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夏榮,王 婷,胡莉芝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湖南 衡陽 421001)
Web Quest 教學模式是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 年提出的一種課程計劃,是一種基于網絡資源的學習模式[1]。該模式要求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互相合作等方式提高創新、探究能力。Web Quest 教學模式設計的理論基礎包含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遵循FOCUS五項原則[2]。
《康復醫學》規劃教材從20 世紀90 年代出版以來,為我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我國的康復醫學事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醫學的目標已從最初的“救命治病”逐漸發展為“增進健康、改善功能、重返社會、提高生存質量”。第6 版《康復醫學》最大的亮點就是融合了數字內容,一些圖表及用文字不易表達的內容都編進了數字內容中,使得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3]。目前國內還沒有將Web Quest教學模式運用到“康復醫學”課程教學中。但是其在其他課程的運用給予了本課程不少啟示及借鑒。因此,對Web Quest 教學模式應用于“康復醫學”課程教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教學活動中,紙質版教材是學生使用的主要學習資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可使用的學習資源不只局限于紙質版教材,還有更多的網絡資源可供學生選擇使用。正確、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程。同時也要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資質和學習目標,采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此外,教師在準備合適的網絡資源時,需要提前對資源進行篩選,篩選后再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對資源進行加工和整理,節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和選擇資源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網絡資源的選擇尤為重要,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康復醫學”作為一門初級專業課程,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有兩個。第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康復專業知識。例如康復醫學的概念、內容、地位、作用、功能障礙以及康復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關系。此外還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相關內容,包括流行病學、醫學倫理學、科學方法研究等,并對康復醫學科的設置和管理規范有一定了解。第二,了解康復治療的大體范圍,包括一些具體的治療病種和治療手段等。
第6 版《康復醫學》全書共九大章節,涵蓋了“康復概論”“康復醫學相關基礎”“康復評定”“康復治療技術”等。運用Web Quest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具有探究價值,且能更好地發揮該模式的優勢,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對于教學內容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對于教學主題的篩選分析。
Web Quest由引言、任務、資源、過程、評價和總結組成。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設計Web Quest教學的各個模塊,具體如下:
1.4.1 引言
在引言部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所設計的問題要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根據實際的臨床案例,我們設計了“脛腓骨骨折”的病例情景。校籃球隊某隊員在比賽中突遭脛腓骨骨折入院,術后轉入康復醫學科行康復治療。通過案例的導入,引出引言,對脛腓骨骨折的臨床特點、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常用的康復評定方法、術后康復流程、康復注意事項等做出簡介,并提出一些問題,例如職業運動員和非職業運動員骨折術后康復方案、康復目標有何不同?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發揮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4.2 任務
給學生設定的任務應具有可行性。同時,教師需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任務分配,做到因材施教。在整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是主線。其目的是要求學生通過Web Quest 完成對“脛腓骨骨折術后康復”的學習,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在此次課程中,我們設置了5 個與脛腓骨骨折相關的問題:①脛腓骨骨折的臨床表現與診斷;②脛腓骨骨折的體征;③脛腓骨骨折的影像學檢查;④脛腓骨骨折的康復評定有哪些?⑤脛腓骨骨折的康復治療及注意事項。這些相關問題構成了脛腓骨骨折術后康復的知識架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形成良好的臨床康復思維。任務可以多種方式提交,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逐步深入,最終完成教育目標。
1.4.3 過程
教師對任務進行提前告知和描述,全過程由學生充分思考,引導學生參與并完成所有過程設計,督促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學生進行自由分組,確定組長及明確組員分工。利用網絡,結合教師提供的資源,整合資料。組員在充分了解脛腓骨骨折病例后,提出自己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組員分工合作,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查找資料,最后對資料進行匯總和整理。組內成員根據整理出來的資料及查閱的最新文獻,經全體成員討論后制訂康復方案,提交教師。小組以PPT 形式進行匯報,在所有小組完成匯報后,教師給出指導意見,形成最終匯報文檔。
1.4.4 資源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所有資源進行反復篩查,確保學生使用的資源與任務緊密相關。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檢索、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學資源類型包括文獻、微視頻、公眾號、書籍、各種網站、APP 以及其他電子資源,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高效選擇網絡知識。
1.4.5 評價
Web Quest 有相對明確的評價標準,對學生有相對公平的評價。在評價時,分起步、發展、完成、經典四個等級,并詳細闡明四個等級的標準。各組以小組為單位公開匯報學習結果,結合文獻,追蹤最近研究進展。學生可根據組內、組間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對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進行思考。評價標準見表1(p114)。

表1 評價標準
1.4.6 總結
最后,學生分享學習所得,組內、組間開展學習心得交流,鍛煉自身學習能力。教師也要對此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在總結中,教師需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并提出對學生的期望,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研究興趣。此次學習充分利用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學到了更多教材之外的知識,為其今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Web Quest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國,在國外有較廣泛的應用。國外學者專門建立了專題網站,供各個年級的學生使用,適用范圍涵蓋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多學科[4]。蔣鳴和團隊首先將Web Quest模式引入中國[5],并且建立了相應的網站,促進了Web Quest教學模式在國內的傳播,越來越多國內學者利用Web Quest 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探索,并取得了諸多教學成功案例。
隨著5G 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技術應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诰W絡的Web Quest 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獲得大量資源,通過對這些網絡資源的整合和選擇,使得教與學都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不受地域的限制,更符合新時代學生對教學的需求。醫學課程是個系統工程,課程多,學生學習任務重。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Web Quest 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在提高學生信息檢索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有較明顯的優勢[6-7],能讓學生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當然,Web Quest 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授課主題上需結合目前最新的研究進展,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需隨時關注學生動態,學生遇到困難需隨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盡管國內有諸多研究證實了Web Quest教學模式的優勢[8],但畢竟其開展的時間較短,缺乏系統深入的探究。比如,如何更好地選擇網絡資源?如何更合理地設置課程任務與評價?如何與微信相結合?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才能把Web Quest 教學模式更好地運用于臨床醫學的教學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