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都在努力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但是,人生最難得的是懂得放棄。
在繁忙的職場中,我們時常陷入瑣事的泥沼,疲憊不堪。目標與期望如同五指山一般壓在心頭,讓人無法喘息。然而,有些人卻能在職場中游刃有余,他們似乎總能找到通往成功的秘訣。那么,是什么讓他們與眾不同呢?答案就是“放棄型人格”。
“放棄型人格”并非輕言放棄,而是一種明智的取舍態度。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都在努力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但是,人生最難得的是懂得放棄。登山家夏伯渝在登山的過程中,經歷過一個艱難的時刻。在那樣的高度,碰上那么大的暴風雪,是致命的。那時,登頂的時間、凍傷的概率以及各種可能突發的危險情況,都會成倍地增加。他最終選擇了放棄。一個好的登山者,不僅要懂得向上,還要學會放棄。
那些因為多種因素而放棄登頂的人,在生活中絕對是強者。因為,他能夠正確面對自己身處的環境,能在關鍵時刻果斷選擇放棄,而不是因為“放不下”和“舍不得”,最終讓自己陷于被動。
金牌經紀人楊天真就稱自己擁有“放棄型人格”,她會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確定一個清晰的價值排序,并且按照最核心的目標嚴格地界定所有的事物,一旦發現這件事情并不能促成目標的最終達成,就果斷放棄。擁有“放棄型人格”的人必是職場中的聰明人,他們懂得如何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知道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棄。他們不會讓瑣事和無謂的煩惱“內耗”自己,而是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集中精力去完成與目標相符的任務。
如何培養“放棄型人格”呢?
1.明確目標。在職場中,我們需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而不是模糊的、籠統的,甚至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明確的目標能夠讓我們更加專注于實現它,而不是被其他瑣事分散注意力。可以拿出一張紙,寫下自己的若干目標,并不斷做減法,最后留下的那個就是你最需要的目標。
2.明確行動。我們的時間價值如何最大化,聚焦于更有意義的事?我們需要清晰羅列任務,大事化小,小事分解為可執行單元、模塊,保持專注,給自己以緊迫感。
3.學會取舍。一旦確定了目標,我們需要學會舍棄與目標無關的一切。這并不是說要我們完全放棄其他的工作和學習機會,而是有選擇性地進行取舍。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那些對我們的目標最有幫助的事情上,不要讓其他的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4.承受壓力。舍棄之后,便是承受。我們需要承受舍棄所帶來的失落感、空虛感,承受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這就需要我們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時保持冷靜,穩定好情緒,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5.時刻提醒。很多時候,我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偏離,因此要時刻提醒自己回歸初心和目標。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實現目標的方法更完善,而不是偏離或衍生新的目標,這是因為每次的偏離都是對自己的質疑甚至是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6.不斷學習。如同大學畢業寫論文需要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一樣,達成一個目標,也會用到相應的一些知識和技能。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能力,通過建立有利于目標實現的人際關系網,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是100%,就是0。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在應該付出的時候100%投入,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極致的100%的收獲。作為年輕的職場人,我們需要在明確目標后,學會放棄,用“目標導向”取代“情緒導向”,專注能夠改變的事情,看淡無法改變的事情,不斷在實現目標中獲得自我肯定和正向反饋。
(編輯 季天明 29855486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