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蘋
大心理健康教育觀在借助心理健康服務的作用下,走向積極的社會心態。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將以大心理健康教育觀為基礎,探討如何通過美術課堂來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
1 大心理健康教育觀的理念
“大健康教育思想”是對新時代的中國國情、對中國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的認知、理解和判斷。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俞國良教授及其團隊提倡和呼吁建立的一種新時代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思想和理念。
1.1 大心理健康教育觀的含義
以全面的視野來看待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它所處的歷史背景、所處的當下的文化氛圍,構筑一個具備中國國情、中國特色、全面的、可持續的、深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觀,以此來推動中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大心理健康教育觀”的實踐方法,是在社會心理服務框架下,通過心理健康服務的中介作用,逐步走向社會心態培育。
實施全民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個人、人際、集體和社會。個人需要重視身心的健康和快樂,人際關系強調心理健康,而集體則需要提供有效的社會心理支持和幫助,從而達到全民共享的目的。楊宜音提出的社會心態結構包括三個維度:社會情緒基調、社會共識和社會價值取向。在這里主要講的是社會價值取向的教育,在多元化社會里,價值的選擇也是多元的。社會上最大的教育教學場所是學校。可以幫助人們改變消極的思維方式,培養積極的心態。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要選擇主流的、積極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價值觀。在社會價值觀中的國家觀念、道德觀念、人際觀念等會影響社群成員的社會行為傾向,使其表現出相應的公共參與、利他行為、沖突應對策略等社會行動。
在這里主要講的是社會價值取向的教育,在多元化社會里,價值的選擇可以是多元的。社會上最大的教育教學場所就是學校。學校是一個重要的平臺,幫助學生改變消極思維方式,培養積極的心態。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要選擇主流的、積極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價值觀。在社會價值觀中的國家觀念、道德觀念、人際觀念等會影響社群成員的社會行為傾向,使其表現出相應的公共參與、利他行為、沖突應對策略等社會行動。
1.2 大心理健康教育觀在美術課堂中的實施
社會心態培育中藝術是引導宣揚積極社會心態的手段之一。因此,在學校中除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外,美術學科則發揮著學生心理健康引導的獨特作用。美術,在其產生時期就與人類身心、精神相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對感情的描繪,如西班牙境內的阿爾塔米拉山洞的《受傷的野牛》,其中野牛眼睛里流露出悲傷的目光。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上也繪有人們宗教祭祀的彩繪。當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實施中,首先,借助了中華傳統藝術形式——剪紙,在小學階段剪紙是低年級到中高年級都會學習的一項內容,在其教學過程中,在草圖創設階段就引導學生思考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并將其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結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祖國的科技力量和核心價值。在評價階段采用學生互評,從個人角度點評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其次,在民間美術中借助民間游戲實施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使用創客教學,以學生為本開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課堂教學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尋找優質且適合的教育資源,梳理校本課程資源和教材,如“精雕細刻的手工工藝”和中國古代手工藝圖案中常見的民間傳說及其蘊含的吉祥之意等;第二,開展具體的美術課程,如賞析課,尋找反映社會價值觀的藝術作品《開國大典》《格爾尼卡》《啟航——中共一大會議》等,或者開展相關小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入解析社會現象和文化價值;第三,在美術實踐活動中,開辦學生作品展,互相交流探討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等,在身臨其境中理解藝術作品和價值觀。
總之,在美術課堂中體現社會心態的方法不外乎三個方面:第一,尋找與社會心態相適應的優質教學資源。第二,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探尋社會心態,形式有游戲教學、活動教學、主題探究等,并注重教學評價上的社會心態培育,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第三,美術課外活動上創辦多種活動,積極開展文化交流,學生們暢所欲言,表達所思所想。
2 大心理健康教育觀下民間藝術的單元化教學設計建構
2.1 依據高中美術教材,選定教學主題
筆者選擇人教版、人美版高中美術教材,以必修(美術鑒賞)和選擇性必修(工藝)為主進行統計整理發現,人教版(見表1)和人美版(見表2)美術教材中并沒有以黑陶為主的教學資料,但是有陶器作品或者陶瓷工藝的教學資料,包含的黑陶作品共三件,其中有兩件出現在教材的附錄部分。由此可見,黑陶在美術教材中并不受重視,但是在教材中陶器的鑒賞與制作過程中,卻有關于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作品,這表明新石器時代仍是工藝美術鑒賞與制作的一個重要時代,而龍山文化也可以作為新石器時代工藝美術的鑒賞與制作。龍山文化的特點是其獨特的黑色陶器,由于這種獨有的特征,龍山文化也被稱作黑陶文化,這表明了以黑陶為主題的單元性教學的重要性。
山東省歷史悠久,黑陶藝術在這里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發展。由于地形的多樣性,山東省的黑陶藝術在不同地區都有獨特的風格。德州市的黑陶藝術是龍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黑陶中備受推崇,代表著山東省的民族文化。因此,決定采用“德州黑陶”作為課程的主題進行單元化教學。
在培育社會心態上陶器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形式之一,陶器的紋樣裝飾、造型表現上體現了許多社會現象和美好意愿。在人美版美術教材中有關于造型意識、藝術特征的描述,插圖中陶器源于原始宗教,表現樸素而美好的愿望,反映當時人們對人生與世界的認識。德州黑陶的文化發展受到孔子家庭觀念的深刻影響,強調家庭和諧,將“齊家”放在“治國”和“平天下”之前,以此來指導家庭生活和教育。選擇德州黑陶為主題的單元教學,有利于宣傳民間藝術文化,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2 借助美術課標,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1)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強調:“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們的藝術修養。讓學生使用多種藝術手段,將藝術與多種媒介相結合,以更好地傳遞藝術的精髓。在傳統工藝和陶瓷工藝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工藝品材質、造型、色彩、裝飾等方面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傳統美術的實用性和審美價值,并將材料與技術有機結合,以提升審美判斷能力。通過研究歷史文化,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個時期的傳統工藝美術所包含的人文思想,由此德州黑陶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①通過對德州黑陶的全面觀察,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空間等特點,并通過搜索、閱讀、思考和討論來更好地理解它的內涵和意義。此外,學生還可以了解德州黑陶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重要性,并能夠分析和解讀它所帶來的視覺文化現象。
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德州黑陶的經典工藝中獲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敢于挑戰自己的極限,制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黑陶產品。同時,學生還應該將這些產品的設計理念融入日常工具、材料的制作之中,讓它們既具備實際的使用價值,又具備良好的審美價值。運用美學知識,來欣賞作品,并將它們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③通過深入的文化探索,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德州文化的現象,并且更加深刻地把握它們之間的聯系。此外,還可以更好地把握中華文化的精髓,更加熱愛并且堅定文化自信,以此來展示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更加尊重那些勤勞的手工藝者,珍視他們為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
(2)教學內容
德州黑陶屬于陶工藝的一種,借助美術課標中工藝美術課程的內容要求,制定德州黑陶單元化教學內容。重點突出德州地區的獨特魅力,鼓勵學生以深入研究為基礎,收集有關德州黑陶的歷史、技巧、文化、價值觀等信息,以及它們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從多種角度來感受,可以設置一些校外的手工技術培訓項目,以及提供多種多樣的實踐性、研討性、挑戰性的課堂。通過對德州黑陶顏色、形狀、圖案和生產技術進行綜合考量,以確定其最佳的教育價值。
①鐘情“黑”的傳統
中國古代將東夷、西戎、南蠻以及北狄四大部族劃歸中原地區,如今德州市則處于原始社會的東夷部族。在東夷文化中,以黑為主,這源于古代的圖騰崇拜。此外,孔子認為,顏色可以反映人們的美德,因此他維護西周禮制,強調以顏色來表達禮儀,黑色的中性特征與孔子的中庸思想融為一體,對黑色的推崇包含了“中庸”的思想。德州受中庸思想的影響極其深刻,孔子“尚黑”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以及中庸的思想意識形態對德州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德州黑陶以其實用性和審美價值著稱,“黑如漆”更是其特色,它以其神秘、沉穩的氣質,使其獨具魅力。它的搭配性極強,無論是什么顏色,它都能夠完美融合。黑陶器的外觀莊嚴而沉穩,帶有一種古典的氣息,經過精心的雕刻,更顯得靈動而生動。
② 熱愛“祈福納吉”的風俗
德州黑陶的造型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從植物到動物,都能夠體現出人們的心愿。比如虎象征著勇敢、正義、忠誠;牛則象征著忠貞、奉獻;而龍象征著高貴、神圣、國家安寧。在農業社會,龍象征著豐收、吉祥、繁榮,深深地植根于人們的心中。
植物類陶器以生活常見的植物為原型。德州地區很多縣市都種植葫蘆,葫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第一,“葫蘆”與“福祿”諧音,代表著延年益壽和幸運。第二,它也可以作為一種辟邪的工具,成為道家八寶之一。第三,葫蘆象征著家庭的繁榮昌盛,葫蘆枝葉繁茂和果實飽滿象征著兒孫滿堂。
③擁有開放包容的性格
春秋時期,山東地區分為齊、魯兩國,齊文化強調創新,不受傳統束縛,追求變革,具有開放性。魯文化延續周禮,也是孔子的故鄉,以禮儀、仁慈、道德、和諧為核心,強調變革,尊重傳統。春秋戰國時期,魯文化與齊文化的融合、互補,為山東帶來了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它們不僅匯聚了諸子百家的思想,而且還進行了深入的對話交流,使山東充滿了活力,擁有了強大的內在活力。德州黑陶以古代紋飾為基礎,融匯了漢代瓦當的精髓,并融入了現代的審美理念,如蓮花紋飾,不僅代表著純潔和吉祥,更是德州人對知識的尊崇和追求。
2.3 分析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高中生目前多數處在15~18歲的年齡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群體有其特有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一是向往獨立,追求個性。高中生的自我意識逐步得到增強,這種自我意識的增強使高中生開始有了明確的自我存在感,希望能夠了解周圍世界,展現自己的獨特個性。二是渴望友情,希望獨處。高中生群體是一群年齡相近、受教育程度相同、生理心理發育相似的群體,群體交往在高中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釋放學習壓力的重要途徑。三是思維活躍,重視競爭。網絡技術的發展使高中生的視野逐漸開闊,在某些方面能夠保持理性,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重視學習者的獨立性,并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勵學習者,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探索、思考。從文化和歷史的層面解讀德州黑陶工藝的價值和特色,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家鄉手工藝的情感,幫助學生掌握傳承與保護本土文化遺產的方法,促進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知與自覺。
強調小組合作教學,簡要清晰地講授過程,具有較強的研究性、探究性,為小組活動留有足夠的空間。營造“榮辱與共”的良性競爭關系,通過調查德州地區黑陶工藝、參觀梁子黑陶博物館、采訪民間藝人的方式,進行深刻田野調查,搜集手工藝品及相關的圖像、影像資料,結合相關的起源傳說、神話故事、趣聞軼事、象征意義和圖騰崇拜等文化現象,對其功能、形態、色彩、材質、制作方法及獨特的審美品質進行分析和認識。
3 根據教學內容,制定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通過客觀評估教學過程和結果,發現其中的有效性和潛在價值,為教育決策提供參考。探索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成果,以期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根據評價方式分為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量化評價是一種基于數據分析的方法,對某個特定的事物進行客觀、準確的評估。在單元化的課程中依據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將學生創設的社會民俗調查表的情況進行評價打分,設置評價標準(見表3)。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是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質性評價是指通過收集非數量化資料信息并運用描述分析方法得出評價結論的一類評價,采取合作教學中的評價形式。創辦如“黑陶藝術的發展”的作品展,借助地域文化發展,展評作品,通過互評、自評的方式交流黑陶藝術,以及創作黑陶過程中對個人情感、態度、社會價值觀進行表達。每個人以不同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增強思維敏捷性。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變身為課堂的掌控者。通過反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口頭表述技巧。
4 結語
在具體的教學階段中時刻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美術作品選擇具有深刻文化影響力的代表作品。美術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影響學生的人生觀、社會觀、自我價值觀。培育良好、積極的社會心態,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傳承文化并形成良好的文化思想觀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伊犁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