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娟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6.048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有關部門要將“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心,加強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提高資源整合和利用能力,滿足村集體發展的實際需求,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基礎,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提供助力。本文簡單闡述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意義,并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優化措施,以期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村級財務管理;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F20文獻標志碼:A
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村級財務管理是財務工作合規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保障,能夠幫助村集體對各種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科學調配,有利于農村存量資產的盤活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需要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但在具體工作中,部分地區存在財務管理意識薄弱、制度不完善、監督不規范等問題,影響村級財務管理的質量,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基于此,對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意義及路徑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意義
1.1 滿足村集體資產規模擴大需求
農村“三資”的內容包括集體資金、農村集體資源、農村集體資產。在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可以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和核驗,從而更加科學地對農村資產進行調配和利用,滿足村集體資產規模擴大的實際需求,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規范性,增強農村集體組織的凝聚力,使農村居民獲得更多的收入,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為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的高效落實奠定基礎,為農村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助力[1]。
1.2 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
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農村經濟相較于城市,在發展規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但其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村級財務管理與農村資源的分配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是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建立統一規范的管理模式,根據經濟事項實際需求進行“三資”的科學分配,對各類資金的實際使用效果進行準確評估,結合結果對資金分配方案進行動態調整,從而更加安全、高效地利用財政資金,為鄉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1.3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展村級財務管理,不但能夠按照硬性標準進行鄉村基礎項目建設,而且能夠更好地滿足村民的精神需求,為鄉村地區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長足進步奠定基礎。在開展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可以更好地對鄉村建設資金進行科學調配,對資金使用過程進行動態監督,有效防范可能出現的貪污腐敗問題,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提供助力。
2 鄉村振興戰略下村級財務管理的問題
2.1 財務管理意識薄弱
村級經濟組織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重要主體,在為農民帶來更多收入的同時,也面臨一定的問題,而財務管理意識薄弱是其中的主要問題,會給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帶來危害。部分鄉鎮干部對于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缺乏重視,對于財務管理有關知識缺乏了解,認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只是負責對財政撥款收支情況進行記錄,未建立科學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和績效評價體系,無法對村級經濟活動的開展過程進行動態控制,從而影響財務管理工作效用的發揮,容易出現各種違規問題。
2.2 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是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順利推進的基礎,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地區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未能結合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對有關制度進行修正,存在總賬科目設置不科學、明細賬目不詳細等問題,增加報表編制和財務分析的難度。其次,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過于粗放,流程不夠規范,無法為經濟事項的開展提供支持。最后,財務預算流于形式,只是簡單采用估算方法進行財務收支預算,預算方案缺乏可行性,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無法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2.3 財務監督機制規范性不足
部分村民缺乏主人翁意識,未能積極參與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雖然村集體按照規定公開財務情況,但是由于村民看不懂或者不在乎,未能發揮其監督作用,容易出現資金濫用問題。同時,部分村集體未通過民主選舉形式選拔村務監督人員,或者監督人員缺乏知識儲備和工作經驗,無法對村級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影響各項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2.4 缺少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
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對于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開展質量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財務管理人員數量較少、專業水平較低,這已經成為制約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順利推進的主要因素。一些偏遠地區的工作待遇較差,環境落后,無法吸引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人員,而現有財務人員能力較差,僅憑主觀經驗進行業務數據的記錄,存在法律意識淡薄、業務不精等問題,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質量,無法滿足農村經濟高速發展的實際需求。
3 鄉村振興戰略下村級財務管理的優化措施
3.1 提高財務決策民主性
財務決策是村級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各種類型經濟管理事項順利開展的指引和方向,因此要參考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結合村級財務管理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完善的財務決策機制,要求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在深入了解有關內容的基礎上,編制和落實民主決策機制,保證財務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在制定和實施重大村級財務決策時,要全面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使社會公眾深入了解財務決策的實施情況和積極意義,保證財務決策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性[2]。各級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意識,深入了解村級財務管理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村級財務管理具體的實施效果,為財務決策的制定奠定基礎。鄉鎮單位要對有關管理人員進行財務管理知識的宣傳,對領導干部和基層職工進行培訓,積極學習最新的財務管理知識,樹立正確的財經法律意識,深入了解有關的政策方針和法律法規,從而按照規范化流程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有關單位要結合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實際需求進行硬件設備的購置和系統軟件的更新,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持續完善辦公基礎設施,從而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為財務決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3.2 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有關部門要結合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等進行優化,根據新型經濟業務事項和經濟結構變化對會計總賬科目與明細科目的設置進行調整,詳細說明具體業務的賬務處理方法和科目歸屬情況,建立規范化的財務審批流程和賬目處理標準,健全村級單據管理制度和檔案管理制度,確定違規問題的處罰措施,從而保證財務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和規范性,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引[3]。同時,在開展村級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將內控機制覆蓋到經濟事項的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在事前對經濟活動的合規性進行判斷,建立完善的財務預算制度和業務申請制度;在事中對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監督,加強對業務審批、工作落實、現金結算等環節的控制;在事后通過財務審計、績效考評、責任追究等,保證財政資金的高效利用,為村集體財產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村集體要將財務管理制度與村規民約進行有效結合,在具體實踐中要對有關理論進行不斷優化,保證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此外,在開展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對預算管理工具的應用,對農村資金的支出情況進行全面監控,有效提高財政資金利用效率,為項目建設和經濟事項的順利開展提供助力。有關部門要結合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實際需求對管理機構進行科學設置,對各個部門員工的職責權限進行合理設計,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為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支撐。要加強對互聯網和信息系統的應用,采用內部控制管理模式,結合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要求進行系統優化,及時發現各項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并進行調整,避免出現職權濫用問題。
3.3 加強有關主體政策學習
首先,要組織村會計、經管站財務人員進行鄉村振興戰略有關知識的學習,加強他們對“五個振興”的認識,使他們深入了解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生態優化、組織完善之間的關聯,要求有關人員結合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實際情況全面梳理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要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例如,村會計在學習中認識到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信息系統應用頻率低、人員責任意識淡薄、數據統計不全面等問題,可以積極學習信息系統操作技術,強化自身責任意識,深入業務活動收集財務數據,從而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其次,要加強經管站與村會計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持續優化村級財務管理明細。有關人員要對村集體的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全面統計和詳細分類,準確記錄資產管理數據,保證賬目的真實性。例如,管理人員要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對林地、荒地、河灘等情況進行全面統計,保證數據的清晰準確,推動管理會計思維下沉,實現鄉村經濟的業財融合[4]。第三,縣級經管站要順應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對各個部門的職責權限進行明確,全面整合內部資源,建立科學完善的培訓教育體系,組織村級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國家政策的學習,使他們全面了解最新的經管理論和實踐經驗,結合他們的實際能力進行培訓內容的優化,從而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經管站要積極學習其他地區的優秀經驗,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優秀財務管理人員到農村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進行學習,掌握最新的村級財務管理法律法規和管理方法,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和合同意識,從而為各類項目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持。最后,經管站要建立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度和績效考核機制,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行為、方法、能力進行考核,并將結果與獎懲機制進行對接,從而提高村級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4 優化財務監督機制
首先,提升財務管理中村民的主體監督地位。有關部門要積極在農村進行政策宣傳和法治教育,激發村民參與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村民中挑選精通財務管理知識且具有較高道德素養的人才擔任村民監督代表,負責代表全體村民行使監督權力,及時發現和反饋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各項工作的規范進行提供助力。其次,強化有關部門的外部監督。鄉鎮政府各個部門要認真履行自身財務監督職能,通過收支審計和專項審計相結合的方式,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規范性進行檢查,及時將審計結果反饋給村民和有關管理人員,通過政府監督的介入,為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支持[5]。最后,完善村級財務社會審計制度。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體現出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特點,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財務社會審計模式,組織具有較強專業管理水平和財務管理經驗的注冊會計師,按照規范化和科學化的審計流程和審計方法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審計監督,并結合審計意見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模式的優化提供可行性建議。
3.5 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要建立科學完善的培訓機制,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為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第一,優化村級財務管理人員任用機制。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進行基層財務管理人員選拔時,要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作為重要的標準,優先配備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和較高職業素養的財務人員,為各項工作的高效落實奠定基礎。第二,加強村級財務管理人員培訓。政府部門要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專項技能培訓,深入學習財務管理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特別是要對財務人員進行“三資”管理、財政資金補貼管理、涉農資金使用管理等專業業務技能培訓,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第三,村級領導干部要定期組織村民召開會議,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廣大村民進行財務管理有關政策的宣傳,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財務管理理念,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發揮他們的監督作用,為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開展提供保障。第四,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會計隊伍,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持續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做好村級財務管理有關人員的組織協調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使他們可以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落實工作,為村級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最后,有關部門要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支持,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人力、物力、資金投入,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數據的快速傳遞和實時共享,為村級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4 結語
村級財務管理是國家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內容,能夠發揮財務管理的杠桿作用,有效整合和利用各類資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助力。有關部門要積極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政策學習,優化財務監督機制,加強管理人員培養工作,保證財務決策民主化,從而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為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孫永彩,馬志遠. 鄉村振興戰略下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路徑探析[J].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22,32(5):3.
[2]楊雪晴,劉國峰.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優化路徑探討——以辛集市為例[J]. 山西農經,2023(8):144-146.
[3]張弛.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山西農經,2022(15):126-128.
[4]張平,楊懷宏,高娟,等. 鄉村振興戰略下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 黑龍江糧食,2023(3):3.
[5]李金志. 新形勢下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J]. 首席財務官,2021,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