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川
幼兒園是兒童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幼兒園的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對新時代加強幼兒園勞動教育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在學前教育階段,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依據勞動課程標準,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以“生活即教育”為核心理念,充分挖掘勞動教育資源,對幼兒園勞動課程進行設計與實踐,是推進幼兒園勞動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對以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為指導的幼兒園勞動課程設計與實踐進行了探討與分析。
立足幼兒,在生活中生成勞動教育
我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探索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方式,讓幼兒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比如,在一日活動中,我們通過游戲《穿衣服》讓幼兒學會穿衣服;通過兒歌《扣紐扣》讓幼兒學會扣紐扣;通過兒歌《幫媽媽掃地》讓幼兒學會掃地;通過歌曲《洗菜》讓幼兒學會洗菜等。這樣,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就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同時,我們還關注孩子的興趣和需求,將課程與生活相結合。比如,我們利用生日月開展“給爸爸媽媽送祝福”的活動,鼓勵孩子為父母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我們還利用節日開展“幫家長做家務”等活動,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我們還組織幼兒制作各種勞動工具和工藝品等,引導幼兒感受勞動的快樂……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和價值。
依托社區,在環境中整合勞動教育資源
幼兒園勞動課程內容的選擇、實施和評價,不僅與教育教學內容息息相關,還與幼兒園所處的社區環境緊密相關。基于此,我們將社區作為勞動課程實施的重要場所,把社區環境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
首先,將幼兒園所在社區作為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成為我們開展勞動課程的重要場域。我們結合幼兒園所在社區環境中豐富的勞動資源,將其作為開展幼兒園勞動課程的重要場所,讓幼兒在與環境、材料、事物的互動中不斷豐富經驗,提升能力。比如在種植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生長過程、植物生長環境和生長特點等;在手工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觀察手工作品或其他物品的制作過程和特點;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游戲材料或玩具制作的過程和特點等。其次,將幼兒園所處社區作為勞動教育的實踐平臺,讓幼兒參與到社區勞動中。我們利用幼兒園所處社區資源豐富、空間寬敞等優勢,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如組織幼兒在社區公共場所為行人發放宣傳資料;為社區居民提供咨詢服務;邀請家長參與社區環境大掃除、環境美化等活動。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幼兒園周邊的社會資源和家庭資源,鼓勵家長幫助孩子參與家庭勞動、生活勞動和公益勞動等。例如在疫情期間,我們發動家長每天為小區消毒、打掃衛生;鼓勵家長為孩子制作營養餐;請家長帶領孩子學做蛋糕;引導家長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了解疫情防控知識和自我保護方法等。同時,將幼兒園所在社區作為勞動課程的實施主體。我們鼓勵幼兒園與社區共同參與、互相支持和配合,在社區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教育活動。例如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幼兒到街道或社區開展義賣活動等。
聚焦園本,在體驗中升華勞動教育
在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實施中,我們從幼兒的實際出發,讓幼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把勞動教育與幼兒生活和發展需要相結合。
立足園所實際,開發勞動課程。我們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開發了“愛滿天下”勞動課程體系,包括《勞動小能手》《小小美容師》《小小清潔工》等五大主題。這一系列課程充分結合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和形式,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聚焦幼兒需要,開展主題勞動。我們圍繞幼兒的需要,結合四季、節日和季節變化,開發了主題勞動課程:春季“我愛勞動”“我們的節日”;夏季“我愛勞動”“我是小廚師”;秋季“我們一起來種瓜種豆”;冬季“我們一起來織圍巾”等。這一系列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與材料、與同伴的互動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在生活實踐中感悟勞動的價值。
尊重幼兒差異,鼓勵多元體驗。在我們看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興趣和愛好。因此,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創設了不同的勞動課程和活動形式。小班以自我服務為主;中班以生活自理為主;大班以社會服務為主。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課程或活動形式,都給了孩子充分自由表達、實踐和創造的空間。因此,我們也鼓勵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積極的體驗和發展。
融合課程,在實踐中創造勞動價值
幼兒園勞動課程在設計與實施中,將生活與學科有機融合,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并不斷地優化創新。一是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各領域。在科學領域,我們與科學課相結合,開展“我們的小電池”“我是小小發明家”“我和小樹共成長”等活動,激發幼兒熱愛科學、探索世界的熱情。在藝術領域,我們與美術課相結合,開展“美麗的花朵”“有趣的小蟲子”等活動,讓幼兒用畫筆記錄下自己喜歡的花朵、小蟲子、大樹等。在生活領域,我們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充分利用走廊、衛生間等地方布置勞動角,創設各類勞動場所。教師引導幼兒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進行探究活動,從而掌握簡單的生活技能。二是將勞動教育融入家長工作。我們聘請家長走進勞動課堂,與教師一起開展各類勞動活動;利用家長會、親子活動日等契機對家長進行勞動教育指導;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與孩子一起參與“我是小廚師”“我是小醫生”等各類活動。
優化評價,在評價中提升勞動素養
我們倡導“人人參與評價,人人都是評價人”,不斷完善幼兒勞動教育的評價機制,使幼兒在自我評價中得到提高。幼兒園制定了《幼兒勞動教育課程評價表》,對每個活動都進行記錄,為每一位孩子建立了勞動成長檔案袋。從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動態度三個方面對孩子進行評價。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與孩子一起做記錄、做對比,對好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在班級活動中,通過創設各種勞動機會讓孩子自主選擇參與并表現自己的勞動技能。每個月進行一次綜合評價,每學期進行一次學期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幼兒參與情況、活動過程表現、學習習慣和態度等方面。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不僅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還能幫助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體驗勞動樂趣,從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為幼兒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幼兒園有必要引入行知勞動教育思想,落實勞動課程實踐,為幼兒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
專家點評
陶行知先生曾表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本文作者結合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在勞力上勞心”等勞動教育的觀點,探索幼兒園勞動教育的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的幼兒勞動教育開展策略,期待為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