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容縣楊梅鎮中心學校 梁春炎
小學生開展好德育工作是幫助小學生形成文明行為習慣的有效措施。在小學生中開展德育,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有助于涵養其公德意識,提升文明素養。因此,以德育為指引,指導小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的策略有:一是堅持以規章制度為抓手,實現文明行為習慣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二是組建德育與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自主管理和組織能力;三是師生協同開發德育課程,更好指導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四是以榜樣為指引,對自身文明行為開展自??;五是注重發揮校園環境的熏陶效能;六是建設學校、家庭與社會一體的教育系統,支持學生踐行文明行為。
小學生正處于人格、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核心階段。德育貫穿小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德智體美勞之間相輔相成,對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確定人才培養的科學方向發揮積極作用。為此,以德育為抓手,指導小學生養成正確的文明行為習慣,不僅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路徑,也有利于小學生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小學德育關注的是培育合格人才、可靠接班人所需具備的思想道德以及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融入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小學生對文明行為的自我管控水平。小學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學生自己主動采取的用來控制和協調班集體、小組、個人以及各種環境、物質因素的行為。小學生的自我管控,一般是指小學生在處理個人、同學、集體與環境方面的物質因素時,所展示的自我調節、教育與控制能力。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德育與家庭、社會教育培養學生對文明行為實施的自我管理能力。這一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漸進性行為,需要充分借助自我管理,讓學生形成文明行為的習慣。因此,小學在開展德育過程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以學校德育為平臺,發揮少先隊組織主陣地的作用,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通過實施組織教育、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的進程中,使學生逐漸形成對文明行為的管控能力。
開展德育,使小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有助于涵養其公德意識,提升文明素養?!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中明確社會公德主要包含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間的關系。特別是在人和人關系層面上看,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一般來講,彬彬有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所展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層面則體現為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而在人和自然的關系層面,則體現為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社會公德主要涵蓋兩個層面:在社會關系及活動中,要遵守國家倡導的道德規范,而在日常公共活動中,應做到主動維護公共利益、秩序、安全與衛生等。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中,和藹的語氣、誠摯的態度、親切的稱呼等,以及相互尊重、友好,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與文明禮貌。
實際上,文明行為是開展思想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的重要橋梁,展示了個體的道德修養,彰顯了民族素養。我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因此,在小學生中以德育為抓手,開展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不僅是倡導了文明行為,更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升道德素養的現實需要,是進一步體現理解、尊重、關心與幫助他人,形成友愛平等、互助團結的人際關系的現實訴求。
小學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學生的自然稟賦,讓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是德育的題中之義。教師鼓勵小學生發揮自己個性,激發個人潛能,培養其更好地實施自主管理的行為、意志、情感與道德等良好品格。在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進程中,通過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等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科學的管理機制需要有制度保障,讓學生不僅成為執行制度的人,也可以參與規章制度和自主管理制度制定的全過程,讓學生建立規則意識。
從學校實際、小學生具體情況出發,學校德育工作要在吸收、借鑒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定自主管理的相關制度,比如《班級自主升旗儀式制度》等,這類制度的出臺需學校德育教師集體擬定討論稿,再交給各班同學在班內討論,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完善,最后經全體師生討論后,通過實施。規章制度展示的是契約精神,全體師生一起制定自主管理系統,讓學生從管理的旁觀者,變成管理的自主實施者,讓文明行為習慣養成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
小學德育育人的成效和組織體系聯系密切。一般來講,學校都建立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組織系統,如果學生的管理組織管理科學,能在運轉的過程中,彰顯學校教育成效。通過組建德育與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自主管理組織,實現德育育人與文明行為習慣的雙向奔赴。以班級為單位,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性管理。班級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學校統籌管理下,自我運轉的獨立單位。每一名學生都負責班級管理、運轉的任務。從學校德育工作主題出發,如在六一兒童節評選禮儀小明星、衛生小模范等,圍繞自主管理,班內設置自主管理崗位,如文明禮儀崗、保潔小能手崗等,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上崗的機會,在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自主管理自身文明行為。當然,在班級內,學生是重要組成部分,要支持學生展開自主管理,讓學生自主管理個體的文明行為,學生參與班級管理,能夠鍛煉學生工作能力,讓學生做到更好地管理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成效。因此,組建德育與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自主管理組織,為指導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提供好的平臺。
結合學校德育實際,師生協同開發德育課程,將有助于更好地指導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師生協同編寫德育教材,并圍繞教材設置廣播站,在各班級選拔小主播,在德育課堂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德育學習,每周設立一個主題,可以從紀律、規則、禮儀、誠信、自律、安全、關愛、自信等主題中,選擇合適的主題,各個班級以學校主題為準,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由德育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展開相關的活動。充分發揮小主播們的作用,小主播在學校廣播站的統一指導下,圍繞確定的主題,積極收集學生們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選出細化后的小主題,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廣播稿的修改,以輪崗、輪播的方式,每天以不同主題進行廣播。最后,在德育教師指導下,按照確定的德育主題指導學生如何圍繞該主題去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通過以上努力,發揮師生協同編寫教材的作用,發揮德育課堂、廣播站的積極作用,以德育主題為抓手,切實為提高德育實踐夯實基礎。因此,師生協同開發德育課程,能夠指導學生養成更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榜樣是激勵學生形成文明行為習慣的科學導向,堅持以榜樣為指引,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榜樣的宣傳要以故事形式呈現,故事采用生活語言形式向人們闡述生命的震撼。在小學生學習榜樣故事的過程中,榜樣故事的影響作用是潛在的、自發性的,其發展的方向可能是善,也可能變成惡。學校德育要以生活為基礎,才能實現新發展。具備德育價值的榜樣故事,在鐫刻兒童成長發展的進程中,讓其個體發展彰顯新的生命力。學生通過反思榜樣故事的主題,開展自我反思,發現生活的重要價值。學生在意義感悟的進程中,成就并逐漸完善、升華自己。在榜樣故事的意義指引下,學生會主動融入、將自身的生命作為有重要意義的對象。教師可以嘗試將榜樣故事分為誠信、規則、關愛、安全、衛生、自信等不同方面,在題材選擇上,有的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有的是國內外經典故事,也有的是學生自己編寫的故事,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學習思考,激勵學生展開自我反思,進而更好地激勵學生實現自我激勵,實現健康快樂成長。因此,以榜樣為指引,對自身文明行為開展自省,能更好地指導小學生在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進程中,激發自身潛能,形成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校園環境在小學生成長中發揮重要影響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校園中的樹木、文化景點都能對學生起到指引作用。為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要注重校園文化景點建設,抓好內涵宣傳,讓學生持續提升文化素質,改變思想理念。與此同時,加大高雅文化進校園的力度,以校園文化為載體,開展好誠信教育、感恩教育、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教育,堅持采用大講堂、辯論賽、文藝演出等形式的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要善于營造好的文化氛圍,發揮校園文化的熏染作用,讓學生在品德、價值觀、行為規范、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
注重對學生展開正面教育引導,在校園宣傳欄、閱報欄、廣播站、網站等輿論場地,采用多元生動的形式,向學生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最新時事等,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文明修身,及時總結校園內的爭先創優活動,如校園文明禮儀之星等的評選、學生評優、班風評比等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崇尚文明、爭先創優。因此,注重校園環境的熏陶,更好地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效能,提升育人質量。
創建學校、家庭與社會有機統一的教育系統,支持學生積極踐行文明行為習慣,有助于讓學生養成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一般來說,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點是最終讓孩子能適應社會教育。要善于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融入學生自主管理、自主規范,讓小學生通過管理自己,形成文明行為習慣,做到在不同環境中實現自主管理。
知行合一,才能讓小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為此,支持學生踐行文明行為很有必要。一是養成課堂認真聽講、靜心讀書、潛心思考的好習慣。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按時上課,課堂上認真聽講,熱愛學習、潛心鉆研,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敢于對自我展開深入剖析,積極向老師、學生求助,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提升學習的韌性。二是文雅大方的儀容儀表。個人涵養的外在表現是儀容儀表。大方文雅的儀容儀表更能體現當代小學生的文化素養。不管是在教學樓、圖書館,還是在新華書店等公共場所,儀表整潔、舉止大方、行為得體,展現小學生的陽光與活力。三是養成文明生活的方式。小學生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分子,在家要主動做家務、按時作息、與父母保持良好溝通;在學校要做到愛校如家,愛護校園公共環境、保持教室等公共場所衛生,參與學校勞動,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日常出行、外出購物、游玩,要爭當文明行為的踐行者,堅持體育鍛煉,選擇健康向上的課余戶外活動,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四是從身邊事做起,爭當文明禮儀先鋒。小學生養成好的文明行為習慣,要鼓勵小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敢于對身邊發生的不文明行為說不,大力踐行文明之風、文明之行,成為文明禮儀先鋒,共創和諧美好生活。因此,通過內外協同、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創建小學生文明行為踐行模式,使其在知行合一中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總之,開展小學生德育是形成文明行為習慣的重要抓手。開展好小學德育,有助于涵養公民道德建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為此,需要從規章制度、自主管理組織、德育課程開發、榜樣指引、校園環境建設等多方面出發,促進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