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 王斌
摘 要:隨著汽車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趨勢邁進,高職汽車院校在培養與之匹配的技術技能人才時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分析黃炎培職教思想,發現其對解決這些問題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基于此,在明確了目前高職汽車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黃炎培職教思想的實用性,吸取可供高職汽車教育教學改革參考的寶貴經驗,進而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培養模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黃炎培 高職院校 汽車 人才培養
一百多年前,以黃炎培為首的愛國教育家為了能夠救國救民,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張,組建了中華職業教育社與中華職業學校,奠定了目前職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基礎,這對正在進行的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有重要的啟迪意義[1]。隨著汽車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趨勢邁進,高職汽車人才培養存在諸多問題,黃炎培職教思想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1 高職汽車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忽略了職業精神的重要性
目前,不少高職汽車院校忽略了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造成了學生謀生與樂業的不平衡。不少學生在實習與就業過程中出現了功利性心理,他們并沒有因為從事這個職業而感到自豪,有些學生甚至認為這份職業并不光彩,所以在進行實際動手訓練時,很多同學有著懈怠情緒。
1.2 教學內容適用性不強
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難以真正的得到提升。由于教學計劃修訂的不及時,再加上不少專業教師對目前汽車崗位能力與職業能力調研不全面,導致課程定位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教學內容脫離了工作崗位,影響了其適用性[2]。此外,雖然開設了實訓課程,但不少實訓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很多實訓內容是為了服務專業理論教學而設置的,訓練內容與工作崗位不匹配。另外,不少專業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不夠,開發的實訓項目是按照現有的實訓設備來開展的,這就造成了實訓內容很隨意,影響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
1.3 校企合作不深入
由于學校校企合作的期望和企業的理念不一致,主體間的價值存在割裂和沖突[3],使得校企合作不深入。目前,學校希望與知名汽車企業深度合作,但知名汽車企業又以盈利作為第一目標,更關注的是生產效益與生產穩定性,校企協同育人的風險很大,有可能干擾其生產流程,另外培養出的人也不一定會為其所用,所以很多汽車企業不愿意深入的參與汽車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方式與載體,沒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也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平臺,不同的程度的影響了汽車專業校企之間的合作,使得企業生產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協同創新平臺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育人的優勢。
1.4 學習評價不科學
目前,高職汽車專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側重學生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這種評價與學生真實的成長情況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據德國學生職業能力評價模型,學生除了獲取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外,還應擁有社會能力與獨立能力。社會能力主要是指團隊能力、領導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獨立能力主要指獨立決策的能力、反饋能力、學習能力等?,F有考核評價常常忽略學生個性,導致很多學生才華沒有得到充分的施展,阻礙了其身心發展。
2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高職汽車人才培養的價值解析
2.1 “敬業樂群”思想的實用性
黃炎培指出,職業院校的學生“來學時既無就業之誠,學完之后安有樂業之日?”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德”與“能”的平衡上,高職汽車技能人才培養時一直更關注實用技能的培養,職業教育的“謀生”功能被夸大,職業道德教育被弱化,這就導致了學生就業質量低下,出現了頻繁換崗的行為。招工-上崗-離職-再招工搞得不少汽車企業老板非常疲憊,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敬業樂群”的職業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提高崗位穩定率的關鍵。對學生而來說,在目前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如何才能競爭生存下去,很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敬業精神如何。正是基于這樣的需求,使得黃炎培“為己謀生”“利居眾后,責在人先[4]”的“敬業樂群”職業精神思想顯得尤為重要。
2.2 “手腦并用,做學合一”思想的實用性
高職汽車院校重點是要教會學生怎么“做”,對于汽車專業來說,學生課堂上“做”本身就是在“學”,學生在進行實操訓練時往往做學交融,邊做邊學。高職汽車教育的“學”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學”而言,在內涵上有較大的差異。普通高等教育的“學”一般指系統完整的學習理論知識。而高職汽車類教育的“學”是指研究怎么“做”的“學問”,也是說,這種“學”主要學習工作過程知識或者行動知識。黃炎培也強調,職業教育不是特意去教學生怎樣讀書,而是專門授予學生相關技術技能。高職汽車技術人才培養時應確立“做學合一”的引領地位,確保教學內容時時刻刻滿足“手腦并用”要求。
2.3 “校企一體”思想的實用性
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痹俅蚊鞔_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要求奮力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黃炎培的“校企一體”理念是現在“產教融合”思想的源頭,雖然當時沒有“產教融合”這樣的概念,但黃炎培先生的教學實踐就是在踐行當下“產教融合”的發展道路。目前大部分高職汽車院校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機制納入院校制度中,優化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盡量滿足企業的利益訴求,最大程度地利用合作資源,共育優質高效的汽車技術技能人才。并且在合作過程中,涌現出了各種汽車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比如:各汽車品牌訂單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等。
2.4 “謀個性之發展”思想的實用性
黃炎培先生認為,職業教育應該“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發展其能力”。高職汽車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與專長,用教育的手段使他們的個性盡量的發揮出來,從而讓他們找到自己工作與生活的價值,充分運用自己的才能做有意義的事情。此外,“謀個性之發展”思想,能夠引導他們掌握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發展自己獨特的職業技能和特長,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成就感、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能夠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找到適合他們的職業發展道路。當前,高職汽車人才培養中存在評價方式外顯和學生優點內隱的錯位,積極踐行黃炎培“謀個性之發展”的教育理念,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3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融入高職汽車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3.1 將“敬業樂群”職業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很多高職汽車專業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不重視、不系統、不落實、不具體,最終影響了學生提升技術技能的興趣。面對這種現象,黃炎培先生給出了解決思路:“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標準,這是先生所倡導的職業學校的學生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后來,經過后輩的延伸與拓展,凝聚成立了九大要點:(1)社會服務;(2)養成責任心;(3)養成勤勞習慣;(4)養成互助合作精神;(5)養成理性的服務美德;(6)具有穩健改進之精神;(7)養成對所從事職業之樂趣;(8)養成經濟觀點;(9)養成科學態度、熟練專業技能?;诖?,重新審視高職汽車人才培養目標,重點融入“敬業樂群”的思想。為了確保各專業課同向同行,協同配合把“敬業樂群”思想落實落地,可以按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教育目標-課堂教育教學目標依次融入。1.“敬業樂群”融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夠解決各專業課程在職業精神教育時重復內耗,各自為戰的問題。由于涉及諸多課程,在融入“敬業樂群”具體內容時需要多方參與,共同研討,根據各專業課程教學順序,形成“敬業樂群”思想教育的內在邏輯,最終協同設定各專業課程培養目標。2.各專業課程培養目標的確定,并不意味著具體專業教學目標已融入完成,仍需要專業課程負責人、專業教師、實訓教師協同配合,從知識、能力、素養、價值、情感等維度對每個章節的教學目標進行梳理,根據章節教學目標,將“敬業樂群”的具體內容寫入教學大綱,形成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體系。3.“敬業樂群”思想能否落實落地,最終取決于課堂教學,因此,在教學大綱研制出來后,需要重新設計每節課的教案,在教案設計時,重點關注每節課知識點與“敬業樂群”思想的契合度,注意職業精神教育的負載空間與張力,避免學生反感,而產生了相反的教育效果。
3.2 以“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為抓手,改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
黃炎培堅決反對輕實踐而重理論,他認為崇尚死讀書是一種惡習。清末興起的實業教育主要側重理論教學,學生普遍缺乏動手能力,很多學生“貧于能力而富于欲望”。針對此,黃炎培認識到偏重理論教學是職業教育的大忌,為了防止出現實業教育的這種弊病,黃炎培提出“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教學原則?;诖?,關于高職汽車實訓教學內容適用性不強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問題,應該以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為重點,以“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為抓手,探索“學練做一體“的專業課程教學方案??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1.依據行業與企業實際需要,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將汽車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作為考慮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更多與實際應用與實踐有關的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2. 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和企業三方面的需要,構建布置任務、指導實踐、學生展示與評估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采用項目化或課程設計的方式進行教學,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3.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增加零部件的拆裝知識。對汽車的零部件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讓學生掌握汽車部件的拆卸和組裝的方法。零部件的拆裝和組裝是汽車技術應用的核心內容,通過考核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
3.3 立足“校企一體”理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黃炎培先生首次提出職業教育概念,到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一直以來都在探索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實施路徑[5]。他曾多次出國考察國外職業教育的狀況,吸取國外職業教育成功辦學的經驗,在考察中他領悟到,只有“校企一體,產教聯合”才能真正實現職業與教育的合一,因此,在創辦中華職業學校時,他在學校建設各種工場,比如:琺瑯工場與機械工場。黃炎培的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為“目前高職汽車校企合作不深入”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思路??梢詮南旅鎺讉€方面著手:1. 深化與汽車企業的合作:高職院校應與汽車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研究和制定反映行業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教學計劃、教材和教育培訓項目,以逐步優化和完善汽車人才培養方案。2. 實施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汽車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的比重,增強學生的工作能力和技術實踐能力。學校應該促進產學結合,將教學課程和實踐案例與工作場景和企業實際需求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取更具體,更深入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3. 建立多元化的實習實訓機制:開展多樣化的實習實訓模式,包括內部實習、外部實習、校企聯合實習等。這些實習實訓代表了時下最真實的行業實踐,學生可以通過實踐體驗,更加深入地了解行業現狀和行業要求,提高技能和專業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4 用“謀個性之發展”理念優化評價機制
黃炎培把“謀個性之發展”作為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有其深刻的寓意,他對傳統教育埋沒學生個性發展弊端表示堅決反對,他表示每個人的天賦才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去測驗學生的個性傾向,從而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職業,再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據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與樂趣,同時服務社會,這才是真正的職業教育。如今,職業院校汽車專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一畢業就轉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沒有發現他的天賦才能。由于沒有科學的評價體系,不少學生的優點內隱,使得教師很難發現他們的特點,黃炎培這種“謀個性之發展”教育理念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優化目前的評價機制:1.制定評價標準,將個性考量進去:制定評價標準時,需要將個性的特點考量進去,不僅僅是關注其核心技能,更多考慮學生的專業、興趣、發展方向等方面的表現。2. 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汽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進行評價時,應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實踐考核、口頭表達、小組演示、項目評估等。3.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整理課外活動:高職汽車學生預系統的課程設置,往往難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方向的需求。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整理課外活動,探索個性發展的可能性,積極開展自我完善和人際交往的實踐。
4 結束語
在當前高職汽車人才培養中,黃炎培職教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價值。特別是黃炎培先生所倡導的“敬業樂群”“做學合一”“校企一體”“謀個性之發展”等職教思想對當前高職汽車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培養模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學校需以此為指導,與企業密切合作,加強行業研究,深入探究專業知識和實踐環節的有效結合,讓學生掌握本領、胸懷職場理念,培養出口碑極佳的汽車人才。
基金項目:1:本文系2021年中華職業教育社第一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規劃課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汽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研究(ZJS2022YB316)?;痦椖?:2021年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課題: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及實踐(2021C168)?;痦椖?:2022年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碩博課題:中德合作辦學專業專創融合研究(2022whcvcS02)。
參考文獻:
[1]邵洪樓.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校地共育技能人才的啟示[J].現代職業教育,2023,No.325(03):61-64.
[2]張憲輝.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實訓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8):30-34.
[3]鄧志龍.基于校企合作的“課崗證創賽”融合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32):17-22.
[4]張慧強.黃炎培:利居眾后,責在人先[J].中國教師,2011,No.137(10):11-14.
[5]周俐萍.黃炎培產教融合思想的基本內涵及當代價值[J].教育與職業,2021(1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