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嫚
高職青年教師評價機制是高職院校適應時代發展、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完善組織體系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通過設置分層分類的評價指標,獲取精準的評價結果,有利于形成以評價為核心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充分發揮評價機制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江蘇省豐縣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豐縣中專”)加工制造類專業高度重視青年教師培養,積極探索構建青年教師評價機制的路徑,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構建目標。青年教師評價機制的建立,旨在促進豐縣中專加工制造類專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提高青年教師就業創業能力和崗位勝任力,使其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經驗優勢,為社會、為行業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基本原則。一是創新性。評價機制除了要評價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外,還要考察其自主創新、踐行“課程思政”的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等。自主創新即面向傳統教學,主動融入教學新理念、采用教學新方法等;“課程思政”即在課程教學實踐中融入思政元素;就業創業能力指提升青年教師的崗位勝任力,更好地發揮青年教師的職業價值。二是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表示設立的各項評價指標要具有可操作的特點,避免盲目選擇指標導致增加評價難度,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三是發展性。強調評價要關注青年教師的未來發展,包括專業發展、職業成長等,確定學校各專業教學對青年教師就業創業能力的需求,以目標為導向,引領教師發展。
根據豐縣中專加工制造類專業的特點及其對青年教師素養、就業創業能力等提出的需求,從就業創業能力角度出發,提出從教學能力、個人成長、專業特色三個層面構建高職青年教師評價機制的觀點。并將教學能力、個人成長、專業能力設置為青年教師評價機制中的一級指標,并從三個評價維度出發,細化評價指標,設置若干二級、三級評價指標。
構建的高職青年教師評價機制中,教學能力評價維度設置教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創新三項二級指標。
在教學能力評價維度上,評價重點集中在教學設計、課程思政與教學創新三個層面。在教學設計中,評價重點集中在青年教師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教學實施、教學素養與教學反思等層面,并將這些設計為三級指標。

教學能力評價維度。供圖/李嫚
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評估青年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否緊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考查青年教師是否能夠闡明目標、突出重點等。教學內容是評估青年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能實現教學目標;考查教學內容是否銜接有序、結構清晰。教學評價是指教學過程中是否完整采集評價所需的信息,考查青年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實施考核與評價的能力與成果。教學實施是指教學過程中是否關注重難點內容,解決核心問題;教學過程是否實現因材施教;能否根據學生的表現和需求,或者結合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并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素養考查教師是否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淵博的學科知識、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良好的課堂教學素養;考查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吸收科學信息與更新知識的能力等。教學反思是評估教師反思教學成效和不足的效果;考查教師是否通過教學反思優化和改進教學設計。
在課程思政中,其二級指標下只設計“課程思政”一個三級指標,評估教師在專業教學中主動開展思政教育、滲透思政元素的情況,包括實施課程思政的主動性、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果以及課程思政過程中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發展狀況。
在教學創新中,設計了以下指標。一是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 線下”課程教學,評估和考查青年教師推進現代教育生態建設的能力和成果。二是“三教”改革,評估教師能否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采用規劃內教材、工作手冊、活頁式教材等。三是信息化教學,評估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和成果;教師應用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的能力與成果。四是“崗課賽證”融通,評價教學設計是否與職業崗位對接,考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是否深度融合崗位要求、等級證書、技能大賽與教學課程等要素。
根據高職教師能力提升的特點,在個人成長評價維度設置了職業成長、教學研究、個人能力三項二級評價指標。

個人能力評價維度。供圖/李嫚
在職業成長中,職業生涯規劃是評估青年教師是否制定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專業發展是評估青年教師未來專業發展情況,考查教師通過自主學習、交流實踐等對個人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職業道德是評估教師的專業忠誠度、自律性、專業追求、合作精神、心理素質等情況;工作績效是評估教師未來對個人工作績效的追求,包括教師是否設立清晰的工作績效目標等。
在教學研究中,教研成果即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成果;科研成果指教師在科研項目中獲得的成果;教學通識指教師掌握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以及在教學中合理運用通識知識的能力和成果。
在個人能力中,適應能力主要評估教師對崗位的適應能力;評估教師對新型教學模式、教學設施、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適應能力以及對各種教育新變化的適應能力。專業能力評估教師是否全面掌握學科知識并能合理運用。綜合素養評估教師是否掌握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是否掌握各種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并能在教學實踐中熟練運用。科研能力評估教師在科研項目中的綜合能力,或者評估教師科研項目立項、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教學能力評估教師教學能力水平,主要從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等維度實施評估。
專業特色直接指向教師的個人就業能力,可將其設置為高職青年教師評價機制的第三個評價維度,設計三項二級指標,分別為學科專業知識、“雙師”能力與前沿把控能力。

專業特色評價維度。供圖/李嫚
學科專業知識是評估教師掌握加工制造類專業知識的程度;考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是否能將自身掌握的加工制造類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及授課成果。“雙師”能力是評估教師是否能組織學生參加加工制造類專業實訓、技能大賽、創新創業等。前沿把控能力是評估教師能否根據加工制造前沿科技創新,及時更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
在實施青年教師評價機制的過程中,要從評價主體上實施優化。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院校負責人、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高職青年教師評價機制中,要堅持自評與民主評價相結合,可以綜合采取自查量表、教育敘事、教學隨筆、工作總結等實施評價。在具體評價中,可以從教師自評維度獲取相應的數據,為民主評價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盡量通過全面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在評價內容上要動態細分一級、二級指標,選擇更多三級評價指標,盡量保證評價內容的全面性、精細化。要根據專業的發展情況,以及國家和地方對專業教學提出的要求,適當改變和細化評價內容。
在評價方式上堅持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堅持量化為主、質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高職青年教師評價機制要杜絕單一的量化評價方式可能對教師個人觀念和職業發展造成的誤導,可以采取問卷、匯報等多種評價方式,更全面、準確地體現青年教師的發展過程。
從教學設計、個人成長與專業特色三個維度來構建高職青年教師評價機制,通過科學實施評價來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為學校指導和培訓青年教師、突出優秀青年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價值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