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霖
當今國內外青少年小提琴的演奏水平,無論在技術技巧方面,還是在音樂表現方面,都展現出了驚人的成熟度。這得益于近些年小提琴教育教學方面建立的相對完善的體系,教學方法和教材的正確選用對促進青少年演奏的發展和進步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尤其是青少年學習演奏所使用的教材,其選用是否合理、有效,關系到琴童未來的發展。
查爾斯-奧古斯特·德·貝里奧(Charles-Auguste de Bériot)是比利時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十九世紀比利時小提琴學派曾向世界貢獻了亨利·維厄當(Henri Vieuxtemps)、海因里?!ね柡D贰ざ魉固兀℉einrich Wilhelm Ernst)等多位聲譽卓著的小提琴演奏家,而貝里奧則是這一學派的領袖人物。



貝里奧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創作了多首小提琴協奏曲、練習曲、變奏曲,以及鋼琴和小提琴二重奏。貝里奧的作品大多具有浪漫主義情愫,其主要特征是細膩、傷感而又神經質的抒情。除此之外,他也寫作了一些比較活潑的樂曲,精致而輕盈,作曲筆法輕巧、透明、工整,宛如精美的圖案組合,在培養學生,尤其是培養青少年學習者的演奏技術和音樂表現力方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貝里奧對音樂教育的一些看法十分超前、先進,遠超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他提倡學習者在學習小提琴演奏前,先通過學習固定調式來培養自己對于音高、音準的聽覺感知。貝里奧認為,剛開始學習小提琴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對于學習過固定調式的學生來說,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因為讀譜對他們來說已不是問題,他們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對付”自己的樂器,更好地控制手指和琴弓的動作。

幾乎每一位青少年小提琴學習者都會學習貝里奧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第七協奏曲》《第九協奏曲》和獨奏曲《芭蕾場景》(Scène de Ballet)?!栋爬賵鼍啊肥秦惱飱W小提琴獨奏曲中的經典之作,該作以優美的旋律和充滿激情的表現力聞名,被廣泛演奏和錄制。作品展現了貝里奧對芭蕾舞的熱愛和深入理解,他通過音樂表達了對舞蹈藝術和舞者的贊美。樂曲篇幅不長,作品以輕快的舞曲節奏開頭,隨著曲子的發展,音樂情緒逐漸變得深沉而熱烈,從歡快到激情澎湃,再到柔和溫馨,貝里奧通過巧妙的轉換和變化,展現了芭蕾舞劇不同場景的氛圍和情感。優雅的舞姿、激情肆意的舞蹈、豐富多樣的音樂元素,體現了貝里奧作為作曲家極具才華的創造力和卓越的小提琴技巧的表達能力。
這是一首極具學習價值的作品,在培養演奏者樂感、提高演奏者技巧表現力等方面都有較強的針對性。作品中運用了許多技巧和弓法,如雙音、顫音,以及拋弓、跳弓、頓弓、連頓弓等。除此之外,多變的節奏在為演奏者帶來豐富體驗的同時,也對其技術技巧和音樂理解力提出了挑戰。
作品共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音樂元素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是由引子和宣敘調構成的序曲。樂曲由一個引人注目的前奏開始,八個小節樂隊和小提琴的對唱,好似樂隊的熱情召喚與小提琴的堅定回應,達到了一種強烈吸引聽眾注意和興趣的目的。之后是一段婉轉悠揚的旋律及六個小節的宣敘調,宣告一段美好的音樂之旅即將開始。
第二部分是波萊羅舞曲和華爾茲舞曲。音樂以富有歌唱性的柔板開始,小提琴悠長連綿又不乏熱情的旋律在樂隊8/12節奏的襯托下緩緩奏出,好似一位姿態輕盈的少女輕輕舒展著雙臂,優雅地滑入舞池中央,舞姿柔美旖旎,展現了芭蕾舞的典雅。


波萊羅是一種三拍子的西班牙舞蹈。這種舞曲富有高貴、莊嚴的英雄氣質,附點節奏短促有力,具有強烈的韻律感和獨特的旋律,以熱情洋溢、歡快活潑的特點而聞名。世界上以該舞蹈為主題的最負有盛名的音樂作品當數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創作的《波萊羅舞曲》。它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同時也是音樂學習者初識管弦樂的范本。
貝里奧《芭蕾場景》第二部分中的波萊羅舞曲采用了三段體結構。第一段的主題首先由銅管發出的號角聲和樂隊熱情奔放的高歌奏出,之后小提琴旋律由一個三十二分音符構成的樂句引入,高亢的旋律猶如為英雄們奏響的勝利凱歌,輝煌而高貴,醒目的附點節奏令人振奮。隨后,主題在第二段中進行了變奏和發展。小提琴與樂隊在對話中變換著角色,時而主唱,時而伴奏。主題共進行了四次變奏,小提琴在變奏中發揮了其炫技的特點,跳弓、拋弓、連頓弓等多種弓法交相輝映,技巧的多樣性使樂曲聽上去華麗而絢爛。主題的多次變奏發展逐步將音樂推至高潮,好似男子英勇的戰斗場面,準確表現了波萊羅舞曲英雄般高貴的氣質,并與第一段女子的舞蹈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極富戲劇效果。第三段在音樂結構和編曲上做了一些變化。舞曲以其強烈的節奏和動感展現出熱情、歡快與活力,激情澎湃的舞曲給人以自由想象和舒展個性的空間,而旋律的變奏與發展則體現了豐富多樣的音樂表現力,使整部作品生動又有趣,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生命力和熱情奔放的生活態度,激發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華爾茲舞曲是一種源自歐洲的舞曲形式。它以輕盈、優雅的節奏和舞姿展現出一種浪漫、典雅的舞蹈風格,被廣泛應用于社交場合和舞蹈表演中。舞曲的基本節奏通常為三拍子,速度較慢,多以每拍六十至七十的速度演奏,這樣的速度使得舞者可以展示出舒緩、流暢的舞姿。華爾茲注重舞伴間的默契和配合,其最常見的舞步是滑步,即舞伴們交替進行前進和后退的移動。這種滑步動作既簡單又優雅,能夠很好地配合音樂的節奏。旋轉動作也是其主要特點之一,舞者們通常會保持優雅的姿態和步伐,沿著舞池的邊緣或中心線進行移動,既增加了舞曲的浪漫氛圍和視覺效果,又展示出一種宏大的氣勢。音樂旋律常伴有流暢的音程跳躍和優雅的音符延長,給人一種輕盈、浪漫的感覺。舞曲通常采用兩段式結構:第一段是引子,以展示主題旋律為主;第二段是發展部分,對主題進行變奏和發展。
在貝里奧《芭蕾場景》第二部分的這段華爾茲舞曲當中,作曲家使用了大量的快速音階跑動和琶音型樂句來描繪華爾茲的滑步動作,跌宕起伏的旋律展示出華爾茲的華麗和優雅。在主題變奏當中,第二拍和第三拍分別加入了短促的雙音,將芭蕾舞鮮明的“彈”“跳”特色展示得一覽無余,畫面感極強。節奏上除了小節第一拍重音的節奏型之外,還加入了非常特殊的第二拍重音的非常規節奏型,用以表現舞者足尖點地后彈起的動作,巧妙地將華爾茲和芭蕾舞融為一體。
最后,貝里奧對波萊羅舞曲中的柔板進行了再現,音域相較于之前提高了一個八度,音樂的情緒再次被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的終曲是熱情、活力的快板??彀宥温錈崃冶挤牛磸统霈F的切分音節奏型使音樂動感強烈、極具緊張度。貝里奧以每四個八分音符一個重音的方式,強化音樂的節奏感,使其強烈的情感更具感染力。音樂緊接著再次出現連續六小節的切分音節奏,將樂曲推向最終的高潮,并以飽滿的和弦與開頭呼應,直至圓滿結束。

這首作品不僅在音樂內容上多姿多彩,還包含了大量豐富的技術片段,既符合貝里奧發展樂感、培養聽覺的重要目的,也從技術角度提供了許多練習素材。作品中的和弦及其轉位均遵循穩定的規則,對剛開始探索和聲色彩和情緒感受的學習者來說有很大幫助。與此同時,作品還具有很強的技術針對性。這些技巧是建立在基本音階、琶音基礎之上的拓展與延伸,包括力度、速度、音響、樂句的歌唱性等。其中用到的雙音、和弦、跳弓、頓弓、連頓弓、拋弓等一些小提琴常用技巧,尤其適合青少年學習者練習和演奏,以強化對技巧的掌握,提升演奏能力。這首作品技術難度適中,所以演奏者不會因為技巧難度過大而喪失信心,雖具有一定挑戰性,但只要能夠細致、耐心地練習,由淺入深,每一位演奏者都可以掌握。可以說,如果把這首作品當中的技術牢固地掌握好,就會很好地為后期更有難度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許多教師首選貝里奧作品作為學習教材的重要原因。
拋弓是貝里奧《芭蕾場景》中用得非常多的一種技巧,其特殊的音效和表現效果能夠使音樂顯得更加活力四射。拋弓這一技巧對演奏者控制琴弓的力度和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們可以將其分解成幾個步驟來進行練習。先用慢速練習連弓,確保手臂、手腕和手指都處于放松的狀態。右臂的換弦要準確平穩、節奏均勻,雙手配合時要整齊且音準穩定。待以上所有的要求都能做到之后,便可開始加入拋弓進行練習。先通過緩慢的節奏來練習準確性和穩定性,抬起琴弓后放松地拋下(弓離開的高度適中)。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只發兩個音,熟練掌握后再逐漸增加音的數量,提高琴弓抬起的高度以及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漸進,直至能夠順利地完成拋弓動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弓的第一個音落下時,要相對重一點,從而保證后面的音因慣性能夠彈跳起來,聲音要清晰、干凈、顆粒感強。
撞弓(擊弓)同樣是小提琴演奏中常用的弓法技巧之一,通常用來表現熱烈歡快的情緒或營造緊張感。在練習這個技巧時,首先要將琴弓的中下段放在琴弦上,手腕和手臂保持放松的狀態。然后用琴弓在琴弦上輕輕地撞擊,手腕要有彈性,不能僵硬。剛開始時可以先選擇一兩個音進行練習,隨著熟練度的提高,再逐漸拓展到樂句,并增加撞擊的力度和速度。練習時應注意控制力度,保證發音清晰、明亮、不粗糙。
除此之外,貝里奧的《芭蕾場景》中還有許多帶有切分節奏型的樂句。切分節奏是指將一個音符的持續時間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相同的時間長度。為了能夠順利地掌握它,我們可以先把四分音符全部分割成八分音符,每個八分音符為一拍(也稱分拍)。然后用節拍器作為輔助來保持穩定的節奏,分別練習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確保每只手都能夠熟練地處理切分節奏后,再將左右手協調起來進行切分音練習,并逐漸加快速度。練習時略微加重音頭,右手會更容易控制節奏。
總的來說,《芭蕾場景》是一首音樂和技術表現力豐富多彩的優秀小提琴作品,無論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進行演奏,還是與舞蹈相結合進行舞臺表演,都能帶給人們愉悅的聽覺和視覺享受。
縱觀小提琴優秀作品,除了協奏曲式的宏偉巨作和華麗炫技的獨奏作品猶如洪流注入音樂海洋之外,也有像《芭蕾場景》這樣猶如一股清流的雋永之作靜靜地匯入,為小提琴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學習價值增添了諸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