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銳霄
摘 要:英語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學習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英語閱讀課經常采用的三個步驟著眼,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分析了目前“雙減”背景下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期可以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水平和文化素養。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方法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126-03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也就是說,教和學是有一定規則的,但是教的時候對象不同,方法也不同,能達到最好效果的就是最好的方法。那么,“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呢?
英語語言的學習應該從聽、說開始,但由于目前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普遍存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教師一般都采取先教學生認單詞,然后讀句子,接著是讀文章這樣的方法。聽、說以及寫的訓練是后面才涉及的,因此閱讀課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幾年流行一個說法,“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筆者認為這個觀點同樣適應英語學習。因為英語評估中閱讀理解所占分值比重非常大,在測試中不單以閱讀理解的方式出現,還會通過其他題型呈現,如完形填空、短文填空、任務型閱讀等。以陜西省的中考英語為例,以上題型的總分值占到了50%,可以說,閱讀理解的能力直接影響學生英語成績。下面,作者就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分享一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方法,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精心甄選優質閱讀材料
對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提高閱讀技能,除了課本上編排的材料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學情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當的課外材料。如新聞報道、短篇小說、詩歌等一些知識性或者趣味性比較強的課外材料作為補充和擴展,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和成就感。這些材料生詞不要太多,在1%~5%左右就可以,文章也不能過長,否則容易使學生失去閱讀興趣。但是閱讀材料也不能太簡單,要不然學生也會感覺到沒有挑戰性和趣味性,自然就達不到我們教學的目的。
(二)靈活設計課前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選好閱讀材料之后,就要考慮設計導入的問題,有趣的導入可以快速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常見的方法有故事導入法、圖片或者視頻導入法、歌曲童謠導入法、猜謎導入法等等,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貼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方法。
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3a有關《西游記》的那篇短文時,作者選擇了一段從抖音上下載的英語配音的豬八戒撞天婚的視頻作為導入,當孩子們看見熟悉的《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和驪山老母等人竟然用流利的英語對話的時候,一下子都表現得興致盎然。接著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Which book is the story from?”“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book? ”“What is he like? ”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進行閱讀。因為孩子們對西游記的故事都很感興趣,而且對故事情節早都爛熟于心了,加上前兩個問題學生基本都知道答案,只是不知道用英語怎么說,此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他們非常急切地想要從文章中找出他們認為有用的信息,比如Journey to the West、the monkey King等。
所以,好的課堂導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為接下來整堂課的開展做好良好的鋪墊。
(一)科學使用多媒體資源
如今,國家在教育上的大力投入,使得多媒體教學設備幾乎成為每個學校的標配。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興以及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多媒體也不例外。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盡管有些多媒體課件非常精美、課堂氣氛似乎也很活躍,但是熱熱鬧鬧到下課以后,學生對這堂課所學內容的印象卻未必深刻。還有一些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但是要制作一節好的多媒體課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為了省事,部分教師就采用“拿來主義”,從網上下載下來的課件完全不加修改就直接用,有些內容自己可能還沒想明白,就照著PPT念,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一節多媒體課相較于傳統課在容量上要大很多,這就很容易造成一些學生出現對所學知識“消化不良”的現象。所以很顯然,若多媒體資源使用不當,必定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作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多媒體只是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而不能主導教學,適當使用即可,絕不能過度依賴。
(二)擴展學生詞匯知識
文章是由句子構成的,句子是由詞匯構成的,因此,詞匯是構建文章這個語言大廈的“磚瓦”。初中階段,學生英語閱讀理解不過關絕大部分原因是詞匯量不達標。曾經聽過這樣一個說法,“數學難,物理燃,英語單詞記不完”。記英語單詞令很多學生頭疼,相對漢語來說,英語這種表音文字的句子特點就是需要通過一定的外顯形態標記來表現,也就是需要更多的詞匯來表達也許一個漢字就能說明白的意思,因此沒有詞匯量的閱讀簡直無法想象。學生在閱讀時經常會遇到生詞,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他們遇到的生詞與他們以前學過的某些生詞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如說學生認識care這個詞,在閱讀的過程中又碰見了careful或者carefully,那么老師就可以給他們擴展一下構詞法里面詞綴這方面的相關知識,當學生們掌握了派生詞里面的各種前綴、后綴的相關知識以后,他們再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就能明白那些詞的含義甚至用法,這種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方法能大大地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三)適時滲透語法教學
語法是“以一種語言為母語的任何人靠直覺就知道的語言結構”。早先的有些英語教材特別注重語法,教師授課也是以講解語法為主,閱讀課幾乎等同于語法課,所以導致很多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但還是開不了口說,俗稱“啞巴英語”,文章自然也讀不太明白;與之相反的是,近幾年有些教材淡化語法學習,有些教師也輕視語法教學,認為語法的條條框框會限制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創造性思維。依作者看來,這兩種對語法教學的態度都有失偏頗,閱讀課我們既不能只講語法,也不能完全拋開語法談閱讀。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必須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和具備一定的語法能力,否則不利于學生在后期英語學習中的可持續性發展。但是在目前“雙減”及新課改背景下,傳統枯燥的語法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在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把抽象單調的語法知識融于教材實際,使語法教學形象化、情景化。在閱讀中適當滲透語法知識的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且還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和速度。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初中學生正處于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大部分還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陋習進行糾正。如出聲、指詞、復視及碰到生詞就查的這些不好的習慣不利于學生對文章主旨大意的掌握及有用信息的獲取,更不利于學生閱讀速度的提高。前蘇聯教育家柯羅廖夫曾經說過,“有趣味、有吸引力會使東西被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選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采取限時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規定時間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習慣,用略讀、跳讀等方法快速獲取有效的信息,加快閱讀速度,從而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閱讀內容。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為了給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一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還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學習一些閱讀技巧,比如如何尋找每個段落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如何總結一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如何預測、推斷、聯系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閱讀材料。此外,教師還應該通過組織一些閱讀活動和比賽等方式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能力。
(一)及時評價閱讀效果
根據2022年版義務教育新課標的“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與策略,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后,我們要及時地測試一下閱讀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師根據文章內容設計問題提問、完成相關練習題(題目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判斷正誤、句子排序、短文填空、完成圖表等);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畫思維導圖、情節曲線圖等;借助key words復述文章內容、討論文章細節或者寫讀后感等。
(二)總結閱讀技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閱讀技巧。比如關于天氣預報類的文章,我們不一定要看完所有的句子,我們可以采用掃讀(scanning)的方法,只需要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比如說西安的天氣是晴(sunny)、刮風(windy)還是有雨(rainy);溫度是多少度等。對不認識的、復雜的人名、地名等不必糾結到底是什么意思,快速掠過即可,這樣既不會影響我們對文章意思的理解,也不會影響我們的閱讀速度。
在完成課堂閱讀教學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技巧和經驗,學生應該基本掌握以下內容:一是理解詞、句、段的技能;二是根據需要運用略讀(skimming)/快讀(Fast reading)、掃讀(scanning)/詳讀(Careful reading)、猜測詞義(guessing)及評讀(critical reading)等基本技能;三是快速閱讀(speed reading)的技能。
(三)理論指導實踐
僅僅依靠閱讀教材上的材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涉獵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才能熟練掌握閱讀技巧,并開闊他們的閱讀視野。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之后,接下來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訓練。這些閱讀材料不是為了考試而準備,也不是每次閱讀都必須帶著學習任務,而是根據學生生活實踐和需要而進行,強化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比如學生因為喜愛旅游而閱讀關于全世界名勝古跡的介紹;或者因為交友需求去學習、閱讀相關內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有負擔的閱讀會讓他們更輕松、更愉悅,會使他們將閱讀作為一種精神享受而樂在其中,這樣才會形成良性循環。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提高閱讀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教師簡單指導幾節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他們在進行一定的閱讀實踐之后慢慢自己去體會和領悟的。英語中講,“Practice makes perfect”,漢語中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兩句諺語都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須勤學勤練。所以教師也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日復一日地閱讀練習中,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得到提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由量變到質變,到這種程度,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其他任何時候,閱讀對于他們來說都不存在任何問題。
在目前的“雙減”背景下,如何既不額外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能夠保證優質的教學質量不下滑,無疑是對現代教師們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繼續學習,尤其是要學會運用一些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和手段。We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當學生在我們的指導下熟練掌握了閱讀技巧并且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后,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
(責任編輯:陳娟)
[1]劉若冰.《教育導刊》-2004-初中英語課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2]殷小慧 .《成才之路》-2013-英語閱讀教學的幾種方法.
[3]張玉霞.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 2020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