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班級事務千頭萬緒,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門學問。如何讓紛繁的班級瑣事成為教育契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每一位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多年的班級管理實踐中,我發現班主任如果不總是充當“哪里起火就去哪里救火的消防員”,而是把眼光放得長遠些,關注學生的發展,就能處理好班級事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如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呢?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健康生活等方面如何落實?這需要班主任運用教育智慧,在班級管理中不斷地實踐探索。
“人人都是小班長”,提升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素養
在我帶的班級里,全班學生輪流當班長,輪到哪個學生,他就要承擔一日班長的全部責任。這樣的班級制度,就是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多年的實踐探索經驗,讓我深知其利與弊。
一方面,重點培養一個班長和培養全班學生都能當班長,班主任的工作量是有明顯差別的。另一方面,由于學生能力不同,全班學生輪流擔任班長容易讓班級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細想之后,為了每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我依然決定培養全班學生都能當班長。作為班主任,我不怕辛苦,我要的不是“穩坐釣魚臺”,不是自身的悠閑,而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經歷,有感悟,有進步,有成長。哪怕因為他們的能力有限而讓我身心俱疲,我也愿意。
有了這樣的信念,我就開始了“人人都是小班長”培養行動,讓學生一起學習班長職責,手把手地教全班學生做好班長一日常規事務,以及遇到突發事件怎樣及時處理。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當班長的感受,切實體會當班長雖光榮,可確實也不好當。
有了當班長的體驗,學生能夠換位思考,對每一個班長的管理更配合了,就連班里最害羞的女生都敢站在講臺上大聲發號施令。我聽在耳里,喜在心頭。因為學生人人以班長自居,以班長的職責要求來約束自己,遵守紀律的學生多了,乖巧懂事的學生多了。培養班長雖勞心勞力,但一時的辛苦換來了長久的“艷陽天”。作為班主任,我更是悠哉樂哉。
辦法總比困難多,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素養
“辦法總比困難多”是我對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教室的地板擦不干凈,勞動委員來抱怨,我莞爾一笑,告訴他:“辦法總比困難多,好好想想可以怎么辦,也可以讓全班同學幫你想,還可以讓爸爸媽媽幫你想。”結果,他回去組織全班學生大討論。下午,大家就帶來了各種擦地“神水”,最有效的要數“花露水+洗潔精+洗衣粉水”。據說,這是一個女生的爸爸研究出來的,經過實驗有奇效。學生紛紛效仿。自此,我們班的清潔區地面總是最干凈的。
涵涵丟失了家里的鑰匙,急得直哭,怎么辦?學生一起開動腦筋想辦法:有去失物招領處問的,有在教室里找的,有在校園里找的,還有到校廣播室發布尋物啟事的。還沒到放學,涵涵的鑰匙就找回來了。
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我總是提醒他們:靜下心來,和小伙伴一起想一想,總有辦法解決的。時間久了,學生之間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別急,再想想,一定有解決辦法的。”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如果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好好想辦法,嘗試解決問題,不就促進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嗎?
生活中處處有教育,提升學生的健康生活核心素養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教育契機。作為班主任,我們要有抓住教育契機的敏感性。
在帶領學生參加游學活動時,我將學生召集起來,引導他們思考出游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需要準備的物品和具體的數量。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最終形成共識,按照服裝類、洗漱類、文具類、藥品類等,形成所帶物品清單。出發前,學生按照清單準備,鍛煉獨立生活能力。出發時,學生領到自己的車票,并依據票面信息尋找候車室、進站口、站臺、車廂,最后找到自己的座位。真實場景體驗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成了學生最深刻的記憶,也讓他們意識到這樣的學習方法實用又高效。在高鐵上,我引導學生觀察、尋找身邊最美的乘客,并想想他最美的原因是什么,自己怎樣做才可以成為最美乘客。沒用多長時間,孩子們就已經選定了自己心中的最美乘客,在后來的乘車時間里也試著成為最美乘客。在到達營地后的交流中,學生紛紛表示,自己找到的最美乘客是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不影響他人的人。這樣的乘客為大家創造了安靜的乘車環境。
這次游學活動是孩子們遠離父母鍛煉自己的好機會。一個男生出發時腸胃就不舒服,到達目的地時腸胃的問題更嚴重了。身體的不適加上第一次遠離家人的心理不適令他情緒非常低落。我告訴他,要按醫生的要求按時吃藥,用自己的意志力與病魔作斗爭,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很聽話,雖然身體不適,但還是堅持參加活動。兩天后,他的腸胃病好轉了,還興致勃勃地爬了長城,參觀了清華校園。
返程時,要坐一段地鐵,孩子們第一次在自主售票機上買票。當看到票從售票機里吐出來的那一刻,他們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特別是在作為引導者完成帶領教師從鄭州東站出發到坐地鐵回來的過程中,孩子們一直雄赳赳、氣昂昂的,最后成功帶領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抓住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契機,就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生活能力。
召開微班會,提升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經常需要處理各種問題:兩個學生打架了,學生的物品找不到了,學生不寫作業,學生經常遲到……特別是“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的課余時間多了,怎樣讓學生玩有所獲?總之,每天的老問題、新問題層出不窮。之前,這些問題都由教師自己想辦法,可謂絞盡腦汁。班主任一人處理學生糾紛,學生還會覺得處理不公。班主任組織班級活動,也不容易抓住學生的喜好。那么,這些問題怎樣解決呢?我們決定采用召開微班會的方式。
微班會就是把平時班主任需要解決的問題拋給全班學生,請他們出謀劃策。我們可以利用每天的晨會或者午會時間召開微班會,大約用時10分鐘。召開微班會時,我首先描述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例如:兩個學生打架了,在冷靜之后,雙方分別描述事實經過。然后,班里其他學生在不指責、不抱怨的前提下,談談個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發表看法后,班里就會形成一種正確的輿論導向。雖然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是邀請全班學生都來當這個清官,清官多了,班級的“家務事”就容易斷清了。
記得在“怎樣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微班會上,我鼓勵學生談談看法。學生每提一個新的建議,我就請他寫在黑板上。這樣,班里的每一條課堂要求都來自某一個學生的提議,不僅學生集體有成就感,提出這條建議的學生也不好意思違反。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一兩個學生犯了錯誤,我在微班會上將“小事化大”,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受到教育,知道以后再碰到這種事情該怎么辦。學生有了前車之鑒,遇到類似的事情就不再麻煩教師。
這樣長期訓練下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談及科學素養時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精神: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我想,微班會這種班級管理方式就是在培養學生的這種精神。
班級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任只有在班級管理中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致力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升,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