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劍剛 劉敏

摘 要: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對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需求更大。“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是培養適應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的學生,使其能夠滿足行業的用人需求,促進社會發展。為了發揮“崗課賽證”融合教學模式的價值作用,該文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課程為例,結合新能源汽車專業“崗課賽證”對應的具體要求,從明確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重新構建課程體系、豐富課程資源和完善課程學習評價和考核幾個方面,探討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合的改革方法,促進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崗課賽證 新能源汽車 課程改革
1 引言
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在主流的大眾消費群體中越來越受歡迎,中國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但人才培養的步伐卻相對滯后。目前,雖然我國高等和中等職業教育體系中才均出現了新能源汽車專業,但培養規模和課程設置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同時,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2019 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要與產業發展相適應,消除學校與企業、課程與崗位分層的現象[1]。
2 “崗課賽證”融通概述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出以來,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崗課賽證”的重視程度和推行情況有所不同,很多高職院校對“崗課賽證”進行了重點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些高校將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招生和就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高職院校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在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實踐,這種模式旨在通過將企業崗位職業技能要求與專業課程教學相銜接,實現課程與“1+X”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同時通過技能大賽比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以便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
“崗課賽證”是一種育人的新模式,其中“崗”指工作崗位,是課程改革的向導。課程內容設置要根據崗位需求,對接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基于崗位技能設計課程內容,培養高技能人才;“課”指課程體系,是教學改革的核心。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完善教學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和豐富教學資源,形成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賽”指職業技能大賽,是課程教學的示范。要通過校、省、國家三級技能大賽,以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展示高端技能引領教學改革,通過賽課融通,充分發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作用;“證”指“1+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是課程學習的檢驗。通過開發、融通多類“1+X”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證書考試與專業課程教學相銜接,實現課證融合,讓職業院校課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融合企業認證內容,以實際案例為對象,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2]。
3 新能源汽車專業對應的“崗課賽證”內容分析
3.1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崗位技能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畢業生在新能源汽車制造、維修、銷售、服務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就業機會。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制造、裝配和調試等崗位,如各大汽車生產制造廠商;新能源汽車性能測試、故障診斷崗位和維修崗位,如新能源汽車維修廠;新能源汽車銷售、售后服務和市場推廣崗位,如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經銷商或市場推廣機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安裝、調試、維護和運營管理崗位,如充電設施建設公司或運營商等。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相對應的崗位主要有新能源汽車電池質檢員,負責對電池進行質量檢測,確保電池的質量和安全性能;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技術員,負責電池的生產和裝配工作。
3.2 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課程目標及內容
《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動力電池部分和電池管理系統部分。電池部分主要介紹了各種電池的分類、結構、原理、特性及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電池管理系統部分主要包括動力電池管理系統、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電池充電系統、BMS故障處理、廢舊電池回收技術、電池均衡技術等。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組的檢測、更換和處理等技術有全面的認識,掌握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必備技能,并能應用于以后的工作實踐,達到理論結合實踐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為培養高素質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奠定良好基礎。高職院校可以構建“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課程體系與企業崗位技能、通過課程體系與技能大賽的融合、課程體系與企業認證的相通,打造課程教學—崗位技能—技能競賽—企業認證的人才培養模式[3]。
3.3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對應技能大賽
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相關的比賽主要是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這是面向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領域舉辦的全國性職業技能大賽,旨在加快培養和選拔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人才需求,持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4]。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比賽與新能源汽車相關,如2023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新材料智能生產與檢測”賽項中涉及到了鋰離子電池檢測內容。還有“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通過參加各類大賽引領職業院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將技能競賽的相關內容有機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能和能力。
3.4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對應技能證書
證書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一種認證和檢驗。學校可以把有含金量高的職業資格證書引入學校,把技能等級考核項目融入教學中,將職業能力標準融入課程考核評價中。汽車行業的相關證書多種多樣,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其證書有中車行“1+X”新能源汽車動力驅動電機電池技術等級證書,該證書考查的內容設計到了電池部分。包括初級(電池系統功能檢查與保養)、中級(電池系統部件檢測與維修)、高級(電池系統綜合診斷與分析)。還有汽車電工證書、新能源汽車維修師證書等,在融入證書考核內容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技能水平,適當調整教學計劃,考證前安排必要的強化訓練,要將職業能力提升作為重點。
4 “崗課賽證”融通課程改革措施
4.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中,結合“崗課賽證”的特點,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以“行業需求+課程學習+技能競賽+職業技能等級認證”為模塊,將企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崗位技能與課程內容相對接、技能培訓與職業認證相融合、技能提升與比賽歷練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和汽車企業的合作,通過調研了解汽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標準,明確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和職業能力要求,根據調研結果,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學科特點,確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將職業技能證書所要求的課程和內容融入課程體系中,同時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競賽,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根據競賽的要求和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調整,以適應競賽的要求。與職業技能證書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將證書機構的培訓內容和標準納入課程體系中,實現課程內容與證書標準的對接。同時,可以邀請證書機構的專家到學校進行培訓和指導,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4.2 重構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和職業能力要求,確定學生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標準,包括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將行業比賽的內容和要求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實現技能提升與比賽歷練相結合。將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課程與“1+X”新能源汽車動力驅動電機電池技術等級證書和其他職業證書進行對接融合,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性,根據人才需求層次、賽事級別及證書等級并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等細化具體課程內容,形成多級知識技能體系,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見表1。
4.3 豐富課程教學資源
《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緊靠理論教學不能滿足“崗課賽證”理實一體的教學效果,融合“崗課賽證”模式,需要配套數字化信息資源。可以開發一系列數字化教學資源,如多媒體教學軟件、在線開放課程、微課程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提升其職業競爭力和就業能力。
教材方面選取與電池及管理系統最前沿技術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作為教材,要與相關職業崗位的需求相符合。教材內容應注重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同時可以融入一些崗位案例和實踐項目,幫助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更好地理解崗位需求。可以將技能競賽的內容和要求融入教材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技能競賽的相關要求,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競爭力。
教學內容方面將新能源汽車崗位、技能考核、職業證書考核等融入微課、動畫等資源,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提前了解課程重難點,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借助技能大賽和職業證書理論題庫,完成模擬練習,提高證書通過率和大賽成績;通過資源庫中的“工匠精神”、“國產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等典型案例,感受職業魅力、大國技術、職業精神,以達到價值引領的目的[5]。
4.4 完善課程學習評價和考核
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重過程性評價,要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能力,包括課堂綜合表現、企業崗位能力、技能大賽參與、職業技能證書獲取等。這樣可以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活動,提高教育質量。在對最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評價可以是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企業導師參評的組合方式。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評價,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動手能力、操作技能、理論水平等能力的評價,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技能大賽成果與本課程學分的置換,形成性多元課程評價體系。同時,為了確保評價和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制定明確的評分標準和評估體系,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鼓勵其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和能力。
5 結語
“崗課賽證”融合教學模式的實施是將崗位技能需求、課程教學體系、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等級認證相結合,旨在促進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就業競爭力,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探索“崗課賽證”融通路徑,對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及管理系統課程實施“崗課賽證”融合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基于崗位實踐、技能競賽及證書考核要求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模式,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魯文卿,賈紅軍,王龍飛.汽車專業課程“崗課賽證”融合路徑研究——以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為例[J].汽車測試報告,2023,(12).
[2]張亞寧,王昇.《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一體化培養平臺的建設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23,(20).
[3]王猛,劉德發,劉劍峰等.高職汽車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課程改革方法探析[J].汽車測試報告,2023,(11).
[4]肖紅.新能源賽車車架設計與強度仿真分析[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21,(05).
[5]張賀鵬,田建冬,芮科.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工程測量課程改革與實踐[J].福建建材,2022,(10).