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科朱慶博劉艷
(1. 南陽市中心醫院婦科,河南 南陽 473000;2. 南陽市中心醫院醫務科,河南南陽 473000)
宮頸癌屬于婦科常見的惡性疾病。在全球內,宮頸癌發病率為每10 萬人中,約13 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中,約7 人[1]。宮頸癌主要治療為手術及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隨著化療藥物的不斷發展和臨床研究,化療對諸多宮頸癌患者而言療效理想,且逐漸成為宮頸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研究表明,在化療過程中,宮頸癌使用多種藥物聯合可提高輔助治療作用,避免癌細胞進一步增殖和轉移,進而取得良好的預后情況[2]。
目前,臨床已經證實以鉑類作為宮頸癌化療的基礎,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但具體聯合方案仍未得到統一意見[3]。伊立替康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型化療藥物,屬于水溶性喜樹堿類前體藥物,具有細胞毒的作用[4]。紫杉醇屬于二萜生物堿類的化合物,抗癌活性強,在臨床上已經廣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治療中[5]。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伊立替康、紫杉醇聯合順鉑對宮頸癌的治療效果,以及對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微管相關蛋白1 輕鏈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水平的影響。
回顧性分析本院2020 年3 月至2023 年4 月收治的122 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均經病理檢查確診,且符合宮頸癌相關診斷標準[4];一般資料齊全;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近期未進行宮頸癌相關放化療;經輔助檢查發現,未出現遠處轉移灶;排除標準:肝腎功能指標異常者;伴其他惡性腫瘤;言語無法交流,耐受性較差者;哺乳期、妊娠期婦女。
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將患者分為IP 組(伊立替康+順鉑治療,60 例)和TP 組(紫杉醇+順鉑治療,62例)。其中IP 組年齡33-64 歲,平均年齡49.37±8.11歲,病理類型:鱗癌55 例,腺癌4 例,腺鱗癌1 例,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分期[4]:Ⅰb2 期7 例,Ⅱa 期19 例,Ⅱb 期34 例,分化程度:中高分化癌46 例,低分化癌14 例;TP 組年齡35-63 歲,平均年齡48.73±8.02 歲,病理類型:鱗癌55 例,腺癌5 例,腺鱗癌2 例,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分期:Ⅰb2 期8例,Ⅱa 期20 例,Ⅱb 期34 例,分化程度:中高分化癌47 例,低分化癌15 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者化療開始前常規應用5-HT 受體拮抗劑,防止嘔吐,且持續3 d 對癥支持補液至少2500 mL,保證尿量2000 mL 以上。
在此基礎上,兩組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兩組均行2 個療程,1 個療程為21 d,且2 個療程間需間隔21 d。化療過程中需嚴密監測患者肝腎功能及血常規,骨髓抑制者,給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IP 組采用伊立替康+順鉑治療。
治療第1 d 靜脈滴注順鉑(錦州九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1020212)70 mg·m-2和伊立替康(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79)80-100 mg·m-2,第8 d 靜脈滴注伊立替康80-100 mg·m-2。
TP 組采用紫杉醇+順鉑治療。治療第1 d 靜脈滴注順鉑70 mg·m-2和紫杉醇(海南通用康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71)135-175 mg·m-2。
1.3.1 臨床療效
以WHO 的實體瘤療效標準進行評價。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即病灶完全消失并維持4 w;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即病灶減少50%以上,并維持4 w。
疾病穩定(Disease stabilization,SD)即病灶減少30%或病灶增加小于20%,并維持4 w;疾病進展(Disease progression,PD)即病灶增加25%或者出現新的病灶。總有療效=(CR+PR)/n ×100%[5]。
1.3.2 CYFRA21-1、VEGF-C 及LC3-Ⅱ水平
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以3500 r·min-1離心15 min(半徑8 cm)取血清,采用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CYFRA21-1 水平,應用雙抗夾心酶聯免疫法檢測VEGF-C 及LC3-Ⅱ水平。
1.3.3 毒副反應
以WHO 化療毒副作用為評價標準,分為0-Ⅳ度,0 度即未出現毒副作用,Ⅰ度即輕度毒副作用,Ⅱ度即中度毒副反應,但可耐受,Ⅲ度即重度毒副反應,且不可耐受,Ⅳ度即出現嚴重的并發癥[5]。
本文所有數據采用SPSS22.0 軟件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D)表示,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方差不齊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
計數數據以例或率(n 或n(%))表示,并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IP 組與TP 組總療效率分別為56.67%、79.03%,TP 組總療效率顯著高于IP 組,見表1。

表1 兩組總療效率比較(n(%))
兩組治療后CYFRA21-1、VEGF-C 及LC3-Ⅱ水平均顯著下降,且TP 組CYFRA21-1、VEGF-C 及LC3-Ⅱ水平均顯著低于IP 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CYFRA21-1、VEGF-C 及LC3-Ⅱ水平比較(±SD)

表2 兩組CYFRA21-1、VEGF-C 及LC3-Ⅱ水平比較(±SD)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間比較,△P<0.05。
?
TP 組0 度、Ⅰ度例數占比顯著高于IP 組,Ⅲ度例數占比顯著低于IP 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毒副反應比較(n(%))
順鉑是一種含鉑的抗癌藥物,主要是利用其DNA 結合的特性,對DNA 的功能造成毀壞,最終能夠使腫瘤細胞死亡。紫杉醇和伊立替康近年也被臨床廣泛應用于宮頸癌化療中。因此,針對伊立替康、紫杉醇聯合順鉑在宮頸癌化療中的具體療效,本研究對其進行比較與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IP 組與TP 組總療效率分別為56.67%、79.03%,TP 組總療效率高于IP 組,TP 組0度、Ⅰ度例數占比高于IP 組,Ⅲ度例數占比低于IP 組,說明紫杉醇聯合順鉑療效優于伊立替康聯合順鉑,且毒副反應更低,既往研究相似[3]。伊立替康是喜樹堿的一種半合成衍生物,屬于第一個特異性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在肝臟內經羧酸酯酶裂解轉化為SN-38 起到一定作用,SN-38 主要作用于癌細胞分裂的S 期,通過抑制拓撲異構酶Ⅰ,導致DNA 單鏈斷裂,無法再度連接,阻礙DNA 的復制和RNA 的合成,最終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國外有研究顯示,紫杉醇聯合順鉑較單一順鉑比較,前者可顯著改善宮頸癌患者療效[2]。紫杉醇是抗微管類的抗腫瘤藥物,通過促進紡綞體微管蛋白亞單位的聚合,而促進微管的裝配,即使在正常微管裝配所需要的介質(GTP、叁磷酸鳥苷等)缺失時,亦能產生此作用,最終形成無功能的、穩定的微管。同時紫杉醇可與微管相結合,起著“凍結”住的作用,在細胞分裂時,避免分離染色體,可以快速癌細胞的死亡。腫瘤標志物可作為評判癌癥預后的參考依據[3]。CYFRA21-1 是細胞角蛋白家族的成員之一,CYFRA21-1 升高約見40%的宮頸癌患者,且水平升高與分期和腫瘤大小相關;VEGF 是一類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其水平與宮頸癌發生具有密切關系[1]。宮頸癌腫瘤進展及預后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自噬功能異常的情況[1]。LC3-Ⅱ屬于自噬標記蛋白,有研究報道,宮頸鱗癌LC3-Ⅱ陽性率低于正常宮頸組織,與腫瘤分化具有一定聯系[1]。本研究可見 TP 組CYFRA21-1、VEGF-C 及LC3-Ⅱ水平低于IP 組,說明伊立替康聯合順鉑與紫杉醇聯合順鉑比較,后者能更有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且改善新血管生成及自噬功能。
綜上所述,與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比較,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宮頸癌臨床療效更為理想,可有效降低CYFRA21-1、VEGF-C 及LC3-Ⅱ水平,且安全性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