工作的形勢要求,搶抓機遇、向上向前,做好新時期財會監督工作。 繼續抓好貫徹落實,在完善全過程監督、健全監督體系、檢查結果跟蹤問效方面持續加壓加力,真抓實干、全力以赴,為推動南充財會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
(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