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肥光小學教師,中共黨員,小學一級教師,“肥西縣優秀班主任”,“肥西縣優秀教師”,“教研先進個人”,省級課題主持人。
在孫娟搭建的微信公眾號“相約快樂讀書吧”里,三年級的楊紫晨在續寫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時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沒等到兔子的農夫等來了一個智慧的人,他告訴農夫,等不到兔子是因為樹不夠多,他鼓勵農夫多種樹以提高命中率。死腦筋的農夫為了吃到兔肉,按照他的話做,種了許多樹,多年后,雖然沒再等來兔子撞樹上,但通過賣木材,農夫一家有了吃不完的兔肉。
生動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描述,令人忍俊不禁。其實,在孫娟過往教學中,像楊紫晨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在孫娟的引領下,以書本為載體,以閱讀為橋梁,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見聞、開拓視野,思維也變得靈活而豐富。
“用心經營著教育,用愛溫暖著童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星星!”一路走來,孫娟用高效、得當的方法帶領孩子們遨游書海,增長智慧。走進她的閱讀課堂,孩童們眼睛里都是智慧的光芒。
說起過往教學,孫娟介紹起三年級下冊的“快樂讀書吧”,該主題聚焦“小故事大道理”,閱讀題材為寓言。“讀寓言的方法,第一步是要讀懂寓言,然后去思考故事中蘊含的道理;第二步還要把寓言與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聯系起來,才算是真正讀懂了寓言。”孫娟表示。
對閱讀這件事,孫娟從來不會含糊其詞。“閱讀是我們班的大事,既然開始就一定要有儀式感。”在曾經的一次線上閱讀活動開啟前,她緊鑼密鼓帶領大家舉辦了一場開場儀式,首先敲定了閱讀活動的地點,“主會場”在班級微信群,“展播廳”在她搭建的“相約快樂讀書吧”公眾號。這場儀式的主題就是“快樂讀書吧”,儀式分四個節目。
第一個節目開場白,孫娟在公眾號里給孩子們寫了一篇《閱讀,不一樣的旅行》,其中寫道:“三歲那年,你手拿彩虹棒棒糖,坐在沙發上,眼里充滿著好奇,聽媽媽講卡梅拉的故事——《我想去看海》……七歲那年,你抬頭望著媽媽,俏皮地告訴她: ‘我長大了,我可以自己讀書了。你打開一本《安徒生童話》……春日遲遲,萬物生長,轉眼你十歲了。長大的你,喜歡捧一本小說《草房子》,在燈下,津津有味地咀嚼著……”在這樣的文字里,她帶領孩子們去看不同階段書里的不同世界,如旅行一般新鮮快樂。
第二個節目《中國古代寓言》導讀微課,在微課里,孫娟帶領學生走進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第三個節目《伊索寓言》導讀微課,她帶領孩子們走進一個神奇的動物世界;第四個節目《克雷洛夫寓言》導讀微課,她先是和孩子們聊一聊作者,還說了一段這位大師年輕時的一段幽默的小故事,接著說了這本寓言與其他兩本寓言的區別,她自己還朗讀了書里的一個故事《狐貍和土撥鼠》,激發孩子們閱讀這本書的興趣。“讀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果事事都由老師親力親為,就會遏制學生的潛力發揮。”孫娟說道。
創意寫作,是孫娟給孩子搭建的另一個平臺。孫娟介紹,這里有精彩紛呈的節目,比如讀書小報館、導圖設計館、寫作坊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寫作坊。在寫作坊里,孫娟先給孩子們體驗三篇來自共讀書里的文章,再就閱讀主題展開方法的點撥,孩子們聽完點撥方法后開始設計習作的思維導圖,最后進行創作。
在孫娟的引領下,孩子們以書為伴,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