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波
一、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師對新課標的學習不深入,對培養學生具有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目前語文考試仍然以筆試的方式為唯一形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真實的評價。受此影響,一些初中語文教師迷失了方向,對要考的內容就認真地教,不考的就不認真教甚至不教,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弱化了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口語交際教學的課堂上往往是教師唱獨角戲,口語交際訓練無從談起,學生沒有“說”的機會。
2.學生方面的因素。新課標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但當前的口語交際教學還停留在教師聽學生說或者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層面,教師只重視話題內容與口語交際的形式,不重視初中生口語交際的習慣養成,發展性評價指標少。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
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具備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使學生愿意同別人進行交際,注重將語文與生活相結合,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這需要語文教師創設口語交際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1.創設口語交際的教學情境。語文教師應該創設具有實際意義的口語交際情境。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創設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口語交際訓練入情入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語言教學必須在具體情境中進行,語言也只有在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形成。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設計時,應該特別注意選擇適當的口語交際話題,努力創設能進行實質、有效的交流,符合初中生真實生活的教學活動情境。
2.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根據初中生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且能激發他們思想共鳴的話題,設置口語交際場景,如學生干部招聘會、記者招待會、生日聚會及辯論賽等,為初中生提供各種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鼓勵他們有中心、有根據、有條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能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口語表達的興趣,想說,敢說,會說,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有序組織訓練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意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討論問題,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
2.開展多樣的課堂活動,合理有序地進行訓練。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讀書、寫作、口語交際等語文實踐,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方式,通過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機會,通過開展課堂演講、編寫表演課本劇等口語交際學習活動,拓寬學生口語交際學習的空間。
四、教師及時評價,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進行,教師要及時跟進,實時評價,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在各種口語交際訓練教學中,要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根據不同的對象和內容,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教師應堅持多褒揚多激勵的原則,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以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口語交際的訓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教學工作,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斷地探索、積累、創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