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蓬安,一座四川小城,依山傍水。山不大,位于蓬安西北部的龍角山,是周邊的制高點,登臨其上,小城風光一覽無余。
上龍角山可走山道,可登石梯。山腰牌坊處,有一道石梯直通山頂,仿若天梯直插云霄。418步臺階,一級級登上去是很要些體力與毅力的。不過,石梯兩側花木扶疏,石礅之上詩詞散布??纯疵谰?,念念好詩,不知不覺,山高人為峰。
山中何所有?山中有寺,可聽梵音裊裊,可聞暮鼓聲聲,“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更重要的是,山頂有樹,一棵碩大的紅軍樹,獨據絕頂,赫然聳立,枝拂九霄,仿佛飛龍在天,矯首昂視,鱗爪熠熠,讓人一望而生浩然之氣,心胸頓時開闊起來。
這棵紅軍樹是一棵黃桷樹,懸根露爪,伸枝展葉,像一把巨型大傘,撐起一方晴空。樹干上青苔披覆,蕨類纏繞,大枝橫伸,小枝斜出,生機盎然。樹根部,吉祥草長葉如劍,翠色欲滴。
樹前筑一方水泥平臺,臺上是兩尊銅質雕塑,一男一女兩位紅軍戰士,正在親切交談。女同志身子微傾,滿面笑容,右手端碗,左手稍抬,五指微微張開,護著碗里的水。男同志坐在麻袋上,抬頭側向女紅軍,嘴微張,嘴角眉間滿是笑。他伸出左手,正要接住女同志遞過來的碗,右手放在右膝上,手里握個煙管,煙管上系著一個煙袋。
想來,定是他挑著擔子,一步步登上山頂。山風獵獵,涼意陣陣,他放下擔子,坐在麻袋上,擦一把熱汗,吹一會兒涼爽的山風,抽一管老煙,歇一歇疲憊的雙腿。白云悠悠,江水悠悠,山風悠悠,小城悠悠。煙火明滅之間,疲累漸漸消退,信心慢慢聚斂,勝利的信念自心底升騰。
麻袋上橫著的那根扁擔,其實是一根手臂粗的木棒,而眼前的紅軍樹,正是來源這小小的木棒。樹牌上有文為證:1933年,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曾在龍角山作戰,戰士將挑飯用的黃桷樹枝插于土中,此枝吸納日月精華,終于長成參天大樹。為了紀念這一段崢嶸歲月,人們莊嚴地稱之為“紅軍樹”。
銅壺滴漏,兔走鳥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小的枝,歷經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雷電,已然堅不可摧,像青山擎起的綠色火炬,像巨龍仰天發出的長嘯。勇者逆風執炬,信念不滅;猛士長笑當歌,生生不息。
銅質雕像栩栩如生,再現了當年的情景。紅軍戰士的肩擔過風雨,擔過無數人的命運,而今,鐵肩上的扁擔化身為樹,早已華蓋如云。游人絡繹不絕,看看樹,看看塑像,看看樹牌,然后憑欄遠眺?!凹t軍”是個溫暖的詞,紅軍與樹連在一起,不但溫暖而且有力量。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一切盡收眼底。巍巍龍角山,滔滔嘉陵江,浪漫的相如故城,典雅的周子古鎮,山水如畫,余音繞梁。不斷拓展的縣城,不斷延伸的大道,鱗次櫛比,車水馬龍。而山頂的紅軍樹,靜靜俯瞰,默默頷首。青山在遠處綿延,白云在天邊飄蕩。
王優:四川省蓬安中學教師,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