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潔
(西安航空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77)
關于專業認同,國外是先有職業認同研究,后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逐漸輻射至高等教育接受者的專業認同研究,相關研究結果肯定了提高學生專業認同水平對其未來職業發展的積極意義,研究者通過質性研究認為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專業認知、專業課程、學生的工作經歷、職業發展等方面[1]。國內專業認同的相關研究多集中于測量某一專業碩士研究生群體的專業認同水平,其結果并不一致,甚至存在矛盾;專業認同水平的影響因素也不盡相同,既有研究強調人口學因素的影響,也有研究強調專業、家庭社會、學習氛圍等因素的影響[2]。
綜上,本研究旨在對高校本科生群體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認知、情感、行為、職業化這四個維度來測量學生的專業認同水平,進一步檢驗和補充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將新的假設因素引入研究。
認同,有時也稱為同一性。“認同”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認同是個體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指個體無意識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與他人及群體的價值、規范和情感趨于同化的過程”[3]。認同概念發展至今,其整個發展過程與個體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息息相關,并受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認為,“專業認同”更側重學習層面,強調學習者對正在學習的體系化專業知識的認同,以及對所學專業職業化背后的社會價值的認同,其研究對象多指為了開始職業生涯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及研究生。
故本研究將“專業認同”定義為,高等教育接受者對所學專業建立了一定的認知體系,在情感上達到接納和滿足程度,且選擇與所學專業相一致的職業化道路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運用統計軟件SPSS22.0。研究對象為X 高校大一到大四的329 名本科生,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經過多次試測和修改,問卷最終的定稿包括三部分:
①基本信息,由被試的人口學信息及可能的影響因素構成,包括性別、年級、專業類型、志愿選擇、專業前景、班級成績排名。
②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制的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問卷[4],包括四個維度:認知維度,指被試對本專業基本情況的了解程度,共5 題;情感維度,指被試對本專業在情感上的喜好及滿意程度,共8 題;行為維度,指被試在學習本專業時的行為表現與趨向,共6 題;職業化維度,指被試認為本專業與自身未來職業的匹配程度,共4 題。每題的最低分為1 分,最高分為5 分。
③陳會昌氣質量表,總共60 題,結果顯示4 種氣質類型:膽汁質、黏液質、多血質和抑郁質。采用五級計分,“完全不符合”計―2 分,“完全符合”計2 分,其余類推。
考慮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最終將氣質類型歸結為五種: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不再做具體區分。
被試的具體構成情況如表1,多數為男生,大部分為理工類專業的學生,自主選擇、熱門專業及成績靠前者居多,近一半被試為混合型的氣質類型。

表1 被試的基本情況
結果顯示,329 名被試的專業認同總體平均數為3.33,在認同維度的得分最低,只有3.10,在職業化和行為維度的得分依次略高,但未達到總體水平的均值,而在情感維度的得分最高,達到3.67,略高于總體均分,說明被試對本專業的滿意程度整體提高了其專業認同水平。
鑒于專業認同問卷為五級計分,將被試在總體及不同維度的得分劃分為四種水平:低(均分≤2),較低(2<均分≤3),較高(3<均分≤4),高(4<均分)。通過對比總體及四種維度的得分在四種劃分水平上的人數及百分比可知,48.63%的總體得分處于較高水平。大多數被試在認知、行為、職業化及總體上的得分都分布于較低和較高這兩種水平上;而在情感維度上分布于較高和高這兩種水平上,并且分布于高水平上的人數是最多的,占到總人數的41.03%。另外,在認知和職業化維度,10%以上處于低水平,而在情感和行為兩種維度的低水平得分者都不足3%。可見,被試對本專業的認同,不論在總體情況上還是各個維度上,都處于中等水平,在情感維度上的認同體驗高于其他三個維度。
3.3.1 性別
男生在專業認同四個維度及總體上的得分皆略高于女生,這可能與被試多數為男生有關。進行獨立樣本t 檢驗之后也發現,性別造成的差異并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即性別并不是影響本科生專業認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3.3.2 年級
被試在總體上的得分呈現出從大一到大四年級逐漸降低的趨勢,在認知維度上的得分呈現隨年級上升而升高的狀態,卻在情感維度上完全相反,因年級變化而造成的這種差異已達到顯著性水平。這反映出從大一到大四,被試逐漸建立起對本專業的認知體系并不斷完善,但對本專業的滿意程度卻在減弱,這其中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討論。同時,被試在職業化維度的得分在前三年逐漸降低卻在大四驟然升高,此差異達到非常顯著性水平,這可能與大四時期將要面臨就業問題的現實情境有關。考慮到本專業和職業發展的匹配度,多數學生會首先考慮專業相關的職位,這可能帶動了職業化維度得分的顯著升高。
3.3.3 專業類型
文科類被試在認知維度的等分最低,只有2.92,但在情感維度的得分最高,達到3.83;理科類被試是三種專業類型中在認知維度和總體上所得分均最高;工科類被試是在總體情況及各個維度上得分差異最小的。經檢驗發現,因專業類型不同而在認知和情感維度的差異皆達到非常顯著水平。
3.3.4 志愿選擇
除認知維度外,志愿選擇造成的差異在其他三個維度及總體情況上都達到非常顯著性水平。其中,自主選擇專業的被試,其各個維度和總體得分都在一定程度上高出其他兩類被試。在情感維度上,自主選擇專業的被試得分最高,達到3.84,而調劑專業的被試則只有3.07;在行為維度上,人數最少的調劑專業被試,其得分反而略高于選擇父母及他人意愿的被試;在職業化維度,調劑專業的被試得分只有2.92。
3.3.5 專業前景
選擇熱門專業的被試在總體和認知維度的得分最高;選擇一般專業的被試在認知維度的得分最低,卻在職業化維度的得分最高;選擇冷門專業和不清楚的被試,其得分普遍較低,卻在情感維度處于較高水平。
專業前景在行為和職業化維度上造成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選擇熱門專業和一般專業的被試會更多呈現出符合認同本專業的行為表現,但選擇一般專業的被試在考慮職業發展時會更傾向于本專業。
3.3.6 成績
除認知維度外,成績排名在前25%的被試在其他維度和總體上的得分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幾類被試,其得分也在整體上呈現出隨著成績落后而逐漸降低的趨勢,并且這些由成績造成的得分差異皆達到非常顯著的水平。
成績排名在前25%的被試在考慮職業發展時會尤其傾向于本專業。成績排名前50%的被試在情感維度的得分都高于3.5,在總體上呈現出較高水平的專業認同。而成績排名在75%以后的被試除了在情感維度的得分稍高之外,其余得分皆在3 分以下,其中職業化維度的得分最低,只有2.64,可看出他們的專業認同總體處于較低水平。
3.3.7 氣質類型
結果顯示,46.50%的被試皆為混合型的氣質類型,其次以多血質和黏液質居多。膽汁質的被試在認知維度的得分最低,只有2.87,但在職業化維度的得分最高,達到3.60,在其他維度的得分均高于總體均分;多血質的被試在認知維度的得分也較低,不足3 分,在其他維度的得分基本處于中等水平;黏液質的被試在情感維度的得分最高,達到3.80,在職業化維度的得分也高于其他類型的被試;抑郁質的被試在總體上的得分排在第二位;混合型的被試總體體驗到最低水平的專業認同。
相關研究表明,氣質類型與大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關,不同的氣質類型顯示不同的注意力水平[5]。在專業認同方面,不同氣質類型在行為和職業化維度上的差異到達了非常顯著性水平。
①高校本科生專業認同的總分及四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3 分,即高校本科生的專業認同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在情感維度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其他三個維度及總分,即對本專業的接納和滿足程度是其專業認同水平的主導因子,但其對本專業的積極情感體驗隨年級升高而減弱。②不同年級本科生的得分在認知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情感和職業化維度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其專業認同水平隨年級的升高而降低。③不同專業類型的本科生的得分在認知和情感維度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④不同志愿選擇的本科生,其得分在情感、行為、職業化維度和總體上皆存在非常顯著差異;自主選擇專業的本科生明顯體驗到更高水平的專業認同。⑤不同專業前景的本科生,其得分在行為和職業化維度上存在差異。⑥不同成績排名的本科生,其得分在情感、行為、職業化維度和總體上皆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其專業認同水平隨著成績排名的靠后而降低。⑦不同氣質類型的本科生,其得分在行為和職業化維度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