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怡敏



摘要:在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當下,我國企業數量與種類長足發展,市場競爭也逐漸激烈。降低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成本,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環節,生產、管理、投資等環節都會產生成本,加強成本核算,降低日常經營成本,對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與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新時期,企業財務會計逐步過渡為管理會計,成本核算也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管理會計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為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前者為非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后者為傳統財務會計核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在制作財務報表、對外報告中起到關鍵性作用,能支持企業做好內部管理與經營管理工作,變動成本法則是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成本的動態化核算,能輔助企業精準決策,兩者結合能夠同時兼顧內部管理與對外報告工作,二者本質差異為是否將固定性制造費用納入成本構成范圍,兩種成本核算方式直接對企業決策產生影響,不同核算方法得到的產銷成本、存貨成本也有差異。文章立足企業的中長期發展,闡述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的概念與差異,并通過案例分析二者的不同,同時剖析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企業管理;財務核算;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應用策略
一、引言
持續提升成本預測的準確程度,在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幫助企業作出正確決策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會計深入業務活動及其他管理部門,聯通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保證部門之間溝通的順暢性,同時管理會計有權參與企業的決策,為企業經營決策作出貢獻。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內容為成本核算,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核算,企業需按照成本形態分開進行成本核算,產品生產成本中增加變動成本,利用變動成本法為企業決策提供精準信息。傳統的完全成本法側重逐步轉結“工料費”,變動成本法側重為企業決策、管理提供信息,兩者各有優缺點,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合理使用上述兩種核算方法,有助于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
(一)變動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指的是產品生產活動中,直接消耗的人工與材料、變動性制造費用,全部歸為生產成本(產品成本),即成本是變化的、不固定的。在變動成本之外有當期成本、期間成本,固定性制造費用歸為當期成本,財務費用、管理費、銷售費、固定制造費歸為期間成本。
(二)完全成本法
產品生產與制造期間產生的所有成本,為全程成本,也稱為全部成本。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人工與制造費用,其中,固定性、變動性費用都屬于制造費用范疇。銷售收入中需要除去所有與生產相關的成本,得到純銷售利潤。完全成本法核算將成本分為期間成本與產品成本兩部分,期間成本包括銷售、財務與管理費用,產品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材料、制造等費用。
三、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差異
(一)計算方法不同,產品成本與單位成本不同
完全成本法核算過程中,產品存貨、銷售都需分攤固定性制造費用,這與固定性制造費用計入制造成本有關。變動成本法將變動性、固定性制造費用進行拆分,變動性制造費用歸為產品成本,固定性制造費用歸為期間成本。兩種成本法相比,完全成本法的產品成本較高,變動成本法的期間成本較高(見圖1)。
案例分析:已知某企業生產經營、銷售A產品,所有產品均順利投產完工,無初期、末期產品,利用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對當期產品成本進行計算。
A產品投產后,人工、材料、制造、銷售、管理等項目的成本數據,見表1。
在表1數據基礎上,計算A產品當期單位成本、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計算結果見表2。
分析表2計算結果可知,產品成本、單位成本計算結果比較,變動成本法低于完全成本法,其間成本相比,變動成本法高于完全成本法。導致上述差異的原因:完全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期間成本不一致,變動成本法中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費,而完全成本法中包含固定制造費與變動性制造費(500+200=700萬元)。
(二)不同核算方法的利潤差異
變動成本法計算利潤:利用“貢獻式”損益對利潤、邊際貢獻進行計算,銷售收入減去期間費用與銷售成本(變動性),即為邊際貢獻,邊際貢獻減去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固定性),即為總利潤。
完全成本法計算利潤:此方法為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即營業與銷售的收入、成本為對等關系。營業收入與成本相減得到營業毛利,毛利減去期間費用得到稅前利潤,其間費用則由財務、銷售與管理費組成。
實際經營情況不同,企業經營利潤也不同。
情況一:銷量變化,產量不變。以某企業的H產品生產為例,企業只生產H產品,且為應對市場經濟影響近幾年H產品的年產量一直不變。產品存貨選擇“先進先出”的方式,產品加工分別在期初、期末完成,每年年底統計H產品的損壞、退回等情況,產品毀損較少,因此基本忽略不計。表3為2020-2022年的H產品銷售與生產統計。
H產品從2020年起,連續三年產量未發生變化,但銷量發生變化。變動成本法核算,得到H產品的單位產品成本為50元,完全成本法核算后,得到H產品的單位成本為70元,其中有20元的固定性制造費用,見表4。
三年H產品的產量與銷量情況如下:
2020年產量與銷量相等,完全與變動成本法計算稅前利潤也相等,都是1萬元,這與完全成本法在期初與期末進行成本轉化有關,期初產品成本轉化為銷售成本,期末又將產品成本計入當期損益。
2021年產量高于銷量,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核算后,前者高于后者,分析原因為:產品銷售結余100件,完全成本法不算這100件產品產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而變動成本法計算了所有的固定制造費用。
2022年產量低于銷量,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核算后,成本前者低于后者,分析原因為:完全成本法核算中,發現本期產量無法支撐銷售量的情況,用上期結轉費用進行沖減,導致當期成本下降。
綜合分析2020-2022年的產銷情況,計算稅前利潤三年的合計數相等,因此建議利用變動成本法輔助改進銷售計劃,避免企業盲目生產。
情況二:企業銷量未發生變化,只有產量改變。調查該企業連續三個月的產量與銷量,產量連續三月為500件、400件與600件,銷量三個月未發生變化,均為500件。利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每個月固定性制造費用未發生改變,在其他條件未改變的情況下,當期計算損益無變化。但利用完全成本法,各期制造費用會隨產量發生變化。在完全成本法下,每個月產品的單位成本分配過程中,需要重新考慮期初存貨成本、當期產量,從而使當期產品成本發生改變。產量改變、銷量未變的情況下,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稅前利潤計算如下:第一年,產量與銷量相等,此時兩種方法計算的稅前利潤相同;第二年,產量小于銷量,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高于變動成本法;第三年,產量大于銷量,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稅前利潤低于變動成本法。
(三)不同核算方法對短期經營決策的影響
完全成本法理論認為,短期內提高企業產量能有效降低單位成本,進而提升短期內企業的經營效益。但長期使用完全成本法極易導致企業產品產量的盲目增加,從而導致庫存積壓。若企業需追加訂單,訂單為短期追加、不涉及大額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同時無需考慮品牌效應與訂單頻次,可改完全成本法為變動成本法,促使新增訂單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變動成本法采用邊界貢獻法確定增加訂單的追加投資,同時減去機會成本,若結果大于0說明訂單增加方案具有可行性。利用變動成本法能幫助企業扭虧為盈,由于變動成本法下的成本計算不包含固定制造費用,因此得出的短期經營決策可能與完全成本法大相徑庭。合理利用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短期經營決策準確率。
四、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應用
以Y股份有限公司為案例,分析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應用。在以往經營活動中,Y公司基本采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成本,以完全成本法計算所得數據為依據,嚴格控制Y公司的材料成本、生產成本與經營成本,扣除產品單價后,公司運營成本持續下降,但近年來受市場大環境、國家政策等因素影響,導致公司原有成本目標難以繼續維持。完全成本法下Y公司的成本壓縮空間有限,僅依靠擴大銷量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本控制效果,根據Y公司實際情況合理利用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是持續提升公司經營效益的關鍵。
(一)持續完善會計核算科目
結合Y公司的發展情況,在不同階段合理應用完全成本法或變動成本法,持續完善會計核算科目,進而提升公司的經濟效益。若企業經營活動從完全成本法過渡為變動成本法,應根據成本項目變動情況設置對應的會計核算科目,精確計算存貨固定費用、銷售產品固定費用,分攤固定成本:第一,設立生產核算賬戶以計算變動成本,以定額成本為基準對變動的材料、人工、費用等進行計算。第二,把制造與輔助生產成本計入間接費用,精準計算制造、生產活動的實際費用。第三,固定與變動制造費,歸為公司制造項目的費用,計算各類費用總和。Y公司所有成本數據匯總起來,包括人工、材料、制造等成本數據,匯總后形成完整的會計核算報表,根據報表數據設置會計科目,并對損益表進行優化,公司利潤表中單獨列出生產經營的固定制造費用。會計核算過程中,公司員工績效獎金與成本總額掛鉤,在經營績效相同的情況下,成本總額越低的員工獎金越高,具體根據公司績效獎金體系計算員工的獎金。
(二)輔助投資決策
Y公司使用完全成本法輔助投資決策,已經獲得一定收益,當公司經營活動進入瓶頸,可嘗試過渡為變動成本法。Y公司投資活動中利用變動成本法計算利潤,需要明確的幾個數據值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需要Y公司對產品的銷售情況進行預測,預估非生產成本后計算出總的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為非生產支出費用。確定變動與固定成本后,按照“銷售價格-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公式對投資利潤進行計算。當銷量小于預測銷量說明投資決策方案可行,反之決策方案可行性較低。
(三)輔助生產決策
Y公司在新產品推出與生產過程中,合理決策對公司后期經營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完全成本法核算過程中,側重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經濟效益,當單位產品的售價低于生產成本,僅依靠完全成本法難以輔助公司管理者做出正確的生產決策。加上近年來社會審美、群眾需求等因素的影響,Y公司無法精準把握各季度、月份的產品生產量,易導致生產不飽和、生產過剩等情況發生,固定生產成本難以平均分配于產品上。為改變Y公司完全成本法“毛利低”“決策不精準”等缺陷,公司改用變動成本法核算,利用邊際貢獻法計算得到結果為0,說明公司可繼續生產。以Y公司的年產量為例,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核算出的公司年利潤差異較大:在完全成本法下,假設C產品每年的產量、銷量維持10萬件,變動成本、固定生產成本、非生產成本分別為32元/件、28元/件、10元/件,將產品的銷售價格每件定為55元,合計得到變動非生產成本、固定生產成本分別為100萬元與150萬元,總成本為250萬元,該產品單位成本=變動成本+固定生產成本=60元,比售價高出5元,Y公司利潤為250×(-5)=-1250元,為避免公司虧損,該年度公司不生產C產品。若使用變動成本法進行核算,計算出邊際貢獻為13元,Y公司繼續生產C產品能夠獲得利潤,可以繼續生產。變動成本法下,C產品的年利潤計算:(55-60)×10-100-150=-300萬元。如果停止生產C產品,變動成本法計算年利潤為-430萬元。變動成本法分析下,Y公司年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但生產該產品能有效減少虧損,因此建議公司繼續生產和銷售該產品。
(四)指導定價決策
全面協調銷量與利潤,是Y公司對產品定價應遵循的重要依據,公司定價要同時考慮售價對成本的補償、消費者的價格耐受力。利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對提升Y公司經營效率具有重要價值,合理定價也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Y公司可采用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相結合的模式,動態化調查市場上該產品或替代品的銷售價格,非生產與生產成本的總和必須低于產品銷售價格,Y公司產品的銷售價格在高于成本的同時,可適當低于市場價格,保證邊界貢獻大于0即可。若邊界貢獻值小于0,公司很可能出現虧損,因此公司必須合理定價。此外,Y公司要做好市場調研,動態化監測市場上C產品仿品的價格,動態化調整產品銷售價格,確保邊界貢獻值一直在0以上,防止公司虧損。
(五)強化成本管理
Y公司在優化完全成本法核算的基礎上,結合變動成本法,持續強化自身的成本管理體系:第一,科學合理地分析Y公司經營活動中的各項成本,辨認成本費用的責任主體,持續完善成本結構,避免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合理成本支出;第二,Y公司利用變動成本法動態化分析生產經營過程,去除非必要性支出,降低人工、材料等成本,實現公司的“降本增效”目標;第三,持續細分成本支出項目,將成本費用與責任主體績效掛鉤,持續優化Y公司的內部控制與管理,提升公司經營管理效率。
(六)推動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結合應用
Y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過程中的成本核算,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不是絕對獨立的,二者相輔相成,在成本核算中發揮自身優點,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公司的財務管理質量,為公司運營提供精準的財務信息。可通過以下措施,持續推動Y公司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融合:
1. 變動成本法為基,持續融合兩種成本核算方法
利用變動成本法進行Y公司的成本核算,滿足會計準則、稅法的基礎上,能有效提升公司的成本內控與績效評估效果。因此利用變動成本法進行日常核算,期末利用完全成本法對相關成本賬戶、成本信息進行整合,編制內部與外部財務報表,內部報表供公司內部人員決策參考使用,外部報表用于對外報送。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相結合,并未增加財務人員工作量,同時提升財務人員工作效率,全面兼顧內部經營管理與對外報告的需求。
2. 完全成本法為基,推進其與變動成本法的融合
為匹配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在Y公司基礎工作中進行完全成本法核算,為公司管理者提供詳細的內部管理控制信息,輔助管理人員精準決策。公司日常經營過程中,采用完全成本法進行日常核算,期末調整各成本項目,利用變動成本法分析相應的財務信息,得到動態化的成本報表。
五、結語
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重要內容,成本核算在財務管理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是當前企業廣泛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兩種核算方式各有優缺點。深入理解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的優勢與不足,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合理利用成本核算方法,對推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完全成本與變動成本并非毫無聯系,結合兩者優勢實現企業成本核算質量的提升,是企業未來成本核算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范琳,李國睿,何靜,等.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比較與應用研究——以汽車制造行業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17):63-64.
[2]張立改.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差異分析及其應用探究[J].商業2.0(經濟管理),2021(08):1-2.
[3]劉德英.淺析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紡織企業經營中的應用[J].納稅,2021,15(08):187-188.
[4]劉晗巍.淺析企業財務核算中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差異[J].中國市場,2022(28):147-150.
[5]周建明,巨澤旺.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稅前凈利轉化模型的數學推導[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22(01):58-59.
[6]李文英.變動成本法在制造業企業成本核算中的應用——以某制造業企業A分公司為例[J].財會研究,2021(09):44-49.
[7]李曉晗.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在紡織企業經營中的應用[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02):24-25.
[8]劉小菊.基于變動成本法的全面預算管理研究——以A公司為例[J].財務管理研究,2021(08):38-42.
[9]羅婷.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比較分析——以C公司為例[J].品牌研究,2021(17):135-138+188.
(作者單位:山西焦煤運城鹽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