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韓波
作為湘南起義的策源地和首義地,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紅色文化豐富,紅色底蘊深厚,紅色基因純正。2014年,宜章縣湘南紅軍學校成立,成為全國第132所紅軍小學、湖南省首家“全國五星級紅軍學校”。歷年來,在一批教育人的實干引領下,該校以“紅色”為依托,深挖縣域內紅色教育元素,創新紅色德育模式,不斷提升發展內涵,走上了一條將紅色基因傳承融入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為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軍精神血脈搭建了重要的平臺。
文化引領,鑄魂啟智
作為紅軍學校,“紅色”當屬宜章縣湘南紅軍學校的靈魂和底色。事實上,一路走來,該校一直在尋找紅色根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走進學校,從環境的氛圍到師生的精神面貌,都透露著一股精氣神,這和紅色文化的打造密不可分。
近年來,該校堅持走以人為本、內涵發展的道路,夯實紅色文化基礎,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的教學體系,用紅色文化凝聚校園精神,引領學生成長。一系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教育改革舉措,讓這所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紅軍學校薪火相傳、朝氣蓬勃。
每天下午臨近放學時段,剛走到學校門口,瑯瑯書聲便從校園中傳出來,“紅軍小學,紅色希望”“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孩子們激情澎湃、精神振奮地吟誦、演唱著“紅詩”“紅歌”。而這,僅是該校傳承紅色文化的冰山一角。
走進該校的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莊嚴的氛圍中,一段段鮮活的歷史透過時光的縫隙投射開來。在這里,通過文史資料、展板、文物等展示著162位宜章籍紅軍烈士的生平和革命事跡。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并培養了專門的紅色文化講解員,讓學生從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認識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同時,該校以本土的革命歷史為切入點,切實抓好學生思政教育,用紅色文化鑄魂啟智;成立了紅色校園文化研究委員會,進一步建設紅色陣地,讓紅色文化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開發校本課程,追尋革命先烈在宜章留下的光輝足跡,聚焦百年黨史中的宜章元素,激勵師生在追尋先輩足跡中根植家國情懷;依托課外活動豐富紅色教育舞臺,開展紅色歌曲傳唱、看紅色影片、聽革命故事、讀紅色書籍等活動。舉行紅色文化書畫作品展,開展“誦讀國學經典,傳承紅軍精神”書香校園朗誦比賽活動,組建紅色文化藝術團,整個校園彌漫著紅色韻味。
如今,該校將紅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引導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黨愛國情懷,走出一條獨特而優質的教育新路子。
隊伍支撐,優質高效
宜章縣湘南紅軍學校現有在校生6000余人,是宜章縣規模最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地處城郊,生源復雜。要管理好這樣一所學校,除了文化引領,還需要強有力的團隊做支撐。
走進學校,一支充滿活力、敢想敢干、默默奉獻的教師團隊呈現在眼前。面對難題,他們想方設法解決,在逆境中闖出一條生路;面對榮耀,他們往往只是淡然一笑,心中最掛念的始終還是班上的孩子。教師也只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在湘南紅軍學校,他們緣何如此充滿干勁?
學校黨支部副書記、校長李俊介紹,一直以來,該校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鋪路”作為辦學理念,將“一流辦學條件,一流師資隊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育質量”作為辦學目標。為此,該校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引導教師立德修行、潛心育人,為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該校開展的師德教育等活動,以評優評先為抓手,每年開展“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先進黨員”評選活動,舉行師德演講比賽和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等活動,努力營造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良好氛圍,推動師德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針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該校制定了教師三年發展規劃和學年度教師發展規劃,開展“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結對”“優秀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活動。成立“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其示范、指導、引領作用,進而帶動學校整體師資水平的提升。同時,該校還積極搭建交流平臺,為教師外出學習和交流創造條件,達到博采眾長、迅速提高專業素養的目的。
與此同時,該校立足于“減負、提質、增效”高效課堂的建設,每周三組織開展校級公開教學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問癥”。此外,該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扎實開展主題教研。落實集體備課、公開課、評課等活動,針對新課程改革的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師聽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各教研組開展“一人一課”和“主題教研”活動,通過主題學習、個人初備、集體備課、課堂實踐、二度反思,最后以上課、磨課、評課的形式向全校老師展示。這樣的主題教研,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的同時,不僅張揚教師個性,更加注重了團體協作,凸顯了集體智慧,提高了主題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走進該校的課堂,滿滿的活力感和氛圍感,學生張揚、自信,侃侃而談,教師輕松、幽默,對答如流。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育質量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