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第六中學 石翠平

不知從何時起,新年變得越來越沒有了年味,也沒了過去盼年那樣的感覺。然而在悠遠歲月的記憶盡頭,過年,是多么可盼而不可及啊!
兒時對新年的期盼,從母親給自己買好新衣放進床頭的大木箱那天就開始了。從此每當母親打開箱子找東西,人就不由自主湊到跟前,似乎多看新衣服一眼,新年就距離自己近了一分。
可是,回頭爬上凳子去厚厚的月歷牌上數數,那張代表新年的紅彤彤的日歷,依舊在幾張薄薄紙頁的覆蓋下不動聲色。
也許,新年在等一鍋熱騰騰的饅頭——這在當時可是件隆重的大事。父親頭一天就在院子里和黃泥盤好灶臺;母親則把兩三個面盆里的面頭一天晚上和好。等到第二天,發酵好的面團把覆蓋在上面的小棉被頂得成了一個“鼓起的包”。鄰居的奶奶、大娘早早就來幫忙,她們七手八腳,說說笑笑,圍著拼接在一起的案板忙活。這時候我最好少說話或者不說話,因為不小心說了“少”“小”“完了”這一類字眼,輕則被瞪眼警告,重則被彈腦門。趁她們不注意,渾水摸魚去偷偷揪一個面塊才是上策。得手后就在案板一角的邊沿,默不作聲按、揉、團、捻,我希望捏一只圓滾滾的小豬,但捏來捏去,除了兩只耳朵,其他總不大像,最后也總免不了在母親嗔怪的目光里交出“贓物”,讓我拿去“祭火神”。因為院子里,父親早燒起灶火,火苗在灶臺里貪婪地吐著火舌,灶臺上漆黑的大鐵鍋,漸漸在院子里氤氳起白色的蒸汽來。最期待饅頭出鍋的那一刻:頂蓋一掀開,熱氣噴涌得滿院子云遮霧繞,一籠屜一籠屜又大又白的饅頭,頂著醒目的大紅棗,挨挨擠擠,分外好看。饅頭蒸得好,預示著一年的好運氣。不知這好運氣里,有沒有我那無辜葬身爐火的“小豬”的功勞?
等到日歷又被撕下幾張,晚上父親把家里的木方桌收拾干凈,買回紅紙的時候,我知道這是要寫春聯了。寫春聯的老爺爺似乎是家族里的長輩,因為我總是在各家有什么大事的時候看見他在那里主事。他帶著厚厚的棉帽,不怎么愛說話。他一來,不一會兒就有很多鄰居家的叔叔伯伯都來了,大家都是來求對子的。等大紅的紙裁好,濃濃的墨倒上,老爺爺弓腰蘸墨,眼睛微瞇,手腕微動,一個個飽滿的黑色大字就赫然出現在紙上了,這讓原本單薄的紅紙,瞬間變得厚重起來。此刻不用母親呵斥,調皮愛動的我在對面扒著桌沿,自會變得安靜,看著紅色的條幅自下而上慢慢推移,最后被一雙虔誠的手托著拿走,心中第一次對于“文化”兩個字有了樸素的認知和異樣的向往。
剪窗花卻是奶奶和母親的拿手好戲。紅白黃綠的紙買回來,在她們的手里折疊,再經過剪刀的彎彎繞繞,展開后,就成了各種花樣:像鳥的,總是肥胖過度,肯定是飛不走了;像花的,往往三五成群,主打一個開得熱鬧。奶奶的剪刀和她的人一樣老練,能把一張大紅紙剪出勻稱整齊的花格子,邊角還點綴著花,然后下面趁一張醒目的黃紙,張貼在大門和堂屋的門楣上,就成了春聯不可分割的標配。
年味在除夕的下午就漸漸濃了。家家春聯貼起來,福字掛起來,窗花開起來……一切布置停當,鞭炮便隨之響起來。再樸素的庭院,此刻也似披了嫁衣的新娘,透著說不出的嫵媚俏麗。新年就這樣帶著鋪天蓋地的喜慶在一個孩子眼巴巴的盼望里,到來了。
噴香的餃子餡兒早惹得我肚里的饞蟲垂涎。和好的面團,鼓鼓地躺在白瓷盆里,想必也做著滾燙的沸騰的夢。忙了十多天的奶奶和母親終于坐下來,在絮絮叨叨家長里短的閑聊中,開始包餃子。那陣勢可不容小覷:案板在前,板上刀杖羅列;面盆在后,面團觸手可及;左邊肉餡,葷素相間;右邊篦子,纖塵不染。陣地不大,但秩序井然,儼然一道首尾呼應的生產線。母親揉面,切面,按壓,搟皮,一氣呵成;奶奶拿一張面皮,挖一勺肉餡,兩手就那么一擠,一個鼓著大肚子的餃子就放在了案板上。
我被檢查過確實洗凈了手,可以有幸去幫著擺餃子:一個,兩個,三個……待一個個篦子被擺滿,廚房里的鍋也餓得咕嘟嘟冒著水泡。霧氣迷蒙里一個個餃子撲通撲通跳下水,再一個個飄起來,按捺不住的我早拿著自己的小碗等在旁邊。母親的鐵笊籬一個猴子撈月,我的碗里便滿滿的冒了尖兒。“去!先敬天地!”母親一聲令下,這似乎也是了不得的大事,我趕緊捧著飯碗跑到院子里,及至站在擺在院子里的桌前,又不知所措,不知咋個敬法。幸好屋里又傳來奶奶的呼喚:“行了,行了,仔細涼了!”于是轉身捧了飯碗如釋重負往回跑。引得背后香爐里燃燒的松香,忽明忽暗地竊笑。
晚上挨著枕邊的新衣,想著明天的新年和紅包,一顆心總是激動得睡不著覺,何況母親還鄭重叮囑我,起床頭一件事,不要和任何人說話,先去抱抱院子里那棵最大最高特別貼了福字的椿樹,這樣,我就能平平安安,長大長高……
現在,我自是平安長大,然而院子里的老椿樹,卻在父母翻新老宅的時候,被砍了去。似乎一同被砍去的,還有兒時對過年的期待和虔誠。雖然我現在張羅的年夜飯,比奶奶和母親她們的不知豐盛了多少倍,但地道的年味,卻好像隨著逝去的童年一去不返了。是機器脫模的花饅頭沒有嚼勁兒?是印刷精美的燙金對聯太唾手可得?抑或是精致的塑料窗花沒有靈魂?我也說不清楚。
可是,置身時間的單行列車,享受著手機、電腦、空調、私家車的當下時代,讓我去哪里復制兒時那地道的年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