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杰
在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中,線上B2C銷售模式逐漸成為電商平臺的主要商業模式,隨著其在社會上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電商平臺的銷量逐年升高,利潤不斷增長。隨著新收入準則的頒布,電商平臺也應緊隨政策變化,處理在收入確認上發生的變化。本文以京東商城為例,在新收入準則的基礎上,結合其B2C線上銷售模式特點,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
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以天貓、京東、拼多多為首的電子商務平臺迅速占據相關市場,大多數典型的電商平臺主要商業模式為線上B2C。如今雙十一、百億補貼等活動層出不窮,同時也給電商平臺帶來了巨大利潤。隨著2021年新收入準則的實施,其對企業會計準則14號收入準則作出了新的規范。雖然新收入準則未對電商企業作出明確要求,但電商平臺也應逐漸實施規定。京東商城作為典型的B2C電商平臺,選取其作為研究對象,從其業務特點和商業模式出發,對京東商城的業務的收入處理進行分析,探討新收入準則對其產生的相關影響。
(一)B2C電商平臺主要概況。目前,我國大多數電商平臺都采用的是線上B2C銷售模式。其中,自營類電商平臺都存在大量的B2C供應鏈。同時,電商平臺的主營產品涉及多方面,其平臺規模也參差不齊。具體的電商平臺可以分為四類,從經營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平臺類與自營類以及平臺加自營類。從主要業務分類可以分為綜合類平臺以及垂直類平臺。從主營業務可以分為百貨、電子、化妝品等,另外可按照其平臺規模分類,最后還可按照平臺的發展分類,包括網絡零售和分銷渠道等。
(二)新收入準則對B2C電商平臺的影響。新收入準則提出了五步模型法,分別為識別與消費者訂立的訂單及合同、分析識別在合同中需履行的具體義務、確定雙方的交易價格、將價格分攤到每一方需要實施的義務,最后為在履行雙方義務時進行收入確認。新收入準則的頒布與實施對各行業帶來的新的收入確認方法,對各行業的具體要求也有所不同。新收入準則對B2C電商平臺的影響可以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為銷售環節,在新收入準則規定“平臺應當按照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的交易價格計量收入。交易價格是指平臺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當電商平臺發放津貼購物券時,判斷是否屬于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之后根據客戶最終下單的實付款正確計量收入。第二為配送環節。在B2C電商平臺中主要有兩種配送方式,像淘寶、拼多多大多為第三方物流派送,像京東擁有自己的物流,就屬于自營物流配送。在新收入準則中對“控制權的轉移”作出了明確規定,平臺將商品提供給物流時,快遞進一步將包裹轉交給客戶時,客戶進一步在平臺上確認收貨,此時才完成整個配送服務。第三為售后服務。在線上B2C模式中,電商平臺推出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這就使得消費者收到商品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退款等活動。在新收入準則下,平臺應將售后所發生的一切情況考慮在內。在商品退回時將金額進一步確認為負債,剩余金額確認為收入。收入的確認時點都必須是在客戶取得商品控制權時,也就是客戶確認收貨且確認付款時。另外,還需要同時確認與商品退貨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
(一)公司簡介。京東商城是中國最大的綜合網絡零售商之一,也是電子商務平臺在早建立的一批受消費者歡迎的電商平臺之一。隨著我國互聯網大背景的不斷發展,京東商城已逐漸成為集銷售家居百貨、化妝品、圖書、家電、數碼電子等12大類的全線銷售平臺。京東商城供應鏈不斷擴大,在中國經濟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明顯,同時已建立華東、華北等六大物流中心。京東不斷優化自身服務,形成了集銷售、物流等多功能的B2C平臺。本文選取京東商城為主要研究對象,因為其作為行業典型,可以更好地分析B2C電商平臺的業務模式。同時,對京東商城的實際會計處理進行分析研究,探索新收入準則對其財務產生的影響,從而提出對策與建議。
(二)運營模式。京東的運營模式主要分為自營模式以及第三方入駐模式。京東自營模式是指直接從廠家進貨,然后在商城里通過加價的方式銷售。通過自營銷售的商品,京東商城根據訂單地址,匹配出最適合配送的倉庫。這種自營方式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商譽。第三方入駐模式是京東鼓勵個體商家在平臺上獨立經營,京東商城通過收取不同的費用,將第三方分為代銷代管全權委托、商家授權京東出售權利以及快遞運輸、商家自行負責或者在自行負責的基礎上交給京東運輸四種形式。
(三)京東商城各交易環節收入處理情況。1.銷售環節。在京東自營模式下,京東作為承擔風險的一方,在新收入準則下,相當于取得了貨品的控制權。當貨品售出并確認收貨后,平臺將客戶實付款全額確認收入。在第三方入駐模式下,在收到店鋪入駐費用的基礎上,京東還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對其所售商品進行收費。第三方入駐的店鋪并沒有將控制權轉移給京東,但其作為銷售平臺,應該根據新收入準則的規定,恰當進行收入確認。2.配送環節。京東擁有自己的物流系統,此時其物流服務也成為確認收入的一個重要環節。當消費者在平臺下單后,商品派送時效不斷提高,提高了消費者對京東的信心。京東物流時效性強,一般都能實現當日達或者次日達。同時,京東物流對退換貨所收取的費用具有一定差異性,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客戶,推出會員服務以及向顧客發放物流券等形式,其最終都會影響收入的確認。根據新收入準則的規定,京東應該按照單方所履行的義務價值進行合理分攤。3.售后環節。各大電商平臺為了爭奪交易訂單以及擴大平臺影響力,會給消費者在售后環節予以一定的承諾。即使在消費者確認收貨后,仍然可以退換貨。此時,新收入準則對售后服務的要求處理要更加嚴格謹慎。在客戶確認收貨后退回的商品,要即時確認相應的資產和負債。
(一)對收入與計量的影響
1.以控制權轉移作為收入確認時點。京東主要采用的是線上B2C銷售模式,主要有四個收入確認時點:(1)客戶完成平臺訂單支付并通知賣家訂單已支付;(2)平臺或賣家將商品發出,物流已接收;(3)快遞即時到達,買家在平臺確認收貨;(4)買家未退換貨,且退換貨服務截止在新收入準則下,收入確認時點的確認與控制權轉移相關。當京東商城完成訂單配送買家確認收貨后即為控制權轉移,當退換貨服務完成時,此筆訂單就擁有了收款的權利。與舊收入準則不同,舊收入準則在發出商品時就可以確認收入,這樣收入存在提前確認的風險,當發生消費者需要退換貨時,會對收入的確認產生一定的影響。
2.對多重交易安排合同的會計處理提供指引。新收入準則對收入的確認提出了相應的五步模型。簡要來說,第一步為平臺與客戶之間建立合同訂單,第二步為平臺與客戶之間明確自己在合同中應履行的義務。第三部為計量交易價格,第四步為分配每一方的交易價格至履約義務,最后一步為在履行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在B2C線上銷售模式下,應根據新收入準則的規定,結合京東商城平臺特點,對五步模型法進行具體操作:(1)在平臺上接收客戶已付款的訂單,當在平臺訂立訂單時,合同的效力就已產生。(2)京東商城對自己所履行的單項業務進行識別,對其產生的訂單傭金、配送服務等進行有效劃分。(3)確定出交易的實際金額,不要忽略滿減、優惠券等的抵扣。(4)把交易價格分到每一個履約義務上。比如對于第三方入駐的商家,其訂單金額為200元,那平臺如果按6%收取傭金,此時京東應確認收入12元,當第三方入駐商家采用京東物流進行配送服務時,此時京東就要加收每筆訂單的物流費。(5)確認收入。新收入準則規定,當快遞交付到客戶手上完成控制權轉移,此時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二)新收入準則對財務報表的影響。1.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合同資產”在新收入準則中規定企業交付一項商品有權收取貨款,但收取的貨款還取決于企業交付另一件商品的,企業有權將該收款權利作為資產。“合同負債”在新收入準則也做出了新的規定。對于線上B2C模式的平臺來說,更應注意相應的規定。在2017年新收入準則頒布后,2018年京東商城的合同負債為54326萬元,2019年合同負債為61378萬元,變動額為7052萬元。2018年京東商城的合同資產為121453萬元,2019年合同資產為106030萬元,變動額為-15423萬元,在新舊準則的變化下,其合同負債及合同資產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對利潤表的影響。新收入準則對利潤表的主要影響在收入科目。在新收入準則下,京東商城的業務結構進行了適當的變化。在消費收入科目中,2018年京東的消費收入為41610874萬元,2019年就已經到了51073396萬元,變化了22.7%。說明新收入準則強調控制權的轉移對確認收入的列報金額產生了影響。
(一)收入確認對策。根據京東商城線上B2C銷售模式特點,在線上銷售時,很多時候會發生很多商家及平臺的優惠活動,根據新收入準則對收入的確認原則,建議根據各活動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處理。在其訂單執行派送任務時,產生的費用應區分開商家與物流之間的各項合同,快遞費用也應針對會員服務進行相應減免,避免重復核算收入。京東商城作為典型的B2C平臺,應該對其物流快遞環節的會計處理進行規范操作。另外,為更好地處理退換貨服務,應對相應產生的費用進行正確的核算。
(二)加強B2C平臺部門間的有效合作。新收入準則對企業的償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響,其規定的五步模型法對合同進行了強調。在訂單生成時,合同各方的履約義務會有一定的模糊性,那么就需要B2C平臺部門加強對訂單的監控,區分好合同各方應履行的義務。為更好的辨別與確認合同,就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合作,要求其分工明確,形成團隊意識。
(三)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一個企業的會計核算離不開財務人員,在互聯網背景的高速發展下,每一年都會出臺相應的經濟政策與規定,這就要求財務會計人員要注意與學習相應的法律法規。京東商城作為線上B2C經銷的主要平臺,在新收入準則對合同以及控制轉移時點的規定上,其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必不可少。同時,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京東商城可以招聘更多財務方面的人才,提高整個財務團隊的專業性。
引用出處
[1]楊士英,王薛.新銷售模式下的收入確認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9(12):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