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傳遞出海洋“最強音”,一直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浙江,在這個“最強音”的召喚下,錨定新目標,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堅持陸海統籌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伴著汽笛和濤聲,浙江已全面吹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奏響向海圖強的新時代樂章!
產業是發展海洋經濟的核心內容。近年來,浙江加快促進向海產業發展,不斷激發向海產業動能,去年全年保障用海2.5 萬畝,推動全省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使為民辦實事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
今年,浙江將加強重大項目要素保障。深化國家重大項目部省聯動機制,積極支持中石化六橫LNG、三澳核電二期、三澳核電一期續期、三門核電3、4 號機組、三門核電5、6 號機組、三門核電一期變更、金七門核電等國家重大項目用海,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項目落地。

▲海島晚霞(供圖:嵊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浙江今年還把重大項目用海用島、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等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關鍵舉措,加快實施營商環境“簡易辦”改革,進一步做好漁業養殖、交通港口碼頭、海塘安瀾等項目用海的保障,落實用海用島審核和使用金減免審核“雙審合一”。
此外,浙江還將開展存量建設用海盤活更新。加快推進三門、溫嶺等試點工作,系統梳理全省現有工業類存量建設用海,進一步研究盤活更新路徑、盤活方式和支持政策意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優先保障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和臨港產業。
一直以來,浙江都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立足管海護海,加強海域海島執法監管,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努力讓海洋生態文明成為浙江現代化發展的亮麗底色,讓生態財富不斷積聚人氣,澤披子孫后代。
2020 年底,溫州洞頭拆除靈霓大堤壩頭為洄游魚兒“讓路”;2022 年初,寧波奉化清理灘涂落石還馬鮫魚一個安穩的家……沿著6700 余公里的海岸線,浙江各地人海和諧的發展實踐比比皆是。
好成績只代表過去。今年,浙江在海洋生態方面的保障力度也不小,將加快實施普陀中央海洋生態修復工程,深化海洋生態預警監測評價。優化海洋生態預警監測業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繼續扎實做好海洋生態基礎監測,持續深化海洋生態綜合評價。
截至目前,浙江已形成省、市、縣三級生態預警“一本書”、生態風險“一張圖”、生態問題“一張表”,全面掌握生態家底,形成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新格局。今年,浙江還將深化海洋生態預警監測評價。優化海洋生態預警監測業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扎實做好海洋生態基礎監測,持續深化海洋生態綜合評價。提升赤潮等生態災害預警能力。深化海洋生態浮標、衛星遙感技術在生態預警監測領域的探索,構建一體化、動態化赤潮監測預警模式,試點開展重點海域的赤潮動態監測與精細化預警。
從點到面、陸海聯動,這是浙江構建藍色生態硬屏障的一貫做法,立足管海護海,加強海域海島執法監管,持續組織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使得近年來的浙江“天藍、水清、岸綠、灘凈、島靚、灣美”,海洋生態環境已成其獨特的優勢和發展競爭力。
發展海洋經濟需要多方位支撐。
今年,浙江將編制出臺省海岸帶規劃和沿海五市市級海岸帶規劃,對海岸帶地區保護與開發活動進行統籌安排。加強規劃配套制度建設,制訂加強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意見,明確海岸帶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形成海岸帶規劃“編制—實施—管理”工作閉環。
此外,浙江還將強化項目用海用島監管。以“人防+技防”為重點,完善基層一線“人防”監管隊伍和日常巡查機制,聯合海洋執法部門實現季度巡查全覆蓋。堅持數字賦能,在歷史圍填海區域推進電子界樁布設。持續開展違法用海用島雙清零行動。完善用海用島監管與執法聯動機制,實現違法用海用島“移交—查處—整改—銷號”工作閉環,形成“動態清零”長效機制。加強海域(無居民海島)疑點疑區監管,依托“智控海洋”應用,動態掌握違法用海用島后續整改情況。
在海洋預警預報方面,浙江將實施海洋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工程。圍繞觀測監測、預警預報、數據傳輸、風險管控四大能力提升方向,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實施,實現全省海洋災害防治能力躍升、體系迭代。推動海洋觀(監)測網優化提升,深入開展涉海重大工程和重要承災體海洋災害風險預警,優化提升全省海洋智能預警預報網,提高海洋災害預警準確率。
內外同行,和合共生。海洋是經濟交流、文化互鑒的“大通道”和“滋養地”。愛海護海,向海而興,這是刻在浙江人骨子里的基因,也是浙江經濟高速發展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