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簡要闡述農業領域大數據與農業經濟管理相關概念,分別從調控農業布局與結構、促使農業精益化生產、優化農業產業鏈管理、實現農業信息溯源管理、便于國家及相關部門進行政策調控與金融服務等方面分析依托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模式,旨在為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 農業領域; 農業經濟管理; 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49;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24)06-0081-02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完善,其在各大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充分借助農業生產、經營、銷售、結構等大數據,可便于農業部門或農戶加強相關管理,優化市場調控,創新農業產業鏈,讓農業經濟管理更加科學,進而帶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1農業領域大數據技術與農業經濟管理相關概念
1.1農業領域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涵蓋耕地、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儲存及育種等各個環節,通過對這些環節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系統歸納、整理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并利用其構建起農業數據模型。這不僅能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精確的工具,也可為農業種植者提供科學的建議策略。農業大數據具備大數據的5個核心特征,數據規模的巨大性、數據處理的高速度、數據類型的多樣性、數據的高價值性和數據的高精確性[1]。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國家對農業大數據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相繼發布了《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和《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等重要文件,旨在推動農業大數據的廣泛應用。
1.2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經濟管理
是指對農業生產總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及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以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總稱[2]。農業經濟管理對于農業經濟發展有著必然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目的在于讓農業生產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進而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
2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2.1調控農業布局與結構
農業布局與結構的優化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關鍵,關乎國家或地區內農業生產項目的合理分配與組合,影響農業的穩定性與發展。通過科學調控,可以使農業布局更加合理,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然而,在傳統模式下,信息不暢常導致農業布局失衡,如產業結構同質化、盲目種植等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業大數據的應用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途徑。相關部門和市場第三方企業通過挖掘農業數據、建立農業數據庫,可為農業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用于優化區域農業規劃,指導農戶種植。這有助于實現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的種植模式,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業產值。同時,農戶也能通過大數據平臺獲取市場信息,加深對農業政策的理解,避免無序競爭和跟風種植,確保農業健康發展[3]。
2.2促進農業精益化生產
2.2.1農業大數據助力咨詢與可持續發展 農業管理相關部門可基于農業大數據來為農戶提供技術咨詢與服務工作,通過向農戶介紹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政策、市場動向等來解決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如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可進一步促使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節本增效,促使地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2.2智慧農業數據化創新與高效管理 農業大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農業”通過信息化和物聯網技術,創新了農業生產模式。農戶利用傳感器和物聯網設備,可實時監控并自動調節溫室環境,如溫濕度和土壤條件,有助于實現精準控制。這種高效管理不僅減輕了農戶的負擔,還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推動了農業向精益化發展。
2.2.3數據驅動農業精準化 農業管理相關部門可綜合利用遙感、氣象、土壤、農事作業、災害、農作物病蟲害、動物疫病、市場等數據,快速打造以數據和模型為支撐的農業生產數智化場景,從而實現精準種植、精準養殖、精準捕撈、氣象預測、蟲害預測等農業種植方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4]。
2.3優化農業產業鏈管理
對于農業產業來說,產業鏈往往包含“決策—采購—生產—產品—運輸—銷售—結算”等各個環節,傳統模式中,農業產業鏈較長,上下游資源與產品之間的協同率較低,調度效率也低,這在無形之中浪費了不少成本。高效的產業鏈可以增加產業活力,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如何打造農業產業鏈,是當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現實問題。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完善農業產業鏈管理、加速農業供應鏈升級提供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可打通生產、銷售、加工等數據,提供一站式采購、點對點供銷等服務。例如,區塊鏈技術是數字化技術的一種,其應用可以讓農業供銷數據流轉于整個農業供應鏈中,強化農業產能、運輸、加工、貿易、消費等數據融合,信息清晰顯示、上下游迅速響應;消費端可以根據需求自動尋找供應端,沒有中間環節,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可打破供應鏈信任危機,保障整個供應鏈中供求信息的真實性、安全性,進而全面提升農業供應鏈的整體活力,讓農業產業鏈更加高效。
2.4實現農業信息可溯源
農業信息可溯源本質上是農業產業鏈升級的一種功能。依托農業大數據技術,提高農產品追溯管理能力,可支持第三方主體匯聚并利用農產品的產地、生產、加工、質檢等數據來支撐農產品追溯管理、精準營銷等環節,主要提供兩大價值:
一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從選種、種植、采摘、加工、運輸等一系列過程,均可對產品進行動態化管理,這將大大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例如,澳大利亞珀斯地區的橄欖油產品開始加貼真知碼,上面記錄了橄欖油的材料、產地、成分等信息,有助于消費者便捷地了解產品各類信息。
二是推動品牌農業發展。要使優質的農業產品在市場上做大做強,不僅需要這些產品具備強大的競爭力,還需要消費者對這些產品充分信任。如果農業信息傳播不暢,市場上很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阻礙品牌農業發展。在農業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可以更有效地傳遞產品信息,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和信任,從而推動品牌農業健康成長。
2.5便于政策與金融服務
在政策導向方面,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政府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農業現狀,及時發現問題,并制定有效的政策來引導農業持續發展。這有助于形成一套科學的決策支持系統,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方向。在金融服務方面,農業供應鏈的發展需要優質金融服務支持。過去由于農業信息不暢通,導致供應鏈中的信任機制不夠健全,金融市場難以為農業提供必要的資本和服務。但現在借助農業大數據,可以構筑穩定的供應鏈信任機制,使金融市場能夠更有效地向農業領域注入資本,為農業產業鏈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進而促進整個農業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
3結語
農業大數據的運用,不僅能夠優化農業布局與結構,推動精益化生產,還能提升產業鏈管理效率,有效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難題。通過產品溯源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促進品牌農業建設。此外,大數據為政府提供了政策調控的可靠依據,為農業供應鏈引入了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可共同推動農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