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翱
(廣西工業技師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33)
珠寶行業是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行業,由于珠寶首飾體積小、價值高,相比于其他行業更常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寶玉石檢驗因此成為穩固和推進珠寶行業發展、堅定消費者信心的關鍵。對于珠寶從業人員個人發展而言,過硬的鑒定能力是其在工作中取得客戶信賴、提升品牌知名度、積累人脈、樹立個人專業形象的主要途徑[1]。
偏光儀是判斷寶玉石光性特征的專用設備,通過掌握偏光儀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為寶玉石材質的鑒定提供很多關鍵信息,快速縮小檢測范圍[2]。實驗室檢驗人員、柜臺營銷人員、首飾加工人員等崗位需要幫助客戶快速鑒別水晶、翡翠玉石、石榴石、碧璽、玻璃等首飾,使用偏光儀完成常見寶玉石的快速篩檢是其必備技能之一。
寶玉石檢驗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動手練習為主,相關知識、標準完全由教師、教材提供,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培養不夠,而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生通過一步步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掌握相關職業工作的知識與技能[3-4]。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學習任務來源于真實工作崗位,學生的興趣更高,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也更強,本文以“使用偏光儀”這一內容的教學設計為例,介紹了寶玉石檢驗課程一體化授課的探索與實踐經驗。
根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實際工作崗位要求,以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的學習目標為:通過本次課學習,學生能正確使用偏光儀觀測寶石的多色性,并能通過精益求精的操作,抓住細節差異,正確判斷樣品是均質體還是一軸晶或二軸晶。
具體目標是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熟悉相關知識與要求,課中制訂并實施計劃掌握知識和技能,課堂測試監控,課后作業鞏固和提升學習成效,使學生能使用偏光儀完成寶玉石的光性特征觀測,并依此鑒別一些寶玉石。教學內容見圖1。

圖1 教學內容示意圖
根據一體化教學模式,從工作崗位中抽取真實任務,整理為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工作任務:某客戶送來6 粒未知寶玉石待測樣品,需要根據現行國家標準鑒定定名。在進行下一步檢驗之前,需要進行偏光儀篩檢,初步區分寶玉石的大類。
本次教學配備的6 粒寶石標本,分別為無色水晶珠子、藍色寶石、橄欖石、尖晶石、翡翠、歐泊,涵蓋一軸晶、二軸晶、均質體、非均質集合體、均質集合體,囊括了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常見寶玉石,并且都可以通過偏光儀進行有效篩分:
①單偏光下。藍色藍寶石和橄欖石可觀察到多色性;②在正交偏光下,呈現四明四暗是水晶珠子、藍寶石、橄欖石;呈現全亮的是翡翠;呈現全暗的是歐泊,全暗或異常消光或消光性明顯受到刻面位置影響的是尖晶石;③干涉圖。水晶的光軸方向具有牛眼狀干涉圖,藍寶石光軸方向的干涉圖是黑十字形,橄欖石光軸方向的干涉圖是單臂雙曲線形。
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和環節有所了解并做好準備,獲取所需的知識,了解應具備的能力,教師開放線上學習平臺的教學資源、教學PPT 學習資料和相關標準,并通過班級微信群布置預習任務:①信息化資源,自主探究,查閱國家標準GB/T16553 珠寶玉石鑒定——光性特征、多色性;②偏光儀的結構;③光性特征包含的內容;④用偏光儀觀察寶石多色性的方法;⑤用偏光儀判斷樣品是均質體、一軸晶或者二軸晶的方法。
學生接收預習任務,查閱教材和國標,完成課前預習,熟悉偏光儀的結構、功能及應用信息。
為了檢驗課前學習效果,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并通過學生匯報情況,指出問題,提示學生在后續練習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鞏固課前預習成效,教師組織學生分為4 個小組匯報課前自主預習情況,通過小組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掌握學生預習成效,并對學生小組的回答進行點評。小組代表回答下列問題:①偏光儀主要由哪幾個主要部件組成?②光性特征包含哪些內容?③如何用偏光儀觀察寶石的多色性?④如何使用偏光儀判斷樣品是均質體、一軸晶或者二軸晶?
為使學生明確本次課需要完成的任務,教師設置任務情景:某客戶送來6 粒未知寶玉石待測樣品(水晶珠子、藍寶石、橄欖石、尖晶石、翡翠、歐泊)需要根據現行國家標準鑒定定名。在進行下一步檢驗之前,需要進行偏光儀篩檢,初步區分寶玉石的大類。
學生在該環節理解和接受典型工作任務,并開始思考應當如何利用偏光儀觀測何種特性來將任務中的6 種寶玉石逐一進行準確區分。
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訓報告表格,逐步熟悉操作流程以及各環節所需要觀測的內容,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基于預習階段掌握的信息,通過小組內和小組間討論交流,結合已有知識和技能,設計出漸進式的合理實訓報告表格并對流程的順序進行優化調整,得出合理的實訓報告表格,見表1。

表1 實訓報告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國家標準,檢查設備和試劑,學生使用偏光儀觀察記錄6 粒標本(水晶珠子、藍寶石、橄欖石、尖晶石、翡翠、歐泊)并給出初篩結論,填寫實訓報告巡回指導學生填寫記錄表,最后由教師審核并評價各組填寫的記錄表。
實施計劃是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關鍵步驟。教師在學生動手實操、實施計劃過程中應注意巡視全場,發現問題立刻給予指導解決。
通過課堂測驗的方式,監控和加強學生對偏光儀的操作技能,教師先講解課堂測試要求,利用PPT 發布本次課的測驗問題,組織學生代表回答,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要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認真思考后才能回答:①均質單晶體和均質集合體如何區分?②正交偏光下均質體“全暗”,非均質集合體“全亮”,視覺上都是沒有變化的,如何區分兩者?③已知方柱石是六方晶系,水晶是三方晶系,如何使用偏光儀鑒定一顆無色刻面寶石是水晶還是方柱石?
學生需要在實操中仔細觀察對比和仔細思考后才能解決:均質單晶體因刻面角度不同常出現異常的消光現象,而均質集合體的消光性與刻面、角度無關;“全亮”與“全暗”是與下偏光透出的光強對比,強于光源的為“全亮”,明顯弱于光源的為“全暗”;水晶的光軸方向是具有特征的牛眼狀干涉圖,而方柱石為標準的黑十字干涉圖。
組織學生對照答案和批改后的實訓報告,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組內和組間成員交換報告,指出報告中被扣分的點,相互糾正,提升學習成果。
通過組間和組內互評,教師批改點評,引他山之石攻玉,學生更容易發現不足和改進的方向。
教師利用白板或PPT總結歸納本次課內容,指出課堂練習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測驗中學生回答不全面的知識點,并對學生的操作和答題情況進行總體評價,結合本次課中偏光儀觀測現象,培養學生在寶玉石檢驗工作中精益求精、大膽又細心的素養,進一步升華本次課的學習成效。
應當注意的是,教師評價時,應從鼓勵、表揚的角度進行,充分發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突出點和閃光點,激勵學生再接再厲,下次課上做出更好表現,并向學生公布本次課的學業評價方式,見表2。

表2 學業評價表
在課后階段,學生綜合已學內容,完成課后作業:一包紅色寶石,可能有尖晶石、紅色碧璽、紅色石榴石,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將3 種寶石鑒別出來的具體方法與相應現象。
學生需要結合前期學習的放大觀察、折射率測試以及本課的偏光儀內容,合理做好測試程序才能很好完成課后作業,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綜合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2.1 教學效果
①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根據課堂練習和測驗結果,分析統計教學目標的達成度。70%的學生合作使用偏光儀判斷6 粒樣品光性特征的實訓報告評分達到B 以上,其中20%的學生達到優秀(A以上);課堂測驗中,有75%的學生能回答出2 個以上的問題,成績良好。有效達成本次課教學目標。
②知識與技能穩步提升。通過接受任務、自主查閱資料、掌握知識點、自主動手測試以及課堂測驗活動,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交流中掌握了偏光儀的結構和使用偏光儀觀測不同樣品光性特征的技能,并通過課堂測驗題的形式提升和拓展了偏光儀測試的技能,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
③學生綜合素養提高。通過實操訓練、實訓報告填寫、成果展示、相互糾正,學生切實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
4.2.2 待提高項
①由于學習通以及班級群等網絡學習平臺的資源在前期已建設得比較完善,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從這些平臺上就可以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相對缺乏學生自主搜索、辨偽、收集信息方面的訓練。
②課中測驗階段,學生更傾向于停留在如實觀察和記錄現象的階段,對于諸如“正交偏光下為何一些非均質體會顯示全亮”的問題缺乏思考,缺少將實際樣品缺陷納入實驗現象分析的綜合能力。
4.2.3 教學整改
①在布置任務時,可以補充1―2 個相關小任務,這些小任務的信息無法直接在建設好的教學資源平臺中獲取,需要學生自主通過網絡去搜尋和辨偽。
②通過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現象,吸引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將各種知識聯系起來解答問題、解釋各種現象。
①以一體化授課模式開展寶玉石檢驗課程的教學是可行的。通過典型工學一體化教學步驟的靈活應用,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學中做、做中學”的目標。
②教師在設置預習任務、課堂問題和課后作業時,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收集資料、主動辨偽和發散思考的能力,避免學生不動腦思考就直接得出答案。
③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應盡量將主觀因素調整為可以量化的客觀指標。
④在一體化教學中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融入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家國情懷等思政內容,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熏陶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