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莊健 仲文丹



職技院校是向勞動力市場批量輸送高質量技能人才的大本營,新時代職技院校肩負著培育高技能專業人才的重要使命,通過抽樣問卷和個別訪談調查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現狀,梳理問題剖析原因,探索認知—認同—技能—素養四步走培育路徑,培養具備新時代勞動觀的高技能勞動者。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中華民族是由勞動創造的,我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而新時代職技院校是向勞動力市場大批量輸送高技能人才的大本營,了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的狀況,探索科學勞動觀培育的對策,培養綜合素質高、勞動能力強的高素質的勞動者,不僅有利于勞動者素質的全面提升,為社會提供全面發展的勞動力人才,也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美麗中國夢的實現。
1 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現狀
勞動觀是人們對勞動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正確的勞動觀是反映勞動態度,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價值尺度。新時代賦予勞動觀新的內容:尊重和崇尚勞動;勞動創造財富;強調勞動者主體地位;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重視創造性勞動。為了解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的現狀,本文以問卷調查加個別訪談,用數據呈現現狀,從中理清問題、剖析原因并探索新時代勞動觀的培養路徑。
1.1 調查問卷設計與發放
本文選取五所職技院校學生180名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從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對勞動分工的認識、對勞動實踐的意愿以及對勞動相關不良社會熱點問題的認知四個方面,設計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在將無效數據清洗后,有效問卷175份,有效性97.2%,Spss信度分析Cronbach,α系數0.852>0.8,數據信度好,調查結果可接受。
1.2 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1)對勞動的理解
大多數職技院校學生對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有積極正確的理解。超六成的被調查的學生贊同“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的觀點,半數以上的學生認同“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對于“一勤天下無難事”持不贊同觀點的學生僅占一成多。在被問到“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的觀點時,超過半數的學生持中立和不贊同觀點,有近四成的學生認為“勞動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可見部分學生對勞動目的的認知有一定程度的偏頗(見表1)。
(2)對勞動分工的認識
在科研人員的勞動和工人、農民勞動的對比中,半數以上的被調查學生認為“科研工作比工人、農民勞動更值得尊敬”,甚至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對于自主創業的工作,他們的觀點呈兩極分化的狀態,超七成學生相比體力勞動更愿意從事腦力勞動。對于勞動分工,大多數職技院校的學生重視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見表2)。
(3)對勞動實踐的意愿
大多數職技院校的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被調查的職技院校的學生中有超四成的學生認為會耽誤很多學習時間;“空余時間主動勞動的意愿”僅有不到兩成;在“如何對待自己的臟衣物”問題時,有超半數的學生選擇送洗衣店或公用洗衣機,僅不到三成的學生選擇自己動手勞動。在被問到對于“未來工作期望”時,被調查的學生大都看重工資待遇高、工作輕松、工作環境舒適、加班時間少、社會認可度高的工作(見圖1)。對于“勞動實踐機會”,超過八成的學生認為家庭和學校沒有提供充足的勞動實踐機會(見表3)。
(4)對勞動相關不良社會問題的認知
部分職技院校學生對勞動相關不良社會熱點問題的認知是有偏差的。有超四成的學生可以接受“啃老族”;超半數的學生期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超四成的學生認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娶得好;對于社會不良之風“拼爹”現象,超四成的學生認為很正常(見表4)。不良的社會風氣、不正確的價值觀正影響著職技院校的學生群體,他們對不良社會現象并不能保持正確的價值觀,抵制不良影響。
1.3 調查結論: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現狀問題梳理
經由調查數據分析和個別訪談,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有積極正確的方面,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梳理如下。
(1)勞動認知有偏差,勞動價值觀物質化。學生能夠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但是對勞動是為了什么,對勞動價值的理解有偏差。部分學生并不認為勞動是唯一成功的途徑,渴望一夜暴富,一舉成名,價值追求目標急功近利,勞動價值觀物質化。
(2)勞動觀培育弱化,重智育輕勞育。在職技院校的課程設置中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很少開設專門針對職技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課程,對勞動觀的培育既缺乏理論教育又缺乏實踐鍛煉。而在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心目中認為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好知識技能上,不能因為勞動耽誤學習,往往重視智育輕視勞動教育。
(3)勞動態度不端正,勞動積極性低。部分職技院校學生害怕吃苦,不愿受累,在學習中投機取巧,在生活中不愿參與勞動,假期選擇睡懶覺、刷視頻、打游戲,不愿幫助家長分擔家務,更不愿打工、參與社會實踐。他們勞動積極性低,在擇業中不愿吃苦,渴求安逸,害怕變化,安于現狀,對外在的物質要求高,更愿意選擇體面且輕松的工作,寧愿“啃老”,也不愿意從事辛苦的體力勞動。
(4)勞動情感荒漠化,勞動精神缺失。職技院校的學生都是“00”后,他們崇尚自由,做事特立獨行,對勞動缺乏情感,部分學生虛榮拜金,看不起臟活累活,存在投機心理和冒險心理,他們缺乏艱苦樸素的生活態度,缺乏無畏艱險的勞動精神,更缺少新時代需要的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
2 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現狀原因剖析
2.1 社會不良思潮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一些不良的社會思潮也對社會勞動觀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沖擊著社會,也影響著職技院校的學生,部分媒體為了博取眼球,獲取點擊率,制造社會輿論,過渡渲染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等不良觀點。而同時隨著現代化、科技化、服務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量現代化的機器代替了人工勞動,家政、外賣、跑腿公司等服務行業的興起,不少優秀傳統美德已經成為“過去式”,人們在享受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在逐漸遠離勞動,喪失勞動情感,失去勞動的能力和意識。
2.2 家庭過度保護和家長認知偏差的影響
部分家庭對下一代溺愛和過度保護,他們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只要讀書好就不用辛苦勞動,他們包辦家務勞動,致使部分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沒有養成勞動習慣,部分家長不僅不能為學生提供日常勞動的場合與機會,還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怕孩子吃苦,幫著學生開假證明,創造條件幫助學生逃避勞動,久而久之,學生怕苦喊累,沒有責任意識,缺乏艱苦奮斗精神,也就不足為奇。也有不少家長本身的勞動觀存在偏差,輕視體力勞動,希望孩子努力讀書以擺脫體力勞動的工作,言傳身教,學生很難不受影響。
2.3 職技院校未能真正將勞動教育融入職業教育
職技院校因其職業教育特性與勞動教育有著天然的聯系,但很多職技院校未能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真正融合。勞動觀培育大部分只停留在口頭教育,沒有真正落實。部分職技院校的社會實踐、實訓課程因為資金、場地、設備、師資等原因,致使學生缺乏動手的機會,看的多、聽得多,動手的少。另外,部分老師簡單粗暴地把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而沒有做好思想教育,給學生造成“犯錯誤才需要勞動”的錯誤思想,導致學生形成勞動可恥、丟人的消極觀念。
2.4 職技院校學生追求個性化價值觀的影響
職技院校的學生是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是網絡的“原住民”,可以輕松地在虛擬世界交流,能很方便地從網絡獲取各類信息,他們追求獨立個性,不愿刻板地因循守舊重復單調的勞作,沒有經歷過生活的困苦,他們追求生活品質,單純而充滿熱血,在追求個性化的價值觀指導下,很多學生很難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蝕。
3 探索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培育“四步走”路徑
新時代職技院校學生勞動觀的培育,不僅要讓學生樹立新時代的勞動觀念,更重要的是將思想“落地”,依托專業技能,內化為職業素養,培育高素質的新時代勞動者。遵循勞動觀培育規律,探索科學培育路徑:認知—認同—技能—素養知行合一“四步走”。
發揮榜樣示范,樹立正確勞動“認知”;在正確認知的基礎上創新方法載體,引導學生對勞動情感的“認同”;融合多方教育陣地,培育學生掌握勞動“技能”;最終依托條件保障,把學生培養成具備新時代勞動觀“素養”的高質量技能人才(見圖2)。
3.1 發揮榜樣示范,樹立勞動認知
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確立正確的勞動認知,是職技院校學生健康成長、追求進步的行動基石。職技院校的學生身處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他們承載著國家對未來技能人才的希望,榜樣的示范作用往往比喊口號說道理更有效。我們身邊有很多勤奮、踏實、積極向上的勵志榜樣,比如各領域的先進工作者、草根勞動英雄、勞動模范、工匠藝人、名師工作室大師、老藝術家等,通過身邊人物的鮮活事跡,拉近學生與勞動的距離,向學生宣傳身邊普通人頑強拼搏的精神,精湛的勞動技藝、深厚的勞動情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認知,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培養職技院校學生正確科學的勞動觀,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增強拼搏奮斗的勇氣,將年輕的潛能和力量通過精湛的技能和不畏艱難的精神釋放出來,在服務社會中展現職技院校學生的風采。
3.2 創新方法載體,引導情感認同
運用多姿多彩的文學語言、生動活潑的動畫形象、形象直觀的視頻片段等方式打造優秀的文化作品,將呼喚勞動精神、體現正確勞動觀價值題材的作品用職技院校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探索在傳統文化中傳承勞動精神,將民族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歷史文化中關于艱苦奮斗、不畏艱難的勞動精神與新時代社會的勞動精神相結合,帶著文化自信傳承勞動精神。
開展豐富的勞動教育活動,如相關主題班會活動、參與案例大討論、社會熱議觀點辯論比賽、主題演講、情景模擬劇、故事會等形式;通過實踐課程、各類技能比賽等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深化勞動技能的掌握和理解,進一步認同勞動創造價值實現幸福的理念。在實踐中增加“時尚元素”“快樂元素”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自我滿足的快樂,在勞動中感知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勞動技能,在快樂勞動學習中培育對勞動的情感認同。
利用現代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門檻低、傳播方式新穎的特點,將新技術、新科技等多種元素創造性融合在一起,打造科學健康的勞動觀培育內容,綜合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微動漫、微博、喜馬拉雅等新媒體平臺,發出勞動最光榮、弘揚勞動精神之聲。創建開放式課堂,增加勞動觀培育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引導學生情感認同,激發職技院校學生崇尚勞動的青春力量。
3.3 優化教育陣地,培育勞動技能
構建融合家庭、職技院校、社會力量等多方力量的勞動觀培育陣地。發揮家庭勞動教育的基礎陣地,構筑熱愛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作為學生勞動教育的第一任教師,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除了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外,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興趣愛好,積極參與手工制作、家庭園藝、工具修理、烹飪、收納等家庭勞動實踐活動,家長在勞動實踐中為學生提供工具設備、技術指導、安全防護等支持,并將勞動過程及勞動成果以照片或視頻方法記錄下來,幫助學生記錄成長,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幫助其養成熱愛勞動的內在動力和勞動技能。
發揮職業院校技能教育的主陣地作用。不斷完善專業建設方案,將勞動教育課程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根據實際情況每學期或每周安排定量課時的勞動教育,公共基礎課程、通用素質課程中融入勞動觀培育元素;專業技能課程推行任務驅動、一體化等教學模式,把課堂的主導地位交給學生,以技能成才為培養宗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到“主動學”。校內“學技能、練技能、比技能”,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技能比賽,以賽促進,在專業技能比賽中交流切磋,發現差距,學習成長。
充分利用社會陣地的勞動教育資源,發揮企業資金設備優勢,完善勞動實踐基地建設,不斷開發勞動教育研究所、校企合作基地等勞動實踐場所,保障勞動實踐的場地及所需的設施設備,使實體課堂與虛擬課堂相結合,營造多元化教學情境,協同各項資源為職技院校學生勞動技能提升保駕護航。
3.4 完善條件保障,養成素養品質
不斷完善勞動觀培育的條件保障,促進新時代勞動觀素養養成。一要加強職技院校教師勞動素養能力培養,在教學中除了實現知識、技能目標,素養目標中還要增加有關勞動素養的培養要求,鼓勵專業課教師深入企業參與掛職鍛煉等實踐,提高教師技能水平和勞動素養;二要組織上高度重視,保障經費投入,鼓勵社會資金、行業資金進入勞動觀培育領域,設立專項教育資金,鼓勵更多力量投入到人力資源的勞動觀培育上來;三要全社會要營造尊重和崇尚勞動的價值觀,開拓性地創造勞動實踐機會,社會公益勞動、勤工儉學、企業實踐等都可以是勞動素養養成的契機。有序安排職技院校的學生利用課外、寒暑假時間直接參與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踐活動,學生在真實的勞動環境中,體驗健康勞動觀的企業文化,在企業環境中感受勞動創造價值、體驗勞動帶來的收獲與喜悅,在實踐中踐行并深化新時代勞動觀素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