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艷常林英 李麗
(洛陽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屬于一種呼吸重癥,多發生于早產兒,原因之一是早產兒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PS),使肺泡萎縮,進而發生肺泡不張、肺液轉運障礙[1]。NRDS 患兒表現出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皮膚青紫、吸氣性三凹征等臨床癥狀,晚期NRDS 患兒胸部X 線檢查可見“白肺”征象[2]。其發病原因與早產、母親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患有糖尿病、胎兒窘迫、胎盤早剝等因素有關。
外源性PS 是臨床上治療NRDS 的常用方法。PS由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合成分泌,主要成分包括磷脂和肺表面活性物質蛋白,人工合成型和動物源性是治療NRDS 的兩種主要外源性PS[3]。呼吸嚴重不暢是NRDS 最典型的表現之一。機械通氣是臨床常用的通氣治療方案,通過借助機械裝置代替、控制自主呼吸,可維持氣道通暢、提高通氣量,從而改善患兒換氣功能。有研究表明使用PS 治療可以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和氧療時間,并降低支氣管發育不良的風險[4]。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PS 輔助機械通氣治療NRDS,旨在分析該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對肺功能的影響和臨床應用安全性。
回顧性收集2020 年5 月至2023 年9 月在本院收治的NRDS 早產患兒62 例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新生兒RDS 診斷標準,參考《實用新生兒學》第4 版中相關標準[5];胎齡<37 w,體質量≥1000 g;胸部X 線檢查可見RDS 特征性病變;符合機械通氣指征;單胎;適用本研究涉及治療方案。排除標準:嚴重先天畸形;合并羊水吸入綜合征、胎糞吸入綜合征、先天性呼吸道畸形等疾病;無自主呼吸;肝腎功能不全;因病情等原因調整治療方案。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兒家屬知曉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機械通氣,30 例)和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聯合PS 治療,32 例)。其中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胎齡30-35 w,平均胎齡32.41±3.75 w,病程2-6 h,平均病程4.92±3.90 h。觀察組男21 例,女11例,胎齡32-35 w,平均胎齡33.26±3.86 w,病程2-4 h,平均病程4.45±3.86 h。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機械通氣。根據患兒病情行常規治療,給予靜脈補液、糾酸、營養支持、抗感染治療。機械通氣治療使用英國SLE 小兒呼吸機(型號:SLE5000),呼吸機初設參數:機械通氣模式選擇最常用的SIMV 模式,呼吸頻率(RR)40-60次·min-1,吸氣時間0.3-0.5 s,PIP 12-25 cmH2O,PEEP 4-7 cmH2O,FiO240%-80%,氧流量為8-10 L·min-1,平均氣道壓力0.8-1.4 kPa,PaO2保持在60-90 mmHg,后根據血氣分析和生命體征監測調整呼吸機參數。病情好轉后撤離呼吸機或改為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PS 治療。常規治療和機械通氣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PS(北京雙鶴藥業有限公司,批準號:國藥準字H20052128,規格: 70 mg/支)氣管內給藥治療,具體治療操作:患兒行氣管插管,給藥前吸凈氣道分泌物,將PS 加熱至37°,經氣道滴入,首次給藥劑量70-100 mg·kg-1,使用復蘇氣囊手動加壓給氧3-5 min,給藥后6 h 內不予吸痰操作。根據病情需要二次給藥者需間隔6-12 h。PS 用藥次數、頻率應依據患兒具體情況,由醫生具體給藥。
兩組患兒均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呼吸機撤機指征:患兒NRDS 癥狀消失,FiO2<40%,動脈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2)<65 mmHg,PaO2>50 mmHg,平均氣道壓力<0.6 kPa,胸部X 線檢查正常。
兩組均連續治療2 w。
1.3.1 臨床療效評估
治療2 w 后,臨床療效的評價標準為:患兒血氣分析結果正常,呼吸平穩,胸部X 線檢查正常,評為治愈;血氣分析結果和呼吸有好轉,但胸部X 線檢查顯示異常,評為有效;各項指標均未發生變化,評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6]。
1.3.2 肺功能檢測
治療前、治療2 w 后使用肺功能儀(英國比特樂BTL,型號:BTL-08 Spiro)進行肺功能檢測,記錄患兒肺動態順應性(CD)、氧合指數(PaO2/FiO2)、吸氣阻力(RAWO)的指標變化,CD 和PaO2/FiO 上升,RAWO 下降表示肺功能有所改善。
1.3.3 住院及呼吸機使用時間記錄
患兒出院后,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以及呼吸機使用時間。
1.3.4 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
治療2 w 后,分析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動脈導管未閉、氣胸、呼吸暫停、肺氣腫等并發癥。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兩組CD、PaO2/FiO2均上升,RAWO 均下降,且觀察組CD、PaO2/FiO2高于對照組,RAWO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比較(±SD)

表2 兩組肺功能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治療前比較,bP<0.05。
?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平均呼吸機使用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SD 或n(%))

表3 兩組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SD 或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韓晗等研究表明PS 治療可以恢復肺順應性,改善肺通氣、不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并縮短住院時間[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CD、PaO2/FiO2上升,RAWO 均下降,且觀察組患兒CD、PaO2/FiO2高于對照組,RAWO 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平均呼吸機使用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PS 輔助機械通氣治療可以糾正患兒缺氧情況,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這是由于PS 可調節肺泡表面張力,維持肺泡順應性和肺泡與毛細血管間的液體平衡,既彌補PS 分泌不足的缺陷又消除血漿滲出物、炎癥物質對PS 活性的抑制作用,使肺泡膨脹,停止繼續萎縮,肺順應性下降,減輕呼吸困難。此外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可能為外源性PS 的輸入,可以彌補患兒內源性PS 分泌不足的缺陷,防止病情繼續惡化。同時機械通氣能輔助患兒進行呼吸,維持患兒吸氣、呼氣末正壓通氣,使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因此針對NRDS,PS 輔助機械通氣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與陸紅武等研究一致[8]。
在臨床療效基礎上,本研究還比較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情況和安全性,證明PS 輔助機械通氣可以促進NRDS 患兒的肺功能恢復,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PS 輔助機械通氣治療NRDS 可以有效促進患兒肺功能恢復,臨床療效顯著,且應用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