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電商平臺多點曝光是穿戴甲與市場鏈接的關鍵一步,但光靠這還遠遠不夠,如何高頻觸達消費者,打通銷售鏈路才是穿戴甲品牌未來亟須思考的問題。
因為堅信“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這些年來,95后杭州姑娘齊雪珊(化名)在手部美容上下足了血本,每個月光是護手霜就要消費近千元。除此之外,她的另一項愛好就是做美甲,幾乎每個月都會去換一次款式。建構、光療、貼鉆……各種流程下來,每次都需要耗費四五個小時且價格不菲。最近,齊雪珊很少再去傳統美甲店消費,而是迷上了“5分鐘美甲”。
“5分鐘美甲”,顧名思義就是在5分鐘內便可以完成的美甲,即穿戴甲,它可以反復佩戴和摘取。以往,在傳統美甲店里,一名美甲師每天最多服務4~6名客人,服務一名做純色美甲的消費者就需要近兩個小時,若另加畫圖、貼鉆等要求,則需要更長時間。因此,消費者平時到店做美甲都需要提前預約。“5分鐘美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不僅大幅縮短了美甲時間,還讓它變得像衣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搭配,實現穿戴不斷更新迭代。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穿戴甲主要為以下兩種:一種是機器流水線生產,圖案較為單一,無法做到完全貼合用戶甲型,但勝在便宜;另外一種是市場上手工定制的,可依據用戶的甲型與喜好設計相應的款式,但由于是純手工制作,所以無法大批量生產。
穿戴甲最初興起于歐美市場,風靡于日本。2006年,這一概念被引入中國,2022年開始在中國市場走紅。據調查,2022年有超過六成的中國消費者通過購買穿戴甲進行美甲消費。盡管如此,穿戴甲在中國的滲透率不足5%,與北美國家60%的滲透率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這證明穿戴甲在中國市場仍有大量的“掘金”商機。
NAILOOK也許正是洞見了其中的商機,在線下各大商場開啟了“5分鐘美甲”事業。2023年8月,NAILOOK首店在杭州嘉里中心負一層開業,大批年輕女孩前去探店,開業當日門店業績破一萬元。這個數字聽起來并不多,但放在均價49~59元的店鋪來看實屬不易。除了NAILOOK,大量類似的“5分鐘美甲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在一些商場里,甚至還出現了販賣穿戴甲的自助售賣機。
穿戴甲的火熱并不局限于線下,乘著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臺的東風,穿戴甲更是以便捷、多款式、高性價比等優勢收獲諸多忠實粉絲,張小雅(化名)便是其中一員。她在某電商平臺直播間一次性購買了11套穿戴甲,花費了450元。“當時我很無聊,于是便刷抖音看直播。賣家說‘買十送一’的時候,我一激動就買了11套穿戴甲。因為在線下的美甲店,這個價格可能只夠做一次。我現在基本上都不去做美甲了,穿戴甲就能滿足我的所有需求。”
從張小雅的敘述中不難看出,在直播電商平臺多點曝光是穿戴甲與市場鏈接的關鍵一步。但光靠這還遠遠不夠,如何高頻觸達消費者,打通銷售鏈路才是穿戴甲品牌未來亟須思考的問題。
對此,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作為快時尚新零售“單品”,穿戴甲品牌要有明確的品牌認知,以“時尚”“個性”“獨特”“實惠便捷”為戰略,建立一站式服務意識,以此獲客、拓客。此外,著眼布局海外渠道同樣值得思考。
據悉,穿戴甲在北美國家的滲透率較高,在TikTok平臺上,與“Nails(美甲)”相關標簽的搜索量已超千億,其中“Wear armor(穿戴甲)”占比超過七成。由此可見,國外穿戴甲市場大,需求廣但產品價格高,這于國內美甲品牌和從業者而言,是個出海的好時機。在此情況下,美甲品牌及從業者如若能洞悉國外美甲市場趨勢,生產出新穎獨特且符合消費者喜好的實惠產品,再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增加品牌曝光度,邀請當地達人助陣,便可率先完成出海,搶占國外穿戴甲“腹地”。
如果單純地把穿戴甲定義為服務業,那行業的天花板就會變得有限。此時,不妨轉變一下思路,將傳統的服務業轉換為快時尚零售行業,如此一來,穿戴甲的發展空間和市場都將會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