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琪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5.036
[摘 要]事業單位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對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的要求更高,必須進一步加大預算管理力度,保障各項預算資金能落實到位。文章首先對事業單位提升預算執行率的意義進行分析,然后探討當前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低的表現,最后提出提升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的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0文獻標志碼:A
事業單位資金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加強預算管理主要是根據單位發展目標完成預算編制,制訂科學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預算編制、執行、決算都是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基礎環節,預算執行作為其中的核心環節,提升預算執行率是保障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成效的關鍵。當前,一些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預算執行率偏低,對事業單位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基于此,加強對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提高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事業單位提高預算執行率的意義
事業單位作為我國社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一,國家財政是事業單位資金的主要來源,如何節約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是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重要課題。不斷提升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不僅需要保障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同時需要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只有提高單位預算執行率,才能切實保證預算執行質量,發揮內部審計部門職能,在預算執行中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全面提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水平。第二,事業單位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如果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漏洞,導致資金浪費,則會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若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低,資金使用不合理,則容易在事業單位內部形成惡性循環,更容易滋生貪污腐敗問題。而強化單位內部控制,積極推行內部控制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預算執行率,能夠切實提升資金利用率,保障國家財政安全,為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資金保障。
2 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低的表現
2.1 預算編制質量不高
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中的關鍵環節,預算編制質量關系到后續執行工作,但目前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編制質量不高,對預算執行率造成一定影響。第一,一些事業單位將預算編制全權交給財務部門,非財務部門僅根據上年度預算值進行適當增減,但對上年度支出數等未進行深入分析,無法保證相關數據的科學合理性,容易造成預算虛增。第二,部分事業單位未能構建項目庫,預算編制存在盲目性、隨意性,并未對納入預算的項目進行事先調查,對于項目時間表、項目地點、項目內容等基本信息不夠明確,導致預算編制精細化程度不足,預算編制方案約束力大打折扣,無法為后續預算執行奠定基礎[1],容易造成預算執行偏離實際情況,無法保障預算管理質量。
2.2 預算執行進度緩慢
現階段部分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進度緩慢,未能跟上預算執行計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相關手續多、流程煩瑣。部分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會涉及較為煩瑣的工作流程,牽扯到不同部門的手續問題,導致預算執行周期變長,影響整體預算執行效率[2]。第二,預算執行是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的核心環節,包括預算規劃、預算審批、結算等具體過程,需要一定周期,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會對預算執行效果造成不良影響,預算執行與進度之間本身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一些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中,由于工作節奏和預算執行不匹配,容易發生預算執行工作不合拍的問題,對最終預算執行效果造成影響,也會讓預算執行進度受阻。
2.3 預算監督不到位
一般而言,事業單位預算監督主要采取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內部監督主要體現在內部審計層面,而外部監督則是指財政部門、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在實施預算執行監督過程中,盡管當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會采取抽查方式,但由于內審部門缺乏獨立性,各部門之間溝通協調不合理,導致無法發揮預算監督職能。另外,很多事業單位數據披露工作不完善,關于預算執行情況的數據對外公開較少,無法發揮公眾監督優勢,導致單位整體預算監督工作缺位,不利于預算執行率的提升。
2.4 預算分析評價待改進
預算分析是整個預算管理體系中不可忽視的環節,通過預算分析評價能夠了解單位的真實情況,還能對預算作出科學調整,是促進預算執行率提升的關鍵。但目前一些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中忽視了預算分析評價的作用,未能全面了解單位的真實情況,在后期評價環節隨意性強,未能對預算前期數額、后期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面對比,監管力度不夠。這導致單位對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不甚了解,加上缺乏完善的預算執行標準,無法為預算執行提供科學引導,不利于預算執行的落實,對單位預算管理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
3 事業單位提高預算執行率的對策
3.1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全面落實預算計劃
事業單位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策略,能夠優化預算執行過程,是提升預算執行效率的重要途徑。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實踐中應該融入創新理念,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考慮到事業單位內控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應該對內控理論、實踐經驗等進行全面分析,并投入事業單位預算執行實踐,提升預算執行方案與單位實際情況的適配度。因此,事業單位應該認真總結不同內控策略對預算執行率的影響,對比內控策略效果,以便選擇適用性強、實效性優異的內控策略,滿足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需求,提升算執行效率。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實踐中必須結合時代要求,將其融入內部控制策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單位內控科技含量,以創新理念培養和激勵員工,在單位內部樹立良好的預算管理意識、內控意識,促進各項預算執行工作落實到位[4]。為了保證單位財務數據的準確性,應該樹立全員監督意識,引入數據監管機制,單位不同管理層應該賦予不同權利,同時也需要承擔相應義務,以便更好地審核與評估預算編制。事業單位需重視員工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預算執行率理念,確保單位上下思想觀念一致,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單位內部各環節配合,將各種工作理念落到實處,從而全面落實單位預算計劃,促進預算執行率的穩步提升。
3.2 合理編制預算,從源頭把控預算執行率
第一,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事業單位在預算編制實施中,對于基本支出一般利用定員定額標準,但在實際預算中必須落實先報后定的預算編制原則,細化預算并引入精細化理念,保障預算編制質量。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和項目組的溝通,構建科學的溝通協調機制,以便預算編制部門能夠及時獲取項目相關信息,為預算編制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信息。預算編制部門還應該全面分析各部門預算執行進度,對于預算執行緩慢、沒有開工和支出的情況,需要及時剖析原因,根據項目具體情況制訂支出計劃,認真梳理預算申報項目進度、時間等信息。第二,確保預算編制細致化。事業單位應該細化預算編制,將所有預算項目納入項目庫;必須堅持“先預算、后支出”的基本原則,嚴格按照年度預算要求執行,嚴禁私自增加預算、刪減預算;對新增預算必須嚴格控制,如果不得不增加預算,則需要優先從內部資源協調入手解決;落實項目前期調查、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為了提升預算執行率,需要對項目預算編制逐個分解,為后續預算執行工作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第三,創新預算編制模式。在新時期,傳統預算編制模式已經逐漸出現疲態,事業單位應該創新預算編制模式,制定標準化預算編制流程,推動定額標準體系構建。事業單位應根據各部門穩定投入、支出明細等信息,歸納出業務支出標準,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標準化預算申報流程;對當前單位使用支出清單進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標準,以事業單位內部流程審核標準為基礎完成預算編制,為上級財政部門了解單位預算提供依據,也為上級部門構建統一平臺奠定基礎,以便能夠及時調整策略,解決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低的問題。
3.3 細化預算執行工作,加強約束控制
第一,進一步細化預算執行工作。事業單位應該立足自身實際情況,根據預算報告、項目情況等,將預算執行工作內容細化分解到不同部門、崗位當中,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幫助員工樹立責任意識,為提升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效率奠定基礎[5]。第二,強化預算管理。在細化預算執行分工后,事業單位應該根據具體項目進度作出安排,按項目進度執行預算方案、公布執行安排等,避免出現隨意更改預算的情況,杜絕出現挪用資金、超預算支出等問題。第三,建立科學的預算審核機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嚴格審核,確保預算執行規范、合理,在具體執行中一旦發現偏離預算方案的情況,必須深入分析原因,對于人為因素導致的情況則需要嚴肅處理,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6]。第四,不斷提升預算執行信息化程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預算編制任務量增加,預算編制中各部門溝通交流尤為關鍵,必須做好數據處理工作。因而要求事業單位進一步推動信息化改革,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打造預算管理平臺,將單位預算編制方案、預算執行指標、執行情況、考核結果等上傳到平臺,各部門借助平臺分享信息、傳遞信息,保證信息傳遞及時、有效、準確、真實。通過信息化平臺落實預算審核,對預算執行是否規范、合理進行判斷,對其中的潛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升預算執行效率。第五,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單位會計科目進行準確分類,明確賬目標準,嚴格按照會計核算要求開展工作。通過計算機等工具對單位往來款項進行核查,減少工作失誤,為預算執行工作奠定基礎,促進單位預算執行率的提高。
3.4 從嚴監督預算執行,跟蹤預算執行過程
第一,事業單位應該成立專門的內部監督控制部門,保證該部門的獨立性,選調熟悉業務運作以及經費使用的人員,加大對單位預算執行的監督力度。每年年末,應該制訂單位下一年度的預算監督計劃,并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開展全方位審計,形成書面預算執行審計報告,以便單位領導能夠更好地了解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同時,為了保證預算執行監督效果,應該將內部監督滲透到預算執行各環節,對關鍵崗位進行重點控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推行審計人員入駐制度,對預算執行過程實施精細化跟蹤,全面掌握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及時對不合理內容作出調整,提升預算執行的規范性、科學性。積極推行預算執行責任制,根據預算執行審計結果,對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整改。第二,為了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事業單位應該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單位內審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加強與審計機構的交流,積累更多的經驗,將更加先進的審計技術、審計模式引入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監督體系。第三,發揮公眾監督作用。事業單位預算執行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事業單位應該落實預算公開制度,提高公眾對預算執行的關注度,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規要求,及時向社會公眾公布單位預算執行情況,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
3.5 全面分析預算執行效果,將其與考核獎懲掛鉤
第一,事業單位應該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全面分析,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問題出現的原因。事業單位需要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切勿出現隨意調整預算的問題,縮減不必要的開支,每個月定期召開單位預算執行會議,對單位各部門預算執行效果進行總結、分析。對于預算執行排名靠后的部門,則可以通過分析研討會等形式,找出問題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事業單位應對單位每個月的資金預算安排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分析各部門的預算執行進度。充分利用財政部門預算管理平臺,對單位各月的預算支出實施動態化管理,深入分析預算執行存在的不足,以便可以及時作出調整。第二,落實預算執行績效考核,加強對預算執行分析結果的使用,將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起到良好的激勵效果。事業單位應該積極開展自我考核評價,定期對比預算執行進度和預算執行方案的差距,在前期制定明確的預算執行目標,并對預算執行過程實施全程化監督。在設置預算執行考核目標過程中,應該考慮預算執行各環節要素,將預算執行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并將其與預算審批、預算申請等掛鉤,對事業單位各部門起到良好的激勵效果,促進預算執行率的穩步提升。
4 結語
事業單位是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而預算管理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提升單位預算管理質量及預算執行率對于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當前,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預算執行率相對較低,無法滿足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因此,事業單位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全面落實預算執行計劃,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監督、預算執行考核等多個維度出發,創新預算管理模式,促進單位預算執行效率的提升,為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永宏. 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的內控對策研究[J]. 大眾投資指南,2021(9):46-47.
[2]孫超. 提高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的內控對策探討[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2(12):148-150.
[3]陳晉霞. 基層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 大眾商務,2021(8):176-177.
[4]趙燕.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 財會學習,2021(19):85-87.
[5]張勤勤. 提高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的內控對策研究[J]. 產城,2021(12):208-209.
[6]陳強. 提高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的內控對策分析[J]. 財會學習,2022(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