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娟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5.003
[摘 要]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致力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本文從涼山鄉村振興金融支持現狀入手展開分析,探討涼山鄉村振興金融支持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完善營商環境和信用體系、創新金融供給、發展農村保險、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加強金融教育培訓等,旨在通過提供金融支持,增強農村經濟活力,為涼山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關鍵詞]金融支持;涼山;鄉村振興;困難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志碼:A
涼山地理環境復雜,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信貸風險與資金問題較為突出,產業升級和轉型面臨不小的困難,同時營商環境建設也有待加強,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金融機構支持涼山鄉村振興的步伐。因此,深入分析涼山鄉村金融支持現狀,制定科學的應對措施刻不容緩。其有利于促進涼山地區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涼山取得實效。
1 涼山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現狀
涼山地處西南邊陲,有著民族和文化多樣性的特點,農業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光能資源豐富。與豐富資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脫貧攻堅完成以前,該區域一直面臨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多重問題。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涼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這一背景下,當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鄉村振興政策,以金融支持為重點,旨在惠及涼山鄉村的發展。截至2023年6月末,涼山金融機構支持鄉村振興重點縣貸款余額達到了550.92億元。然而從現階段來看,金融支持的政策層面與執行效果仍有差異。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小額農貸、農業保險等是常見且有效的金融支持方式,較好地激發了鄉村經濟活力,提升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小額農貸方面,政府持鼓勵態度,涉農金融機構也發揮“三農”主力軍作用,積極幫助農戶創業創收,然而由于信貸擔保方式單一,一些農戶實際信貸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此外,鄉村地區誠信教育體系不健全,導致信用評價不準確,部分農戶信用意識淡薄,履約能力有限,也影響了金融支持效果。截至2023年6月末,涼山鄉村振興重點縣不良貸款余額3.2億元,信用風險不容小覷。與此同時,金融服務不均衡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雖然相關金融機構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在偏遠地區設立了便民網點提供基礎性金融服務,但受交通條件、金融意識等的限制,農戶對金融服務有效需求不足,偏遠地區金融服務的有效性不足,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效果有待提升。
總之,涼山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在政策制定與實際執行效果之間還存在差距。為克服這些困難,需要繼續深化金融支持政策,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更好地推動涼山鄉村振興發展。
2 金融支持涼山鄉村振興的困境
2.1 地域特點與基礎設施不足
涼山地理狀況較為復雜:地處高海拔山區,地域廣闊,交通條件有限,道路崎嶇,這些都限制了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和質量。在部分距離縣城較遠的鄉鎮,金融便民服務網點存在實際服務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加之農村居民金融意識薄弱,網點每日的業務量往往僅有一兩筆,這對金融資源的持續有效分配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另外,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也深刻影響了金融服務向偏遠鄉鎮的延伸。缺乏良好的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已配置的設施故障解決難、時間跨度長,限制了鄉村金融服務的普及,進一步增加了金融服務的供給難度[1]。
2.2 信用風險與資金問題
在涼山鄉村地區,存在資金短缺和潛在信用風險大的雙重矛盾。一方面,由于受信息不對稱、信用評價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雖然涉農金融機構已完成對農戶的信用評級,但一些農戶金融意識、信用意識不強或信用記錄相對較少,信用體系不夠完善。這導致金融機構在審批小額農貸時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存在金融機構放貸及農戶借款“雙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涼山農村地區缺乏符合信貸條件的項目,資金匱乏導致一些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難以落地,制約了鄉村振興向縱深推進,限制了農村產業升級和轉型[2]。
2.3 產業升級和轉型困難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實施以及“三農”問題的逐步解決,涼山鄉村地區傳統的農業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的需求,亟須推進產業升級轉型。然而,涼山偏遠鄉村交通條件不足,農戶協作關系松散,項目落地困難,對新興產業發展投資的吸引力不強,資金瓶頸反過來又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重要因素。加之經營觀念和技術水平滯后也限制了新興產業發展,使得農村的經濟結構難以實現根本性轉變。另外,受制于落后的通信和交通條件,涼山地區富有特色的農業資源、礦產資源無法得到有效推廣,使涼山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發展面臨嚴峻的現實挑戰。
2.4 營商環境建設有待加強
營商環境不完善也是制約涼山鄉村振興的一大難題。涼山無論是現代經濟金融意識還是政策措施配套方面都存在不足。在金融支持方面,涼山對鄉村振興信貸風險的補償機制不夠完善,金融機構出于合規管理和規避風險的需要,難以為新興產業、產業升級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辦理信貸業務具體流程中,涼山地區尚未出臺統一的不動產抵押登記規定,各縣市在登記手續、登記流程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一些基層工作人員缺乏服務意識,使得不動產抵押變得十分復雜,影響了金融機構為農村提供貸款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一些偏遠地區農村居民還缺乏足夠的市場經濟意識、信用意識及現代金融知識,對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制約了鄉村振興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此外,銀行便民服務網點服務效果有限,導致鄉村居民難以方便地獲得金融服務。
3 金融支持涼山鄉村振興的對策
3.1 政策引導營商環境與信用體系完善
在推動涼山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政策引導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為優化營商環境和完善信用體系,地方政府可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促進金融支持工作順利實施。
首先,制定明確的政策,為金融服務提供有力保障。政府應建立完善的鄉村振興信貸風險補償機制,激發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積極性,引導金融機構找準著力點,更好支持鄉村振興;制定統一的不動產抵押登記制度,簡化抵押手續,減輕金融機構和農戶的負擔,提高資金流通效率[3]。其次,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增強農村信用體系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政府可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農村信用數據庫,收集和整合農村居民的信用信息,為金融機構提供更準確的信用評價依據。鄉鎮政府應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好建檔評級工作,并定期開展信用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居民的信用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信用習慣,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理用信需求。同時,還可鼓勵金融機構增強便民服務網點的針對性、有效性,為農戶提供更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推動鄉村經濟金融發展。
最后,加大對不誠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建立嚴格的信用懲戒機制,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有效遏制不良信用行為,促進整個信用體系的健康發展。通過加強政策引導,逐步優化營商環境,為金融支持涼山鄉村振興創造有利的條件。
3.2 支持“三農”領域金融供給與創新
在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應加強“三農”領域的金融供給和創新。政府可采取多種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為農戶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增長。
首先,鼓勵金融科技創新。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例如,可通過分析當地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生產情況等數據,為金融機構提供更精準的信用評價,降低信貸風險,提高貸款獲得率。此外,金融科技還可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金融需求。
其次,探索新型金融模式,如農村互助金融。在鄉村地區,社區關系極為緊密,居民之間的互助意識較強[4]。政府可引導金融機構設計和推出適合農村特點的互助金融產品,通過社區共同保障的方式,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具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的金融支持,解決部分農戶因信用不足難以獲得貸款的問題,還能夠在社區層面培養信用意識,加強對整個信用體系的建設。
最后,針對新興產業和產業升級資金不足的問題,政府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導民間資本的介入,增強項目競爭力,獲取金融機構支持,降低項目融資成本,推動項目落地生根并實現財務可持續,帶動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3.3 創新“三農”保險產品體系
在涼山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考慮到涼山地理環境復雜,自然災害發生率相對較高,農村居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自然風險較多,有必要通過創新“三農”保險產品體系,保障農村居民利益、規避農村經濟風險。
首先,為更好地滿足涼山地區的需求,可設計針對性強的農村保險產品。比如,針對涼山地區自然災害較為頻發的現實情況,可在了解當地自然災害發生情況的基礎上,推出相應的災害保險。這些保險產品將為農戶提供災害損失補償,減輕因自然災害而引發的經濟風險。同時,也可根據農作物種植、養殖業的經營特點,設計農作物保險、養殖保險等多樣化的產品,實現對重要糧食作物的保險覆蓋,盡可能兼顧農村居民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為他們提供全面的保障,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
其次,通過引入先進的科技手段,如遙感技術、衛星數據等,提升“三農”保險產品的精準性和效率。實時監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氣象的變化,為保險公司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精確評估保險風險,為農戶提供更具體的保障方案。同時,利用衛星數據監測農田病蟲害的情況,方便農戶及早預防和處理問題,減少農作物損失,降低保險理賠的風險和成本。
第三,引入區塊鏈技術,確保保險理賠過程的透明高效。通過使用區塊鏈,記錄保險理賠每一步操作,保障理賠過程透明性,讓農村居民實時了解理賠進展。同時優化理賠流程,減少煩瑣的手續,提高農戶獲得賠付的效率。
最后,要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農村居民的保險意識。政府及保險機構可通過組織保險知識培訓、舉辦宣傳活動等方式,向農民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其對保險產品的認知和購買的積極性,幫助農村居民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提高風險應對能力。
3.4 推動鄉村產業升級與轉型
推動鄉村產業升級和轉型是實現涼山鄉村振興的關鍵。通過引導資金流向優勢產業,可促進鄉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提升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5]。基于此,政府、金融機構和農村居民需要共同努力,創新金融支持的方式,推動鄉村產業朝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首先,政府可加大對鄉村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政策支持力度,可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貸款貼息等方式來實現。如設立特色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農村新興產業發展。同時,制定貸款貼息政策,降低鄉村企業融資成本,鼓勵其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其次,政府應引導農村居民積極參與產業升級和轉型活動,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提升企業對鄉村居民就業的吸納能力,為農村居民提供知識培訓和技術支撐,引導積極參與新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高農村居民的就業競爭力。
第三,政府應鼓勵農村居民積極參與合作社、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整體競爭力。在實踐中,合作社可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技術、市場渠道和資金支持。可為這些合作組織提供資金扶持,促進其發展壯大,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第四,創新金融支持方式也是推動鄉村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手段。金融機構應積極開發適合鄉村產業的金融產品,如通過產業鏈金融整合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為鄉村產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政府可通過引入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金融工具,將投資者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鄉村產業多元化融資渠道,加速產業升級和轉型。
最后,政府還應加大涼山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打通涼山出州通道,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優良的通信、交通條件,讓涼山得天獨厚的農業、礦產資源走出去,吸引更多投資走進來,豐富產業結構,提升生產集約化水平,加速推進涼山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3.5 支持農村金融教育和培訓
涼山鄉村居民整體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支持農村金融教育和培訓,有助于提高其金融素養、促進金融知識和服務的普及,有助于提升生產生活中金融決策的科學性,助力涼山農村居民在鄉村振興中緊跟時代步伐,不掉隊、不落伍。
首先,政府可舉辦改進農村誠信環境的培訓活動,向農村居民普及誠實守信理念。培訓具體可包括移風易俗、信用知識等內容,幫助農村居民了解誠實守信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培訓活動可在村莊、社區或農村學校等地開展,以確保農村居民能夠便捷地參與活動,提升培訓實效。
其次,政府可建立臨時性的農村金融培訓機構,抽調經濟金融部門骨干人員,通過巡回課堂、游戲互動等方式,為農村居民提供更系統深入且易吸收的培訓服務。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設多層次、多領域的培訓課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農村居民的學習需求。在培訓過程中,可通過案例宣講等方式,展示“脫貧致富”等典型,增強農村居民的主觀能動性,從內因層面加以努力,改變鄉村落后的現狀。
最后,金融機構應積極參與農村金融教育和培訓。金融機構可利用特有的專業度,開展線上線下的培訓活動。可通過線上渠道推出簡明易懂的金融知識教育課程,可配套相應的學習積分等獎勵措施,提升農村居民學習積極性。金融機構還應持續開展金融知識下鄉進村活動,為農村居民解答疑惑,提供專業金融建議,重點是介紹不同金融產品的特點、優勢和風險點,幫助他們理性投資和儲蓄,規避風險,確保資金安全。
4 結語
金融支持涼山鄉村振興既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挑戰,又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相關工作者需要正視問題,積極尋求創新性解決方案。通過采取政策引導、金融創新、產業升級、金融教育等綜合手段,在政府、金融機構、農村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鄉村振興金融支持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推動涼山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胡杰,聶俊,白秋帆. 支持涼山州產業發展模式探析[J]. 農業發展與金融,2021(4):64-66.
[2]崔巧琳,王晨翔. 縣域小額信貸發展的共同富裕效應研究[J]. 技術經濟,2023,42(7):141-151.
[3]李伯陽. 農業政策性金融如何支持地方經濟發展[J]. 中國商界,2023(7):102-104.
[4]于德,孫晨慧,閆哲彤. 大力發揮金融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J]. 科技中國,2023(6):71-74.
[5]陳易元. 鄉村振興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改進策略[J]. 今日財富,2023(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